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7,娶了女儿国国王 第8章 两篇小说
热门推荐:
我的夫君白天审案,我在夜里杀人
都市:女儿的校花闺蜜爱上我
谢茯和她的瘸腿夫君
命源代码
超脱之路:掠夺万界资源
爱吃狗香肠的小奇哥的新书
综影视之躺平前要先搞事
无耻家族祭天,我修为猛涨升天
同居后,禁欲大叔对她夜夜上瘾
季宇宁挣到了他这一世的第1笔稿费。
这让他大受鼓舞。
60块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当天回到家,他就接着开始小说的创作了。
他投稿了18首诗,够诗刊杂志刊登两至三个月的了。但现在的诗刊除了现代诗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诗歌形式,比如古体诗,甚至包括一些农民诗这种民间诗歌,所以留给他这种现代诗的每期版面空间没那么大,所以,他同时要开展其他文学类型的创作,尤其是字数多的小说的创作。
他想写的第1篇小说就是前世那篇有名的小说伤痕。
正是这篇小说,开创了一个新的文学流派,伤痕文学。
八十年代的文学热,始于“伤痕文学”,之后“新时期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各领风骚。
伤痕文学的名称,就是得名于这篇小说伤痕的名字。
前世这篇小说是上沪的卢新华在1978年的4月份创作的,当时他是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的首届大学生,也就是77届的大学生,他是1978年3月份入学,他考入了复旦大学的中文系。
这篇小说就是他在入学一个多月后创作的。
当时他创作后是发表在学校的墙报上。
这篇小说首先是在学校内部名噪一时,到了4个月之后,也就是1978年的8月份,上沪的文汇报采用了这篇文章发表在报纸上,这才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卢新华也因为这篇小说而成为80年代初国内文学的宠儿。但是后来他并没有继续走文学的道路,而是出国去北美谋生去了。
其实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并不是伤痕这篇短篇小说,而是发表在1977年11月人民文学上的班主任,这是京城的作家刘心武创作的。也是一篇短篇小说。
刘心武创作这篇班主任,正是在1977年的夏天的时候,也就是季宇宁现在想写一些小说的时候。
根据前世刘新武的回忆,他是在今年夏天通过邮寄向人民文学杂志社投稿这篇小说的。之后又到人民文学杂志社去改稿了一段时间,最终是11月才发表出来的。
也许刘心武此时已经将这篇小说邮寄到了人民文学杂志社,也许刘新武此时还没有完成班主任这部小说。
所以季宇宁要写一篇伤痕文学类型的小说,在这个时间并没有太超前。
他花了三天多的时间,到星期四的时候,写完了这篇小说。
这次他可不是完全照抄,而是进行了一些再创作。
前世的伤痕这篇小说是7000字左右,而且这篇小说和班主任相同的是,都采用了这个年代比较常见的那种说教式的行文风格,也就是那篇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那种写作手法。
这在前世的季宇宁看来,这样写是介乎于小说和宣传稿之间的,纯粹的文学价值要少一些。
他改后的小说,多了几千字,达到11,000字左右。这个字数仍然属于短篇小说。现在这个年代,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的界限是25,000字,在25,000字以上的是中篇小说,如果超过13万的,这算长篇小说了。
小说的背景仍然放在上沪这个城市。而他的前身就曾经在苏省苏中那边插队过,当时当地的知青很多也是来自于上沪。所以对上沪的生活比较了解,这也算很正常。
小说的内容仍然是母女俩因那个时代而造成的伤痕,但是他修改后把这篇小说的立意拔高了,他把这个伤痕没有停留在那几年给个人和家庭造成的痛苦,而是把这个伤痕放大到了国家民族的伤痕。
所以他这样的伤痕,还同时包含着爱国的主题。
他有着后世的见识,这是这个时代的人所不能比的。
写完伤痕,他又接着开始创作小说牧马人。
前世牧马人这篇小说原名叫灵与肉,是发表在80年的9月份西北的一个刊物上。
这篇小说可以算作是与伤痕文学几乎是同时出现的反思文学的代表作。
这篇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牧马人,在国内的影响非常大。
前世这篇小说原本是中篇小说,作者写了5万字,但是由于刊物的篇幅有限,被编辑砍下去三分之二,变成了1万多字,也就变成了短篇小说。
季宇宁写的几乎就是作者的原稿,不仅如此,他还加了不少自己的东西。他估计完稿的字数会超过5万字。
小说故事背景提前到了七七年这个时候,主人公仍然是老右,虽然前世全部摘帽是在明年年初,但这两年已经有不少平反的了。另外这时候中美还没有建交,但是转经香江来国内的华侨华人还是有不少的。
主人公许灵均的相貌完全就是按照季宇宁自己来描述的,高大英俊,带有些忧郁。
小说中还从他父亲的口中说出了灵均这个名字的由来。
这个名字来自于离骚中的‘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由于是长房长孙所受到的优待,灵均这个名字就是最好的名字。
他父亲始终挂念他,这才转道香江来国内。并不是原着中因为自己的其他继承人不中用,才转而想到国内的长子。
而许灵均拒绝他父亲出国的理由,是他不愿意出国去做二等公民。这时候北美还没有一个华人的议员。而且这种状况还继续维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他不愿意出去只享受物质方面的优厚待遇,他更看重的是自己精神上的寄托,那就是他的国家,他现在正在当老师的学校,和他在西北那个偏远地方的乡亲和他的小家。
他说华夏人将来一定会利用全世界的技术、能源、资金和人才来发展自己,再也不会只苦着自己。
将来国家好了,他也会有钱了,他会带着家人以旅游探亲的机会去北美看望他的父亲,也希望他的父亲能够经常回到自己的国家来看看。
