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年代:我真没想跟前妻闺蜜处对象 > 第413章 消息放出来了

年代:我真没想跟前妻闺蜜处对象 第413章 消息放出来了

    商务部里,许亮拘谨地站在裴寂昌身前。

    这小后生最近忙得焦头烂额,整宿都睡不着觉,还是太年轻,他可是业务部门的总负责人,这么重的担子压在身上,神经都是紧绷的。

    “你小子......最近是不是懈怠了,经费倒是报了不少。”裴寂昌眉头紧锁,但是这话嘛,有意吓唬人。

    “都是正常报销呀!”

    许亮急了,往前凑了一步,大口吞咽口水。

    “呵呵呵,坐。”

    裴寂昌拉着许亮,坐在沙发一侧,还亲自给小后生点了一根烟。

    “支书过段时间就要上来了。”

    裴寂昌淡淡聊起。

    “要谈葡萄收购的事了?”许亮连忙问。

    “对,快到收成的时候了,村里有班存耐管着,不会有事的。”

    裴寂昌笑着看向大高个。

    “俺爹终于如愿要当上这个支书了呀。”班晓庆拍着膝盖,重重感慨一声。

    回顾他爹来时路,这一路还是走得太顺了点。

    “呵呵呵呵......”

    裴寂昌他们都笑了起来。

    而在这个间隙,林金鸥、郝红芝等骨干皆赶来部门,人一下很多了。

    “郝主任,现在的账上,能动的钱有多少?”裴寂昌沉声问。

    “百八十块吧。”

    郝红芝应道,他自己都乐了,身子一颤一颤的。

    “都是许亮报销完的啊。”

    裴寂昌调侃。

    “我......”

    许亮都急得涨红了脸。

    郝红芝稍有停顿后,沉声说起:“新品纸巾原材的采购,花费了差不多十万,主要是购入的新生产设备,费用差不多有百万,不过这还是低价,是陈局长给的渠道。”

    裴寂昌轻轻点头,心说,还得是靠老舅,就当前这投机倒把的情况,一个设备转一圈,到了企业手中,能贵出翻倍的价格。

    而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经济的发展,才放开短短几年,就已经出现乱象了。

    所以,在外人眼里,哪怕隋海都觉得红昌企业多么有钱,营收都破两百万了,可真正的,兜里有多少,只有自己的手摸进去才清楚。

    “不过陈局长那边,会给我们先打这月前二十天的利润,给省里的各门店发的提成,要不要先扣下?按理说,我们对他们是按月结算的。”

    郝红芝试探性地问。

    “有好多兄弟才刚刚跟咱们合作,没见到过钱,得给他们信心呀,这些钱得提前给。记住了,不管什么时候,商业局什么时候给我们结算,我们立马把分成给出去。”

    裴寂昌道。

    “明白了。”

    郝红芝用力点头。

    “商业局最后一次结算后,预算账上会有多少钱?”裴寂昌又问。

    “差不多六十五万左右。”

    “行,知道了。”

    裴寂昌缓缓点头。

    在某个商品渡过迅速的增长期后,就会陷入停滞,趋于某个节点的平稳,毕竟经济发展速度有限,居民的消费力不会提高。

    当然了,日用消耗的商品,会随着经济不断变好,从而实现同比上涨。

    虽然心连心实现了全省供应,但在一些镇子上的供销社里,一个月只能卖几提,五月份的销量环比上涨有限。

    “铃铃铃......”

    电话突然响了,打断了人们的谈话。

    田山在办公桌前,正好顺便接起这通电话,而听到对方的声音后,立马毕恭毕敬起来。

    “您说......好,我明白了......在呢,裴厂长在......行,那我转告......”

    随之,田山点头哈腰地挂断这通电话。

    “陈局长打来的,刚才外资企业出通告了,马上就要开启收购原材。”

    田山激动道。

    “具体什么时候?”

    裴寂昌连忙问。

    “七月初就会陆续开始收购工作,差不多还剩一个月的时间。”田山重重应声。

    “具体需求量有多少?”裴寂昌又问。

    “陈局长那边没有说总数,但是根据当前全国葡萄酒的销量,怕是天量!”

    “好。”

    裴寂昌喜形于色,声音尤为高亢。

    “啪嚓”一声,窗户磕碰在墙上,发出清脆的声音,屋里灌入凉风,格外的清爽......

    这时在郊外,城中村周边,当外资企业发出通告后,一辆辆公务用车下乡去考察了。

    这个项目是隋海牵头,全程由他负责。

    这位市长,一头扎进地里,查看农户们种植的葡萄,极其的用心。

    如此暴晒的天气,隋海可一点都不在乎,面朝土地背朝天,考察得非常仔细。

    他不光让农户们得挣到钱,变得富裕,还得保证外资企业的收购工作顺利完成。

    许久后,隋海喜笑颜开地从地里钻出来了,“很不错呀,葡萄都种得非常密,产值肯定能够跟上,看来呀,当地的农户能发财喽。”

    一众领导班子都哄笑起来。

    而真实的这一情况,是农户们把葡萄拉到外资企业门口,人家不愿意收,含糖量不足呀,只能把葡萄都就地扔到门口,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但主要问题,并不只是农户们没挣到钱,市里面可以出面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给拨款拨粮。

    更为关键的是,这家外资企业去哪里收购含糖量足的葡萄,谁也不懂得科学种植,一亩地里疯狂的撒种,看重的是产值。

    包括隋海去下乡考察,谁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不是收购葡萄,我给你葡萄就行啊。

    思想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割裂。

    这将影响到外企的产值,不得不花大价钱,从其他地区收购。

    考察工作一直持续到晚上,隋海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去,可在家里,还是难掩喜色,忍不住多说几句。

    “看来呀,城中村的农户们,要率先脱贫了,可以跟外资企业达成长协,相当于抱住摇钱树喽。好呀,人们都要富裕起来了,好呀,太好了......”

    隋海的眼睛都眯成一条线,许久都未见这位这般开心过了。

    路华从卧室里出来,坐在沙发上,这位妇人欲言又止,心里可藏着事,一会要好好谈一谈。

    很快,隋宇泽和隋青轻都归家了,这兄妹两人亦是,神色都不对劲。

    这家人,心里可都藏着事呢。

    “爸,我听说,外资企业要收购葡萄了。”隋青轻大声呼喊。

    隋海没有应声。

    家里的气氛变得凝重。

    而在这个时候,坪头村里,三千五百多户的大村,还在忙碌着。

    “大家伙加把劲,从河里挑水,往山上的地里灌水,可得保持水分呀!”

    支书声音沙哑,累得脸都干巴了。

    其他村里人更是无比劳累,完全当牲口用,但人们都不怕,他们要走出一条富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