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退位让贤 > 第二百二十一章 另一条路的难题!

退位让贤 第二百二十一章 另一条路的难题!

    朱允熥拿纸的微微一抖,手中的那页纸,差点掉落在地。

    什么情况?

    给《科学》期刊编辑部投稿的人,名叫“朱元璋”?

    除了自己的皇爷爷,天上绝不可能有第二个人叫朱元璋。

    即使以前有人取了这样的名字,也早就改名了。

    避讳是这个时代最基本的礼节和秩序之一。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百姓是不能在说话或书写行文中直呼君主名字的,必须用别的字来代替。

    朱允熥再细细看了一下字迹,脸色顿时变得古怪起来。

    旁边。

    杨士奇见朱允熥神色有异,不由好奇凑过去一看,顿时也呆愣住了。

    两人又当即看起老朱写的这篇文章。

    看完之后,杨士奇叹道:“此文鞭辟入理,切中要害,令人叹服。”

    下方。

    赖文安连忙道:“他这文章写得固然不错,可重点还是后面的‘署名’……如此大逆不道之人,就算有才,也该……”

    他停住了。

    因为赖文安忽然意识到,该怎么对这个胆大妄为,冒犯陛下的人定罪,只有太孙殿下才能定夺,自己实不该多言。

    朱允熥笑问道:“该怎么处理呢?”

    “该抄家灭族,斩首示众。”赖文安见太孙相问,便说出了心中的想法。

    “咳咳……”杨士奇咳咳了两声,笑得前俯后仰。

    他一直帮着朱允熥处理国政,见过皇帝陛下的墨宝。

    这上面的笔迹,一望便知道是老朱亲笔所写。

    赖文安感觉有点莫名其妙。

    怎么发生这等“大不敬”的事,杨士奇还在那里笑呢?

    突然。

    他的身体僵住了。

    难道说……不是有谁对陛下大不敬,而是写文投稿的人,便是当今皇帝陛下?

    他落了自己的真名?

    “这是皇爷爷亲笔所书。”朱允熥并没有和他玩猜迷藏,很快回应他心中的疑惑。

    赖文安彻底呆滞。

    皇帝陛下亲自给《科学》期刊投稿?

    还用普通的信件递送进来的,也没人通知一声……

    刚开始,编辑部里,还有人提议说,兹事体大,没必要给《科学》期刊招惹不必要的麻烦,不如干脆悄悄将文章和信件烧了。

    神不知鬼不觉。

    就当从来没有收到过这篇投稿!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多数编辑的赞成,大家皆发誓绝不向外透露此事,赖文安对紫也有些心动。

    毕竟,在这个时代,大不敬可是大罪。

    万一追查下来,说不定要将《科学》期刊所有的投稿全部重审一遍。

    编辑也要一个个审问,追查以前是不是还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这对刚成立不久的《科学》期刊来说,无异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重大打击。

    压着不出声,当无事发生,是极有诱惑力的提议。

    好在最终赖文安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向皇太孙禀报此事。

    办《科学》期刊是皇太孙决定,太孙殿下对此极为重视,应该也会保护好《科学》期刊。

    反而瞒着不报,才可能惹出更大的祸。

    可他万万也没有想到,并不是有什么人冒犯陛下,而是当今皇帝陛下自己给《科学》期刊投稿了。

    “陛下大约是写文章的时候,情绪激动,不小心写下了自己的署名。”杨士奇分析道。

    朱允熥点了点头。

    老朱的原意,应该是匿名投稿。

    他又细细看了一遍老朱所写的文章内容。

    老朱在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翔实的数据,对明朝的经济情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指出眼下的大明必须要特别注意粮食安全的结论。

    “呃……想不到皇爷爷,竟然开始研究‘经济学’了。”朱允熥轻轻感叹了一句。

    在他记忆中,老朱对于经济学完全是一个白痴。

    要不然,当初推行大明宝钞,也不会弄出那么大的问题。

    还有大明的诸多经济政策,无一不有着极为深厚朴素的老农民思想。

    许多只能说是美好的幻想,而完全忽视了基本的经济规律。

    由此也可以看出,老朱虽然在打天下这方面能力出众,天赋惊人,却并不懂任何经济学。

    这很正常。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老朱很强,但他还是一个人,而不是神。

    人便会有短板。

    可如今,老朱居然写出了分析国民经济运转原理的文章。

    这可真是“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了。

    经济学?

    杨士奇和赖文安都陷入了沉思。

    不知道太孙殿下口中所说的“经济学”,究竟是什么东西。

    陛下的这篇文章,是在研究经济学?

    “太孙殿下,陛下的这篇文章,是否要刊登在《科学》期刊上呢?”赖文安问道。

    他有点拿不定主意。

    这可是当今陛下的投稿,若说不登,那岂不是对皇帝陛下大不敬?

    可要登的话,又该怎么刊登,署名写谁?

    要不要修改润色?

