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归来,姐妹互换 > 第161章 守得住么

重生归来,姐妹互换 第161章 守得住么

    萧季深吸一口气,压低声音道:“杜大人,此番赫沙之援势在必行。

    但我们绝不能让白霓裳轻易得胜,否则……反对派在朝堂中,何以立足?”

    杜成梁心知肚明,面露一丝冷笑,拱手作揖:“大人所言极是。

    臣已在库房调配上暗中安排,粮草兵器的发放会有所延迟,队伍中也会挑些素质较差的护送人员。

    请大人放心,此次支援之行绝不会一帆风顺。”

    他话语间,带着几分得意与暗暗的计谋,显然对自己的安排充满信心。

    萧季微微一笑,缓缓点头。

    话语中带着几分赞许:“杜大人果然思虑周全。

    不过,此事须做到滴水不漏,切莫让古元德之流察觉。

    若稍有疏漏,我们的立场便岌岌可危。”

    他的语气渐渐低沉,眼神冷厉,隐隐透出一丝杀意。

    杜成梁深知其中的凶险,拱手答应:“大人放心,属下定会谨慎行事。

    仓库之中,我会在发货单上稍作修改,使得出发日期看似正常,但实际拖延两三日。

    至于沿途调拨的驿站,臣已吩咐当地官员,‘不巧’让驿站的粮草储备有所不足。

    至少拖延三五日。”

    萧季闻言,眼中闪过一丝阴鸷的笑意:“杜大人果然擅于谋划,若赫沙城失利,我等当重整朝堂。

    到时,定少不了杜大人的功劳。”

    他的语气带着一丝鼓励,让杜成梁心中暗自得意。

    杜成梁拱手行礼,心中已有主意,带着冷笑离开了萧府。

    在京郊一处偏僻府邸内,一场隐秘的会晤悄然进行。

    一辆不起眼的马车沿着荒僻小路驶入京城外的府邸。

    车中坐着一位身着黑袍、面容冷峻的北漠虎氏部使者。

    他目光如炬,心中盘算着会晤的策略。

    首领达瓦尔授予他重任,意图借助朝中大臣的势力削弱朝廷对赫沙城的支援。

    使赫沙孤立无援。

    使者下了马车,在仆从的引领下进入府邸密室,神情凝重。

    此时,杜成梁早已等候在密室之内。

    他虽身为朝廷重臣,但自赫沙求援一事引发争论后,便打定主意暗中靠向北漠,谋取私利。

    见使者进来,他脸上挂上虚假的微笑。

    微微拱手道:“远道而来,劳使者费心。请。”

    使者淡然点头,直奔主题道:“杜大人,首领达瓦尔听闻赫沙城战事吃紧,意欲与朝廷暂时休战,换取北疆的安稳。”

    说着,他递上一封信函。

    信函封面虽无字,却用达瓦尔的印信封缄,意在表明此番虎氏部确有诚意。

    杜成梁接过信函,面色平静,心中却波澜涌动。

    他扫了一眼信函内容,信中开门见山地提出:若赫沙城不再增援,虎氏部将说服其他两大部落答应朝廷的议和要求,保证三年内不主动侵犯边境。

    而作为交换,虎氏部将会在物资、人力等方面悄然支持朝中亲和派的势力,使他们在朝堂上更加稳固。

    杜成梁沉思片刻,随即说道:“北疆边防素来繁重,我朝若与北漠议和,固然是边疆之幸。

    然而赫沙城关系北疆稳固,若此城失守,北漠是否真的会遵守约定?”

