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聊斋志异蕴哲思 > 第23章 《周易》哲思蕴妙玄,聊斋女子展娇颜

聊斋志异蕴哲思 第23章 《周易》哲思蕴妙玄,聊斋女子展娇颜(第1/2页)

    七律诗词赞《周易哲学视角下的聊斋女子》:

    《聊斋女子赞》

    《周易》哲思蕴妙玄,

    聊斋女子展娇颜。

    阴阳变幻情难测,

    刚柔相济意自坚。

    命运无常心未馁,

    乾坤有道性逾贤。

    奇情逸韵千秋颂,

    永驻人间笔墨传。

    诠释:

    诗的首联指出《周易》哲学蕴含着深奥奇妙的思想,而聊斋女子在其中展现出各自的美丽与独特。

    颔联通过“阴阳变幻”和“刚柔相济”来描述女子们命运和性格的特点,体现了周易哲学的影响。

    颈联强调即使命运无常,女子们也不气馁,她们遵循天地之道,品德更加贤良。

    尾联表达了这些聊斋女子的奇情逸韵将被千秋传颂,永远留在人们的笔墨之中。整首诗以赞美聊斋女子为主题,同时融入了周易哲学的理念,展现了她们的魅力与价值。

    一、《周易哲学视角下的聊斋女子》

    《周易》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女子形象,她们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美好。通过运用周易哲学的观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些女子的行为、命运和精神内涵。

    金陵女子:阴阳平衡与命运无常

    金陵女子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存在。在周易哲学中,阴阳平衡是宇宙万物的基本法则。金陵女子的命运似乎也体现了这一法则。她的出现如同神秘的阴性能量,给人带来惊喜和疑惑。

    金陵女子的故事中充满了命运的无常。她的出现与消失,仿佛是命运的安排,让人感叹人生的起伏和不可预测性。她的美丽与神秘,也让人们感受到阴阳之间的相互吸引和转化。她的故事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顺应命运的变化,同时也要保持内心的平衡和坚定。

    (一)聊斋志异之金陵女子的原文与白话文

    原文:

    沂水居民赵某,以故自城中归,见女子白衣哭路侧,甚哀。睨之,美。悦之,凝注不去。女垂涕曰:“夫夫也,路不行而顾我!”赵曰:“我以旷野无人,而子哭之恸,实怆于心。”女曰:“夫死无路,是以哀耳。”赵劝其复择良匹。曰:“渺此一身,其何能择?如得所托,媵之可也。”赵忻然自荐,女从之。赵以去家远,将觅代步。女曰:“无庸。”乃先行,飘若仙奔。

    至家,操井臼甚勤。积二年余,谓赵曰:“感君恋恋,猥相从,忽已三年。今宜且去。”赵曰:“曩言无家,今焉往?”曰:“彼时漫为是言耳,何得无家?身父货药金陵。倘欲再晤,可载药往,可助资斧。”赵经营,为贳舆马。女辞之,出门径去;追之不及,瞬息遂杳。

    居久之,颇涉怀想,因市药诣金陵。寄货旅邸,访诸衢市。忽药肆一翁望见,曰:“婿至矣。”延之入。 女方浣裳庭中,见之不言亦不笑,浣不辍。赵衔恨遽出。翁又曳之返。女不顾如初。翁命治具作饭。谋厚赠之,女止之曰:“渠福薄,多将不任;宜少慰其苦辛,再检十数医方与之,便吃着不尽矣。”翁问所载药。女云:“已售之矣,直在此。”翁乃出方付金,送赵归。试其方,有奇验。沂水尚有能知其方者。以蒜臼接茅檐雨水,洗瘊赘,其方之一也,良效 。

    白话文:

    沂水县人赵某,从城里办事回来的路上,看到一个白衣女子在路边哭得很伤心。他看那女子长得漂亮,心里喜欢就一直盯着看。女子哭着说:“你一个大男人不赶路,光看我干嘛?”赵某说:“这旷野没人,你哭得又伤心,我不忍心走。”女子说:“我丈夫死了,没地方去,所以难过。”赵某劝她再找个好男人,女子说:“我孤身一人,能找谁呀?要是能有个安身之处,给人做妾也行。”赵某便毛遂自荐,女子答应了,跟着他回了家。

