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红楼王权 > 第172章 贾玓的影响力

红楼王权 第172章 贾玓的影响力

    贾母不着痕迹的眼睛瞟了一眼薛宝钗,人老成精的贾母,岂能不明白,这里面有哪些猫腻。

    自从金玉良缘在荣府大行其道之际,贾母就已经明白了薛家的谋划。

    不说当时的贾家如何,只说如今的贾家荣府,一门三爵。

    宝玉虽然没有资格继承他父亲的爵位,但是他依旧是伯爵嫡子,是一等神威将军之之侄,是王爵之弟。

    薛家有什么?

    薛宝钗有一个舅舅,是九省统制?

    有一个紫薇舍人的祖上?

    还是有一个被称为呆霸王的纨绔、打死人,销了户的哥哥?

    自从薛家来神京,贾母就不怎么喜欢薛家。

    贾母心念电转:“玓儿早已经看透薛家谋划,才有之前所言,近亲不婚之语?”

    如今贾家这等人家,宝玉就算是娶妻,也要娶一个家世清白干净,好歹也是诗书传家之族。

    一个有纨绔、打死了人,销了户的哥哥的薛宝钗,完全不是宝玉的良配。

    而且已经沦为商贾之家的薛家姑娘,已经与荣府嫡子门户相差太大:“上回就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如今也讯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的上,就来告诉我。就是那家子穷,也不过帮他几两银子就完了。只是模样儿,性格儿,难得好的。”

    贾母这些话,明显是将对方看低。

    好像这不是联姻谈婚论嫁,而是像给贾宝玉选妾。

    就是那家子穷,也不过帮他几两银子就完了。只是模样儿,性格儿,难得好的。这几句话,可是择妻标准,而是纳妾标准!

    再有,薛家以道士做媒,贾母以和尚回怼。

    最后那几句话,已经很明显就是告诉薛家,你们薛家姑娘,还不够格儿做宝玉的妻,也顶多就是做一个妾。

    “老太太厉害。”

    贾玓笑呵呵的,心里不得不佩服,姜还是老的辣,这种暗中阴阳薛家,偏偏薛家有苦说不出。

    薛姨妈脸上含笑,但是眸子里全是苦涩。

    薛宝钗仿若未觉,轻摇手中团扇,依旧是笑脸待人。她内心是什么想法,没有人知道。这个姑娘向来有心机,内心也很强大。

    林黛玉似乎看穿其中些许猫腻,团扇半遮着脸,眸子里全是笑意。

    她不知道这个张道士的具体身份,小声询问秦可卿,秦可卿小声告诉了她。林黛玉这才恍然,更是笑而不语。

    贾宝玉更是眼睛发直。

    其余姑娘各是神色莫名,秦可卿看了一眼贾玓,似乎在询问:“薛家有谋划,老太太反击的漂亮。”

    贾玓看向秦可卿,似乎在说:“咱们就看个热闹,贾家门楣,已经不是谁都能攀附。咱们看着,无需解围,看看谁最尴尬。”

    谁最尴尬?

    根本不用想。

    为贵妃娘娘祈福,薛家人其实没资格来的。

    老太太客气一句,薛家人也不推辞就来了。

    还整出这么尴尬的说媒的事情。

    王熙凤这时候笑道:“张爷爷,我们丫头的寄名符儿,你也不换去,前儿亏你还有那么大脸,打发人和我要鹅黄缎子去!要不给你,又恐怕你那老脸上下不来。”

    张道士哈哈大笑道:“你瞧!我眼花了,也没见奶奶在这里,也没道谢。寄名符早已有了。前日原想送去,不承望娘娘来做好事,也就混忘了。还在佛前镇着呢,等着我取了来。”

    张道士不是眼花。

    而是他的注意力,一直都在贾母身上,在定安王夫妇身上。

    这不是张道士第一次见到贾玓,倒是第一次见到定安王妃...风华绝代,雍容华贵,那气质...果真是天生的贵命。

    别看张道士现在有那么多虚衔,又与贾家往来密切,而且他还是贾代善的替身,但是...贾家现在掌权人已经是定安王,所以,张道士一直都是想着,如何与定安王拉近一些关系。

    这个时候,哪里还能顾得上去注意贾家其余女眷?

