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14章:一村之地
现代回信:「古代土豆研种堆肥学,如古代无化肥情况下,如何解决它土豆所需要的养分,如何平替。
土地栽种覆膜学,早熟种类多覆膜保温,保证冬季土豆抗寒冷。
现代模拟明末种植土豆01小组土豆栽种数据,02小组土豆栽种数据,03小组.....——穿越者认真查阅,予以种植,我们之后将发你关于村烽火堡群建造方案。
昶君谨记,历史改变机会只此一次,哪怕我们不在一个时空维度,我们也望你能将大明走入另一个结局,而不是哀鸿遍野,文明沦丧」
整个人趴在书前,看着现代回信,魏昶君暗记于心,之后他开始根据现代土豆种植技术开始检查村中每一处开垦地。
“诸位开垦土壤一定疏松透气,保证之后堆肥区深厚肥沃,这可让地下土豆发育膨大,有利长大。”
魏昶君亲自施工,告诉村民开垦厚度,土块面积,开垦到什么程度,同时他让洛水老道开始找肥料。
村中粪坑,池塘淤泥,动物腐尸,森林臭泥,各地阴暗发黑土壤。
全部堆积村后林地,每一个村民每天必须找一担肥沃土壤,倒入林地,进行露天堆肥。
“燃烧劣质枯叶树枝,草木灰一层一层撒在肥料之上,如可以进行搅拌。”魏昶君温和对莫狗柱下令。
昔日虞家骡仆莫狗柱负责堆肥工作,如今他充满干劲,不顾臭味:“里长放心,吾自必催促寻找肥料。”
“不误耕种。”
这是最简单堆肥的一种,能够快速产生大量的肥料,尽管艰难,有些村民天不亮就去池塘挖臭泥,一些小鱼也直接剁碎了仍在泥里。
莫家族老更是带着族人去深山找泥沟,赶着驴车拉一车车混杂腐烂树叶的淤泥。
小孩也不敢到处乱拉了,去拉也必须村后堆肥处。
每家每户茅坑都清理到木桶,混土倒入后山堆肥地,几乎一整天村民全想尽一切办法堆肥。
魏昶君一样忙碌,他每天都视察暖屋土豆生长情况,确保长势良好,之后他便带着道士和村里青壮年开始挖宽魏家门前的池塘,把村前的水渠引入池塘,打造成一个小型水库。
冬天河道动工格外艰难,铁球发出砰砰砰声,河道里泥块被运到堆肥处,石头被堆到一边之后当石料用。
一条两公里宽两米的小水渠缓缓成型。
“水渠很重要,之后引水浇地,还有哪怕流民长时间围堵村子,我们也能做到不被水源困住。”
魏昶君把水库任务交给洛水老道,老道士昼夜交替,他甚至有时候拿着鞭子打人,他不允许任何人误了工期,但被魏昶君训斥了几次便不再打人了。
“不能平白无故打人,也不能因为事情殴打他人。”
魏昶君守着很多村子青壮年说着,让不少青年抹着眼泪,他们父辈不尊重他们,老道士不尊重,唯独魏昶君尊重他们,还每天给他们吃的。
虞家各种腊猪头,腊猪脚都给这些修河渠,开垦地,堆肥的青壮年吃了。
这是十一月中旬,不过半个月时间,魏昶君里长的身份极高,不少村民看到之后都鞠躬作揖。
十一月二十日,天愈发寒彻,温度达到零下八度,刮在人身上像是小刀子缓缓划破表皮,吹入骨髓,冷的让人只想围着火炉。
虞家的衣服包括被褥都发给了表现出色的村民,魏昶君甚至没给自家留下一件。
道观老道士正在引水渠,当他听到此事后,沉默许久才说:“这才是成大事的样子。”
二十日清晨,魏昶君集合村民,他依旧穿着灰色粗袍,发髻公整,像是读书郎君,村民皆面色昏黄,但并无悲苦之色,因为这些天他们吃的比往年好多了。
魏家所有吃喝都被发给了村民,尽管依旧营养不良,但村民已经感动无比。
“十二月会来流民,我预估他们将从北上从高苑、乐安、寿光、临朐抵达蒙阴,流民势大,村中需民卫,何为民卫,征召护卫,巡逻村周,庇护家园。”
“我为里长,村青壮年谁愿报名民卫?”魏昶君扫视全场。
如今他不光是有威严,还有号召力。
身上臭烘烘的麻脸莫狗柱第一个站出:“我愿!”
