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风华首辅 第63章 改革只能皇帝自己上!
热门推荐:
九叔,罩我的!懂?
踏雪寻仙行
白毛校花天天叹气,他怎么还在变强
腹黑老公,哑巴妻
退休大佬穿错书,美人夫君逆天宠
四合院之重回开始的时候
诡异降临:我的华夏道术震撼全球
道法诡影
开局有系统:小农民升级无敌王者
御书房内,隆庆帝看着九边重镇的地图,将偏头关、宁夏两镇的地方用朱笔圈上。
至此,九座边关重镇,在隆庆帝的励精图治十几年之下,已经有六座重镇的军权收拢回来。
余下辽东、宣府、大同三个临近京师的重镇。
这三座重镇连同蓟州镇拱卫京师,位置极其重要。
这也是为何明明轻而易举又拿下两座边关重镇的话语权,可隆庆帝却并没有多少喜色。
最重要的几座边关还在太上皇和勋贵的手里。
不过隆庆帝自己也没想到,一个架空的京营节度使和兵部侍郎的职位,居然真能把两座重镇的控制权给换过来。
自然,勋贵不可能甘心就这么把镇子让出去了,可隆庆帝是在位的皇帝,又占据着大义。
只要上面的节度使一换,中层再找两个墙头草,慢慢的这权利也就收回来了。
也别觉得边关将士对勋贵一脉多忠诚,喝兵血喝的最狠的就是他们。
如果隆庆帝能给足军饷,这帮人的忠诚将超乎任何人的想象。
所以这王子腾看似是进步,可实际上却是在把基本盘拱手送给隆庆帝。
太顺利了,顺利的让人难以相信。
隆庆帝本来以为自己那个好大侄儿会想出什么办法对付自己呢,结果就这啊!
扮猪吃老虎的见多了,tm扮猪吃饲料的隆庆帝还是头一次见到。
自己大侄子那点脑子,没有太上皇撑腰,自己一年之内就能玩死他。
“陛下,太子殿下过来了。”
“嗯,让他进来吧。”
话音落下,一位约三十岁上下的青年男子头戴翼善冠,身着金龙大氅,雄姿英发,大步流星走了进来。
仿佛要见的不是生杀予夺的皇帝,而是一位平常的父亲。
“儿臣参见父皇。”
“平身吧,闲杂人等出去。”
隆庆帝回过头来,看向自己的嫡长子,那与自己神似的脸上肉眼可见的清瘦了不少,顿时心中一阵愧疚感升起。
“老大啊,这趟巡边实在是辛苦你了。”
去年收到林如海的银子后,隆庆帝第一时间安排太子莅临边关,亲自监督给几座重镇的士兵发银饷赏赐。
甚至就连过年,太子都没能赶回来,而是选择了留在边关同将士们在一起。
直到现在,九座重镇才算巡遍,从边关回京。
说起这个儿子,隆庆帝那是一万个满意。整个就是一个翻版的,正经版的自己。
太子和老四两个人一个模样神似自己,一个性格神似自己。自己这些子嗣中,最受宠的自然也是这两个。
“为了国家大事,儿臣怎敢言辛苦。”
入座后,隆庆帝将自己的打算还有京中发生的一些事全都说给了太子。
当太子听到隆庆帝有心改革之时,当即起身:“儿臣愿为……”
隆庆帝不停的招手示意他坐下:“你看你,打小就是这样,猴急猴急的,听爹把话说完。”
责备的语气中更多的还是骄傲,老子命好,虽然当太上皇的爹不靠谱,但有个好儿子啊!!
隆庆帝扯着太子,走到台阶上,父子二人并肩而坐,一如当初在王府时父子闲话一般。
“改革之事朕是不准备让你碰的,朕也不准备让薛虹那小子抗旗上。
朕很清楚,这一刀下去,不说引得天下反,恐怕也差不多的啦……
除了朕,谁去顶在最前面,恐怕都不会有什么善终。满朝群臣不行,薛虹不行,你同样也不行。”
“父皇,儿臣岂能坐视……”
隆庆帝一巴掌拍在太子后脑:“长能耐了?听爹把话说完!”