    赵某因家离得远,想雇匹马或驴让女子骑,女子说不用,走在前面,步伐轻盈像仙女。到了赵家,女子操持家务,干活勤快。两年多后,女子对赵某说:“感谢你对我的恩爱,我跟你快三年了,现在该走了。”赵某说:“你以前说没家,现在要去哪?”女子说:“我那是随便说的,我父亲在金陵卖药。你要是想见我,可以载着药去金陵找我,我还能给你些钱做本钱。”赵某想给她雇车马,女子谢绝后,出门就不见了。

    过了很久,赵某想念女子,就载上药去金陵找她。到了金陵,把药寄存在旅店,然后上街打听。忽然一家药店里的老头看见他说:“贤婿来了。”把赵某请进院子。女子正在院里洗衣服,看了他一眼,不说话也不笑,继续洗衣。赵某生气想走,老头拉他回来,女子还是不理他。老头让女子做饭摆酒招待,还想多送他些东西,女子制止说:“他福分薄,多了受不了,少给他点慰劳辛苦就行,再给他十几个药方,够他吃用一辈子了。”老头问赵某的药在哪,女子说:“已经卖了,钱在这儿。”老头把钱和药方给赵某,打发他回家。赵某回家后试了药方,都有特效,沂水现在还有人知道这些方子呢。

    (二)《聊斋志异之金陵女子》的故事体现了周易哲学中的以下思想:

    阴阳平衡与互补思想

    故事中金陵女子与赵某的性格和行为体现了阴阳的不同特质。金陵女子外表柔弱、美丽,内心却有着坚强和果断的一面,如她在处理与赵某的关系以及应对事情时所表现出的态度。而赵某则相对较为普通和质朴,在情感和行动上稍显被动。二者相互吸引、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体现了阴阳平衡与互补的思想.

    变易与无常思想

    故事中充满了变化和无常。赵某与金陵女子的相遇、相识、相处以及最后的分别,都体现了事物的变化发展。女子最初因丈夫去世而流落荒野,后与赵某共同生活,最终又回到金陵,其身份和生活环境不断变化。而赵某的情感也从最初的爱慕,到后来的思念,再到最后的无奈,也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无常的情节与周易中强调的变易思想相契合,即世间万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中和适度思想

    当赵某到金陵寻找女子时,女子的父亲欲厚赠赵某,女子却制止说赵某福薄,多了将不堪承受,只需给予少量慰劳和一些药方即可。这体现了周易中倡导的中和适度的思想,即做事要把握好分寸和尺度,避免过度或不及,以达到一种平衡和协调的状态.

    时位相应思想

    故事中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时间和位置上,有着不同的行为和命运。金陵女子在与赵某相处时,承担着妻子或妾室的角色,操持家务,尽到自己的职责;而回到金陵后,又恢复了女儿的身份,在药肆中帮忙。赵某在自己的家乡时,是一个普通的居民,而到了金陵则成为了客人。这种人物的角色和行为随着时间和位置的变化而相应改变的情节,体现了周易中时位相应的思想,即人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和所处的位置,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三)《聊斋志异之金陵女子》白话文经典典故

    在一个遥远的小镇上,生活着一位名叫赵某的年轻书生。赵某勤奋好学,心地善良,每日都沉浸在书海之中,追求着知识与真理。

    这一天,赵某像往常一样,在书房中研读经典。忽然,一阵微风吹过,书页翻动,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牵引着他。他站起身来,推开窗户,向外望去。只见远处的天空中,飘来了一片五彩的云朵,云朵上隐约站着一位美丽的女子。

    赵某被这奇异的景象所吸引,不由自主地走出了家门,跟随着云朵的方向走去。他穿过了山林,越过了溪流,终于来到了一座幽静的山谷之中。在山谷的深处,他看到了一座古老的庙宇。

    庙宇的大门缓缓打开,赵某走进了庙宇。在庙宇的中央,他看到了那位美丽的女子。女子身着一袭白衣,长发如瀑,眼神温柔而神秘。她微笑着看着赵某,仿佛早已等待他的到来。

    赵某被女子的美丽所打动,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情感。他走上前去,想要与女子交谈,却发现自己无法开口说话。女子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轻轻地握住了他的手,一股温暖的力量传遍了他的全身。

