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从东宫侍读到活着的异姓王 > 第98章 回京

大明:从东宫侍读到活着的异姓王 第98章 回京

    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上,气氛凝重而压抑。

    右都御史陈金身着绯袍、头戴獬豸补服,神色激昂地进谏道。

    “陛下,那徐志道实在是罪大恶极,所作所为有违天道伦常,恳请陛下降下旨意,对其严惩不贷,以正国法!”

    此言一出,朝堂之下顿时炸开了锅,一众御史纷纷响应,义愤填膺地齐声高。

    “臣附议!”

    “臣等附议!”

    声浪此起彼伏,大有不将徐志道置于死地誓不罢休之势。

    在这一片喧嚣声中,内阁次辅谢迁稳步出列,清了清嗓子,沉稳说道。

    “陛下,当此乱世,当用重典以安天下。

    老臣以为,徐监军的所作所为,并无过错。

    且看那达延汗部,屡屡犯我大明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不知多少大明子民惨遭屠戮,无数牲畜被其劫掠而去。

    徐监军筑京观之举,虽然看似残忍,却能在这乱世之中,彰显我大明的威严,让那些异族心存忌惮,不敢轻易来犯,实乃无奈却又有效的手段啊。”

    龙椅之上的朱佑樘,揉了揉太阳穴,看着这乱哄哄、争吵不休的早朝局面,只觉头疼欲裂。

    这时,何鼎挺身而出,高声喝道。

    “肃静!

    朝堂之上,岂容尔等如此喧哗!”

    他的声音犹如洪钟,瞬间压下了众人的嘈杂之音,朝堂上渐渐恢复了一丝秩序,但那紧张的气氛却依旧弥漫不散。

    朱佑樘眉头紧皱,目光扫视着群臣,缓缓开口道。

    “众卿家,徐志道此次出征,大败达延汗部,杀敌数千,缴获牲畜无数,成功的打了达延汗部的脸,让他们的敖包祭乱成一团,此乃大功一件。

    朕本想着诸卿会为如何赏赐徐爱卿出谋划策,未料想……”

    他的话语戛然而止,眼神中透露出一丝难以言说的失望与疑惑。

    一时间,朝堂上陷入了短暂的寂静,只有大臣们细微的呼吸声和衣袍的摩挲声。

    许久,吏部尚书耿裕颤颤巍巍地出列,拱手说道。

    “陛下,臣以为,这徐志道虽有战功,可他筑京观之举,实在是有失我大明体统,有违圣人之道。

    此般行径,恐会引起外族更深的仇恨,为我朝边境埋下更多的祸根啊,所以臣以为,不但不能赏,还当罚之,以儆效尤。”

    此言一出,不少大臣纷纷点头称是。

    新上任的户部侍郎傅瀚也紧接着附和。

    “陛下,臣听闻那徐志道在战场上手段残忍,杀降众多,老幼妇孺都不放过。

    如此行事,岂是仁义之师所为?

    我朝向来以仁德治天下,这般行为,若不惩处,恐会寒了天下百姓的心,亦会有损我大明在周边藩国心中的形象啊。”

    朱佑樘的脸色愈发阴沉,他强忍着怒火,看向一直未曾表态的内阁首辅。

    “首辅大人,你如何看?”

    首辅微微低头,沉思片刻后说道。

    “陛下,臣以为,徐志道此事确有不妥之处,但念其战功赫赫,若贸然惩处,怕是会让前线将士寒心。

    不妨先将其召回,命其述职,详细了解事情始末,再做定夺,也不失为两全之策。”

    朱佑樘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心中权衡着利弊。

    他深知,徐志道此举虽不被朝中大臣认可,但在军事上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

    可若不顺应众意,怕是会引发朝堂更大的动荡。

    徐志道接到召自己回京的旨意,紧紧握住了拳头。

    他明白这是朝中有人发力了,可他徐志道行得正坐得端。

    虽然筑京观有点残忍,但是自己这不是为了美化环境吗?

