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穿刘禅:开局安居平五路 第131章 诸葛氏三兄弟
热门推荐:
赠礼返还,我,仙界第一豪横
星穹铁道:团宠小姐是美强惨大佬
未婚妻选择白月光,我退婚你哭啥?
绑定神豪系统,我被养成顶级女神
光棍修仙传
玄幻:开局我让女帝喜当妈!
特利迦奥特曼同人作品
3366
超时空小院:帝王俱乐部
告别刘禅后,诸葛亮立刻令人将诸葛瑾请来他下榻之处,同时将随军出征的诸葛均也一同带上。
诸葛均乃诸葛亮三弟,早年同诸葛亮一起与叔父诸葛玄流落荆州,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均经诸葛亮引荐,出仕蜀汉。
此次东征,诸葛均随军出征,在军队里担任监军一职。
……
诸葛瑾很快便来到了诸葛亮的住处,他一进门,看到诸葛亮与诸葛均都在,神色微微一怔,旋即恢复了平静。
“二弟,三弟,许久不见,今可还好?”
诸葛瑾身着一袭青衫,身姿挺拔,透着一股儒雅之气。
诸葛亮起身,脸上满是感慨,上前握住诸葛瑾的手说道:“兄长,别来无恙啊……”
诸葛均也赶忙起身,对着诸葛瑾行了一礼,说道:“大哥,多年不见,我们各处一方,均心中时常牵挂着大哥……”
此前在长安,诸葛亮与诸葛瑾为了国事匆匆见了一面,而诸葛均与诸葛瑾却是许多年未曾见面了。
诸葛瑾微微点头,眼中也闪过一丝温情,说道:“三弟,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你如今也长大了,不再是当年那个青涩少年…”
说罢,他又看向诸葛亮,缓言道:
“二弟,乔儿如今可还好?”
诸葛亮听闻,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慈爱道:
“兄长放心,乔儿聪慧伶俐,在学业上颇为勤勉,对经史子集皆有浓厚兴趣,且心怀壮志,常言要效仿先辈,为家国效力,如今已出仕,居于后方为我军调拨粮草。”
两人所说的乔儿便是诸葛瑾的次子诸葛乔,诸葛亮因为此前膝下无子,诸葛瑾便将自己的次子诸葛乔过继给诸葛亮为后嗣。
诸葛亮对诸葛乔也是视如己出,乔方才及冠,诸葛亮便让其深入军中,熟悉后勤之事。
诸葛瑾微微点头,脸上浮现出欣慰之色:“甚好,有二弟悉心教导,乔儿定能有所成,只望他能在这乱世之中,磨砺自身,坚守正道,如此,我也就放心了……”
诸葛均在一旁笑着说:“大哥,二哥对乔儿那可是寄予厚望,不仅在学业上严格要求,在品德与为人处世方面更是言传身教,乔儿也不负所望,做事认真负责,出仕不久,军中将士皆对他赞誉有加。”
“对了,大哥,你还不知道吧?月英嫂子现今有了身孕,陛下还封嫂嫂为慧明君呢……”
诸葛瑾听闻,脸上露出惊喜之色:“哦?果真?这可是大喜之事啊!”
“二弟,大哥恭喜你了!”
听闻此事,诸葛亮脸上也洋溢着期待道:“多谢兄长。”
诸葛瑾微微颔首,随后轻轻叹了口气,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二弟,三弟,今日你俩邀我前来,怕不只是为了叙旧和谈论家事吧?”
诸葛亮神色一正,回答道:
“兄长明鉴,亮也不拐弯抹角…”
“如今这天下局势,相信兄长心中有数,陛下御驾亲征荆州,一路捷报频传,南郡已大半在握,荆南四郡亦是唾手可得,汉室复兴之势渐起,陛下以仁德治天下,广纳贤才,所图乃是统一天下,还百姓太平盛世……”
诸葛亮说完,诸葛均趁热打铁道:
“大哥,今天下局势,已经明朗,孙权虽有石亭之胜,但失了荆州的他,也意味气数已尽,未来一统之天命,不是大汉便是北方曹魏,江东失去荆州便是失去了争夺天下的本钱,大哥何不加入我们,共扶汉室,成就不世之功?”
