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华娱之这个导演是狗仔?! > 第93章 意思

华娱之这个导演是狗仔?! 第93章 意思

    三天之后,当网上刮起的“风暴”吹进《铜雀台》剧组时,李明多少是有些哭笑不得。

    不是,不过就是一张自己和刘一菲聊天的照片,怎么就看出两人关系暧昧了?!网友这想象力是不是太丰富了?!

    而且刘一菲以前也不是没和其他男的聊过天!怎么就光到自己这闹绯闻呢?!合着就觉得自己好欺负是吧?!

    额...等等,好像有关刘一菲的绯闻就一直没断过,比如林志颍、胡哥、黄教主、易建连、王力红、琅琅...

    只不过和另外一些更有看点的“劲爆”内容相比,这些绯闻并没有引起太多讨论和传播。

    比如刘一菲从很小开始被她那位多金的义父陈鑫飞包养,甚至还为陈鑫飞打过胎...

    比如刘一菲以前是个男孩,是因为做了变性手术,才成了女孩...

    比如刘一菲能拍《神雕侠侣》,是因为被大胡子给潜规则了...

    比如刘亦菲之所以会沉寂两年时间,全是因为刘一菲背后的干爹陈鑫飞的事业出现了波折...

    比如刘一菲能够成功打入港圈,都是因为刘母和刘一菲勾搭上了某位港圈大佬...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那些新闻的编撰者和传播者,宁愿以前后矛盾的恶意去揣测,也不愿意承认一点刘一菲自身的努力。

    当然,如果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来说,其实这也很正常。什么样的新闻才能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不是狗咬人,而是咬人狗。因为只有后者才能满足人的“猎奇心”。

    再举个标志性的例子,《感动中国》上那些真实通过自身努力的普通人,是不是很伟大?!但又有几个人愿意去看这个节目?!

    等等,如果按照这个理论,是不是自己和刘一菲的绯闻之所以会引起这么大讨论,除了刘一菲本身的名气之外,主要还是自己导演的身份太敏感了?!

    毕竟,导演、演员、恋情...这些词汇加在一起,真的太容易让人联想到很多对于娱乐圈的“刻板印象”。

    额...好像扯得有点远了,还是说回正题。

    关于这次的绯闻,李明想了很多,也看了很多。而与李明自己的“胡思乱想”不同,网上那些“分析贴”显然更“扯淡”了一些。

    比如在很多网友看来,就凭李明获得的那些奖项和电影那超过两千万的投资,想要找个女主演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哪用卑微到还需给人做表演顾问的地步?!

    而且,就算这个之前从未在别人身上发生过的事情还可以用巧合来解释,那后面被人翻出的一系列事情总不能也用巧合来解释了吧!

    比如李明大一的视频作业的女主,就是刘一菲;

    比如李明大学在毕业典礼上,不但和刘一菲共同发了言,而且还有很多“举止亲密”的合照;

    比如李明在刚刚有了一点名气之后,第二部的电影的女主就直接找上了刘一菲,其他女演员是压根都没考虑过(联系过),而刘一菲则是在李明找上自己之后,居然真就打破了自己定下的那个“一年两部电影”的规矩?!

    比如有内部人员爆料,刘一菲在拍《栀子花开》期间经常前往李明房间;

    虽然这个很快已经有人做了解释——不止刘一菲,朱亚闻、孙坚、何洁也会去李明的房间,其目地只是为了一起讨论剧本和表演。

    但是众所周知,谣言能够传播的范围,和辟谣能够传播的范围,可是有着天壤之别。

    所幸,上辈子听过“剧本门”的李明,在和刘一菲、朱亚闻等人讨论剧本时专门拍了视频,不然,可能真的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不用担心,我已经让公司把咱们一起讨论剧本和表演的视频陆续发网上了!相信过两天,谣言就会不攻自破!”