隆庆帝扭头看向太子,眼底满是笑意与骄傲:“老大,你的性子朕知道,为人太正。继位后不说一代圣君,明君还是没跑的。
只是如今我大明即将到了积弊难返的时候。不做出改变,最多不过苟延残喘百年。
朕不甘心。所以朕哪怕背了千古骂名,死后可能被文人戳脊梁骨,朕也要试一试。
如果朕成功了,那你就带着朕给你留下的班底走下去。
如果朕失败了,那这事和你也没有任何关系,骂名罪过,就全让我一个人担了吧。”
隆庆帝虽总自嘲不学无术,可真说学问和聪慧,兄弟几个中就属他最出类拔萃。
古往今来变法的,可有一个好下场的?
想图变,如果连压力都顶不住,自然不可能成功。
所以早在年初,隆庆帝就已经决定,等朝廷稳定下来后,就自己扛着大旗亲自顶在浪口变法!
这种事情,如果连皇帝都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是不可能成功的。
而且隆庆帝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一但未来变法失败,那他会立刻下罪己诏,然后传位于太子,之后“病死”以谢罪天下!
他不会苟延残喘,更不会推脱罪责,这是他身为皇帝的骄傲!
皇帝可以残暴、可以昏庸、可以无能,但唯独不能是个懦夫!
倘若变法有成,那他就替自己的儿子,打下一个富足的江山,北并草原,西吞西域,南下安南,他要做到超宗越祖,搏得文皇帝之名!
太子听到隆庆帝的话,一时间眼眶有些红了起来,脸上浮现一抹倔强之色:“儿臣何以懦弱至此?这偌大的江山竟要父皇一人独抗?”
隆庆帝怕太子倔脾气上来,连忙打了个哈哈转移话题:“不算独抗,你十三叔也支援了不少银子呢。前两天刚打的借条,从他家里运了不少银子出来。”
太子:((???|||))???十三叔貌似不在家吧?
隆庆帝吹胡子瞪眼睛:“你爹我用你十三叔点银子他还敢有意见?小心我揍他!!”
从光屁股开始就是朕养大的,拿你点银子有意见?
欠条朕写了可以,但你小子要是真过来找朕要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对了,把这份名册拿去。这里面是朕看好的一些臣子,未来可以留作你的班底。”
太子接过后打开,第一页第一个名字便是薛虹,接下来是高拱、海瑞、宋应星等等,皆是年轻一代的才干之人。
名册上对每个人的性格,出身都进行了标注。
“父皇,这个被勾勒起来的名字是……”
只见名册的末尾,一个名叫陈辰的名字出现在纸上。
“此人虽有才干,但却出身并不简单,而且是你皇爷爷的人。具体怎么做,还有待考证。”
太子点了点头,又将目光放在薛虹名字的那一页:帝之弓也,才思敏捷,佐国良才,看似温文儒雅,实则心怀傲骨,有谦卑恭谨之德,却无畏惧怀威之顺。
隆庆帝开口介绍道:“这小子也是个古怪的,天知道怎么会养成这么个别扭的性子?
明明看的比谁都清楚,看似比谁都理智,实际上最幼稚的也是他!
是个一但认定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主。朕会好好磨练磨练他的,你也多关注一下。”
太子将名册收入怀中:“有劳父皇为儿臣劳心。
对了,父皇,四弟现在还有禁足呢,已经快满一年了,您看是不是……”
一提起老四隆庆帝就是一肚子气:“那是他活该!敢火烧贡院,要不是他还知道轻重,没让火势蔓延,有惊无险,又找好了替罪羊,他有几个脑袋够朕砍的?”