闻言,诸葛瑾沉默许久,而后目光变得深邃,缓缓说道:“二弟,三弟,如今你们在大汉皆是有所作为,特别是二弟,你官至大汉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我也时常也在想,你我兄弟三人,本都出自诸葛一门,却在这乱世分处不同阵营,真是命运弄人……”
诸葛瑾顿了顿,又道:
“二弟、三弟,大哥也不避讳了,我主在江东经营多年,根基尚在,如今虽失荆州,然仍有诸多能臣良将,江东水军更是天下一绝,今自保之力尚有,未来还未可知……”
诸葛亮轻轻摇头,否定道:
“兄长,江东虽还有可守之力,可长此以往,年年战乱,损耗的还是我华夏国力,这天下百姓,已经苦了够久了。”
“百姓真的需要有一个人站出来将江山归于一统,而不是让一些势力继续割据……”
闻言,诸葛瑾凝眉沉默,内心挣扎……
诸葛亮又说道:
“兄长,今亮效力于大汉,您又在江东效力,而公休却效力于曹魏,兄长可知现在有些坊间传闻,是如何看待我诸葛氏的?”
公休,名诸葛诞,此人如今在魏国为官,官至御史中丞。
虽与诸葛瑾、诸葛亮同样出自琅琊诸葛氏,诸葛诞此人却不与瑾、亮、均同出一脉,诸葛诞乃是瑾、亮之堂弟。
诸葛瑾抬起头,不解道:“坊间传闻?如何言语?”
诸葛亮微微顿了顿,神色略显凝重地说道:
“兄长,如今坊间有传闻说,我诸葛氏一门分侍三主,为了家族永盛,在这乱世之中三方下注,分投不同政权,无论最终谁赢了,这天下归于哪一方,诸葛家都可保家族荣华于不败……”
“更有人拿诸葛家与司马家做对比,说司马家倾尽家族之力,辅佐曹魏,乃忠义世家,而我诸葛家,为投机世家,为了家族之利,三方下注,为人不齿……”
“荒唐,此等言论简直荒唐!怎可如此污蔑我诸葛氏?”诸葛瑾闻言,面带厉色喝道。
“昔年我为了躲避战乱,南下江东,才与二弟三弟失散,后经人引荐,得以效忠孙氏!”
“二弟三弟乃是在咱们父母亡故以后,方才跟着叔父流落荆州,隐居十年,机缘巧合下效忠刘皇叔。”
“至于公休,与我等三人不同一脉,一直身处琅琊郡,从未离开,曹操统一北方后,公休才出仕曹魏……”
“此间种种,皆是时也命也!命运弄人,效忠于谁,根本由不得我们兄弟几人,何来三方下注的说法?简直荒谬!”
身为这一脉的大哥,诸葛瑾万万没有想到坊间竟有人这般诋毁诸葛家,士可忍孰不可忍!
诸葛均在一旁点头道:“大哥所言极是,此前我等皆是顺应时势,各凭本心而抉择,怎料世人竟恶意揣测。”
“但这流言蜚语却如芒在背,如今大哥若能加入蜀汉,助陛下成就大业,待天下一统之日,方能还我诸葛家一个清白,让世人知晓我诸葛氏的忠义之心。”
诸葛亮沉声说道:
“兄长,这乱世之中,人心惶惶,流言易起难消,世人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事实如何,他们并不在乎……”
“我等如今地位,虽不惧流言,但家族之名关系重大,今后局势不管如何,但若有后继之君对我诸葛家此等行径不满,数百年以后再拿出来翻说,我诸葛家可就真臭名扬后世了……”
“陛下说过一句话,亮深以为然:有些事,不上秤没有四两重,一旦上秤,一千斤都顶不住。”
“兄长若来,不仅可解家族声誉之危,更能凭借您的才华和威望,在这兴复汉室的征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诸葛瑾面露难色,长叹一声:
“二弟,三弟,你们说的我都明白,可我在东吴多年,深受主公信任,我若此时背主,怎对得起主公的知遇之恩……况且我一家老小皆在江东,我不能不顾他们的安危啊。”
闻言,诸葛亮眼眸中终于露出一丝笑意道:
“兄长,陛下已表明态度,愿以吴将朱然换回兄长家眷,若孙权仍有疑虑,还可加上南郡的五千江东俘虏兵,五千江东子弟换取兄长一家老小,孙权断无拒绝之理!”