    从那以后,赵某常常来到这座庙宇,与女子相聚。他们一起谈天说地,分享彼此的心事。女子告诉赵某,她名叫金陵,原本是金陵城中的一位大家闺秀。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她失去了家人和家园。她四处流浪,最终来到了这里。

    赵某听了金陵的故事,心中充满了同情。他决定帮助金陵,让她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他带着金陵回到了小镇,为她安排了一个舒适的住所。在他的悉心照料下,金陵渐渐地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某与金陵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厚。他们一起漫步在小镇的街头巷尾,一起欣赏着美丽的风景。赵某觉得,自己的生命因为金陵的出现而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有一天,金陵突然对赵某说:“我不能再留在你身边了。我有我的使命,我必须要离开这里。”赵某听了,心中充满了不舍。他紧紧地拥抱着金陵,不愿意松开。

    金陵轻轻地推开了赵某,说:“不要难过,我们还会再见面的。我会在远方默默地祝福你。”说完,她转身离去,消失在了人群之中。

    赵某望着金陵离去的背影,泪水模糊了双眼。他不知道,自己何时才能再见到金陵。从那以后,赵某每天都沉浸在思念之中,无法自拔。

    日子一天天过去,赵某始终没有忘记金陵。他四处打听金陵的消息,却始终没有任何收获。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件。信件上没有署名,只写着一句话:“金陵在金陵城等你。”

    赵某看到这句话,心中激动不已。他立刻收拾行囊,踏上了前往金陵城的旅程。经过数日的奔波,他终于来到了金陵城。然而,金陵城已经不是他记忆中的模样。城市中弥漫着一股腐朽的气息,人们的脸上充满了忧愁和恐惧。

    赵某四处寻找金陵的身影,却始终没有找到。就在他感到绝望的时候,一位老者出现在了他的面前。老者告诉他,金陵已经不在人世了。她为了拯救这座城市,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赵某听了老者的话,心中如遭雷击。他无法相信,金陵就这样离开了他。他来到了金陵曾经居住过的地方,那里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他在废墟中找到了金陵留下的一件遗物,那是一只玉佩。

    赵某紧紧地握着玉佩,泪水再次夺眶而出。他想起了与金陵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心中充满了痛苦和悔恨。他后悔自己没有好好珍惜与金陵在一起的时光,后悔自己没有早点发现金陵的心意。

    从那以后,赵某再也没有离开过金陵城。他在这座城市中定居下来,用自己的所学,为这座城市的人们做着贡献。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这座城市重新焕发生机。

    许多年后,当赵某再次回忆起与金陵的往事时,心中依然充满了感慨。他知道,金陵虽然已经离开了他,但她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他的心中。她是他生命中最美丽的回忆,也是他前进的动力。

    二、庚娘:刚柔并济与坚韧不屈

    庚娘是一个勇敢而坚韧的女子。在周易哲学中,刚柔并济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庚娘的性格中既有刚强的一面,又有温柔的一面。

    庚娘在面对家庭的变故和敌人的迫害时,展现出了坚韧不屈的精神。她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用自己的力量保护了家人和爱人。她的刚强让人们敬佩,她的温柔让人们感动。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学会刚柔并济,既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又要展现出温柔和善良。

    (一)聊斋志异之庚娘的原文与白话文

    原文

    金大用,中州旧家子也。聘尤太守女,字庚娘,丽而贤,逑好甚敦。以流寇之乱,家人离逖,金携家南窜。途遇少年,亦偕妻以逃者,自言广陵王十八,愿为前驱。金喜,行止与俱。至河上,女隐告金曰:“勿与少年同舟,彼屡顾我,目动而色变,中叵测也。”金诺之。王殷勤觅巨舟,代金运装,劬劳臻至,金不忍却。又念其携有少妇,应亦无他。妇与庚娘同居,意度亦颇温婉。王坐舡头上与橹人倾语,似甚熟识戚好。

    未几日落,水程迢递,漫漫不辨南北。金四顾幽险,颇涉疑怪。顷之,皎月初升,见弥望皆芦苇。既泊,王邀金父子出户一豁,乃乘间挤金入水;金有老父,见之欲号,舟人以篙筑之,亦溺;生母闻声出窥,又筑溺之。王始喊救。母出时,庚娘在后,已微窥之。既闻一家尽溺,即亦不惊,但哭曰:“翁姑俱没,我安适归!”王入劝:“娘子勿忧,请从我至金陵,家中田庐颇足赡给,保无虞也。”女收涕曰:“得如此,愿亦足矣。”王大悦,给奉良殷。既暮,曳女求欢,女托体姅,王乃就妇宿。