    使者轻笑道:“杜大人多虑了。赫沙于北漠而言,并非咄咄必争之地。

    首领此举意在稳固边疆,对朝廷并无敌意。”

    他语气缓缓放低,似不经意间道:“若杜大人能促成议和,虎氏部愿为您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确保大人在朝堂的地位稳如磐石。”

    杜成梁闻言,神情稍缓,心中计较良久。

    表面上,他对北漠的建议显得犹豫不决,似乎在为朝廷利益而思索,实则暗自衡量此事的风险与利益。

    若他能借此机会得到北漠的支持,不仅在朝堂中可掌控更多资源,日后在皇帝面前也能功成加身。

    他斟酌片刻,语气平和道:“我虽意在议和,但若欲阻止赫沙援军,还需从容施计,不可操之过急。

    户部粮草之事,非我一人所能定。”说罢,杜成梁停顿片刻,似在等待对方的回应。

    使者察觉他意在旁敲,笑道:“杜大人不必担忧,若议和成功,虎氏部将确保每年丰厚的物资往来,以相助大人掌控局势。”

    使者轻声一笑,“大人若愿意,我们可先在沿途驿站安排可靠之人,以拖延赫沙的物资运输,待赫沙孤立,便是议和最佳时机。”

    杜成梁微微颔首,暗示默认。

    会谈完毕,使者悄然离去。

    回府后的杜成梁心中已有腹稿,次日便将户部的几位心腹召集。

    暗示沿途驿站稍缓运粮,尤其在接近赫沙的几个驿站,务必减缓运输速度。

    杜成梁叮嘱道:“眼下赫沙援助众说纷纭,不可让此事拖累朝廷资源。”

    他言辞含蓄,却暗中示意对方按照虎氏部要求行事。

    几日后,杜成梁暗中调派仓库人员,故意安排那些素质不高、慢条斯理的工役负责物资装载。

    他悄然嘱咐:“今天粮草的搬运不可着急,逐批分装。

    将这些装备都仔细检查一遍,不可出半点差错,宁可慢些。”

    一声令下,仓库中的士兵和工役按照命令慢吞吞地搬运,每一批物资的出库时间被拉长。

    不仅如此,他还在出发前一天安排了两名仓库副管事“突患风寒”。

    仓库管理一时无人协调,物资的装载再次推迟。

    杜成梁微微一笑,知道自己这一番安排已成功延迟了三日,心中暗自满意。

    然而,为防止仓库中的拖延引起疑心,他将出库记录稍作改动。

    让物资出库时间看似仍然正常。

    他知晓玄安帝已派亲信内侍监视运输过程,因此从表面上看,一切如常。

    白霓裳率领援军离开京城后,起初一切顺利。

    然而,刚到达第一个驿站,便遇上了物资补给的意外延迟。

    驿站的驿丞面带歉意地上前禀报:“将军,因上月干旱,驿站粮草积存不足,今日仅能提供一半的口粮与饮水,望将军体谅。”

    白霓裳面色沉静,心中却隐隐觉得此事不寻常。

    她当即决定:“先将手头物资分发给前锋部队,节省沿途补给。

    接下来全军每日口粮减少一成,确保物资足够支撑至下一个驿站。”

    她心知驿站不可久留,便命士兵迅速整顿行装,稍作休息后即刻出发,尽量不因补给问题而耽误行程。

    行军数日后,援军抵达第二个驿站。

    站外士兵们疲惫不堪,期盼在此补充水源。

    然而,驿站官员迎上前来,神情有些不安:“白将军,今早驿站水井干涸,我们正临时取水。

    另有几匹驿马不慎受伤,暂时无法调度。”

    听闻此事,白霓裳眉头微皱,心中已有警觉。

    她虽未声张,但迅速思索对策。

    她转向副将吴仲明低声交代:“从今夜起,每日轮流从军中挑选士兵前去沿途的溪流和山泉补水。

    所有将士须携带干粮,马匹尽量减少负重。”

    吴仲明领命而去,将士们尽管有些疑惑,却依令行事,将水壶灌满以备不时之需。

    接下来的行军路上,援军又遭遇几次“意外”。

    尤其是在第三驿站,他们本应补充三日的军粮,却得到驿站驿丞的通知,仅有少量粮食储备。

    驿丞满脸愧色,支吾道:“昨夜仓库遭遇鼠患,大部分粮草已被啃食,实在是无奈之事。”