“如此一来,兄长家眷的安全便可得到保障,至于孙权的恩情,兄长可修书一封,坦诚相告,表明自己并非忘恩负义之人,实乃不慎战败,今已无归路。”
见诸葛瑾闻言不语,诸葛均这个弟弟又助攻道:
“大哥,二哥说得对,况且东吴已失荆州,未来的路只会更加艰难,而我大汉这两年蒸蒸日上,如今正是建功立业之时,您就当为了诸葛家的声誉,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宁,降了陛下吧!”
言罢,诸葛亮又深深作揖道:
“亮,恳请兄长为诸葛氏一族多做考虑,为了这饱受战乱之苦的天下黎民多做考量!”
诸葛瑾起身在屋中来回踱步,内心的挣扎愈发激烈。
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在东吴的点点滴滴,同时也憧憬着若加入大汉,诸葛家一门三杰效忠汉室,携手共创太平盛世的景象。
诸葛亮与诸葛均不再言语,他俩选择让自己的大哥安静的做出抉择。
许久之后,诸葛瑾终于停下脚步,看着二人,缓缓说道:
“二弟,三弟,汝二人所言我已深思熟虑,此间利害关系,我已然明晰,虽我对东吴仍有诸多不舍,但为了诸葛家族的声誉,为了天下百姓能早日结束战乱,我愿加入大汉,与你二人共同为汉皇效力。”
诸葛亮与诸葛均面露喜色,诸葛亮连忙道:“兄长大义,有此决定,实乃我诸葛家之幸,亦是天下苍生之幸!”
诸葛瑾微微抬手,示意诸葛亮先莫要夸赞,继而凝眉说道:
“不过,我有一条件,若二弟能够应允,为兄才愿意为汉皇效命。”
“兄长请说,只要兄长能倾心归汉,亮无有不允!”
“江东孙氏一族于吾有恩,若汉军有朝一日攻破建业,为兄恳请二弟能上奏天子,往后善待孙氏一族,莫要赶尽杀绝……”
诸葛亮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
“兄长放心,亮亦有此想法,孙氏于江东百姓还是有功的,陛下亦是仁慈之君……”
“这样吧,待日后覆灭江东,无论如何,亮定会上奏陛下,封孙权为安乐公,举家迁移北方,让其得以安享余生,其宗族之人亦会妥善安置,保其荣华富贵,衣食无忧……”
……
诸葛均乃诸葛亮三弟,早年同诸葛亮一起与叔父诸葛玄流落荆州,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均经诸葛亮引荐,出仕蜀汉。
此次东征,诸葛均随军出征,在军队里担任监军一职。
……
诸葛瑾很快便来到了诸葛亮的住处,他一进门,看到诸葛亮与诸葛均都在,神色微微一怔,旋即恢复了平静。
“二弟,三弟,许久不见,今可还好?”
诸葛瑾身着一袭青衫,身姿挺拔,透着一股儒雅之气。
诸葛亮起身,脸上满是感慨,上前握住诸葛瑾的手说道:“兄长,别来无恙啊……”
诸葛均也赶忙起身,对着诸葛瑾行了一礼,说道:“大哥,多年不见,我们各处一方,均心中时常牵挂着大哥……”
此前在长安,诸葛亮与诸葛瑾为了国事匆匆见了一面,而诸葛均与诸葛瑾却是许多年未曾见面了。
诸葛瑾微微点头,眼中也闪过一丝温情,说道:“三弟,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你如今也长大了,不再是当年那个青涩少年…”
说罢,他又看向诸葛亮,缓言道:
“二弟,乔儿如今可还好?”