    初更既尽,夫妇喧竞,不知何由。但闻妇曰:“若所为,雷霆恐碎汝颅矣!”王乃挝妇。妇呼云:“便死休!诚不愿为杀人贼妇!”王吼怒,捽妇出。便闻骨董一声,遂哗言妇溺矣。未几抵金陵,导庚娘至家,登堂见媪,媪讶非故妇。王言:“妇堕水死,新娶此耳。”归房,又欲犯。庚娘笑曰:“三十许男子,尚未经人道耶?市儿初合卺亦须一杯薄浆酒,汝家沃饶,当即不难。清醒相对,是何体段?”王喜,具酒对酌。庚娘执爵,劝酬殷恳。王渐醉,辞不饮。庚娘引巨碗,强媚劝之,王不忍拒,又饮之。于是酣醉,裸脱促寝。庚娘撤器灭烛,托言溲溺,出房,以刀入,暗中以手索王项,王犹捉臂作昵声。庚娘力切之,不死,号而起;又挥之,始殪。媪仿佛有闻,趋问之,女亦杀之。王弟十九觉焉。庚娘知不免,急自刎,刀钝鈌不可入,启户而奔,十九逐之,已投池中矣。呼告居人,救之已死,色丽如生。共验王尸,见窗上一函,开视,则女备述其冤状。群以为烈,谋敛资作殡。天明集视者数千人,见其容皆朝拜之。终日间得金百,于是葬诸南郊。好事者为之珠冠袍服,瘗藏丰满焉。

    初,金生之溺也,浮片板上,得不死。将晓至淮上,为小舟所救。舟盖富民尹翁,专设以拯溺者。金既苏,诣翁申谢。翁优厚之。留教其子。金以不知亲耗,将往探访,故不决。俄曰:“捞得死叟及媪。”金疑是父母,奔验果然。翁代营棺木。生方哀恸,又白:“拯一溺妇,自言金生其夫。”生挥涕惊出,女子已至,殊非庚娘,乃十八妇也。向金大哭,请勿相弃。金曰:“我方寸已乱,何暇谋人?”妇益悲。尹审其故,喜为天报,劝金纳妇。金以居丧为辞,且将复仇,惧细弱作累。妇曰:“如君言,脱庚娘犹在,将以报仇居丧去之耶?”翁以其言善,请暂代收养,金乃许之。卜葬翁媪,妇缞绖哭泣,如丧翁姑。

    既葬,金怀刃托钵,将赴广陵,妇止之曰:“妾唐氏,祖居金陵,与豺子同乡,前言广陵者诈也。且江湖水寇,半伊同党,仇不能复,只取祸耳。”金徘徊不知所谋。忽传女子诛仇事,洋溢河渠,姓名甚悉。金闻之一快,然益悲,辞妇曰:“幸不污辱。家有烈妇如此,何忍负心再娶?”妇以业有成说,不肯中离,愿自居于媵妾。会有副将军袁公,与尹有旧,适将西发,过尹,见生,大相知爱,请为记室。无何,流寇犯顺,袁有大勋,金以参机务,叙劳,授游击以归。夫妇始成合卺之礼。

    居数日,携妇诣金陵,将以展庚娘之墓。暂过镇江,欲登金山。漾舟中流,欻一艇过,中有一妪及少妇,怪少妇颇类庚娘。舟疾过,妇自窗中窥金,神情益肖。惊疑不敢追问,急呼曰:“看群鸭儿飞上天耶!”少妇闻之。亦呼云:“馋猧儿欲吃猫子腥耶!”盖当年闺中之隐谑也。金大惊,反棹近之,真庚娘。青衣扶过舟,相抱哀哭,伤感行旅。唐氏以嫡礼见庚娘。庚娘惊问,金始备述其由。庚娘执手曰:“同舟一话,心常不忘,不图吴越一家矣。蒙代葬翁姑,所当首谢,何以此礼相向?”乃以齿序,唐少庚娘一岁,妹之。