季宇宁改后的这篇牧马人,比起前世多了自己来自后世的见识和自信。
所以他写的这篇小说将会更加真切入理和感人。
这让他大受鼓舞。
60块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当天回到家,他就接着开始小说的创作了。
他投稿了18首诗,够诗刊杂志刊登两至三个月的了。但现在的诗刊除了现代诗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诗歌形式,比如古体诗,甚至包括一些农民诗这种民间诗歌,所以留给他这种现代诗的每期版面空间没那么大,所以,他同时要开展其他文学类型的创作,尤其是字数多的小说的创作。
他想写的第1篇小说就是前世那篇有名的小说伤痕。
正是这篇小说,开创了一个新的文学流派,伤痕文学。
八十年代的文学热,始于“伤痕文学”,之后“新时期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各领风骚。
伤痕文学的名称,就是得名于这篇小说伤痕的名字。
前世这篇小说是上沪的卢新华在1978年的4月份创作的,当时他是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的首届大学生,也就是77届的大学生,他是1978年3月份入学,他考入了复旦大学的中文系。
这篇小说就是他在入学一个多月后创作的。
当时他创作后是发表在学校的墙报上。
这篇小说首先是在学校内部名噪一时,到了4个月之后,也就是1978年的8月份,上沪的文汇报采用了这篇文章发表在报纸上,这才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卢新华也因为这篇小说而成为80年代初国内文学的宠儿。但是后来他并没有继续走文学的道路,而是出国去北美谋生去了。
其实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并不是伤痕这篇短篇小说,而是发表在1977年11月人民文学上的班主任,这是京城的作家刘心武创作的。也是一篇短篇小说。
刘心武创作这篇班主任,正是在1977年的夏天的时候,也就是季宇宁现在想写一些小说的时候。
根据前世刘新武的回忆,他是在今年夏天通过邮寄向人民文学杂志社投稿这篇小说的。之后又到人民文学杂志社去改稿了一段时间,最终是11月才发表出来的。
也许刘心武此时已经将这篇小说邮寄到了人民文学杂志社,也许刘新武此时还没有完成班主任这部小说。
所以季宇宁要写一篇伤痕文学类型的小说,在这个时间并没有太超前。
他花了三天多的时间,到星期四的时候,写完了这篇小说。
这次他可不是完全照抄,而是进行了一些再创作。
前世的伤痕这篇小说是7000字左右,而且这篇小说和班主任相同的是,都采用了这个年代比较常见的那种说教式的行文风格,也就是那篇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那种写作手法。
这在前世的季宇宁看来,这样写是介乎于小说和宣传稿之间的,纯粹的文学价值要少一些。
他改后的小说,多了几千字,达到11,000字左右。这个字数仍然属于短篇小说。现在这个年代,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的界限是25,000字,在25,000字以上的是中篇小说,如果超过13万的,这算长篇小说了。
小说的背景仍然放在上沪这个城市。而他的前身就曾经在苏省苏中那边插队过,当时当地的知青很多也是来自于上沪。所以对上沪的生活比较了解,这也算很正常。
小说的内容仍然是母女俩因那个时代而造成的伤痕,但是他修改后把这篇小说的立意拔高了,他把这个伤痕没有停留在那几年给个人和家庭造成的痛苦,而是把这个伤痕放大到了国家民族的伤痕。
所以他这样的伤痕,还同时包含着爱国的主题。
他有着后世的见识,这是这个时代的人所不能比的。
写完伤痕,他又接着开始创作小说牧马人。
前世牧马人这篇小说原名叫灵与肉,是发表在80年的9月份西北的一个刊物上。
这篇小说可以算作是与伤痕文学几乎是同时出现的反思文学的代表作。
这篇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牧马人,在国内的影响非常大。
前世这篇小说原本是中篇小说,作者写了5万字,但是由于刊物的篇幅有限,被编辑砍下去三分之二,变成了1万多字,也就变成了短篇小说。
季宇宁写的几乎就是作者的原稿,不仅如此,他还加了不少自己的东西。他估计完稿的字数会超过5万字。
小说故事背景提前到了七七年这个时候,主人公仍然是老右,虽然前世全部摘帽是在明年年初,但这两年已经有不少平反的了。另外这时候中美还没有建交,但是转经香江来国内的华侨华人还是有不少的。
主人公许灵均的相貌完全就是按照季宇宁自己来描述的,高大英俊,带有些忧郁。
小说中还从他父亲的口中说出了灵均这个名字的由来。
这个名字来自于离骚中的‘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由于是长房长孙所受到的优待,灵均这个名字就是最好的名字。
他父亲始终挂念他,这才转道香江来国内。并不是原着中因为自己的其他继承人不中用,才转而想到国内的长子。
而许灵均拒绝他父亲出国的理由,是他不愿意出国去做二等公民。这时候北美还没有一个华人的议员。而且这种状况还继续维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他不愿意出去只享受物质方面的优厚待遇,他更看重的是自己精神上的寄托,那就是他的国家,他现在正在当老师的学校,和他在西北那个偏远地方的乡亲和他的小家。
他说华夏人将来一定会利用全世界的技术、能源、资金和人才来发展自己,再也不会只苦着自己。
将来国家好了,他也会有钱了,他会带着家人以旅游探亲的机会去北美看望他的父亲,也希望他的父亲能够经常回到自己的国家来看看。
季宇宁改后的这篇牧马人,比起前世多了自己来自后世的见识和自信。
所以他写的这篇小说将会更加真切入理和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