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东汉:少帝的未卜棋局 > 第52章 广平余波,再谋新程

穿越东汉:少帝的未卜棋局 第52章 广平余波,再谋新程

    攻克广平城后,城内一片热闹景象,百姓们夹道欢迎东晋军队,士兵们也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然而,刘辨深知,这只是北伐路上的又一个阶段性成果,后续还有诸多事宜需要处理,更有着长远的征程等待着他们去开拓。在这广平城中,围绕着收编降军、安抚百姓以及下一步的战略谋划,众人各抒己见,不同的想法与观点碰撞交织,也让接下来的发展充满了变数。

    处理降军,各执一词

    在广平城的城主府内,刘辨召集了麾下一众将领和谋士,商讨如何处置城中投降的胡族守军。众人围坐在大厅之中,气氛严肃却又带着几分争论前的紧张。

    刘辨率先开口道:“诸位,此次攻克广平城,收获颇丰,但这城中数千降军,咱们该如何安置,还需好好商议一番。大家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一位汉族将领王猛站了起来,抱拳道:“将军,依我之见,这些降军虽已投降,但毕竟曾与咱们为敌,难保他们日后不会心生反意。不如将他们分散编入咱们现有的各营之中,让咱们的士兵时刻盯着,也好约束他们,防止他们作乱。”

    胡族将领阿木尔听了,眉头一皱,反驳道:“王将军此言差矣,这些降军大多也是被迫从军,如今既然投降,便是真心想寻个活路,若将他们分散,只会让他们觉得咱们不信任他们,反而容易心生怨怼啊。倒不如将他们单独编成一军,由咱们信任之人统领,加以严格训练,日后也可为咱们北伐效力呀。”

    谋士李然微微摇头,捋了捋胡须说道:“阿木尔将军的想法虽好,可单独编军,风险不小啊。万一他们抱团,又起了异心,那可就不好控制了。我觉得可以挑选其中一部分精壮且看上去忠心的,编入咱们的队伍,其余的发放些盘缠,让他们各自归家,从事农耕或其他营生去。”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大厅里顿时热闹起来,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想法才是最稳妥的,争论声此起彼伏。

    刘辨静静地听着大家的意见,心中权衡利弊,待众人说得差不多了,他才缓缓开口道:“诸位,大家的想法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我觉得,如今咱们既倡导胡汉融合,那便要拿出诚意来。这些降军,咱们可以先进行甄别,将那些确有诚意、身世清白的,编入咱们的队伍,不过不单独成军,而是与咱们现有的胡汉士兵进一步混合编伍,相互影响,相互监督。对于那些有家可归、无心从军的,发放盘缠,送他们回家。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众人听了刘辨的话,思索片刻后,觉得此法倒也兼顾了各方考虑,便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这时,王猛又说道:“将军,那这甄别之事,可得安排妥当之人去办呀,不可有丝毫马虎。”

    刘辨点头应道:“那是自然,此事就交由你和阿木尔将军一同负责吧,你们二人一个严谨,一个熟悉胡族情况,定能办好此事。”

    王猛和阿木尔对视一眼,齐声应道:“是,将军,我等定当竭尽全力。”

    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处理完降军之事,安抚城中百姓便成了首要任务。刘辨带着几位将领走上广平城的街头,查看百姓的生活状况。

    街道上,百姓们正忙着收拾战后的残局,虽然脸上还带着些许疲惫和惊恐,但看到刘辨等人走来,眼中都透着感激之色。

    一位老者走上前来,颤颤巍巍地对刘辨行礼道:“刘将军啊,多谢你们赶走了胡族,让我们百姓能重见天日呀。只是这城中如今百废待兴,粮食也短缺,还望将军能帮帮我们啊。”

    刘辨赶忙扶住老者,温和地说:“老人家,您放心,我们既然来了,就不会不管大家。我已下令开仓放粮,先解决大家的温饱问题,后续也会安排士兵们帮忙修缮房屋,恢复城中的商贸,让大家的日子尽快好起来。”

    旁边一位年轻的百姓问道:“将军,那胡族之前强征了我们不少土地,现在他们走了,那些土地可怎么办呀?”

    刘辨看向负责民政事务的谋士陈轩,示意他解答。陈轩上前一步,笑着说:“各位乡亲,那些被强征的土地,我们会逐一清查,只要有凭证的,都会归还给大家,让大家能安心耕种,自给自足。同时,对于家中缺少劳力的,我们也会安排士兵帮忙,大家不用担心。”

    百姓们听了,纷纷欢呼起来,口中不停地说着感激的话语。刘辨看着百姓们脸上重新绽放的笑容,心中满是欣慰,他深知,只有赢得民心,北伐才有意义,才能真正实现收复中原、安定天下的目标。

    回到城主府后,刘辨又对陈轩叮嘱道:“陈先生,这安抚百姓之事,关乎重大,你要多费心,务必确保每一项举措都能落实到位,让百姓切实感受到咱们的关怀。”

    陈轩恭敬地回应道:“将军放心,属下明白,定当全力以赴,不负将军所托。”

    谋划新程,意见分歧

    在城内诸事渐渐步入正轨后,刘辨便开始与将领们、谋士们谋划下一步的北伐行动。众人又齐聚在城主府的议事厅内,对着地图,商讨着接下来的进军方向。

    刘辨指着地图上的一处城池说道:“诸位,这上阳城,乃是咱们继续北进的关键所在,若能攻克此城,咱们就能进一步控制中原北部的大片区域,为后续深入腹地创造有利条件。只是这上阳城据说城防极为森严,且周边地势复杂,大家说说,咱们该如何攻打才好?”

