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天幕开课,未来知识唾手可得 > 第6章 堵住“祥林嫂”诉苦的嘴,然后呢?

天幕开课,未来知识唾手可得 第6章 堵住“祥林嫂”诉苦的嘴,然后呢?

    【堵住“祥林嫂”诉苦的嘴,然后呢?细读鲁迅《祝福》#为什么说祥林嫂是鲁迅笔下被人误解最深的角色?杀死她的真正凶手又究竟是谁?一口气带你细读鲁迅经典之《祝福》】

    【长久以来,你总是能看到“祥林嫂”这个词被人用来挖苦讽刺别人,爱啰嗦、爱抱怨,把它和怨妇划了等号,这背后其实暗含着一种“指责”。

    就是他们认为,祥林嫂们的最大问题在于只会不停诉苦,但又从不改变,所以活该遭嫌。然而鲁迅的原意真的是如此吗?】

    诸朝人:鲁迅是谁?祥林嫂这个词我也没听说过啊。

    【祥林嫂第一次出现在鲁镇是偷跑出来的。在她丈夫死后,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村妇女,做出了一个在当时鲁镇人看来十分大胆且出格的举动——逃出家门,自谋生路。】

    南宋以前的寡妇们表示,这有啥,丈夫死了不自谋生路难道还等着饿死吗?

    【鲁迅文笔的毒辣在于,他写祥林嫂的出走,不像54时期其他作家那样,写她难耐守寡之苦,或写她要去寻找爱情,反而是写祥林嫂拼了命的要为死去的丈夫守节。】

    理学家、朱八八、老夫子们:好女人,真是好女人啊,拼命为丈夫守节,贞节牌坊给她一个!

    始皇帝、刘邦、文景、李世民等:这怎么行,寡妇都守节了,那国家还怎么繁衍人口?

    【她想要维护夫权,结果到头来却发现压在她身上的夫权之上还有族权。丈夫死了,妻子的处置权就从丈夫手里自动转到了婆婆手里。而婆婆为了给二儿子换彩礼,却想将祥林嫂强行卖到山里。】

    卖过儿媳的公公婆婆们:咱们穷人家不讲究那个,守什么寡呀,聘出去换礼钱或者直接嫁给小叔子都行。

    【夫权和族权二者正面冲突间,故事内在的荒谬性就显现了:为什么受压迫者拼了命的想要维护礼教信条,而本该是扞卫者的一方却带头破坏规则?

    为什么鲁镇人对此事的态度也如此矛盾?一方面都拿“好女不嫁二夫”的信条说事 ,从骨子里看低改嫁的祥林嫂,而另一面却又对祥林嫂婆婆的抓捕行动听之任之,甚至还将她推崇为了会过日子的榜样?】

    此处天幕放出了鲁迅原文:她的婆婆倒是精明强干的女人呵,很有打算,倘许给本村人,财礼就不多;惟独肯嫁进深山野墺里去的女人少,所以她就到手了八十千。现在第二个儿子的媳妇也娶进了,财礼只花了五十,除去办喜事的费用,还剩十多千。吓,你看,这多么好的打算?

    公公婆婆们:确实是好打算,这老婆子真精,真会过日子。

    而那些普通人家做人儿媳妇儿的,此时却都背后发寒。

    朱八八:小民打算,朕绝不会像乡野愚夫愚妇那样干的,嫁进朱家的女人直接殉葬!哦,除了正妻和家族有特殊功劳的,嗯,正妻想殉葬也嘉奖。

    文人们则是对这种简白的文字表达方式更感兴趣,这个叫鲁迅的文人写作风格跟天幕中人很像,他们可能是比较接近的时代。

    【鲁迅并没有一上来就把旧时女性受压迫的锅一股脑的都甩到封建礼教头上,就仿佛鲁镇人骨子里都是良善,只是受了理学的骗。

    而是进一步的认识到,理学的礼教,只是人们行事的一块儿遮羞布。鲁镇人真正关心的,是祥林嫂的婆婆由此进账了多少钱,真正决定他们行为走向、事物取舍、情感倾向的,还是一己之私利为价值基点的投机哲学。】

    明清两代真正被压迫过的妇女:呵,没错,他们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什么贞洁什么再寻好人家,全是为了一己私利。

    前期理学学者们:我们理学跟封建礼教到底有什么关系?

    【鲁镇人有迷信,有信,但无坚信,无特操。一旦礼教的规范影响到了他们的私利,他们也有一套逻辑自洽的表演,来糊弄,求个心安。就如书中的抢亲,明明就已经在干禽兽不如的事了,但偏偏还要按着祥林嫂的头虚伪的走完形式。】

    此处原文:可是祥林嫂真出格,听说那时实在闹得利害,大家还都说大约因为在念书人家做过事,所以与众不同呢。

    同样被逼改嫁的一些古代妇女以手拭泪,显然是又想起当时的苦楚。

    【为什么大家都说祥林嫂与众不同呢?因为只有她真的相信了。而这样的“傻人”,在鲁镇这样的社会自然是要被吃干抹净的。

    在生活中,有时你会发现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常常透着这样一股拧巴感。一方面父母从小就教导孩子们各种做人的大道理,各种真善美博爱善良,但另一方面,父母又真的怕孩子们像祥林嫂一样,完全的相信了它们,导致在社会上吃亏,所以又在生活中不断的用实际行动破除这种相信。】

    诸朝有能力对孩子进行一些教育的父母们感同身受,唯有苏轼十分豁达,“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祝福》是鲁迅结束《呐喊》开启《彷徨》的承上启下之作,此时鲁迅的队伍走散了,“我又经历了同一战阵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

    鲁迅在见证了许多打着改革旗号为自己谋利的表演后,深刻的认识到仅仅将封建礼教的种种信条破除是不够的。如果内在的国民性不加以改变,就不会真正的迎来蜕变,不过是再换一套新的冠冕堂皇的外衣,继续做遮掩罢了。】

    王安石、张居正等改革家:改革?这位鲁迅和他的伙伴们也在谋求变法吗?他们为什么留着短发,那个时代又遇到了什么样的困境?

    【所以整篇《祝福》,鲁迅似乎都在借着故事一遍遍的叩问,为什么如卫婆子一般底线灵活之人,在鲁镇如鱼得水,上蹿下跳,如鲁四老爷般虚伪伪善之人活的滋润。

    反而像祥林嫂这样有自己坚信的傻人,在这个社会之中没有了半点生存空间,而她的坚信为什么又总会变成一柄柄刺向自己的利剑,甚至在最后给了她致命一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