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武则天生死之间的不凡历程 > 第455章 李显复位-太平不甘

武则天生死之间的不凡历程 第455章 李显复位-太平不甘

    武三思心中一凛,但仍强装镇定:“陛下,臣对陛下忠心不二,绝无此意。还望陛下明鉴。”

    李显面露怒色,冷哼一声,声音中透露出毫不掩饰的不满和威严:“哼!你不必再多言了!”他的目光如寒星般锐利,紧紧地盯着眼前的人,仿佛要透过对方的外表看到其内心深处。

    李显的语气坚定而决绝,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他继续说道:“从今日起,朕会对武氏家族的一举一动严密监视。若是再发生类似的事情,朕绝对不会轻易饶恕!”他的话语如同惊雷一般在朝堂上炸响,让所有人都不禁为之一震。

    武三思见状,心中虽然恼怒,但也无可奈何。他深知李显此刻的决心,知道再多说也是无益,只得默默地退回自己的位置,然而心中却早已波涛汹涌。

    武三思一边想着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一边在心中暗暗咒骂着李显的无情。他开始盘算着各种可能的策略,试图找到一个既能保住自己家族的地位,又能平息李显怒火的方法。

    退朝之后,武三思脚步匆匆地赶回府邸。他面色凝重,心中暗自思忖着今日朝堂上发生的事情。

    一进入府门,武三思便立刻传唤府中所有武氏家族的核心成员前来议事厅集合。众人到齐后,武三思环顾四周,看着众人焦虑的面容,他深吸一口气,开口说道:“诸位,今日朝堂之上,李显似乎对我们有所察觉。这对我们的计划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危机。”

    话音未落,武崇训便焦急地插话道:“伯父,这可如何是好?李显那家伙向来多疑,我们的计划怕是要败露啊!”他的声音中透露出明显的不安和担忧。

    武三思面色阴沉,来回踱步,思索片刻后说道:“如今形势对我们确实不利,但还未到绝境。太平公主那边,必须尽快联系,让她想办法在朝堂上为我们周旋。另外,我们也要加快暗中的部署,以备不时之需。”

    武氏子弟们纷纷点头称是。武三思又转头对武崇训说道:“崇训,你去找几个可靠之人,暗中收集李显的把柄,若实在没有,便想办法制造一些,只要能让他在朝堂上陷入被动,我们就还有转机。”

    武崇训领命而去,他的身影迅速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中。与此同时,太平公主也得知了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她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心中暗自思忖着这一系列事件的影响和后果。

    太平公主深知,此次武氏家族的行事确实不够谨慎,他们的鲁莽行为不仅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甚至还可能连累到她。她不禁对武氏家族的冒失感到有些懊恼,但同时也明白,现在不是抱怨的时候,而是需要冷静思考应对之策。

    站在一旁的幕僚李贤见状,开口说道:“公主,武氏家族这次确实太过鲁莽了,他们的举动差点将我们也拖入这滩浑水之中。如今李显已经对他们产生了警惕之心,我们接下来该如何行事呢?”

    李贤的话语让太平公主陷入了沉思。她知道,面对这样的局面,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更大的危机。她需要仔细权衡各种选择,制定出一个既能保护自己又能达成目的的计划。

    太平公主沉思片刻后说道:“武氏家族虽然做事不力,但此刻我们仍需与他们相互扶持。你去告诉武三思,让他们暂时收敛锋芒,不要再轻举妄动。我会在朝堂上想办法,争取让李显放松对我们的警惕。”

    李贤点头领命而去。太平公主则陷入了沉思,她深知,与李显的这场权力博弈,已经到了关键时刻,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几日后,太平公主进宫面见韦皇后。韦皇后见到太平公主,笑着说道:“妹妹今日怎么有空进宫,可是有什么事要与我分享?”

    太平公主微微一笑,说道:“姐姐,我近日听闻朝堂上因为新政之事闹得沸沸扬扬,陛下严惩了几位大臣。我觉得陛下此次行事过于急躁,恐怕会引起朝堂动荡,不利于大唐稳定啊。”

    韦皇后微微皱眉:“妹妹所言极是。只是陛下如今心意已决,我也不好多说什么。”

    太平公主见状,上前拉住韦皇后的手:“姐姐,你与陛下夫妻情深,若你能在陛下枕边吹吹风,让陛下行事更为稳妥些,想必朝堂局势也会缓和许多。”

    韦皇后心中一动,思索片刻后说道:“妹妹的话有几分道理。只是,我若贸然劝说陛下,陛下会不会觉得我干涉朝政?”

    太平公主笑道:“姐姐这是为了大唐江山社稷着想,陛下怎会怪罪。再说了,陛下平日里最听姐姐的话,姐姐稍稍劝劝,陛下必然会考虑的。”

    韦皇后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点了点头:“好吧,妹妹既然这么说,那我今晚就找机会跟陛下说说。不过妹妹,你也要在朝堂上多帮衬着些,别让局势再这么乱下去了。”

    太平公主连忙应道:“姐姐放心,妹妹自会尽力。只要朝堂安稳,咱们姐妹也能少些烦心事不是?”

    当晚,李显回到寝宫,韦皇后便施展温柔手段,先是为李显宽衣解带,又亲自奉上一盏香茗,轻声说道:“陛下,今日朝堂上的事,臣妾也听说了。陛下惩治那些心怀不轨的大臣,自是英明神武,可臣妾担心,这会不会让朝中大臣们人心惶惶,影响陛下新政推行啊。”

    李显微微皱眉,说道:“皇后,朕也知道此举可能会引起一些震动,但那些人竟敢勾结武氏家族扰乱朝纲,朕若不严厉惩治,如何服众?如何推行新政?”