    先是,庚娘既葬,自不知历几春秋。忽一人呼曰:“庚娘,汝夫不死,尚当重圆。”遂如梦醒。扪之四面皆壁,始悟身死已葬,只觉闷闷,亦无所苦。有恶少窥其葬具丰美,发冢破棺,方将搜括,见庚娘犹活,相共骇惧。庚娘恐其害己,哀之曰:“幸汝辈来,使我得睹天日。头上簪珥,悉将去,愿鬻我为尼,更可少得直。我亦不泄也。”盗稽首曰:“娘子贞烈,神人共钦。小人辈不过贫乏无计,作此不仁。但无漏言幸矣。何敢鬻作尼!”庚娘曰:“此我自乐之。”又一盗曰:“镇江耿夫人寡而无子,若见娘子必大喜。”庚娘谢之。自拔珠饰悉付盗,盗不敢受,固与之,乃共拜受。遂载去,至耿夫人家,托言舡风所迷。耿夫人,巨家,寡媪自度。见庚娘大喜,以为己出。适母子自金山归也,庚娘缅述其故。金乃登舟拜母,母款之若婿。邀至家,留数日始归。后往来不绝焉。

    异史氏曰:“大变当前,淫者生之,贞者死焉。生者裂人眦,死者雪人涕耳。至如谈笑不惊,手刃仇雠,千古烈丈夫中岂多匹俦哉!谁谓女子,遂不可比踪彦云也?”

    白话文

    金大用是中州旧官宦人家的子弟,娶了尤太守的女儿庚娘,她美丽又贤惠,夫妻感情深厚。当时正值兵荒马乱,金大用一家南下逃难,途中遇到一位带着妻子逃难的少年,自称扬州王十八,愿为他们引路,金大用欣然同意。

    到了河边,庚娘提醒金大用别和王十八同乘一船,说他神色不正,但金大用不忍拒绝其好意,还是上了船。日落时,四周荒凉险恶,船停后,王十八邀金大用父子到船头看风景,趁机将金大用挤下水,又将金父金母打入水中,随后才喊救人。庚娘已知此事,但并未惊慌,王十八劝她到南京,说家中富裕可保她生活无忧,庚娘假意答应。

    晚上,王十八欲与庚娘求欢,庚娘推托身体不适,王十八便去了少妇处睡。初更时,王十八夫妇争吵,少妇不愿做杀人贼的老婆,被王十八拖出船舱落水溺亡。到了南京,王十八领庚娘回家,对母亲谎称媳妇溺亡,新娶了庚娘。回房后,庚娘以无酒不成礼为由,劝酒灌醉王十八,然后拿刀将其砍死,又杀了王母,王十八的弟弟王十九发觉后,庚娘自杀未遂,投池而死。众人捞起庚娘,见其面色如生,都赞叹她是烈女子,凑钱为她出殡。

    金大用落水后,幸得浮板漂至淮河,被尹老汉所救。得知捞起的老人是父母后,尹老汉代他买棺安葬。又有一自称金大用妻子的女子被救起,原是王十八之妻唐氏,尹老汉劝金大用收留,金大用勉强应允,唐氏为金大用父母披麻戴孝。后来金大用欲报仇,唐氏劝阻,恰逢袁将军邀金大用做军中书记官,流寇造反时,金大用因参赞军务有功被授游击官职,回来后与唐氏成亲。

    数日后,金大用带唐氏去南京给庚娘扫墓,船至江心,遇一船中有少妇酷似庚娘,金大用呼喊当年闺中隐谑,对方回应,正是庚娘。原来庚娘被埋葬后,因盗墓者挖坟破棺得以重见天日,她求盗墓者卖她到庵里为尼,盗墓者不敢,便将她送到耿夫人家。庚娘向金大用详述经过,唐氏以嫡妻礼拜见,庚娘与她以姐妹相称。此后,金大用与庚娘往来不绝。

    (二)《聊斋志异》常见版本有手稿本、康熙抄本、青柯亭本、异史本、三会本等,庚娘人物形象在不同版本中基本一致,但也有一些细微变化 :

    故事细节

    青柯亭本:作为第一个刻本,被后来多种版本作为底本翻刻重印,其对庚娘故事的文字改动,使情节更加紧凑流畅,突出了庚娘复仇的果断和机智,比如在描述庚娘杀王十八时的动作等细节更加生动形象.

