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穿刘禅:开局安居平五路 第96章 张昭献策迁都武昌
热门推荐:
撩拨上瘾,被渣男小叔叔蚀骨揉髓
我飞升了,但师尊炸了
大秦长歌
转生魔王却被女神赐福
高武世界,我有亿万分身肝资源
病秧子在无限学院里成为团宠啦
众主角团的诸天之旅
三世轮回,徒弟依旧犯上
随波逐游
曹真曹爽率军离开西城后,行军没多久就遭到了诸葛亮以及姜维的埋伏。
五万大军猝不及防下被杀的丢盔弃甲,瞬间折损了几千人。
慌乱之下,曹真率兵匆匆向东逃窜。
行军过半,前方奔来一魏国哨骑。
“报,启禀大都督,司马都督让我前来传信,西城至上庸的退路已被蜀将戚继光、薛仁贵所切断,司马都督让大都督千万别退向上庸方向,避免被蜀军前后夹击,他已在房陵一带设下伏军,请大都督立刻带人转道房陵,与他一同退守宛城。”
曹真闻哨骑之言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想那司马懿平日里虽与自己在朝中偶有政见不合,可在此生死攸关之际,却能不计前嫌,这般周全地为自己谋划退路,实乃真君子也。
于是,曹真深吸一口气,对着曹爽说道:
“儿啊,那司马懿还是个忠厚人啊。”
曹爽坐在马上,听着蜀军杀声渐近,焦急道:“父亲,来不及感慨了,立刻转道房陵,小小三郡,丢了也就丢了,大不了就是被陛下责罚,罢官免职,但若是这几万人带不回去,你我父子命皆休矣。”
曹真自然是理解这个道理的,点头答应,也不废话,组织大军朝房陵方向撤退。
于是,东三郡的土地上就出现了神奇的一幕。
曹真曹爽带领着四万多魏军在前面逃窜,诸葛亮、马岱、姜维带领着三万汉军在后方追逐。
他跑,他追,他插翅难飞。
……
另一边,东吴建业。
朝堂之上。
此刻,孙权正在上方缓缓开口道:
“曹丕已在寿春集结了十五万重兵,陆逊也在濡须口一带组织防御,朕想问,诸位对前方战事,有何看法啊?”
闻言,张昭率先出列,拱手道:
“陛下,今曹魏来势汹汹,攻伐我江东,臣觉得,陛下在此时不应位居建业,建业之地,太过靠东,远离战场,不利于全局,陛下应迁都至武昌,如此方能振奋将士士气,又能居于中心统战全局。”
孙权微微沉思后,转头看向顾雍:
“对于子布所言,丞相是何意见?”
顾雍居于堂下,眼观鼻,鼻观心,见孙权发问,他才向前一步说道:“臣以为,张公所言有理,但一切还需陛下圣断。”
说完便退了回去。
顾雍如今已被孙权任命为东吴丞相。
顾雍当上丞相后,他有几个原则。
第一,他从不主动献策。
第二,他从不在背后议论朝堂。
第三,他从不像张昭那般慷慨陈词说个没完。
顾雍这个人,他是把丞相当成一个顾问来做的。
他摸准了孙权设相的心思,孙权要的就是一个顾问型丞相,而不是一个总理型的丞相。
所以顾雍对自己的要求便是:到位不越位,帮忙而不添乱,有事做顾问,没事做象征。
显然,孙权对顾雍的态度也是极度满意的。
于是孙权沉思了一会儿,又说道:“迁都之事兹事体大,尚需从长计议,昔年修建武昌新都,从建业等地迁徙了不少百姓过去,惹的是民怨四起。”
“朕听说,民间百姓甚至有传言:宁要建业一张床,不要武昌一座宅,是也不是?”
张昭闻孙权之言,忙又进谏道:
“陛下,往昔之困虽存,然时移世易,如今曹魏大军虎视眈眈,建业之危近在咫尺,武昌居长江中游,西可应蜀汉来袭之军,东可援濡须之防,实乃战略要地,虽有百姓怨言,然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当力排众议,方可稳江东之根基,全东吴之霸业。”
孙权面露难色,道:“子布,迁都非独为军事,亦关乎民生,昔日迁徙,百姓流离失所,致使民心离散,今若再兴此议,朕恐江东根基动摇,且建业乃朕多年经营之所,宫室、府库、官署皆具规模,一旦舍弃,损失不可估量。”
孙权何尝不知武昌地理之重,若吴国定都于武昌,可统战东西。
别的不说,当遇大事需要朝堂拿决策之时,无论是荆西还是淮西战场的战报都能最快的送达都城。
同时武昌也处于吴国目前版图的中央地段,定都于那里,对全国上下的掌控力,也不是建业能比的。
这些道理孙权都明白,可是孙权怕啊,武昌离两面战场的距离都过于近了,若是一旦有一面防守出了个好歹,敌国兵锋便可直指武昌,特别是曹丕那十五万大军。
太吓人了!
