下书看 > 退位让贤 > 第一百三十章 老朱的担扰,姚广孝的请求!

退位让贤 第一百三十章 老朱的担扰,姚广孝的请求!

    老朱是一个很精明的人。

    但他所受到的知识教育,却是残缺不全。

    比如说,他对于算数非常在行。

    国家赋税收入,支出,一厘一毫都算得清清楚楚。

    但涉及货币金融知识,就开始抓瞎乱搞了。

    对于办报刊的事情,也是如此。

    老朱首先想的是朝廷邸报的发行成本。

    却全然没有想过,邸报的情形非常特殊,与大规模发行的商业性报纸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贫僧岂敢欺君?”姚广孝拜道:“《大明日报》有详细的账目,陛下若是不信,可令人去一查便知。”

    “纸张市价一文一张,但《大明日报》每日发行一百余万份,采购量极大。”

    “从造纸坊进货,初时价格为三千文一万张。”

    “如今已压至两千文一万张。”

    “大明制造局成立后,正自设造纸坊,据预估,造价还能进一步降低到一千文一万张。”

    “其他如油墨,成本也极为低廉。”

    “再加上有吴王殿下的滚筒式油印机相助,一份报纸平均成本一文半,已经很高了。”

    “若不是吴王殿下坚持将报纸从四版增加到八版,加上给工人的薪水极高,以及销卖报纸人员的提成,还有销往全国各地所需的运费等等,若一味压低成本,一份报纸,成本甚至可以压到一文以下。”

    姚广孝侃侃而谈,将账目都详详细细算给老朱听。

    《大明日报》的成本能压得如此之低,实际上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大规模生产下的工业化。

    朱允熥通过种种措施,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报纸的工业化生产,并不断改进,成本自然很低。

    不料,老朱竟是越听越怒,龙眸内杀意弥漫。

    “原来印刷报纸的成本竟如此之低。”

    “可朝廷印刷几百份邸报,却要花费数十两银子,折合一份邸报五六十文,这些钱,都是花到哪里去了?”

    “是不是都被他们贪墨了?”

    “该杀!”

    “咱要将印制邸报的官员,全部抄家砍头,剥皮充草!”

    老朱怒意冲天而起,杀气腾腾。

    姚广孝连忙劝道:“陛下,邸报成本高,应该与贪墨并无关系。”

    “邸报所载,乃朝廷机要,各项环节,都需要专人负责。”

    “再加上印刷量极小,造价高昂,亦属正常。”

    不错。

    邸报仅仅只印了几百份。

    但作为朝廷机要报刊,要严格摘取奏章和皇帝的批示,要做各项保密工作,光是工作人员,就有几十人之多。

    人员的薪水开销,便不是一笔小数目。

    可印刷量又这么少,每一份报刊的成本,当然就高到天上去了。

    说白了,如果邸报如果只印刷一份,那它的造价,就该是几十两银子一份。

    这与官员的贪墨并无任何关系。

    大批量印制和少量定制,成本本身就无法进行简单的对比。

    何况邸报还有额外且高昂的保密开销。

    姚广孝好说歹说,将邸报所需的各项支出与老朱详细算了一遍,才让老朱的怒火慢慢平息下来。

    不过,老朱的注意力,又到了另一件事上。

    “每年两百多万两银子,熥儿准备怎么花呢?”

    这可是相当于朝廷一年赋税收入十分之一的银子啊!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朝廷收上来的钱,该怎么开支,其实很早就确定了。

    很多开销,都是固定不变的。

    银子只是经一下手,就得花出去。

    真正能自由支配的银子,也就两三百万两的样子。

    若非如此,老朱之前也不会一直将目光盯在新印宝钞上面。

    骤然增加了两百多万两银子,几乎是增加了一倍的可自由支配收入,也难怪老朱会关心起来。

    按理说,这笔钱是朱允熥私人赚的,与朝廷没啥关系。

    毕竟,办报刊的事,老朱只是批准了,并没有拔银子给他。

    都是朱允熥用亲王的俸禄,自掏腰包办的。

    如今盈利了,当然也应归他所有。

    可是,老朱又想,这天下将来都是朱允熥的,那反过来说,朱允熥的钱,不就是朝廷的钱吗?

    询问他该怎么花,一点毛病都没有!

    “吴王殿下说,这笔钱,一小部分用在探听司。”

    “其他的,用于成立一个情报局,专司打探世界各国的情报。”

    “如今大明对北元的情报,主要由驻守边疆的藩王负责。”

    “由此造成朝廷耳目失灵。”

    “吴王殿下以为,将来应全部收归朝廷。”

    “除了北元之外,还有周边其他诸国,如倭国,安南,乃至海外南洋等。”

    “吴王殿下希望广撒耳目,遍察天下之事。”

    姚广孝如实禀报。

    朱允熥闲下来的时候,曾和他谈论过此事。

    在朱允熥看来,大航海时代即将来临,大明是必须要抢占先机的。

    情报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后世在蓝星称霸的鹰国,每年花在情报上的钱,甚至超过了其军费的百分之十!