    康熙抄本:直接依据原稿,文献价值大,其对庚娘故事的记载可能更接近蒲松龄创作的原貌,在一些场景描写和人物对话上可能更具原始性和生动性,使庚娘的情感和心理变化展现得更为细腻.

    异史本:改题为《异史》的6卷抄本,此版本收文齐全,可能在庚娘故事的完整性上更有优势,能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庚娘的人物背景和故事发展的来龙去脉,使庚娘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人物性格刻画

    三会本:汇集了多种版本的优点,对庚娘性格特点的展现更加全面深入。既突出了她的机智勇敢、临危不惧,又体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对家人的深情厚意,还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如庚娘与丈夫重逢后的情感交流等,展现了她温柔善良的一面.

    任笃行《会校会注集评聊斋志异》:在对庚娘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可能会根据新发现的早期抄本等资料,对庚娘的性格刻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使她的形象更加符合蒲松龄创作的本意,更加立体真实.

    形象侧重点

    在一些改编的影视版本中,如1986年南通电视台制作的电视剧《庚娘》,更加突出了庚娘的情感线,着重展现了她与丈夫之间深厚的爱情,以及复仇过程中的挣扎与痛苦,使庚娘的人物形象更具情感张力和感染力.

    2010年播出的电视剧《聊斋三》单元剧中的庚娘,则更强调她的勇敢和坚韧,通过一些特效和情节设置,将庚娘复仇的过程展现得更加惊心动魄,突出了她的巾帼英雄形象.

    (三)从庚娘的言行可以看出她具有以下性格特点:

    机智聪慧:庚娘在途中便从王十八的眼神及神色变化中,敏锐地察觉到其心术不正,提醒丈夫不要与其同舟,可见她善于观察、心思细腻,能从细节之处洞察他人的不良企图.

    沉着冷静:面对丈夫和公婆被害的巨大变故,庚娘并未惊慌失措,而是迅速调整情绪,以哭来掩盖内心的愤怒与复仇计划,取得王十八的信任,为报仇创造条件,展现出了极强的情绪自控能力和冷静的处事态度.

    勇敢果断:庚娘在确定王十八的罪行后,并未因自己是弱女子而退缩,反而勇敢地拿起刀,趁王十八醉酒将其杀死,手刃仇敌,随后又果断地杀掉王十八的母亲,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毫不畏惧,体现出她非凡的勇气和果断的决策能力.

    坚贞不屈:王十八试图侵犯庚娘时,她坚决不从,以巧妙的借口拖延并设计复仇,坚守自己的贞操和对丈夫的忠诚,表现出了坚贞的品质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重情重义:庚娘被救后,始终铭记着丈夫和公婆,与丈夫重逢时,夫妻二人相抱哀哭,其深情令人感动。并且她对代葬公婆的人也心怀感激,以礼相待,体现了她重情重义的性格特点.

    (四)《聊斋志异之庚娘》

    金大用是中州旧家子弟,他迎娶了尤太守的女儿庚娘,夫妻二人十分恩爱。然而,由于流寇的叛乱,金大用不得不带着全家南逃。

    在逃亡的途中,金大用遇到了一个年轻的男子,也带着妻子一同逃难。男子自称广陵王十八,愿意为金大用带路。金大用见他言辞诚恳,便答应了。于是,他们一起乘船南下。

    在船上,金大用的妻子庚娘暗中告诉丈夫:“不要和那个少年同舟,他总是盯着我看,眼神闪烁,神色异常,恐怕不是好人。”金大用听了妻子的话,心中有些疑惑,但也没有太在意。

    一天傍晚,船停泊在一个荒凉的地方。广陵王十八邀请金大用父子到船头欣赏风景,金大用欣然前往。然而,就在他们欣赏风景的时候,广陵王十八突然趁金大用不注意,将他推入了水中。金大用的父亲看到儿子落水,想要呼救,却被广陵王十八用篙子打入了水中。金大用的母亲听到声音出来查看,也被广陵王十八推入了水中。

    庚娘在船舱里听到了外面的动静,心中暗叫不好。她知道自己无法逃脱,于是决定跳水自尽。就在她跳入水中的那一刻,她突然想到了自己的丈夫和公婆,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无奈。