    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赵虎摸着下巴,思索片刻后说:“将军,依我看,咱们可以先派人去摸清上阳城周边的地形和敌军的布防情况,然后再寻找其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攻城策略。不过,鉴于之前几座城池的攻城经验,我觉得咱们还是要多准备几种方案,以防万一啊。”

    谋士孙启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说道:“赵将军所言甚是,但我认为,咱们也可以尝试从敌军内部入手,看看能不能找到城中守军的矛盾或者不满之处,加以利用,离间他们,让他们内部先乱起来,这样咱们攻城就会容易许多呀。”

    胡族将领阿木尔接着说:“孙先生的想法虽好,可这上阳城中守军多为胡族精锐,他们对其首领忠心耿耿,想要离间怕是不易。我觉得咱们可以发挥咱们胡汉融合军队的优势,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先切断他们与外界的联系,然后再围城,慢慢消耗他们的实力,等时机成熟了再攻城。”

    众人各抒己见,每个人的想法都看似可行,却又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难度,一时间,议事厅内又陷入了激烈的讨论之中。

    刘辨听着大家的讨论,时而点头,时而皱眉,他深知这上阳城不好攻打,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整个北伐的进程。他思考良久后,说道:“大家的想法都很有价值,我觉得咱们可以综合运用。先按赵虎将军说的,派出多支探子小队,全面探查上阳城的情况;同时,孙启先生可以试着去寻找城中守军的可乘之机,看看能否施展离间之计;阿木尔将军则负责准备围城与切断敌军联系之事。咱们多方着手,待情况明晰后,再做最后的定夺。不知大家可有异议?”

    众人纷纷摇头,表示没有异议,都觉得刘辨的安排颇为周全,当下便各自领命而去,开始为攻打上阳城做着紧张的筹备工作。

    筹备期间,矛盾初现

    在筹备攻打上阳城的过程中,由于涉及胡汉士兵众多,且各方任务繁重,一些小矛盾也开始渐渐浮现出来。

    这天,在军营中,一位汉族士兵和一位胡族士兵因为争抢训练用的兵器发生了争执。

    汉族士兵李强气愤地说:“这兵器我先来拿的,你凭什么抢啊?”

    胡族士兵巴特尔也不相让,大声说道:“我今日训练要用,你先让给我,等你训练时再拿就是了。”

    两人互不相让,眼看就要动手打起来,周围的士兵赶忙过来劝解。这时,负责训练的军官王猛听闻动静赶了过来,呵斥道:“都住手!在这军营之中,大家都是兄弟,为了这点小事就要动手,像什么样子!”

    李强委屈地说:“王将军,是他不讲道理,非要抢我的兵器呀。”

    巴特尔也赶忙说道:“王将军,我今日的训练任务重,急需这兵器,所以才着急了些,可他也不肯相让啊。”

    王猛看着两人,严肃地说:“咱们现在是一支军队,胡汉一家,不管是汉族兄弟还是胡族兄弟,都要互相体谅,互相帮助。这兵器嘛,今日就先让巴特尔用,李强,你先去用别的兵器训练,稍后我让人再给你调配一把合适的来,以后可不许再为这种小事争吵了,明白了吗?”

    两人听了王猛的话,都有些惭愧,齐声应道:“明白了,将军。”

    王猛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叹息,他知道,这胡汉融合虽是好事,但想要真正做到毫无隔阂,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和更多的磨合啊。

    化解矛盾,团结一心

    刘辨得知此事后,意识到这看似小小的矛盾,若不妥善处理,可能会影响整个军队的团结和士气。于是,他决定召集全体将士,开一场大会,专门讲讲团结的重要性。

    在军营的校场上,士兵们整齐地排列着,刘辨站在台上,目光扫过每一位将士,神情严肃而又诚恳。

    刘辨大声说道:“兄弟们,咱们一路走来,攻克了多座城池,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咱们大家团结一心,不分胡汉,共同为了北伐的目标而努力啊!如今,咱们正筹备攻打上阳城,这将会是一场更为艰难的战斗,咱们更需要紧密团结在一起,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起争执,伤了兄弟间的和气。”

    他看向之前发生争执的地方,接着说:“就像李强和巴特尔兄弟那样,为了一把兵器就差点动手,这值得吗?咱们在战场上,可是要把后背交给彼此的呀!从现在起,大家要更加包容,更加理解,遇到问题,心平气和地去解决,只有这样,咱们才能战无不胜,才能早日收复中原,让天下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你们说,对不对?”

    “对!”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音在校园上空回荡,那气势仿佛能将所有的隔阂与矛盾都一并冲散。

    看到将士们士气高昂,刘辨满意地点点头,他相信,只要大家团结一心,无论前方的上阳城有多难攻克,他们都能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取得胜利,继续在北伐的道路上书写辉煌的篇章,向着那安定天下的最终目标稳步迈进。

    而此时,各路筹备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只待时机成熟,东晋军队便将向着上阳城发起新一轮的挑战,去迎接那未知而又充满希望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