诸葛亮听闻,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慈爱道:
“兄长放心,乔儿聪慧伶俐,在学业上颇为勤勉,对经史子集皆有浓厚兴趣,且心怀壮志,常言要效仿先辈,为家国效力,如今已出仕,居于后方为我军调拨粮草。”
两人所说的乔儿便是诸葛瑾的次子诸葛乔,诸葛亮因为此前膝下无子,诸葛瑾便将自己的次子诸葛乔过继给诸葛亮为后嗣。
诸葛亮对诸葛乔也是视如己出,乔方才及冠,诸葛亮便让其深入军中,熟悉后勤之事。
诸葛瑾微微点头,脸上浮现出欣慰之色:“甚好,有二弟悉心教导,乔儿定能有所成,只望他能在这乱世之中,磨砺自身,坚守正道,如此,我也就放心了……”
诸葛均在一旁笑着说:“大哥,二哥对乔儿那可是寄予厚望,不仅在学业上严格要求,在品德与为人处世方面更是言传身教,乔儿也不负所望,做事认真负责,出仕不久,军中将士皆对他赞誉有加。”
“对了,大哥,你还不知道吧?月英嫂子现今有了身孕,陛下还封嫂嫂为慧明君呢……”
诸葛瑾听闻,脸上露出惊喜之色:“哦?果真?这可是大喜之事啊!”
“二弟,大哥恭喜你了!”
听闻此事,诸葛亮脸上也洋溢着期待道:“多谢兄长。”
诸葛瑾微微颔首,随后轻轻叹了口气,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二弟,三弟,今日你俩邀我前来,怕不只是为了叙旧和谈论家事吧?”
诸葛亮神色一正,回答道:
“兄长明鉴,亮也不拐弯抹角…”
“如今这天下局势,相信兄长心中有数,陛下御驾亲征荆州,一路捷报频传,南郡已大半在握,荆南四郡亦是唾手可得,汉室复兴之势渐起,陛下以仁德治天下,广纳贤才,所图乃是统一天下,还百姓太平盛世……”
诸葛亮说完,诸葛均趁热打铁道:
“大哥,今天下局势,已经明朗,孙权虽有石亭之胜,但失了荆州的他,也意味气数已尽,未来一统之天命,不是大汉便是北方曹魏,江东失去荆州便是失去了争夺天下的本钱,大哥何不加入我们,共扶汉室,成就不世之功?”
闻言,诸葛瑾沉默许久,而后目光变得深邃,缓缓说道:“二弟,三弟,如今你们在大汉皆是有所作为,特别是二弟,你官至大汉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我也时常也在想,你我兄弟三人,本都出自诸葛一门,却在这乱世分处不同阵营,真是命运弄人……”
诸葛瑾顿了顿,又道:
“二弟、三弟,大哥也不避讳了,我主在江东经营多年,根基尚在,如今虽失荆州,然仍有诸多能臣良将,江东水军更是天下一绝,今自保之力尚有,未来还未可知……”
诸葛亮轻轻摇头,否定道:
“兄长,江东虽还有可守之力,可长此以往,年年战乱,损耗的还是我华夏国力,这天下百姓,已经苦了够久了。”
“百姓真的需要有一个人站出来将江山归于一统,而不是让一些势力继续割据……”
闻言,诸葛瑾凝眉沉默,内心挣扎……
诸葛亮又说道:
“兄长,今亮效力于大汉,您又在江东效力,而公休却效力于曹魏,兄长可知现在有些坊间传闻,是如何看待我诸葛氏的?”
公休,名诸葛诞,此人如今在魏国为官,官至御史中丞。
虽与诸葛瑾、诸葛亮同样出自琅琊诸葛氏,诸葛诞此人却不与瑾、亮、均同出一脉,诸葛诞乃是瑾、亮之堂弟。
诸葛瑾抬起头,不解道:“坊间传闻?如何言语?”
诸葛亮微微顿了顿,神色略显凝重地说道:
“兄长,如今坊间有传闻说,我诸葛氏一门分侍三主,为了家族永盛,在这乱世之中三方下注,分投不同政权,无论最终谁赢了,这天下归于哪一方,诸葛家都可保家族荣华于不败……”
“更有人拿诸葛家与司马家做对比,说司马家倾尽家族之力,辅佐曹魏,乃忠义世家,而我诸葛家,为投机世家,为了家族之利,三方下注,为人不齿……”
“荒唐,此等言论简直荒唐!怎可如此污蔑我诸葛氏?”诸葛瑾闻言,面带厉色喝道。
“昔年我为了躲避战乱,南下江东,才与二弟三弟失散,后经人引荐,得以效忠孙氏!”