    庚娘的尸体漂浮在水面上,被一个名叫尹翁的富人发现。尹翁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看到庚娘的尸体后,心中十分悲痛。他将庚娘的尸体打捞上来,准备好好安葬她。

    就在尹翁准备安葬庚娘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庚娘的尸体竟然动了一下。他以为自己眼花了,于是揉了揉眼睛,再仔细一看,庚娘的尸体竟然真的动了。尹翁心中大喜,他知道庚娘还没有死,于是赶紧将她救了起来。

    庚娘醒来后,发现自己竟然没有死,心中十分感激尹翁的救命之恩。她告诉尹翁,自己的丈夫和公婆都被广陵王十八杀害了,自己也跳水自尽了。尹翁听了庚娘的话,心中十分愤怒,他决定帮助庚娘报仇。

    尹翁带着庚娘回到了自己的家中,让她好好休息。庚娘感激涕零,她决定报答尹翁的救命之恩。于是,她主动提出要嫁给尹翁的儿子。尹翁见庚娘长得美丽动人,又聪明贤惠,心中十分高兴,于是便答应了她的请求。

    庚娘和尹翁的儿子成婚后,夫妻二人十分恩爱。庚娘不仅贤惠善良,而且还很有才华。她帮助尹翁的儿子读书写字,教他做人的道理。尹翁的儿子在庚娘的帮助下,学业有成,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人才。

    然而,庚娘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仇恨。她一直在寻找机会,想要为自己的丈夫和公婆报仇。终于,有一天,她得知广陵王十八要到南京去,于是便决定和尹翁的儿子一起前往南京。

    在南京,庚娘终于找到了广陵王十八。她假装成一个卖花的女子,接近了广陵王十八。广陵王十八见庚娘长得美丽动人,心中十分喜欢,于是便买了庚娘的花。庚娘趁机将广陵王十八引到了一个偏僻的地方,然后将他杀死了。

    庚娘杀死广陵王十八后,心中十分畅快。她终于为自己的丈夫和公婆报了仇。然而,她也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于是便决定自杀。就在她准备自杀的时候,尹翁的儿子出现了。他阻止了庚娘的自杀行为,并告诉她,自己已经知道了她的身世和她的仇恨。他说,自己愿意和庚娘一起承担责任,一起面对未来的生活。

    庚娘听了尹翁的儿子的话,心中十分感动。她知道自己遇到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于是,她便和尹翁的儿子一起回到了家乡。

    从此以后,庚娘和尹翁的儿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的故事也在当地流传开来,成为了一段佳话。

    三、阿霞:变化与适应

    阿霞在故事中经历了许多变化。在周易哲学中,变化是永恒的主题。阿霞的命运如同卦象的变化,充满了不确定性。

    阿霞在面对不同的情境时,能够迅速适应并做出正确的选择。她的智慧和灵活性让她在困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她的故事提醒我们,生活中充满了变化,我们要学会适应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以应对各种挑战。

    (一)原文

    文登景星者,少有重名。与陈生比邻而居,斋隔一短垣。一日,陈暮过荒落之墟,闻女子啼松柏间;近临,则树横枝有悬带,若将自经。陈诘之,挥涕而对曰:“母远去,托妾于外兄。不图狼子野心,畜我不卒。伶仃如此,不如死!”言已,复泣。陈解带,劝令适人。女虑无可托者。陈请暂寄其家,女从之。既归,挑灯审视,丰韵殊绝。大悦,欲乱之。女厉声抗拒,纷纭之声,达于间壁。景生逾垣来窥,陈乃释女。女见景,凝目停睇,久乃奔去。二人共逐之,不知去向。