之后第二个,第三个,落石村青壮年总共42人,年轻从15岁—40岁,现在有三十人报名,剩下之人顾家没去报名。
“好,成为民卫之后每天粮食多发两成,还有若干奖赏之物。”魏昶君挥手,老道士负责登记。
三十人站在魏昶君面前,身材瘦削,目光炯炯,这三十人才是自己第一波起军之力。
洛水老道也在感叹看着,他在想什么时候这三十人会变成数十万大军,参与这乱世争锋,如今天下局势这般混乱,谁主沉浮。
“道长,你率十人去县城买东西,近期一切买粮食,棉、或猪仔等物,还有粗糙兵刃,农作铁器。”魏昶君将虞家剩下所有钱交付老道士。
这可能是崇祯元年冬季最后一次去县城了。
老道士郑重无比,他选了五个人,又带了五名道士,拿着长矛,砍柴刀等利刃防止路上遭遇匪患,之后赶着骡车进城。
魏昶君留在村内督察种植前的一切,这次外出采购魏昶君结合脑海知识和询问,大概了解明末物价情况,因为蒙阴县为中原腹地边,流民肆虐,灾荒连年,所有物价高于南直隶,如在南方物价比这低多了。
一两金子=10两银子=1100文铜钱。
青州物价如——猪肉,每斤值钱90—97文。
牛肉,每斤200—490文,有价无市。
水鸡,一斤为束,每束文40—50文。
莲肉,每斤为50文。
鱼虾、每斤60文。
稻米,粟米,每斗值银2.4两。
小麦,每斗值银2.2两。
大麦,每斗值银1.5两。
荞麦,每斗值银1两。
麦麸,每斗值银0.4两。
棉花,每斤值银0.4两。
....洛水老道带着四十两银子,829枚铜钱,魏昶君希望能多采购一些棉花和食物,让村民在冬天过的不至于困苦贫寒,这可是自己第一处发展之地,现在魏昶君扫过落石村一角一院,感叹立足来之不易。
土地栽种覆膜学,早熟种类多覆膜保温,保证冬季土豆抗寒冷。
现代模拟明末种植土豆01小组土豆栽种数据,02小组土豆栽种数据,03小组.....——穿越者认真查阅,予以种植,我们之后将发你关于村烽火堡群建造方案。
昶君谨记,历史改变机会只此一次,哪怕我们不在一个时空维度,我们也望你能将大明走入另一个结局,而不是哀鸿遍野,文明沦丧」
整个人趴在书前,看着现代回信,魏昶君暗记于心,之后他开始根据现代土豆种植技术开始检查村中每一处开垦地。
“诸位开垦土壤一定疏松透气,保证之后堆肥区深厚肥沃,这可让地下土豆发育膨大,有利长大。”
魏昶君亲自施工,告诉村民开垦厚度,土块面积,开垦到什么程度,同时他让洛水老道开始找肥料。
村中粪坑,池塘淤泥,动物腐尸,森林臭泥,各地阴暗发黑土壤。
全部堆积村后林地,每一个村民每天必须找一担肥沃土壤,倒入林地,进行露天堆肥。
“燃烧劣质枯叶树枝,草木灰一层一层撒在肥料之上,如可以进行搅拌。”魏昶君温和对莫狗柱下令。
昔日虞家骡仆莫狗柱负责堆肥工作,如今他充满干劲,不顾臭味:“里长放心,吾自必催促寻找肥料。”
“不误耕种。”
这是最简单堆肥的一种,能够快速产生大量的肥料,尽管艰难,有些村民天不亮就去池塘挖臭泥,一些小鱼也直接剁碎了仍在泥里。
莫家族老更是带着族人去深山找泥沟,赶着驴车拉一车车混杂腐烂树叶的淤泥。
小孩也不敢到处乱拉了,去拉也必须村后堆肥处。
每家每户茅坑都清理到木桶,混土倒入后山堆肥地,几乎一整天村民全想尽一切办法堆肥。
魏昶君一样忙碌,他每天都视察暖屋土豆生长情况,确保长势良好,之后他便带着道士和村里青壮年开始挖宽魏家门前的池塘,把村前的水渠引入池塘,打造成一个小型水库。
