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快穿:从建国前开始 > 第169章 逃荒路上被卖的秀才之女63

快穿:从建国前开始 第169章 逃荒路上被卖的秀才之女63

    悦然笑道:“娘,你就放心吧!就说我爹要静心温书,为明年秋帷做准备,里正爷只有高兴的份,就算其他人说什么闲话,就让他们说去吧,反正咱们也听不见。小石头还这么小,可不能给冻着了。”

    她爹要是考中了举人,也是村里人的荣耀,那时更别人会说什么了,就算心里不痛快,也只能憋了。

    赵鹏程笑而不语,觉得闺女说的在理。

    刘惠娘这才不说什么了,心里却惦记起来自家爹娘,别人她可以不管,总不能连爹娘都不管吧,也不晓得这里的冬天有多冷,他俩熬不熬得住?

    张了张嘴,终于还是没说出来,打算到时候再看,要是这里的冬天实在冷的厉害,就跟夫君提一下,把爹娘接去城里住些日子。

    这一年,两位老人可是遭大罪了,也该享两天福。

    此时正是金秋八月,山货成熟的季节,这里的山虽没有北方的高大,但山里还是有不少野果与野物。

    于是,在草棚子盖起来后,周里正安排一部分汉子盖茅草房,又组织其他人进山采山货,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储存食物,单凭官府发的那点救济粮可撑不明年开春。

    再说了,捡了东西回来,还能拿去镇里换钱买些油盐,还有过冬的衣物也该准备起来了,明年又要开荒盖房,不能细数,眼下花钱的地方可多了,能多换一点是一点。

    对于捡山货,悦然的行头也很足,她娘要在家里看弟弟,她就与舅舅家的几位表姐结伴,跟在大人后面上山。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给家里捡回来几麻袋山货,板栗、榛子、山楂、核桃、柿子、野葡萄、蘑菇等等,不一而足。

    每次都是一堆人进山,东西自然不可能都是从山里捡到的,悦然家里又不缺吃的,没想跟抢食,其中有一多半都出自她的宝贝空间,故此品相要上许多。

    “唉!这么好的东西,不拿去换钱实在太可惜了。”刘惠娘不禁感叹道。

    但也晓得夫君是读书人,做不来卖东西的事,她又要带小石头,也抽不出空去做这些,不过说说而已。

    悦然还真准备拉着她爹,赶骡车去县里试试水,她不仅打算买山货,还准备出手一支人参。

    不然不好解释,他家咋有钱在县上租房。

    这日从山上回来,悦然神神秘秘地从竹筐里扒拉出一根野山参,放在她爹娘面前。

    刘惠娘不认得,还奇怪地询问,“这是啥玩意呀,能吃吗?没见过的东西可不敢乱吃?咱家也不缺那口吃的,你捡这个回来干啥?”

    悦然“噗呲”一下笑出了声。

    “这可是好东西呢!”赵鹏程也被媳妇给逗笑了。

    “啊?啥好东西啊?”刘惠娘瞪了闺女一眼,吃惊地道,心说合着自家夫君与闺女都晓得,就她一个不认得。

    继而不由疑惑起来,闺女咋认识这东西的?她这个当娘的都不认得呢。

    “人参,你总该听过吧。”

    “啥?这玩意是人参?就长这样啊?”刘惠娘瞪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珍贵的人参,心说听过是听过,但还没机会见过呢,原来人参长这样啊?

    悦然笑道:“爹,咱们明天拿去县里卖了吧,再带点山货,换了钱就把房子给租了,过冬要用的木柴与炭火,也该趁早准备起来了。”

    “行,就听闺女的!”闻音知雅,赵秀才立时明了闺女话里的意思,爽快地笑应。

    与此同时,不由在心里感叹,他闺女可真是个贴心小棉袄,事事替他想到了前头。

    次日,一早赵秀才跟里正告了假,赶着骡车带着闺女与人参,还有一麻袋山货去了县城。

    这几日,赵秀才也没闲着,在别人盖茅屋的时候,他也去打个下手。

    父女俩到了县城,就直接去了县里口碑最好的同济药铺。

    晓得他们是卖药的,伙计二话不说,就直接带他们去见了收贵重药材的老大夫。

    “这支人参还很新鲜,是刚采的吧,老夫未曾想到咱们这里的山中,竟能长出品相这么好的山参!”打眼一瞧,胡须花白的老大夫就吃了一惊。

    “老大夫,好眼力,此参正是小女昨日在山中采到的,劳烦您老给估个价。”赵鹏程拱手笑回。

    老夫点头,捧在手里仔细地瞧了半晌,又拿在手上掂了掂分量,眼神灼灼地看向赵秀才,“这支山参有两百年的参龄,这样年份的在咱们这边可不多见,你当真要出手?”

    “确定!”

    “要是放在京城,这种品相绝对不低于两千两,但咱们这里肯定比不上京城,老夫最高……只能出到1500两,不知你可愿意割爱?”老大夫胡须笑道。

    这个价位绝对的童叟无欺,很是公道了。

    “行,那就卖给您老了。”

    平心而论,赵秀才也没想到能卖这么高的价,哪有不肯割爱的。

    悦然也暗自点头,虽然换算下来,没有她上次出手的那根价高,但一千五百两的价位绝对公道,这家药铺倒是名副其实,以后要是缺钱了,可以继续来这里卖药材。

    老大夫顿时喜上眉梢,“秀才公爽快!不知是要现银还是银票。”

    不一会,赵秀才怀里揣着一千五百两银票,领着闺女离开了药铺,家里不缺现银,这次就要了银票,也好携带些。

    这还是他平生头一次在怀里揣这么大一笔银子,走路颇有些不自在,坐上骡车后,却不忘嘱咐闺女,“小荷,卖了多少钱的事,可不能跟外人提起,别人要是问,就说卖了八十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