    此时,军中士兵已然愤懑不平,数日来接连不断的补给问题让人心中不满。

    白霓裳虽知驿站多有阻碍,但未露声色。

    反而用坚定而镇静的语气鼓励士兵:“大敌当前,我等所受之苦,赫沙将士亦身受。

    以大局为重,众将士当严守军规,以便后续战事。”

    白霓裳当机立断,命令士兵们即刻将手下存粮仔细分配,不足部分以野外狩猎填补,并派出数名侦察兵。

    确保沿途没有埋伏。

    她的镇定与果断逐渐安抚了士兵们的情绪,也让整个行军队伍得以井然有序地前进。

    在抵达第四个驿站时,白霓裳本计划尽快补给粮草并让受伤马匹得以休养。

    然而此地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驿站内剩余的马匹无法支撑行军,几匹战马因路途颠簸而脚伤严重。

    驿站官员面带无奈道:“将军,实在无法再调动马匹,只能留下暂养。”

    白霓裳虽然面色凝重,却并未大动肝火。

    她平静地向士兵们宣布:“将剩余马匹分配给前锋部队,伤马留在驿站暂养,其他士兵轻装前行,不可掉队。”

    同时,她派出几名骑兵紧急赶赴后方,与魏仲贤安排的补给队取得联系,确保下一段路程能够及时补给。

    魏仲贤领命后,立即在运输队伍中安插了几名心腹太监。

    负责在沿途驿站仔细记录每一批物资的到达和转运时间。

    一旦发现物资有延迟或短缺,便立即回报,必要时予以严惩。

    在得到魏仲贤的密报后,古元德按捺不住心中怒火。

    次日早朝便步入殿中,脸色冷峻。

    他在等待机会向玄安帝禀奏时,眼神锐利地扫过杜成梁和王承义,心中已有了计较。

    玄安帝一声令下,古元德上前一步,拱手高声道:“陛下,臣有本奏!”

    玄安帝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

    古元德言辞犀利,沉声道:“近日臣得报告,此次支援赫沙城的物资在运输途中多有延误。

    皆因户部管理不善、仓储混乱,以致物资迟迟未能及时送达。

    这还不止,沿途驿站更有粮草供应短缺,致援军行程一再受阻!

    若赫沙城战事因之不利,边疆危急,此等失职之责,当由谁来承担?”

    此言如雷鸣般响彻朝堂,众臣一时噤声,纷纷投来惊愕的目光。

    杜成梁与王承义站在人群中,听到古元德直指自己,脸色顿时一变,额头渗出冷汗。

    杜成梁下意识地辩解道:“古大人所言是否夸大其辞?

    臣等一直兢兢业业,若有差池,或许只是误会……”

    古元德冷哼一声,不待对方继续狡辩。

    便将魏仲贤提供的证据呈上:“陛下,这是沿途数个驿站的供给记录,其中多次显示物资短缺延误。

    臣请问杜侍郎,此等事频繁发生,如何解释?”

    玄安帝面色冷峻,翻阅证据后,眉头紧锁,显然对情况非常不满。

    他一向重视赫沙之战的进展,却没想到朝廷内有人在暗中阻挠。

    帝王的怒意已不可抑制。

    冷冷开口道:“户部、兵部竟如此失职,实在让朕失望!杜成梁,王承义,你二人如何解释?”

    杜成梁和王承义被突如其来的责问吓得哑口无言,匆忙下跪请罪。

    杜成梁磕头道:“陛下息怒,臣无意懈怠,只是近日仓库人手不足,调拨工作难免有疏漏。

    臣必尽力加紧安排,绝不再误军情。”

    王承义也跪伏于地,连声认罪。

    玄安帝冷哼一声,不再理会二人。

    转而命令左右:“朕不容许再有怠慢,立即彻查各驿站的供给情况,若再有延误,一律严惩!”

