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1977,娶了女儿国国王 > 第103章 朝内大街166号

重生1977,娶了女儿国国王 第103章 朝内大街166号

    季宇宁今天见到以出版社编辑的身份来和他谈出版自己那本小说那五的刘新武。除了想到刘新武的运气真的不好之外,他还想到了这位前世在未来几年的一些代表作品。

    像他1979年6月发表在人民文学杂志上的短篇小说我爱每一片绿叶,以及1981年2月发表在十月杂志上的中篇小说立体交叉桥。甚至还有他在1984年底出版的长篇小说钟鼓楼。

    这些都是他准备提前截胡的目标了。

    他一边骑着车向着摄影棚方向,一边在心里想着。

    小说班主任在前世,只是一部应时而生的作品,其文学水平其实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是很低的。

    这篇小说如果放在季宇宁穿越的那个时候,大部分人是读也读不下去的。所以季宇宁根本就看不上这篇小说,抄都不愿意抄。

    既然这一世这篇班主任现在还没有出现,也许以后也不会出现了。

    即便就是明年或者后年,再次出现在杂志上,估计也就是众多普通的伤痕类的作品之一了,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力了。

    因为这种文章,属于那种过时不候的文章。

    季宇宁进入2号摄影棚。

    第一眼就看到了灯光下的马季等人。

    今天马季有两场戏,若干个镜头。

    马季在这部电影里只有这两场戏,也就是电影开始,以及电影结束的时候,那两出拍照全家福的戏。

    马季在这两场戏里演的都是照相馆的摄影师。

    马季出演这个角色,也是季宇宁推荐的。

    马季的两场戏拍得很顺利,他本人此前也拍过电影,所以镜头面前表现的很自如。

    看着马季一脸笑容可掬的样子,季宇宁又想起了前世他未来几年说的一些相声作品。

    像79年他创作的相声作品多层饭店,还有他的徒弟姜昆也是在79年创作的相声如此照相,这些作品都是很经典的。

    前世80年代,是相声大兴于世的时期。

    几乎所有的文艺演出都离不开相声。

    一些相声作品的传播度非常广,甚至远远超过了一些文学作品。

    这时季宇宁也有点动心了,因为一些相声作品,比如像如此照相,可能当年创作的过程需要大半年,但季宇宁现在如果用文字写下这部相声作品,大概也就十几分钟的时间。

    而且像如此照相,还有同时期的相声多层饭店这些作品,其实格调还是并不低的,并不粗俗。

    如果是季宇宁这位大才子,创作出这些相声作品,其实也很合适。这实际上属于民间文学的范畴了。

    以前老舍先生就写过相声作品,而且写得还很出色。

    马季的两场戏,上午就全部拍完了。

    中午在北影厂食堂吃饭的时候,季宇宁和马季坐在一个桌上。

    马季已经知道季宇宁就是这部电影的编剧,他的这个角色,也是这位年轻的编剧推荐的。

    而且最主要的是马季对季宇宁也是慕名久矣。他听过季宇宁唱的歌,而且还看过他写的诗和小说。

    因此对季宇宁非常的热情。

    季宇宁也借机跟他聊了聊相声。

    他是京城孩子,从小就是听相声长大的。

    马季现在就在中央广播电台说唱团,就在复兴门的广播大楼院里。

    他知道季宇宁经常去广播大楼的地下录音棚录歌,就热情的邀请季宇宁,下次再去,一定要找他玩儿去。

    两个人虽然头一回见面,却是聊得挺开心。

    下午,季宇宁到家的时候,还不到5点,他又是第1个到家的。

    他刚进家门,就听到了电话铃声。

    他拿起电话,电话是找他的。

    来电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诗歌散文组的编辑。姓杨,自称叫杨况满。

    杨编辑是一口的沪上方言。

    他电话里的意思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诗歌组准备出版季宇宁的诗集。

    他们收集到的季宇宁这几个月来在杂志上发表的诗,大约有180多首。这些诗的数量,差不多是可以出一本诗集了。

    所以希望季宇宁能够这两天去出版社谈一谈。

    季宇宁当即一口应允。他在电话里说,明天上午就过去。

    10月27日,周四。

    上午9点,季宇宁骑车来到了朝内大街166号,人民文学出版社。

    这是1栋临街的4层楼。后面还有一个院。

    这就是前世很多有名的作家都在这儿改过稿的朝内大街166号。

    季宇宁这一世还是头一次进到这个楼。

    他直接上到三层。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诗歌组和小说组,都在这个楼层。

    他先去的小说组。见到了他的责任编辑,那位很和蔼的邢大姐。

    邢大姐见到他很热情,也很高兴的把他介绍给小说组的其他人。他也认识了小说组北组的组长谢组长等人。

    小说组一众编辑们,都对他特别客气和热情。

    随后邢大姐又带着他,去找诗歌组的杨编辑。

    到了诗歌组的屋里,那些编辑们更热情了。因为季宇宁可以说是现在涌现出来的名气最大的年轻诗人了。

    杨编辑岁数也不大,30多岁的样子。

    “季宇宁同志,这次约您到社里,嗯,一个就是我们谈一下出版的事宜,呃,签一个您的诗集的出版合同。

    那再一个,我们现在收集到的你的诗稿,嗯,主要是从其他的文学刊物上搜集到的。

    我数了一下,一共188首,这些诗看看你是不是要修订下。

    还有就是,嗯,诗集里面这些诗的次序。

    也就是需要作者本人来选编一下。”

    “哦,我想了一下,嗯,我这几个月发表在刊物上的诗的总数应该也就是这个数字了,一共188首。

    我觉得可以按这个数量和内容出版诗集,至于诗的次序,到时候我来调整一下。

    卷首的第1首诗,我想就用那首青春吧。

    就用这部诗集,来纪念我的青春吧。”

    关于这部诗集卷首的第一首诗,季宇宁之前也反复想过。

    他开始想把那时候致阿琳四首,放在卷首,甚至还想过把远和近,或者月之故乡,放在卷首。

    最后他还是决定把那首青春放在卷首,他觉得这是最合适的。

    “嗯,另外我还想,这本诗集是我第1部诗集,我想找一位文学界的前辈来写一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