    还有,《科学》期刊本来是一个研讨性质的刊物,但皇帝陛下的文章刊登出来,也就没有啥研讨余地了。

    谁敢反对皇帝陛下的意见呢?

    朱允熥拿着信封看了看,笑道:“这上面还写着寄信的地址呢。”

    “这样吧,稿件先放在我这里吧,待会儿我来给皇爷爷回信。”

    赖文安闻言,如释重负。

    这事由太孙殿下亲自接手,那真是太好了。

    《科学》期刊编辑部,真承担不起这般重任。

    朱允熥笑问道:“如今《科学》期刊办得怎么样了?可有什么难处吗?今儿你既然来了,便一并说说。”

    “托太孙殿下的福气,《科学》期刊一切皆顺利。”赖文安道:“经过《科学》期刊这段时间以来的探讨,下官以为,制造蒸汽机的难题,基本上已经全部被攻克。”

    “而今,大明制造局正在抓紧制造。”

    “太孙殿下所下达的一定要造出蒸汽机的任务,即将完成。”

    “不过……”他顿了顿。

    赖文安当初就是因为研究怎么制造蒸汽机,写出改进的方法,才被朱允熥慧眼识珠,提拔其为《科学》期刊的总编。

    故而,在他看来,造出蒸汽机,始终是《科学》期刊肩头上的重任。

    哪怕后来《科学》期刊在太孙殿下的多次指示下,慢慢走上了分科发展的道路。

    但这个根本任务,赖文安可一天也不敢忘。

    朱允熥闻言,不由得一阵狂喜。

    完善可用的蒸汽机要造出来了吗?

    工业革命即将来临?

    “还有什么问题吗?”

    见赖文安吞吞吐吐,他连忙追问道。

    赖文安犹豫了片刻,方道:“此前太孙殿下曾经许诺,谁造出可以正常使用的蒸汽机,便封谁为‘国公’。”

    “而今蒸汽机即将造出,可此物并非一个人独立完成,而是大家群策群力。”

    “光是向《科学》期刊投稿,提出对制造蒸汽机有用的改良之法的人,便高达三百余人。”

    “大明制造局还有一些没有写文章,但也对蒸汽机的制造做出了不小贡献的人。”

    “下官曾问过小王爷,算起来,若要论功行赏,制造蒸汽机中立下功劳的人,总数怕是不下五百之多。”

    “太孙殿下又该封赏何人呢?”

    朱允熥顿时愣住。

    当时他看到朱高炽造出来的蒸汽轮船,一时激动,许下了谁制造出正常可用的蒸汽机,便封谁为国公的诺言。

    因为朱允熥的记忆中,历史上是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因此想当然认为,重赏之下,大明也会出现一个类似“瓦特”那样的人物。

    却没有想到,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大明的技术发展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尤其是《科学》期刊的出现。

    最终的蒸汽机,并非由某个天才的发明,而是众人智慧的结晶。

    那他之前许诺的国公之位,又该封给谁呢?

    领导者?

    蒸汽机制造的领导者,无疑是负责主管大明制造局的朱高炽。

    但一则他并非技术攻关的主要成员,二来他是皇室成员,即使按照新的宗室制度,降等世袭,他身为燕王长子,也能被封为郡王,比国公还高一等呢。

    其三嘛,若真将功劳算到他身上,肯定会让很多人不满。

    觉得太孙殿下在逗他们玩呢,最后不过是封赏了一个皇室宗亲而已。

    那样还不如干脆不赏呢。

    朱允熥问道:“你有何建议?”

    赖文安道:“下官以为,此事既是大家合力完成,便不应该仅重赏某一个人。”

    “与其封一国公,不如遍赏所有献计献策之人,众人皆论功行赏。”

    “再者,下官听说,朝堂上的众官员,对于给予制造蒸汽机之人国公之位,本来就颇有微词。”

    “不少人甚至公开反对。”

    “趁势收回,于太孙殿下也有利。”

    “大家皆得了封赏,也都是欢喜的,何乐而不为呢?”

    朱允熥闻言,微微点头。

    实际上,他许下国公之位后,自己也有点后悔了。

    当时太过激动,心潮澎湃,许诺太重,封赏太过。

    工业革命一旦开启,后面的发明创造就会井喷爆发。

    蒸汽机的作用很大,但还有很多发明,它们的作用,也不弱于蒸汽机,甚至犹有过之。

    比如说,就以现在的大明来说,如果谁能发明一种类似于“敌敌畏”这样的农药,那他的贡献,甚至比制造出蒸汽机还要大。

    毕竟,这意味着大明的粮食能增产百分之四五十以上。

    大明将从此摆脱粮食不足的危机。

    现在制造出蒸汽机的人,授封了国公之位,那后来者做出同样或者更大贡献,又该封什么呢?

    不好办啊!

    如今既然有机会借坡下驴,也正合他意。

    朱允熥正待出言。

    不料,旁边的杨士奇却道:“不可!”

    “殿下既然许了封赏国公之位,那便一定要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