纸是包不住火的,谁也不是傻子,哪怕四皇子朱煇只是借这个借口,打开金陵的突破口,依旧将文人们得罪惨了。
只不过碍于隆庆帝的面子,大家捏着鼻子认了,睁眼说瞎话,把罪过全推在两个死人身上罢了。
为此隆庆帝当初让朱煇游街示众,除了殴打御史外,也有这个原因。
光这一点基本上就断绝了朱煇的继承权,不过这小王……混蛋也不怎么在乎。
禁足一年对于朱煇干的事来说,已经是轻的不能再轻了。
“行了,那小王八蛋的事你就别操心了,既然回来了,就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吧。天色不早了,早点回去休息吧。”
“也请父皇保重龙体。”
至此,九座边关重镇,在隆庆帝的励精图治十几年之下,已经有六座重镇的军权收拢回来。
余下辽东、宣府、大同三个临近京师的重镇。
这三座重镇连同蓟州镇拱卫京师,位置极其重要。
这也是为何明明轻而易举又拿下两座边关重镇的话语权,可隆庆帝却并没有多少喜色。
最重要的几座边关还在太上皇和勋贵的手里。
不过隆庆帝自己也没想到,一个架空的京营节度使和兵部侍郎的职位,居然真能把两座重镇的控制权给换过来。
自然,勋贵不可能甘心就这么把镇子让出去了,可隆庆帝是在位的皇帝,又占据着大义。
只要上面的节度使一换,中层再找两个墙头草,慢慢的这权利也就收回来了。
也别觉得边关将士对勋贵一脉多忠诚,喝兵血喝的最狠的就是他们。
如果隆庆帝能给足军饷,这帮人的忠诚将超乎任何人的想象。
所以这王子腾看似是进步,可实际上却是在把基本盘拱手送给隆庆帝。
太顺利了,顺利的让人难以相信。
隆庆帝本来以为自己那个好大侄儿会想出什么办法对付自己呢,结果就这啊!
扮猪吃老虎的见多了,tm扮猪吃饲料的隆庆帝还是头一次见到。
自己大侄子那点脑子,没有太上皇撑腰,自己一年之内就能玩死他。
“陛下,太子殿下过来了。”
“嗯,让他进来吧。”
话音落下,一位约三十岁上下的青年男子头戴翼善冠,身着金龙大氅,雄姿英发,大步流星走了进来。
仿佛要见的不是生杀予夺的皇帝,而是一位平常的父亲。
“儿臣参见父皇。”
“平身吧,闲杂人等出去。”
隆庆帝回过头来,看向自己的嫡长子,那与自己神似的脸上肉眼可见的清瘦了不少,顿时心中一阵愧疚感升起。
“老大啊,这趟巡边实在是辛苦你了。”
去年收到林如海的银子后,隆庆帝第一时间安排太子莅临边关,亲自监督给几座重镇的士兵发银饷赏赐。
甚至就连过年,太子都没能赶回来,而是选择了留在边关同将士们在一起。
直到现在,九座重镇才算巡遍,从边关回京。
说起这个儿子,隆庆帝那是一万个满意。整个就是一个翻版的,正经版的自己。
太子和老四两个人一个模样神似自己,一个性格神似自己。自己这些子嗣中,最受宠的自然也是这两个。
“为了国家大事,儿臣怎敢言辛苦。”
入座后,隆庆帝将自己的打算还有京中发生的一些事全都说给了太子。
当太子听到隆庆帝有心改革之时,当即起身:“儿臣愿为……”
隆庆帝不停的招手示意他坐下:“你看你,打小就是这样,猴急猴急的,听爹把话说完。”
责备的语气中更多的还是骄傲,老子命好,虽然当太上皇的爹不靠谱,但有个好儿子啊!!
隆庆帝扯着太子,走到台阶上,父子二人并肩而坐,一如当初在王府时父子闲话一般。
“改革之事朕是不准备让你碰的,朕也不准备让薛虹那小子抗旗上。
朕很清楚,这一刀下去,不说引得天下反,恐怕也差不多的啦……
除了朕,谁去顶在最前面,恐怕都不会有什么善终。满朝群臣不行,薛虹不行,你同样也不行。”
“父皇,儿臣岂能坐视……”
隆庆帝一巴掌拍在太子后脑:“长能耐了?听爹把话说完!”