冬天河道动工格外艰难,铁球发出砰砰砰声,河道里泥块被运到堆肥处,石头被堆到一边之后当石料用。
一条两公里宽两米的小水渠缓缓成型。
“水渠很重要,之后引水浇地,还有哪怕流民长时间围堵村子,我们也能做到不被水源困住。”
魏昶君把水库任务交给洛水老道,老道士昼夜交替,他甚至有时候拿着鞭子打人,他不允许任何人误了工期,但被魏昶君训斥了几次便不再打人了。
“不能平白无故打人,也不能因为事情殴打他人。”
魏昶君守着很多村子青壮年说着,让不少青年抹着眼泪,他们父辈不尊重他们,老道士不尊重,唯独魏昶君尊重他们,还每天给他们吃的。
虞家各种腊猪头,腊猪脚都给这些修河渠,开垦地,堆肥的青壮年吃了。
这是十一月中旬,不过半个月时间,魏昶君里长的身份极高,不少村民看到之后都鞠躬作揖。
十一月二十日,天愈发寒彻,温度达到零下八度,刮在人身上像是小刀子缓缓划破表皮,吹入骨髓,冷的让人只想围着火炉。
虞家的衣服包括被褥都发给了表现出色的村民,魏昶君甚至没给自家留下一件。
道观老道士正在引水渠,当他听到此事后,沉默许久才说:“这才是成大事的样子。”
二十日清晨,魏昶君集合村民,他依旧穿着灰色粗袍,发髻公整,像是读书郎君,村民皆面色昏黄,但并无悲苦之色,因为这些天他们吃的比往年好多了。
魏家所有吃喝都被发给了村民,尽管依旧营养不良,但村民已经感动无比。
“十二月会来流民,我预估他们将从北上从高苑、乐安、寿光、临朐抵达蒙阴,流民势大,村中需民卫,何为民卫,征召护卫,巡逻村周,庇护家园。”
“我为里长,村青壮年谁愿报名民卫?”魏昶君扫视全场。
如今他不光是有威严,还有号召力。
身上臭烘烘的麻脸莫狗柱第一个站出:“我愿!”
之后第二个,第三个,落石村青壮年总共42人,年轻从15岁—40岁,现在有三十人报名,剩下之人顾家没去报名。
“好,成为民卫之后每天粮食多发两成,还有若干奖赏之物。”魏昶君挥手,老道士负责登记。
三十人站在魏昶君面前,身材瘦削,目光炯炯,这三十人才是自己第一波起军之力。
洛水老道也在感叹看着,他在想什么时候这三十人会变成数十万大军,参与这乱世争锋,如今天下局势这般混乱,谁主沉浮。
“道长,你率十人去县城买东西,近期一切买粮食,棉、或猪仔等物,还有粗糙兵刃,农作铁器。”魏昶君将虞家剩下所有钱交付老道士。
这可能是崇祯元年冬季最后一次去县城了。
老道士郑重无比,他选了五个人,又带了五名道士,拿着长矛,砍柴刀等利刃防止路上遭遇匪患,之后赶着骡车进城。
魏昶君留在村内督察种植前的一切,这次外出采购魏昶君结合脑海知识和询问,大概了解明末物价情况,因为蒙阴县为中原腹地边,流民肆虐,灾荒连年,所有物价高于南直隶,如在南方物价比这低多了。
一两金子=10两银子=1100文铜钱。
青州物价如——猪肉,每斤值钱90—97文。
牛肉,每斤200—490文,有价无市。
水鸡,一斤为束,每束文40—50文。
莲肉,每斤为50文。
鱼虾、每斤60文。
稻米,粟米,每斗值银2.4两。
小麦,每斗值银2.2两。
大麦,每斗值银1.5两。
荞麦,每斗值银1两。
麦麸,每斗值银0.4两。
棉花,每斤值银0.4两。
....洛水老道带着四十两银子,829枚铜钱,魏昶君希望能多采购一些棉花和食物,让村民在冬天过的不至于困苦贫寒,这可是自己第一处发展之地,现在魏昶君扫过落石村一角一院,感叹立足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