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 第69章 程立,徐福,两个改名换姓之人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第69章 程立,徐福,两个改名换姓之人

    月旦评是什么?

    大汉时代的圆桌派,更像是另类的荐才会。

    不少当朝士大夫,地方名士全部都被许姓两兄弟点评过。

    顾雍离开之后。

    刘牧还在思索月旦评为何要放在陈国。

    汝南名士,他可不相信对方是为了给陈国荐才而来。

    “骠骑。”

    直到满宠来了。

    刘牧才回过神,抬眸问道:“何事?”

    “甲级密报。”

    满宠呈上竹筒封存的密报,恭敬道:“洛阳大变,绣衣直指被并入公车大谁卒,蹇硕领公车司马令,直属天子垂掌,并不对卫尉卿负责。”

    “有意思。”

    “大谁何出现了啊。”

    刘牧将这份密报投入火盆之中,思忖道:“公车大谁卒都是禁卫出身,王卒尉根本渗透不进去,不过绣衣直指中的秘卫还能并入,此事隐秘进行,暂时不用联络。”

    “诺。”

    满宠恭敬道:“洛阳还有消息,弘农杨氏杨赐死,陛下为其谥文烈,并追赠卫将军之名,以金印紫绶陪葬。”

    “杨赐死了。”

    “一个时代的落幕。”

    刘牧心有感慨,弘农杨氏算是没落了。

    杨彪为九卿之一,杨修还年幼,天下士人将以汝南袁氏为首。

    “是啊。”

    满宠唏嘘不已。

    三世太尉,比汝南袁氏不遑多让。

    可惜人丁凋零,旁族不出名士,只能靠杨彪一个人撑起。

    杨赐的死,对于陈国并没有什么影响。

    消息传出,只有蔡邕与卢植神情有些落寞,很快又投入公羊学宫与稷下武殿的建设中。

    两座学宫,对于天下的改变极大,他们每天都会写出数封书信,由王卒尉发往天下各处,请名士大家来陈国为师授学。

    与此同时。

    东郡,东阿县。

    程立打开门户,神情疑惑的看着院外之人。

    上袍下裳,通体为黑色,以红线绣着吞天麒麟,青线绣祥云,腰间玉扣为带,还系着一串铜令,另外一侧是柄异于环首斩马的长刀。

    头上并非是大汉的士冠,而是极简的铜发箍束发。

    此人身后伫立着十余骑卒,拱卫着两马车舆,尽皆一言不发盯着院落。

    “程立,程仲德?”

    来人摘下腰间的铜令垂于掌中。

    “监郡,徐庶?”

    程立带着警惕念道。

    徐庶指了指铜令,淡笑道:“监州尉,监郡令使徐庶,徐元直,我以前有个名字叫徐福,受监州尉征召之后,因避讳而改名。”

    “徐福?”

    “颍川的游侠儿。”

    程立猛的一惊道:“监州尉是什么?”

    “骠骑之士。”

    徐庶收起表明身份的铜令,目光扫过院落,说道:“骠骑征你为掾属,劳烦先生早些收拾细软,我会遣派武吏护送前往陈国。”

    “大汉骠骑?”

    程立不由吞咽了口唾沫。

    此时,他还不是那个可以将家乡人做成肉脯的程昱。

    只是黄巾之乱时力挽狂澜拯救东阿县的程立,算不得大汉名士,更接触不到朝廷最为顶级的一些存在。

    因此,受到骠骑征辟,心中有激动,更有畏惧。

    “是。”

    徐庶点了点头。

    “请进。”

    程立让开一条道路。

    院落并算不上大,里面也没有旁人。

    徐庶目光不断掠过建筑,淡笑道:“先生还真是算得上清贫。”

    “大灾之下。”

    “草舍为家,足矣。”

    程立怅然一叹,又抿嘴自嘲道:“前几日某梦见泰山捧日,故更名程昱,徐令使称程昱,或者仲德便可!”

    “更名?”

    徐庶瞳孔猛然一缩。

    史阿初来东阿时,让他们找程昱的下落。

    不曾想程立竟然在这几日才更名程昱,骠骑莫不是能预见未来?

    “不错。”

    程昱苦笑着摇了摇头,唏嘘道:“徐令使,没想到我们两个更名之人碰在一处,有些事情还真是奇妙啊!”

    “或许吧。”

    徐庶压下心底的震惊。

    对刘牧愈发的敬畏,犹视神明一般。

    仅两刻钟。

    程昱带着细软,几卷竹简登上车舆。

    徐庶将车舆送出东阿县,方才纵马朝着濮阳方向而去。

    这一日,两个不同的人,有同样改名的过往,一南一北而别,成为东阿城下绝美之景,不知再相见是何等盛景。

    临近日落。

    一辆车舆从陈县驶入工坊坐落之地。

    “骠骑。”

    卫觊在前方领路,恭敬道:“陈国建设工坊众多,仅陈县便有所谓的家用器具营造工坊,织布工坊,瓷器工坊,茶叶工坊等等,整个陈国常聘工匠九万八千人,今年农闲聘工超过二十万,有时候还负责各城修缮,浚通河道,为百姓营造屋舍等等。”

    “啪。”

    刘牧脚步止住,转身迈入织布工坊。

    典韦扶戟紧随其后,见到里面空无一人才松了口气。

    昏暗中,可以看到陈列的纺织机种类不一,大体是以提花织机,平纹织机为主,所用物料都是丝,麻,牲畜毛发等等。

    “这是?”

    刘牧看着雪白色丝絮有些惊疑不定。

    “木棉啊。”

    卫觊解释道:“这些都是蜀中,凉州一小部分商贩以物换物而来,织布效果非常不错,所以就被留了下来,传闻是从佛学源头之处的百乘王朝传入我大汉。”

    “可有种子。”

    刘牧将棉花捏在手中问道。

    “有不少。”

    “榨油可做木漆。”

    卫觊眼中带着疑惑望去。

    刘牧可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为何见到木棉屡屡失态。

    “种子留下。”

    刘牧深吸了口气,郑重道:“此物织布可御寒,填充被褥,填充冬衣更是如此,而且比裘衣更加轻便,明年春天发往轻车介士军屯处耕种,不得外泄。”

    “诺。”

    卫觊带着惊色连忙应下。

    木棉可御寒,对大汉近乎于神物。

    陈国地处大汉腹地,每年都有不少冻死的人。

    若是能将木棉推广开,不亚于一场仁圣之举,怪不得骠骑会失态。

    “对了。”

    刘牧沉声道:“工坊名字太过潦草,对外并没有说服力,你要多加整改,织造可以设立成衣工坊,均衡我大汉百姓的身高体重裁剪成衣贩卖,以甲乙丙丁为号,懂了吗?”

    “骠骑。”

    “这有人买吗?”

    卫觊满是惊诧的问道。

    大汉女红盛行,各家各户皆有人缝衣,真的会有人买成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