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1977,娶了女儿国国王 > 第90章 赶拍

重生1977,娶了女儿国国王 第90章 赶拍

    最终牧马人的修改稿,被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部确认了。

    结算的稿费,也是按顶格的稿酬标准给的,一共350多块钱。

    另外借调改稿的补贴,是从9月1号计算,到今天,按一个半月算,给了他整整90块钱的补贴。

    他今天投稿的诗稿,也结算了50多块钱。

    另外其他报刊杂志转载他那篇小说伤痕的部分稿费,大约也有个二百多块钱。当然转载是不可能按照顶格的稿酬标准给他了。

    他今天跑了一趟人民文学杂志社的编辑部,最后收获了700多块钱。

    哦,当然还有两大麻袋信。

    他还在旁边的行政组的大房间里,花了几块钱买了10本这一期的人民文学杂志。这是刚刚加印的。

    另外,杂志社的刘副主编,又跟他说了说下礼拜三举行的短篇小说座谈会的情况。

    刘副主编让他到时候一定要做好准备,因为毕竟座谈会上的六部参阅作品中,他的作品有三部,占了一半。

    而且这三部作品中,就有现在最火爆的作品伤痕,那篇小说是人民文学上发表的。也是此次这六部参阅作品中的重中之重。

    离开人民文学杂志社,他骑着自行车,驮着两大麻袋信,沿着小胡同,慢慢悠悠的骑向电影研究所。

    他这时候特别庆幸,自己新单位在电影研究所这种科研单位,比较宽松。

    除了借调方便,能挣外快,还有一个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他的大量的读者来信,终于有地方放了。

    此前,他一直发愁,这么多的读者来信怎么处理,原本他还有个想法,就是在京城的四合院,租一处小房子放这些信。

    这个时代京城所有的房子都是公有的,不允许买卖。而房子的出租,也必须是经过公家的房管所出租才可以。当然这些四合院也有自己私下里出租的。

    不过私下租一处小房子,他也担心碰上前世那个四合院故事里的那三个大爷加上贾老太太那些人。

    弄不好,他前脚刚刚放好信,后脚东西就没了,被那些人当废品卖了换钱了。

    这种可能性极大。

    现在他一直努力在想,前世那些作家是怎么处理手里那么多的读者来信的。

    他只记得那个童话作家郑渊洁,嗯,这个童话大王是买了10套房,让他的读者来信住在那里。

    那些信基本上都是小朋友写的。也许这位童话大王是不忍心把那些信处理掉。

    其他作家的读者来信,好像大家都说的讳莫如深,没有一个具体交代。

    但他现在想来,如果按现在七八十年代这些作家的生活或者生存条件来讲,根本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条件保存那么多信。

    估计也是最后把那些信处理掉了。

    也许他最终也要把那些信处理掉,但现在他有点儿下不去手。

    只能是把这几麻袋信先放着再说。实在不行,再处理掉吧。

    到了电影研究所,他赶紧把两大麻袋扛进办公室放好。

    然后,拿着借调函去马所长办公室。

    今天马所长倒是在家,季宇宁把借调函给领导,把借调的手续办完。

    中午,季宇宁老老实实在单位食堂吃饭。

    只有在食堂吃饭,大家看到你,这才叫,露了一面。

    吃完饭,他就迅速从单位消失了。

    10月15日,周六。

    一大早,季宇宁就在2号摄影棚门口,看见了穿着花裙子走过来的刘晓庆。她已经扮好戏了。

    “晓庆姐,今天你几个镜头啊?”

    季宇宁还没看到今天的拍摄计划。

    “季大编剧,我今天有6个镜头呢。”

    晓庆姐每次看到季宇宁,两只水汪汪的眼睛都要狠狠的电他几下,即便她已经见到季宇宁那个天仙般的老婆了。

    不过季宇宁感觉这时候的晓庆姐还是非常有魅力的,怪不得,前世那么多男的,都被其霍霍了。

    季宇宁在剧组里始终跟这位晓庆姐保持距离,不远也不近。他可不愿意跟这位有什么瓜葛。

    “哦,这么多啊。你的戏份拍了多少了?”

    “我的戏其实并不多,一共就9场戏,28个镜头,现在已经拍了小一半了,算上今天,那就是一半多了。

    这几天可能都要赶我的戏,我跟王导也说了,现在珠影厂那边又有一个项目。过些天,我还要赶过去试戏。”

    季宇宁记得前世刘晓庆在1978年这一年里就同时出演了三部电影,有这部瞧这一家子,还有小花,还有一个什么电影。

    她还是很拼的。除了要出名,还有就是要挣钱。

    她现在是属于蓉城军区话剧团的人,出来拍戏,是有补贴的。

    刘晓庆在这个剧组里,算是表现非常出色的演员了,前世,她就是凭借这部电影中的9场戏,拿到了她的第1个电影奖项,就是1980年的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最佳女配角奖。

    这时候,副导演杜民过来了,手里拿着今天的拍摄计划。

    “哎哟,杜姐,今天要拍23个镜头,这么多。”

    季宇宁从副导演杜民手里要过拍摄计划,看了看,说道。

    这时候国内的电影厂拍戏标准的进度,是一天拍12个镜头。

    但也有快的,像前世于洋在导演那部戴手铐的旅客时,曾经两天就拍了75个镜头。那种速度就是拼命了。

    “嗯,王导说咱们剧组要加快拍摄速度了,后面可能都要赶拍,因为其他剧组要上马的话,有可能咱们就没有固定的摄像机了。

    到时候啊,就是人家闲下来的机子,我们才能用呢。

    谁让咱们是青年摄制组的呢。

    咱们可没法跟那些老导演比啊。”

    季宇宁听了,也明白为什么要赶拍了。

    这个年头,国内的电影厂的论资排位特别严重。

    从他跟的这三个剧组,他感觉就特别明显。

    像王好为王导的这个剧组,人员搭配都是年轻人,王导是头一次单独指导影片,而她的摄影,还有美工这些人,也都是头一次担纲。

    人员搭配最好的是谢铁骊谢导的那个剧组,所有的人员,从摄影、美工、服装、造型、副导等等,都是厂子里最有经验的。

    这还是人员的配置,像其他的硬件、资金等方面,那更是明显向老导演名导演倾斜的。

    现在国内的电影厂一般要成为一个导演,这是要经过三年场记,三年导演助理,三年副导演,拍九部戏,经过10年时间,才能成为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