故而战局未明朗之前,他只能拿百姓当借口,先稳居建业,等到战事过去以后,再行迁都不迟。
顾雍见君臣僵持不下,便轻声道:“陛下,张公之虑在军事之利,陛下之忧在民生之安,臣以为,或可暂遣得力大臣率重兵驻守武昌,整军经武,以为后备。”
孙权闻言不断点头,赞道:“丞相所言大善,可解朕之两难,然驻守武昌之人,众卿以为何人可当此任?”
此时,老将韩当挺身而出,抱拳道:“陛下,老臣虽年迈,然愿往武昌,为陛下守土御敌,老臣久历战阵,必不负陛下所托。”
孙权摇头道:“韩将军忠心可嘉,然武昌一地,不仅需军事之才,亦需理政之能,将军且先退下。”
说完,他又看向顾雍:“丞相以为,何人可担此重任?”
顾雍思索片刻,奏道:“陛下,臣举荐吕岱,吕岱为人沉稳,有勇有谋,且善于治理地方,昔年在交州,政绩斐然,由他驻守武昌,可保一方安宁。”
孙权闻言,赞许道:“吕岱确是合适人选,既如此,朕便命吕岱为武昌都督,再从吴地抽调一万精兵前往武昌,令其即刻着手整军备战,以为东西战场后援。”
见这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便将这事定下,张昭很无语。
你们这番做法有何用?不过自欺欺人罢了。
张昭心中虽有不满,但见一个当皇帝的和一个当丞相的都已经定调了,他也不好再公然反驳,只得默默退至一旁。
孙权见状,温言安抚道:“子布,朕知你一心为国,迁都之议虽暂搁置,然你的顾虑朕亦铭记于心,等再过一些时日呢,朕尝试安抚百姓后,再行迁都之事。”
闻言,张昭脸庞狠狠的抽动一下。
不是,你怕就怕了,那么多年的君臣我还不了解你吗?
你是把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做到了极致。
干嘛还老拿百姓当借口?这一天天的。
想归这样想,然张昭还是微微躬身道:
“陛下圣明,臣唯愿陛下早做定夺,以应危局。”
……
五万大军猝不及防下被杀的丢盔弃甲,瞬间折损了几千人。
慌乱之下,曹真率兵匆匆向东逃窜。
行军过半,前方奔来一魏国哨骑。
“报,启禀大都督,司马都督让我前来传信,西城至上庸的退路已被蜀将戚继光、薛仁贵所切断,司马都督让大都督千万别退向上庸方向,避免被蜀军前后夹击,他已在房陵一带设下伏军,请大都督立刻带人转道房陵,与他一同退守宛城。”
曹真闻哨骑之言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想那司马懿平日里虽与自己在朝中偶有政见不合,可在此生死攸关之际,却能不计前嫌,这般周全地为自己谋划退路,实乃真君子也。
于是,曹真深吸一口气,对着曹爽说道:
“儿啊,那司马懿还是个忠厚人啊。”
曹爽坐在马上,听着蜀军杀声渐近,焦急道:“父亲,来不及感慨了,立刻转道房陵,小小三郡,丢了也就丢了,大不了就是被陛下责罚,罢官免职,但若是这几万人带不回去,你我父子命皆休矣。”
曹真自然是理解这个道理的,点头答应,也不废话,组织大军朝房陵方向撤退。
于是,东三郡的土地上就出现了神奇的一幕。
曹真曹爽带领着四万多魏军在前面逃窜,诸葛亮、马岱、姜维带领着三万汉军在后方追逐。
他跑,他追,他插翅难飞。
……
另一边,东吴建业。
朝堂之上。
此刻,孙权正在上方缓缓开口道:
“曹丕已在寿春集结了十五万重兵,陆逊也在濡须口一带组织防御,朕想问,诸位对前方战事,有何看法啊?”
闻言,张昭率先出列,拱手道:
“陛下,今曹魏来势汹汹,攻伐我江东,臣觉得,陛下在此时不应位居建业,建业之地,太过靠东,远离战场,不利于全局,陛下应迁都至武昌,如此方能振奋将士士气,又能居于中心统战全局。”
孙权微微沉思后,转头看向顾雍:
“对于子布所言,丞相是何意见?”
