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醉卧倾雅 > 第95章 再临朝堂,海战新途

醉卧倾雅 第95章 再临朝堂,海战新途

    长安城,巍峨的宫殿在晨曦中镀上一层金光,庄严肃穆。

    郑逸,一袭锦袍,脚步坚定地走在通往朝堂的路上,他的脸上,不再是往日的闲散与逗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自信,一种胸有成竹的笃定。

    他手中紧握着一个精巧的战船模型,木质的船身,桅杆高耸,每一处细节都力求完美,这不仅仅是一个模型,更是他心血的凝聚,更是他对未来的期许。

    朝堂之外,守卫森严,盔甲在阳光下反射着冰冷的光芒,肃杀之气弥漫,仿佛预示着今日朝堂之上的又一场风暴。

    郑逸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腰杆,跨过高高的门槛,走向那权力交织的中心。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分列两旁,魏文臣依旧站在文官之首,双手抱胸,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眼中带着一丝不屑。

    他目光扫过郑逸,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弧度,仿佛在说,看你又能玩出什么花样。

    “启禀陛下,臣郑逸,有事启奏。”郑逸的声音清朗而有力,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之上。

    “说!”李世民的声音带着一丝威严。

    郑逸上前一步,将手中的战船模型高举过头顶,朗声道:“臣费尽心力,打造战船,今日特来向陛下展示。”

    魏文臣冷哼一声,率先站了出来,厉声呵斥道:“荒唐!区区一艘木船,竟被你当成稀世珍宝,劳民伤财!我大唐兵强马壮,何须如此旁门左道!依老臣看,殿下还是将心思放在正途上为好,莫要再如此胡闹!”他振振有词,字字铿锵,仿佛要将郑逸所有的努力都踩在脚下。

    郑逸丝毫没有慌乱,他眼神锐利地看着魏文臣,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可撼动的力量:“魏大人此言差矣,战船不仅可以守卫我大唐海疆,更可远航贸易,造福万民。这绝非是旁门左道,而是我大唐强盛的必经之路。”

    朝堂之上,文臣们再次议论纷纷,窃窃私语声不绝于耳,气氛变得嘈杂而紧张。

    有人赞同,有人质疑,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郑逸转头看向站在身后的吴工匠,眼神示意。

    吴工匠会意,他清了清嗓子,向前一步,神情变得严肃而认真,准备开始讲解这战船的精妙之处……

    吴工匠会意,清了清嗓子,向前一步,神情变得严肃而认真,开始详细讲解这战船的精妙之处。

    文臣们见状,纷纷围拢过来,好奇地盯着那精巧的模型,眼中露出了各异的神情。

    “此战船为我大唐首创新制,不仅结构坚固,航行稳定,更设有多种机关,可在海战中发挥巨大威力。”吴工匠的话语如同春风拂面,字字珠玑,引得文臣们连连点头。

    他用手一指船模型的某个部位:“此为船帆,采用特殊材料,风力利用更加高效,即使在风浪中也能保持稳定。而船底设计则更为巧妙,能有效减少阻力,提高航速。”

    文臣们听得入神,目光随吴工匠的手指移动,不时发出惊叹。

    一些原本持怀疑态度的文臣,开始流露出兴趣和好奇。

    殿内渐渐静了下来,只有吴工匠的声音在空中回荡,如同一曲美妙的乐章,渐渐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郑逸站在一旁,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他的目光掠过一张张或惊讶或赞赏的面孔,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朝堂上支持郑逸的声音逐渐多了起来,气氛有所缓和,甚至有文臣开始主动询问战船的具体细节。

    然而,正当郑逸以为一切顺利时,魏文臣突然站了出来,面容铁青,言辞更加激烈:“郑殿下此番提议,实乃偏离正道!我大唐自古以来,以陆地为基,海防无足轻重。耗费国力打造战船,实为不务正业,徒增国库负担!”