    事实也确实如李明向刘一菲保证的那样,随着李明和刘一菲、朱亚闻等人讨论剧本和表演的视频发到网上,有关李明和刘一菲的绯闻开始大范围消退。

    “没事,我压根就没把这件事情放到心上过。”或许是被黑的经历太多,刘一菲明显比李明淡定多了。

    “那今天聊什么?!剧本?!角色?!还是其他东西?!”

    其实在拍摄《栀子花开》时,李明就已经帮刘一菲把饰演的貂蝉、灵雎这两个人物的历史原型、角色性格、表演重点全都梳理完了。所以李明虽然是顶着刘一菲表演顾问的名号进的组,但是两人的聊天范围却不仅仅局限刘一菲的表演。

    其他角色,其他演员的表演,剧本的立意和主题,电影的构图,灯光的配合...反正只要是刘一菲想听,李明都会由浅入深给刘一菲好好分析一下。

    “如果你是这个电影的导演的话会怎么拍?!”因为今天没有自己的戏份,所以刘一菲在略作沉吟后,找了一个比较宏大的话题。

    “如果我是导演的话,那我压根不会拍这个电影。”虽然两人此时是在拍摄现场,但也只是一个在偏僻的无人角落,所以李明说话也不需要顾忌太多。

    “为什么?!”刘一菲从没想过,居然会得到这么一个答案。

    “因为这个电影从立项开始,就存在很多中国老式导演会犯的一个问题——没搞清楚商业片的运行模式。”

    “正常来说,一个商业片,在立项之初就应该做详细的市场调查,但《铜雀台》有做吗?!”

    “三国题材的电影已经扑了多少部了?!严肃风格的古装电影又已经扑了多少部了?!”

    “可他们居然还像没看见一样,继续把《铜雀台》定在了这两个方向。这不就是钱多的烧得慌吗?!”

    “还有就是影片风格,明明老谋子已经用《三枪》做了一个至极的反面例子了,但他们却还是要整这种黑暗风格?!这是生怕电影上映后没有观众骂吗?!”

    “最后则是电影主题,正常来说,一部商业电影,主题和人物关系应该是越简单越好,因为越简单就代表越不容易犯错。”

    “但《铜雀台》呢?!无论是主题,还是人物关系,肯定谈不上简单吧?!”

    这个时候的中国电影行业,其实大部分人还是会把市场调查集中在主要演员能够带来多少票房转换率上,而不是从影片Ip影响力、电影题材(武侠、科幻、战争、赛车等等电影细分市场)、影片风格等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而这其实也反向印证了开创了现代战争片市场的吴金和开创了科幻片市场的郭魅魔的伟大。

    “再举个例子,你今年上映的《新倩女幽魂》,其实才是一个合格的商业片。”

    “一个成熟的影视Ip,卖点明确的影片类型,简单清晰的故事剧情...”

    “几个主演虽然在影片中也有作用,但是就算真的换了,也对电影的影响不大。”

    “可《铜雀台》,要是把发哥换了,你觉得还能拍的下去吗?!”

    “而这,就是好莱坞现在能够横扫全球的真正原因。”

    “因为电影...商业电影,不应依赖某个人,而是看产业的发展程度。”

    眼看刘一菲在自己解释之后一副似懂非懂的模样,李明只能又补充了几句。

    “所以,《栀子花开》也是一部商业电影?!而且就算把我换成其他人也不影响?!”事实证明,李明的补充还是很有效果的,就是刘一菲在听懂之后的关注点有点出人意料。

    “从理论来说,确实不会有太大影响。”虽然真相容易伤人,但李明依旧选择了如实相告。

    “那你是不是真的对我...”同样看了网上那些绯闻的刘一菲,不由想起了网友爆料的那个李明压根没有找其他女演员的情况。难道,李明真的对自己有意思?!

    “呵呵,当然了!你这么漂亮的美女,别说男的,就是女生也有不少人喜欢吧!”李明在爽快承认内心的同时,也把喜欢的含义做了一点点转换。

    “那是当然,我的女粉丝也很多的。”其实在上一句话出口的时候,刘一菲就已经后悔了。现在李明偷换了概念,刘一菲自然是求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