    景归,阖门欲寝,则女子盈盈自房中出。惊问之,答曰:“彼德薄福浅,不可终托。”景大喜,诘其姓氏。曰:“妾祖居于齐,为齐姓,小字阿霞。”入以游词,笑不甚拒,遂与寝处。斋中多友人来往,女恒隐闭深房。过数日,曰:“妾姑去。此处烦杂,困人甚。继今,请以夜卜。”问:“家何所?”曰:“正不远耳。”遂早去。夜果复来,欢爱綦笃。又数日,谓景曰:“我两人情好虽佳,终属苟合。家君宦游西疆,明日将从母去,容即乘间禀命,而相从以终焉。”问:“几日别?”约以旬终。既去,景思斋居不可常;移诸内,又虑妻妒。计不如出妻。志既决,妻至辄诟詈。妻不堪其辱,涕欲死。景曰:“死恐见累,请蚤归。”遂促妻行。妻啼曰:“从子十年,未尝有失德,何决绝如此!”景不听,逐愈急。妻乃出门去。自是垩壁清尘,引领翘待;不意信杳青鸾,如石沉海。妻大归后,数浼知交,请复于景,景不纳;遂适夏侯氏。夏侯里居与景接壤,以田畔之故,世有郤。景闻之,益大恚恨。然犹冀阿霞复来,差足自慰。越年余,并无踪绪。

    会海神寿,祠内外士女云集,景亦在。遥见一女,甚似阿霞。景近之,入于人中;从之,出于门外;又从之,飘然竟去。景追之不及,恨悒而返。后半载,适行于途,见一女郎,着朱衣,从苍头,鞚黑卫来。望之,霞也。因问从人:“娘子为谁?”答言:“南村郑公子继室。”又问:“娶几时矣?”曰:“半月耳。”景思,得毋误耶?女郎闻语,回眸一睇,景视,真霞。见其已适他姓,愤填胸臆,大呼:“霞娘!何忘旧约?”从人闻呼主妇,欲奋老拳。女急止之。启幛纱谓景曰:“负心人何颜相见?”景曰:“卿自负仆,仆何尝负卿?”女曰:“负夫人甚于负我!结发者如是,而况其他?向以祖德厚,名列桂籍,故委身相从;今以弃妻故,冥中削尔禄秩,今科亚魁王昌,即替汝名者也。我已归郑君,无劳复念。”景俯首帖耳,口不能道一词。视女子,策蹇去如飞,怅恨而已。

    是科,景落第,亚魁果王氏昌名。郑亦捷。景以是得薄幸名。四十无偶,家益替,恒趁食于亲友家。偶诣郑,郑款之,留宿焉,女窥客,见而怜之,问郑曰:“堂上客,非景庆云耶?”问所自识,曰:“未适君时,曾避难其家,亦深得其豢养。彼行虽贱,而祖德未斩;且与君为故人,亦宜有绨袍之义。”郑然之,易其败絮,留以数日。夜分欲寝,有婢持廿余金赠景。女在窗外言曰:“此私贮,聊酬夙好,可将去,觅一良匹。幸祖德厚,尚足及子孙。无复丧检,以促馀龄。”景感谢之。既归,以十余金买绅家婢,甚丑悍。举一子,后登两榜。郑官至吏部郎。既没,女送葬归,启舆则虚无人矣,始知其非人也。噫!人之无良,舍其旧而新是谋,卒之卵覆而鸟亦飞,天之所报亦惨矣!

    白话文

    文登的景星,小时候就很有名。他与陈生住近邻,两家的书房仅隔一堵短墙。

    一天黄昏,陈生路过一处荒凉的废墟,听到松林里传来女子的啼哭声。走近一看,见树的横枝上挂着一条带子,一个女子像要上吊。陈生问她怎么了,女子抹泪说,母亲出远门,托外姓哥哥照管自己,没想到他对自己不怀好意,自己孤单无依,不如死了。陈生解下带子劝她嫁人,她怕无人可托,陈生便请她暂居自家,女子同意了。

    回到家中,陈生挑灯一看女子十分美丽,想与她同寝,女子厉声抗拒,声音传到隔壁,景生跳过墙来,陈生才放了女子。女子见到景生,目不转睛地看了许久才跑,二人追赶,女子却不知去向。景生回家关门刚要睡觉,女子却笑盈盈地从里屋出来。景生吃惊询问,女子说陈生命薄福浅,不可托付终身。景生很高兴,问其姓名,女子说自己老家在齐国,叫阿霞。景生与她调笑,她也不拒绝,便同床共枕了。

    景生的书斋常有朋友来往,阿霞总躲在里间。过了几天,阿霞说要暂时离开,因觉此处人多受约束,以后只夜里来。景生问她家在哪,她说不远,说完早早就走了,夜里果然又来,两人情意深长。

    又过了几天,阿霞

    全文免费阅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http://www.wxlif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