    他的话音刚落,朝堂上再次分为两派,支持者与反对者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支持者认为战船将带来新的机遇,反对者则坚持传统观念,认为海战无益。

    朝堂上的气氛再次紧张起来,仿佛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郑逸眉头微皱,目光在文臣中扫过,心中迅速思考应对之策。

    他深知,要说服这些顽固的文臣,还需更多的理由和利益。

    就在这时,李世民的目光落在郑逸身上,似乎在等待他的回应。

    郑逸深吸一口气,开口道:“魏大人所言不无道理,但……”他的话还未说完,朝堂上已是一片哗然,所有人都屏息以待,期待着郑逸接下来的妙计。

    郑逸顿了顿,环视一周,朗声道:“但魏大人可曾想过,若我大唐拥有强大的海军,便可震慑周边宵小,保障海路畅通,与海外诸国通商贸易,源源不断的财富将流入我大唐!届时,国库充盈,赋税自然可以减少,百姓安居乐业,岂不妙哉?”他加重语气,一字一顿道:“我大唐将成为真正的海上霸主!”

    郑逸的话音刚落,朝堂上顿时安静下来,文臣们面面相觑,眼神闪烁。

    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被“减少赋税”、“国库充盈”等字眼所吸引,开始认真思考郑逸的提议。

    原本坚定反对海战的文臣们,也不禁开始动摇,相互交换眼神,权衡利弊。

    渐渐地,一些文臣开始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郑逸的策略奏效了,他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心中更加自信。

    朝堂上支持郑逸的声音逐渐增多,气氛也变得积极起来。

    郑逸挺直腰杆,目光炯炯,仿佛看到了海战胜利的场景,看到了大唐繁荣昌盛的未来。

    此时,在远处的一座宫殿里,夏婉正默默地注视着朝堂的方向。

    她眼神坚定,双手不自觉地握紧,心中对郑逸充满了信心。

    她相信,郑逸一定能够说服那些顽固的文臣,实现他的理想。

    郑逸仿佛感受到了夏婉的目光,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知道,无论何时何地,夏婉都会是他最坚强的后盾。

    朝堂外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安静却充满了期待。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陈海军将领,突然向前迈了一步……

    陈海军将领大步流星走到郑逸身旁,他的战靴踏在大理石地面上,发出铿锵有力的声响,仿佛踏在每个反对派文臣的心头。

    他身姿挺拔,如同海中礁石般坚毅,目光炯炯,如同海面上闪烁的星光般明亮。

    “末将陈海,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在朝堂上回荡,掷地有声。

    “末将亲眼所见这战船之精妙,心中对海战充满了信心!我大唐海军,定能在殿下的带领下,扬帆远航,守护海疆,建功立业!”

    这突如其来的支持,如同一道惊雷,在朝堂上炸响。

    反对的文臣们一个个目瞪口呆,如同被点了穴般僵立在原地,脸上的表情精彩纷呈。

    魏文臣更是难以置信地瞪大了双眼,眼珠几乎要夺眶而出,他指着陈海,嘴唇颤抖,半天说不出话来。

    他原本以为陈海会和自己站在同一阵线,毕竟陈海一向保守,对新事物充满抵触。

    可如今,陈海竟然站在了郑逸那边,这无疑是对他的当头一棒。

    朝堂上的局势瞬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反对的声音逐渐减弱,支持的声音如同潮水般涌来。

    郑逸的支持者们一个个精神抖擞,仿佛打了胜仗般兴奋,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相互祝贺,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然而,在一片欢呼声中,郑逸的眼神中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他明白,这仅仅是第一步,训练一支强大的海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如何选拔和训练合格的海军士兵,这才是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难题。

    朝堂上的众人渐渐散去,郑逸独自一人站在空旷的大殿中央,目光投向远方,若有所思。

    他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修长,却又透着一丝孤独。

    “殿下,马车备好了。”一个侍卫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郑逸收回思绪,转身走向殿外,他的脚步坚定而有力,仿佛已经做出了某个重要的决定。

    “去海军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