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四合院:何傻柱的崭新人生 > 第303章 后勤支援

四合院:何傻柱的崭新人生 第303章 后勤支援

    某晚,一位长者接了一个紧急电话。

    听完汇报后苦笑着将听筒放下:

    “半夜三更打‘红线’为一口锅、加热包来商量?”

    旁人犹豫片刻,还是开口:

    “报告,这些小物资可是维系前线生活至关重要的细节。

    除了大饼,高原战士每天吃的东西都是半生不熟的,热水连茶都冲不开。”

    “战争能取胜,很大程度取决于后勤,这可是大元帅亲自强调的。”

    长者签了一份文件并交代文书:“马上去把东西备齐送来。

    尤其是这个保暖物什,多带些来!”

    一边指着一个小布袋子说。

    文书写完回复“明白”,满脸欣慰答谢离去。

    电话突然响起:“喂!什么?北方熊用新式电压力锅等偿还债务?具体数量呢?”

    手颤抖不已。

    “好,知道了,马上传达到下面去!”

    另一名同事听到消息也愣住:“究竟多少台?”

    “有多少要多少!另外刚运过去的列车返回作订金了!”

    “号车嘛?”

    旁边一位同事立刻反应过来。

    原来,这批物资包含16辆车厢:米、小麦、猪肉与鸡蛋。

    大家都激动不已。

    同事拿起电话欲传递信息,却被领导按住电话簧。

    “这是大事,你需要亲自传达!”

    王经理在百货商店接待前来买高压锅的顾客。

    经过长时间解说之后,他喝掉冰冷

    “信号中断了?”

    “算了!”

    张主任捋了捋衣领,抄起单车钥匙就往钢厂赶。

    到大门处登记完毕后,在警卫员那疑惑的眼神中匆匆直奔副厂长赵进的办公室。

    推门而入的同时,大声招呼:

    “老赵!你应许的那批物资在哪儿?”

    一刹那,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过来,屋内挤满了人——两位军装制服的,四五身灰黑西装的,甚至角落里还有几位身着西服的在聊天。

    原本宽敞的办公室此时显得局促起来。

    有人轻笑道:“有办公厅的、财务部的和商务部的,这下都齐全了?”

    “人到齐了,那就开始吧?”

    众人的目光转向赵进,让他顿时满头大汗。

    “救救我,救救我!”

    为什么所有人都跑到赵进这儿来了?

    杨明一大早就去参加会议了,正值年底,各种统计会议如潮水般袭来,此外还要进行部门先进个人评选,这些任务他都十分上心,以至于最近连腰间的布带也换成了结实的牛皮武装带。

    而师父王长河最近也行踪神秘,好几天不见影踪。

    于是现在的责任便落到赵进肩上。

    早上他还在屋顶吼了几嗓子,颇有终于熬出头之感。

    下来接了百货公司陈主任电话,保证按时交货,正打算放松会儿,结果接下来就是不断的来电与来访预约。

    不到半天,他的办公室已经满满当当。

    而他也 ** 成茶水侍者,手忙脚乱。

    一个穿中山装的人说,他们是为外事工作的,无论如何都是同一战线上的同志。

    他们预付订金了。

    物资足够的话,可以缓解目前的问题,让大家过个温暖的年;更别说,这个订单是首长亲自安排下的。

    另一边,商务人士说自己的项目更为紧迫。

    国外客户的货款已到账,并且谈妥的小麦装船运输也在待命中。

    这时绿装的人伸了个胳膊说,边界巡逻非常艰苦,人民应该体谅,不应割断钢丝厂这边军民一家的传统。

    接着他又补了句,“顺便,‘喜羊羊’也给点!”

    赵进听了觉得每个要求都说得有理。

    陈主任提醒:“做人不可无诚信。”

    “您也就不想被人诟病为''做事不地道’的典范。”

    赵进感觉自己简直要找根绳子吊死在面前。

    纷争持续一上午才平息下来。

    最终如何结束?

    靠的是身穿军绿色工作服的人。

    毕竟军人是有脑子的聪明人啊。

    一个士兵利用争吵间隙直接进入高压锅库房并全部运走。

    穿中山装的一见也不甘示弱,把耐火砖版电动高压锅搬了个干净。

    留下的穿西服和一脸无助的陈主任面面相觑。

    然后他们不满的目光转向了赵进。

    “这可不能怪我呀。”

    对方冷哼:“是么?”

    赵进一拉领口:“杀了吧!”

    当然,他还是活了下来并做了诸多保证送走了空手而回的几大客户。

    他打起了求援电话。

    \"杨明……没人可以逃脱这事!”

    好不容易通上话,但对方正在一个重要会议上。

    赵进焦急等待。

    杨明那边也不好受。

    冶金部和机械制造部联合召开的重要会议。

    具体细节这里不细提了。

    重要的是,这次会议有些人事变化,动真格的!

    再回头来看赵进,郁闷中的他想起了江晓。

    此时的他在保密车间忙碌着加工母床。

    有了新到货的钻石刀具,原来只有轮廓的母床现在渐渐变得完整,最后一颗螺丝被拧上的那一刻,大家都紧张起来。

    “江夏?\"

    江夏点点头,扫描通过。

    不过这次扫描结果显示有些反常。

    整体参数正常最后却有个不同色彩指标。

    警告,未加载控制系统程序。

    尽管没有数控系统也可以使用。

    手动操作也可以。

    合闸启动机器时,江夏走到机器前转动电源开关。

    电机会嗡嗡作响,启动灯亮起。

    切削工件飞溅火花,很快气缸壁就完成了加工。

    李铁军兴奋上前拥抱住了江夏:\"我们真的成功了吗?”

    “算是成功了,够用就行。”

    众人欢呼。

    掌声盖过了机床的声音。

    突然赵进出现在江夏旁边问:“小江?算不算全国第一台立式设备?它能不能做民用压力锅呢?”

    “能,绝对能!”

    江夏回答。

    “谢天谢地,

    ### 张建国迅速把最新收到的消息告知了大家。

    即便是王强这种大大咧咧的人,也瞬间安静了下来。

    “有多少要多少?”

    有人问道。

    “是的,办公厅同志就是这么说的!”

    张建国答道。

    还犹豫什么呢?

    这么一个难得的机会怎么能放过?更何况还能用这些货物来抵消债务。

    “各位同志!我们还能不能完成任务?”

    张建国问道。

    “能!”

    众人异口同声地回答。

    “那我们就实施A计划吧!”

    早在和小岛签订合同之时,赵向东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应对生产问题。

    订单规模庞大,即便有王大锤这种顶尖工匠帮忙,依然要耗时一年之久,还不算其他的附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