“二弟三弟乃是在咱们父母亡故以后,方才跟着叔父流落荆州,隐居十年,机缘巧合下效忠刘皇叔。”
“至于公休,与我等三人不同一脉,一直身处琅琊郡,从未离开,曹操统一北方后,公休才出仕曹魏……”
“此间种种,皆是时也命也!命运弄人,效忠于谁,根本由不得我们兄弟几人,何来三方下注的说法?简直荒谬!”
身为这一脉的大哥,诸葛瑾万万没有想到坊间竟有人这般诋毁诸葛家,士可忍孰不可忍!
诸葛均在一旁点头道:“大哥所言极是,此前我等皆是顺应时势,各凭本心而抉择,怎料世人竟恶意揣测。”
“但这流言蜚语却如芒在背,如今大哥若能加入蜀汉,助陛下成就大业,待天下一统之日,方能还我诸葛家一个清白,让世人知晓我诸葛氏的忠义之心。”
诸葛亮沉声说道:
“兄长,这乱世之中,人心惶惶,流言易起难消,世人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事实如何,他们并不在乎……”
“我等如今地位,虽不惧流言,但家族之名关系重大,今后局势不管如何,但若有后继之君对我诸葛家此等行径不满,数百年以后再拿出来翻说,我诸葛家可就真臭名扬后世了……”
“陛下说过一句话,亮深以为然:有些事,不上秤没有四两重,一旦上秤,一千斤都顶不住。”
“兄长若来,不仅可解家族声誉之危,更能凭借您的才华和威望,在这兴复汉室的征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诸葛瑾面露难色,长叹一声:
“二弟,三弟,你们说的我都明白,可我在东吴多年,深受主公信任,我若此时背主,怎对得起主公的知遇之恩……况且我一家老小皆在江东,我不能不顾他们的安危啊。”
闻言,诸葛亮眼眸中终于露出一丝笑意道:
“兄长,陛下已表明态度,愿以吴将朱然换回兄长家眷,若孙权仍有疑虑,还可加上南郡的五千江东俘虏兵,五千江东子弟换取兄长一家老小,孙权断无拒绝之理!”
“如此一来,兄长家眷的安全便可得到保障,至于孙权的恩情,兄长可修书一封,坦诚相告,表明自己并非忘恩负义之人,实乃不慎战败,今已无归路。”
见诸葛瑾闻言不语,诸葛均这个弟弟又助攻道:
“大哥,二哥说得对,况且东吴已失荆州,未来的路只会更加艰难,而我大汉这两年蒸蒸日上,如今正是建功立业之时,您就当为了诸葛家的声誉,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宁,降了陛下吧!”
言罢,诸葛亮又深深作揖道:
“亮,恳请兄长为诸葛氏一族多做考虑,为了这饱受战乱之苦的天下黎民多做考量!”
诸葛瑾起身在屋中来回踱步,内心的挣扎愈发激烈。
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在东吴的点点滴滴,同时也憧憬着若加入大汉,诸葛家一门三杰效忠汉室,携手共创太平盛世的景象。
诸葛亮与诸葛均不再言语,他俩选择让自己的大哥安静的做出抉择。
许久之后,诸葛瑾终于停下脚步,看着二人,缓缓说道:
“二弟,三弟,汝二人所言我已深思熟虑,此间利害关系,我已然明晰,虽我对东吴仍有诸多不舍,但为了诸葛家族的声誉,为了天下百姓能早日结束战乱,我愿加入大汉,与你二人共同为汉皇效力。”
诸葛亮与诸葛均面露喜色,诸葛亮连忙道:“兄长大义,有此决定,实乃我诸葛家之幸,亦是天下苍生之幸!”
诸葛瑾微微抬手,示意诸葛亮先莫要夸赞,继而凝眉说道:
“不过,我有一条件,若二弟能够应允,为兄才愿意为汉皇效命。”
“兄长请说,只要兄长能倾心归汉,亮无有不允!”
“江东孙氏一族于吾有恩,若汉军有朝一日攻破建业,为兄恳请二弟能上奏天子,往后善待孙氏一族,莫要赶尽杀绝……”
诸葛亮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
“兄长放心,亮亦有此想法,孙氏于江东百姓还是有功的,陛下亦是仁慈之君……”
“这样吧,待日后覆灭江东,无论如何,亮定会上奏陛下,封孙权为安乐公,举家迁移北方,让其得以安享余生,其宗族之人亦会妥善安置,保其荣华富贵,衣食无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