    韦皇后轻轻依偎在李显怀里,柔声道:“陛下的苦心,臣妾明白。只是,新政推行本就艰难,如今朝堂人心不稳,若是能缓缓图之,给大臣们一些时间适应,或许会更好。陛下不妨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戴罪立功,也好彰显陛下的宽厚仁德。”

    李显听了韦皇后的话,陷入沉思。他心想,韦皇后所言也有几分道理,若一味强硬,恐怕会激起更多大臣的反感。沉吟许久,他缓缓说道:“皇后,你说的不无道理。那朕就给他们一个机会,看看他们接下来的表现。”

    韦皇后眼见着李显对自己的话语表示认可,心中不禁暗自窃喜,但她的脸上却并未流露出丝毫的喜悦之情,反而故作娇嗔地说道:“陛下真是圣明啊!如此一来,想必朝堂上的局势很快就能稳定下来了,而陛下您所推行的新政也定能顺利地施行下去呢。”

    第二天,李显上朝时便宣布,对于之前被弹劾的几位大臣,暂不做严惩,若他们能在今后实心任事,将功赎罪,便既往不咎。此言一出,朝堂上的气氛果然缓和了许多,一些原本忧心忡忡的大臣也暗自松了口气。

    武三思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明白这定是太平公主在背后运作的结果。他一方面庆幸危机暂时得到缓解,另一方面也更加紧了暗中的布置。

    武三思派出去收集李显把柄的人,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找到了一个看似有用的线索。他们打听到,李显还是太子时,曾与一名宫女有过一段私情,而且还留下了一个孩子,只是此事一直被隐瞒得极好。

    武三思听完太平公主的话后,如醍醐灌顶般恍然大悟。他心中暗自思忖:“太平公主所言极是,此事确实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若稍有不慎,不仅无法扳倒李显,反而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他的眉头紧紧皱起,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额头上也渐渐浮现出几道深深的皱纹,显示出他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武三思一边在房间里踱步,一边思考着应对之策。,满脸忧虑地说道:“公主所言甚是,然而这的确是目前我们所能寻得的最为有力的把柄了。难道就这样轻易地放弃吗?”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不甘和无奈。

    太平公主沉默了一会儿,似乎在深思熟虑。过了片刻,她缓缓开口道:“自然不能轻言放弃。你先派遣你的手下继续深入调查,不遗余力地寻找更多的证据,务必将此事坐实。只有当证据确凿无疑时,我们才能有十足的把握。”

    太平公主的话语坚定而果断,透露出她的决心和智慧。她接着说道:“待证据搜集完备之后,我们需要寻觅一个恰当的时机,将此事公之于众。这个时机至关重要,必须要选得恰到好处,方能让李显无从辩驳。”

    她的目光犀利而沉稳,仿佛已经在心中谋划好了一切。她深知,要想让这件事情产生最大的影响,就必须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这个时机不仅要能让李显毫无还手之力,还要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共鸣。

    太平公主继续说道:“我们不能操之过急,必须要耐心等待。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继续搜集更多的证据,确保我们的指控无懈可击。同时,我们也要密切关注李显的一举一动,寻找他的破绽和弱点。”

    她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充满了力量和自信。在场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的决心和智谋,对她的计划充满了信心。中谋划好了一切。武三思听后,连连点头,表示赞同公主的计策。

    武三思点头称是,回去后便督促手下加快寻找证据的步伐。

    而在另一边,李昭一直对武氏家族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尽管李显已经对他们发出了警告,但他总觉得这个家族并没有因此而收敛,反而变得更加诡异和神秘。

    为了弄清楚武氏家族的真正意图,李昭决定暗中加强对他们的监视。他派遣了自己最信任的手下,悄悄地跟踪武三思等人的一举一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李昭终于发现了一些端倪。武三思等人似乎在四处打听关于李显的一些隐秘之事,他们的行动显得异常鬼鬼祟祟。

    李昭不禁心生疑虑,武氏家族究竟想要干什么?他们为什么对李显的隐私如此感兴趣?这些问题萦绕在他的心头,让他越发觉得事情并不简单。

    为了揭开这个谜团,李昭决定继续深入调查。他命令手下们更加严密地监视武三思等人的活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同时,他也开始收集与李显有关的各种信息,试图从中找到一些线索。

    李昭心急如焚地赶到皇宫,顾不得擦去额头的汗水,径直奔向李显的寝宫。他脚步匆匆,心中焦虑万分,因为他得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武三思等人竟然贼心不死,正在暗中搜罗李显的过往之事,企图找到一些把柄来对付这位皇帝陛下。

    进入寝宫后,李昭见到了李显,他立刻跪地行礼,然后迫不及待地将所知道的情况一五一十地禀报给李显。李显听闻后,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至极,他瞪大了眼睛,满脸怒容,怒声吼道:“这个武三思,真是不知死活!朕已经对他网开一面,饶他一命,他竟然还敢如此放肆,妄图算计朕!”

    李显的愤怒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在宫殿中激荡。他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让人不寒而栗。李昭见状,连忙叩头道:“陛下息怒,武三思此举实乃大逆不道,陛下英明神武,定能识破他们的阴谋。”

    李显稍稍平息了一下怒火,他深吸一口气,然后对李昭下令道:“李昭,你立刻派人去彻查此事,一定要查清楚他们到底找到了什么,绝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一旦发现任何蛛丝马迹,立刻向朕禀报。”

    李昭领命后,迅速起身,退出了寝宫。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召集手下的亲信,展开了一场紧张的调查行动。

    李昭领命而去,一场更加激烈的明争暗斗,在看似平静的朝堂之下,悄然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