    奉上而怠下,这可是人之常情,王熙凤自然也知道,张道士是真的没有看到她。要是别人敢这样无视王熙凤,王熙凤早就撒泼骂人。

    但是对张道士,王熙凤尽可能的保持着尊敬。

    随后 就是张道士给大姐儿的寄名符拿了来,又请贾宝玉的通灵宝玉。

    定安郡王这里,张道士多次想要将话题转移定安王身上,但是张道士不了解这个定安王,所以不敢冒失。

    倒是张道士给了贾荀、贾蔺、贾葳一道符:“小道给世子、两位王子请安,这符乃是小道倾心制作,世子、王子未必用得到,也求一个心安。”

    定安王尊贵无比,定安王世子、王子也自然是尊贵无比,一些他眼中的稀罕玩意儿,比如金银玉之类,定安王世子、王子未必看的上眼。

    所以,张道士也是用了心。

    秦可卿则是笑道:“老神仙用心了,荀儿、蔺儿、葳儿,还不谢人。”

    张道士连道不敢。

    他是贾代善的替身,但是定安王世子、王子的谢礼,他不敢受。

    张道士趁此机会,与贾玓说了一阵子话。

    直到小道士,将贾宝玉的通灵宝玉送回来,并且还有小道士们的敬贺之礼,张道士这才转身去处理这件事情。

    贾葳随手就将平安符扔桌子上,贾荀则是将平安符给他戴脖子上:“礼轻情意重,别人送你的礼物,都是别人认为最好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你哪怕在你眼中一文不值,也要珍而重之。”

    贾葳不懂。

    才刚会走路,刚会说话的他,哪里懂得什么大道理。

    于是,贾葳立即找贾玓告状:“父亲...”

    “你大哥说得对。”

    贾玓脸上满是老父亲的欣慰,长子长大了,也懂得了很多道理。就盼着他长大,娶了媳妇抱孙子就好。

    贾葳又去找秦可卿告状,秦可卿也是一本正经的告诉他:“你哥哥说得对,你现在可以不懂,但是需要记在心里。”

    贾葳最终,只能依偎着自己的二哥。

    贾蔺则是懂事多了,自己戴上平安符。

    接下来就是点戏...

    贾玓对戏曲没兴趣,贾元春也是让太监前来清虚观,并且点了三出戏。

    贾元春点的戏,第一出《白蛇传》,第二出《满床笏》。

    第三出《富贵衣》。

    随后各自登楼,贾母将秦可卿、王熙凤叫上,最后将许氏也叫上了。

    在后面跟着林黛玉、薛宝钗、贾迎春等人。

    贾宝玉本来要炫耀自己的来的东西的,贾珍直接叫住了他,安排了些许事情。

    贾玓本要登楼,就看到小厮来报:“启禀王爷,听说老王妃要为贵妃打醮祈福,朝中不少大臣、好多勋贵大老爷、北静王府、忠顺王爷都遣人送礼。”

    “哦?”

    贾玓吩咐小厮:“你且去告诉老王妃。”

    随后贾玓看向贾珍:“劳烦大哥哥去请大老爷、二老爷,咱们去迎接一下贵客。”

    贾珍答应一声离开,没多久,贾赦、贾政到来,一行四人前出道观,就看到道观外,马车、轿子已经一眼望不到头。

    观外,已经聚集了不少人。

    其中为首的就是忠顺王、北静郡王...

    除此之外,还有柳芳等四王八公一脉中人,朝中一些大臣没有亲自前来,但是他们也送来了礼,他们的马车有着明显的标记。

    其中,还有几位公主、郡主遣人送礼。

    也有大皇子等人,遣人送礼。

    皇族王爷也有几个送来了礼物。

    贾政、贾赦走前面,贾玓、贾珍走后面,贾珍看了一眼贾玓,见他神色如常,心里不得不震动:“仅仅一个打醮祈福,就有这么多神京城顶级勋贵、官宦送礼。”

    送礼,未必就是相识。

    而是...

    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影响力最直接的体现。

    是无数人趋之若鹜,讨好巴结的对象。

    “定安王,不知不觉中,已经累积了如此人脉关系!在朝中,有了如此可怕的影响力。”

    pS:求催更!求追更!求免费小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