顾雍居于堂下,眼观鼻,鼻观心,见孙权发问,他才向前一步说道:“臣以为,张公所言有理,但一切还需陛下圣断。”
说完便退了回去。
顾雍如今已被孙权任命为东吴丞相。
顾雍当上丞相后,他有几个原则。
第一,他从不主动献策。
第二,他从不在背后议论朝堂。
第三,他从不像张昭那般慷慨陈词说个没完。
顾雍这个人,他是把丞相当成一个顾问来做的。
他摸准了孙权设相的心思,孙权要的就是一个顾问型丞相,而不是一个总理型的丞相。
所以顾雍对自己的要求便是:到位不越位,帮忙而不添乱,有事做顾问,没事做象征。
显然,孙权对顾雍的态度也是极度满意的。
于是孙权沉思了一会儿,又说道:“迁都之事兹事体大,尚需从长计议,昔年修建武昌新都,从建业等地迁徙了不少百姓过去,惹的是民怨四起。”
“朕听说,民间百姓甚至有传言:宁要建业一张床,不要武昌一座宅,是也不是?”
张昭闻孙权之言,忙又进谏道:
“陛下,往昔之困虽存,然时移世易,如今曹魏大军虎视眈眈,建业之危近在咫尺,武昌居长江中游,西可应蜀汉来袭之军,东可援濡须之防,实乃战略要地,虽有百姓怨言,然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当力排众议,方可稳江东之根基,全东吴之霸业。”
孙权面露难色,道:“子布,迁都非独为军事,亦关乎民生,昔日迁徙,百姓流离失所,致使民心离散,今若再兴此议,朕恐江东根基动摇,且建业乃朕多年经营之所,宫室、府库、官署皆具规模,一旦舍弃,损失不可估量。”
孙权何尝不知武昌地理之重,若吴国定都于武昌,可统战东西。
别的不说,当遇大事需要朝堂拿决策之时,无论是荆西还是淮西战场的战报都能最快的送达都城。
同时武昌也处于吴国目前版图的中央地段,定都于那里,对全国上下的掌控力,也不是建业能比的。
这些道理孙权都明白,可是孙权怕啊,武昌离两面战场的距离都过于近了,若是一旦有一面防守出了个好歹,敌国兵锋便可直指武昌,特别是曹丕那十五万大军。
太吓人了!
故而战局未明朗之前,他只能拿百姓当借口,先稳居建业,等到战事过去以后,再行迁都不迟。
顾雍见君臣僵持不下,便轻声道:“陛下,张公之虑在军事之利,陛下之忧在民生之安,臣以为,或可暂遣得力大臣率重兵驻守武昌,整军经武,以为后备。”
孙权闻言不断点头,赞道:“丞相所言大善,可解朕之两难,然驻守武昌之人,众卿以为何人可当此任?”
此时,老将韩当挺身而出,抱拳道:“陛下,老臣虽年迈,然愿往武昌,为陛下守土御敌,老臣久历战阵,必不负陛下所托。”
孙权摇头道:“韩将军忠心可嘉,然武昌一地,不仅需军事之才,亦需理政之能,将军且先退下。”
说完,他又看向顾雍:“丞相以为,何人可担此重任?”
顾雍思索片刻,奏道:“陛下,臣举荐吕岱,吕岱为人沉稳,有勇有谋,且善于治理地方,昔年在交州,政绩斐然,由他驻守武昌,可保一方安宁。”
孙权闻言,赞许道:“吕岱确是合适人选,既如此,朕便命吕岱为武昌都督,再从吴地抽调一万精兵前往武昌,令其即刻着手整军备战,以为东西战场后援。”
见这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便将这事定下,张昭很无语。
你们这番做法有何用?不过自欺欺人罢了。
张昭心中虽有不满,但见一个当皇帝的和一个当丞相的都已经定调了,他也不好再公然反驳,只得默默退至一旁。
孙权见状,温言安抚道:“子布,朕知你一心为国,迁都之议虽暂搁置,然你的顾虑朕亦铭记于心,等再过一些时日呢,朕尝试安抚百姓后,再行迁都之事。”
闻言,张昭脸庞狠狠的抽动一下。
不是,你怕就怕了,那么多年的君臣我还不了解你吗?
你是把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做到了极致。
干嘛还老拿百姓当借口?这一天天的。
想归这样想,然张昭还是微微躬身道:
“陛下圣明,臣唯愿陛下早做定夺,以应危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