    面对这朝堂上的暗流涌动,心中自是愤懑不已。

    肯定是怕自己将边境的关系弄的太僵,到时候他们的“生意”没法做。

    “哼,想我徐志道在前线浴血奋战,与那达延汗部拼死厮杀。

    这些狗东西却在后方指指点点,仅凭几句圣人之道、体统之说,就要定我罪?”

    徐志道在营帐中来回踱步,怒声自语。

    一旁作为他亲卫的勋贵子弟们低着头,则是眼睛放光。

    心里想的都是等回京的,小爷祸祸不死那帮老杂毛。

    良久,徐志道停下脚步,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抹决然。

    “传我令,不日本监军回京,营内一切大小事物全由统领张仑负责。

    尔等务必听令。”

    吩咐完神机营将士后,徐志道心里想着。

    “我倒要看看,这朝堂之上,谁能真的定我徐志道的罪!”

    勋贵子弟们领命而去,一时间,营地内忙碌起来,马蹄声、号角声交织。

    数日后,徐志道率着所有勋贵子弟快马加鞭赶回京城。

    京城的繁华依旧,可徐志道却无心欣赏,径直朝着皇宫而去。

    皇宫大殿之上,朱佑樘高坐龙椅,群臣分列两旁。

    徐志道踏入殿中,单膝跪地,朗声道。

    “臣徐志道,参见陛下!”

    朱佑樘目光复杂地看着他,轻声道。

    “济危平身,日夜兼程辛苦了。”

    徐志道挺直腰杆,不卑不亢。

    “多谢陛下关心,圣上此次叫臣回来。。。。”

    “济危不急,你才刚回来。

    先陪朕用膳,那些糟心事明日再议。

    何鼎,吩咐尚食监传膳。”

    尚食监很快便将膳食备好,朱佑樘与徐志道移步至偏殿。

    桌上摆满了珍馐佳肴,但两人都各怀心思,一时无人动筷。

    朱佑樘率先打破沉默,夹了一块徐志道平日里爱吃的烧鹅,放入他碗中,轻声说道。

    “济危啊,朕知你在前线不易,这些日子着实辛苦你了。

    你且放心,朕不会轻易被群臣左右,定会还你一个公道。”

    徐志道微微一怔,眼眶竟有些湿润,连忙起身谢恩。

    “陛下如此信任臣,臣万死不辞!

    只是臣所为皆是为了大明江山,却遭朝中大臣这般误解,实在是心有不甘。”

    朱佑樘抬手示意他坐下,神色凝重地说道。

    “济危,这件事朕也知晓,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朕也知道他们的勾当,然而有时候为了大明的稳定,朕又不得不妥协。

    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朕若贸然行事,恐引发更大的动荡。

    朕虽贵为天子,却也有诸多无奈之处啊。

    就说这次你筑京观之事,从军事上讲,确有震慑之效,但在那些文臣眼里,便是有违圣人之道。”

    徐志道眉头紧皱,愤懑道。

    “陛下,臣在前线与那达延汗部拼死厮杀,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臣若不采取些强硬手段,如何能保我大明百姓平安?

    那些文臣只知在后方空谈圣人之道,可曾见过边境百姓的惨状?”

    朱佑樘微微叹气。

    “朕又何尝不知你之难处?

    但朝中文臣势力不可小觑,他们的言论也关乎着大明的根基。

    朕需在你与群臣之间寻得平衡,这并非易事。”

    徐志道咬牙道。

    “难道就任由他们如此污蔑臣?

    臣的将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若因此寒了心,日后谁还肯为大明卖命?”

    朱佑樘拍了拍徐志道的肩膀,安抚道。

    “朕定会寻得一个妥善之法。

    你且先在京中暂作歇息,陪陪家人,待朕慢慢谋划。

    朕已暗中派人去调查那些与外族勾结的蛛丝马迹,待时机成熟,定会将他们一网打尽,还你清白。”

    徐志道拱手道。

    “臣遵旨,一切但凭陛下定夺。”

    这一顿饭,吃得气氛沉重,徐志道心中的愤懑虽未全消,但也只能暂且按下,等待朱佑樘在朝堂之上的周旋与决断,期望能有一个转机,让自己得以继续为大明边疆效力,保境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