    要知道,鹰国本身的军费开支,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用在情报上的钱,从来就不会白花。

    鹰国的情报之准确,几乎可以说,蓝星无出其右。

    大明要称霸蓝星,也必须这样去做。

    一方面,往敌对国家大量安插谍子,打探消息。

    另一方面,即使将这个国家征服,使其向大明称臣纳贡,成为大明的殖民地了,仍然需要派情报人员严密监控,以防有变。

    朱允熥有雄心壮志,要迎接大航海时代,工业化时代的到来。

    但离不开情报系统的支持。

    甚至早期的开路,都需要小股训练有素的情报人员去做。

    每年两百多万两银子现在看起来很多,可一旦时代变化,其实也就是一笔小钱而已。

    老朱的眉头却紧紧皱了起来。

    花这么多银子去打探外国的情报,有这个必要吗?

    还是说熥儿准备征战其他国家?

    若果真如此,那可不行。

    除了对大明北方造成严重威胁的北元之外,老朱不希望再征战任何一个国家!

    后世之人往往会极度赞誉开疆拓土的帝王。

    唯有身在其中的人,才清楚开疆拓土,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尤其是对普通百姓来说。

    因为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这个时代的国家,还没有办法从太过遥远的地区获取资源。

    那些地方基本上没有啥粮食产量,运过来也不现实。

    连天府之国四川的粮食,都因为蜀道相阻隔而基本上不会运到中原来,只能自产自销。

    以至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四川的粮价比中原地区都要低很多。

    其他矿产资源也大多用不上。

    开疆拓土不能获取实际上的好处,真正的意义就两条。

    一是作为中原地区的屏障,阻止外敌入侵。

    二是作为帝王的功绩,载入史册。

    第一条没得说,只要有外敌的地方,若无法和平相处,就该打!

    故而,朱元璋治下的大明,对于北元的态度,就是如此。

    毕竟,北元是目前最大的外敌。

    第二条就值得商榷了。

    因为这种帝王功绩,建立在无数百姓的血泪身上。

    一将功成万骨枯。

    帝王开疆拓土,代价却是由穷苦百姓来承担。

    除了让帝王在青史留名之外,好处全无。

    在老朱看来,这是只有昏君才会做的事!

    他绝不会做。

    他的子孙也不能做。

    何况,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事,存亡之道。

    老朱很清楚用兵的凶险。

    劳师远征,一旦战败,就很容易将整个国家都拖进去。

    兵凶战险,绝非空谈。

    在与诸将以及皇子们谈兵的时候,老朱曾说:“国家用兵,犹如医生用药,目的是要治病。绝不能没什么病就吃吃药,那是要吃坏的!”

    “为国当政者应该常讲军事,时刻不忘军事,但千万不能穷兵黩武!”

    为此,老朱甚至列出了十五个不征之国,写入《皇明祖训》中,规定子孙后代无故不得对这些国家用兵。

    此际,听到姚广孝的话,老朱立即警惕起来。

    “熥儿可是要准备对外用兵吗?”

    姚广孝怔了一下,没料到皇帝陛下会问起此事。

    “贫僧并不知晓,吴王殿下只与贫僧说过成立情报局之事,并不曾提及欲征讨其他诸国。”

    老朱的心稍稍放了下来。

    没有提及就好。

    不过,日后还是得召熥儿来味ブ弥卸岽止πすΦ劐楚。

    熥儿毕竟年轻气盛,难免有建功立业,开疆拓土的想法。

    得好好教导他以民生为重,不能擅动刀兵。

    “你的探听司办得如何了?可有打探到那日行刺熥儿,究竟是何人指使吗?”

    老朱问起了这件事。

    “回禀陛下,探听司成立不久,托陛下和吴王殿下的洪福,尚且一切顺利。”

    “那日行刺吴王殿下之事,事关重大,探听司本不该特意打探。”

    “只是从无意中得到消息,听闻宫中太监聂涣儿,曾出现在朴家余孽藏身之处。”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老朱龙眸内精芒一闪,随即便似是陷入了沉思。

    此事他早已知晓,此际听姚广孝提起,心中不禁又有些感慨,许久不语。

    大殿内寂静无比。

    突然,老朱的声音平淡响起:“你对此怎么看?”

    “此事涉及天家,非贫僧所能妄言。”姚广孝谨慎对道。

    “再过两日,便是熥儿母亲吕妃的生日,听说炆儿早已邀请过熥儿赴宴,你觉得熥儿该如何应对?”

    老朱却不放过他,又问起了吕妃生日宴的事。

    老朱之前早派人提醒过朱允熥,但并不是以自己的名义。

    姚广孝既然是吴王看重的谋士,朱允熥应该会与他商议此事,做好准备。

    姚广孝闻言,却突然拜了下去:“贫僧想请陛下降旨,令吴王殿下不得前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