隆庆帝扭头看向太子,眼底满是笑意与骄傲:“老大,你的性子朕知道,为人太正。继位后不说一代圣君,明君还是没跑的。
只是如今我大明即将到了积弊难返的时候。不做出改变,最多不过苟延残喘百年。
朕不甘心。所以朕哪怕背了千古骂名,死后可能被文人戳脊梁骨,朕也要试一试。
如果朕成功了,那你就带着朕给你留下的班底走下去。
如果朕失败了,那这事和你也没有任何关系,骂名罪过,就全让我一个人担了吧。”
隆庆帝虽总自嘲不学无术,可真说学问和聪慧,兄弟几个中就属他最出类拔萃。
古往今来变法的,可有一个好下场的?
想图变,如果连压力都顶不住,自然不可能成功。
所以早在年初,隆庆帝就已经决定,等朝廷稳定下来后,就自己扛着大旗亲自顶在浪口变法!
这种事情,如果连皇帝都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是不可能成功的。
而且隆庆帝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一但未来变法失败,那他会立刻下罪己诏,然后传位于太子,之后“病死”以谢罪天下!
他不会苟延残喘,更不会推脱罪责,这是他身为皇帝的骄傲!
皇帝可以残暴、可以昏庸、可以无能,但唯独不能是个懦夫!
倘若变法有成,那他就替自己的儿子,打下一个富足的江山,北并草原,西吞西域,南下安南,他要做到超宗越祖,搏得文皇帝之名!
太子听到隆庆帝的话,一时间眼眶有些红了起来,脸上浮现一抹倔强之色:“儿臣何以懦弱至此?这偌大的江山竟要父皇一人独抗?”
隆庆帝怕太子倔脾气上来,连忙打了个哈哈转移话题:“不算独抗,你十三叔也支援了不少银子呢。前两天刚打的借条,从他家里运了不少银子出来。”
太子:((???|||))???十三叔貌似不在家吧?
隆庆帝吹胡子瞪眼睛:“你爹我用你十三叔点银子他还敢有意见?小心我揍他!!”
从光屁股开始就是朕养大的,拿你点银子有意见?
欠条朕写了可以,但你小子要是真过来找朕要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对了,把这份名册拿去。这里面是朕看好的一些臣子,未来可以留作你的班底。”
太子接过后打开,第一页第一个名字便是薛虹,接下来是高拱、海瑞、宋应星等等,皆是年轻一代的才干之人。
名册上对每个人的性格,出身都进行了标注。
“父皇,这个被勾勒起来的名字是……”
只见名册的末尾,一个名叫陈辰的名字出现在纸上。
“此人虽有才干,但却出身并不简单,而且是你皇爷爷的人。具体怎么做,还有待考证。”
太子点了点头,又将目光放在薛虹名字的那一页:帝之弓也,才思敏捷,佐国良才,看似温文儒雅,实则心怀傲骨,有谦卑恭谨之德,却无畏惧怀威之顺。
隆庆帝开口介绍道:“这小子也是个古怪的,天知道怎么会养成这么个别扭的性子?
明明看的比谁都清楚,看似比谁都理智,实际上最幼稚的也是他!
是个一但认定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主。朕会好好磨练磨练他的,你也多关注一下。”
太子将名册收入怀中:“有劳父皇为儿臣劳心。
对了,父皇,四弟现在还有禁足呢,已经快满一年了,您看是不是……”
一提起老四隆庆帝就是一肚子气:“那是他活该!敢火烧贡院,要不是他还知道轻重,没让火势蔓延,有惊无险,又找好了替罪羊,他有几个脑袋够朕砍的?”
纸是包不住火的,谁也不是傻子,哪怕四皇子朱煇只是借这个借口,打开金陵的突破口,依旧将文人们得罪惨了。
只不过碍于隆庆帝的面子,大家捏着鼻子认了,睁眼说瞎话,把罪过全推在两个死人身上罢了。
为此隆庆帝当初让朱煇游街示众,除了殴打御史外,也有这个原因。
光这一点基本上就断绝了朱煇的继承权,不过这小王……混蛋也不怎么在乎。
禁足一年对于朱煇干的事来说,已经是轻的不能再轻了。
“行了,那小王八蛋的事你就别操心了,既然回来了,就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吧。天色不早了,早点回去休息吧。”
“也请父皇保重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