    朝堂退散后,杜成梁与王承义面色苍白地对视一眼。

    意识到此事若不妥善处理,可能不仅丢官。

    甚至会招致皇帝更重的惩罚。

    杜成梁回到户部后,立刻召集下属,将仓库剩余的粮草、兵器全数清点,挑选最精干的士兵火速装运。

    他还特别叮嘱手下:“此番再不可延误,任何理由都不可接受。”

    与此同时,王承义也立即行动,召集各驿站官员责令他们立刻补充物资。

    若再有怠慢,他便以官职相威胁。

    王承义心知此事已牵连重大,不再敢有任何拖延。

    驿站官员们闻风而动,开始加派人手,确保物资供应齐备、行军畅通。

    杜成梁和王承义原本以为能够暗中操作。

    但在古元德的当堂弹劾下,反对派的部署被迫中断,无法再对运输进程施加任何阻碍。

    他们原本计划的延误策略全线失败,仓库管理被严密检查。

    驿站更是不得不迅速补充缺失的粮草和马匹,恢复了运输的速度。

    这一变故对反对派无疑是一次重创。

    不仅计划失败,他们的声望和地位也受到了打击。

    杜成梁与王承义心中虽不甘,却不敢轻举妄动,唯有暂时退守观望。

    此番变故让玄安帝意识到反对派的阴谋,也令支持派士气大振。

    古元德心中暗自高兴,知晓此次支持派的胜利不仅确保了赫沙城的物资充足。

    也在朝中进一步确立了自己的威信。

    他拱手向玄安帝表忠:“陛下,臣当竭尽全力,确保支援到位,赫沙之战必不负重托。”

    北疆的宁安城,紧邻边境,素来是防御外敌的要地。

    宁安城将军吴北川接到赫沙城赵凌风将军的求援信时,正站在地图前。

    沉思着北漠黑岩联军的动向。

    他的副将呈上信件时,他眼神冷淡,只是淡淡扫过信上的字句。

    眉头微微一蹙,心中已对前线形势暗自权衡。

    “赫沙城……赵凌风,守得住么?”

    吴北川冷冷自语,心中已有了答案。

    他一向认为赵凌风能力欠缺,赫沙城在他手中危机重重。

    自己若将兵力调去支援,无异于给宁安城留下空隙。

    黑岩军随时可能出击,他不能因赫沙而使整个北疆防线陷于被动。

    他挥手示意副将退下,随后带着信函走到书案旁。

    心中琢磨着如何妥善回信——既要表达对赫沙之危的“同情”,又不能明言拒绝,以免失了体面。

    吴北川心中冷笑一声,提笔蘸墨,心中思忖片刻,终于下笔。

    “赵将军亲启:

    赫沙城地势险要,乃北疆之屏障。

    得知将军所遭危难,吾心甚忧。

    然宁安城亦面临北漠黑岩联军之威胁,局势同样不容乐观。

    吾不敢轻动宁安之兵,实恐两城皆陷孤立之危。

    吾深知将军忠勇,必能带领赫沙之士兵顽强抵抗,以延保北疆安定。

    待援兵稍有缓解,吾当即率军支援赫沙,决不相负。”

    字里行间,吴北川摆出了无奈的姿态,既安抚了赵凌风的焦急,也巧妙地为自己的不援找到借口。

    写罢,他吹干墨迹,缓缓将信折好,交予传令兵。

    信件传出后,吴北川并未松懈,反而在地图前凝视良久。

    心腹副将许毅走上前,轻声道:“将军,赫沙城是否真能撑到援兵赶到?

    若赵凌风失了赫沙,对北疆而言也是一场危机啊。”

    吴北川冷笑一声,双目微微眯起。

    语气淡然却透着决绝:“赵凌风……我早已看透他才识有限、气魄不足。

    他自守不住赫沙,何必为他冒险?

    黑岩军一旦来犯,宁安若无兵力拱卫,北疆更难安稳。”

    他缓缓道:“北疆之防,重在拱卫。若赫沙失守,边疆纵有损失,然若宁安城失守,则北疆尽毁。

    我这支兵马,是用来抵挡黑岩军的,而非去为他人填无底之窟。”

    副将心领神会,不再言语,只在心中暗叹。

    吴北川将军的冷静与深谋远虑。

    在宁安城中,吴北川的命令不容置疑,士兵们立即加固城防,加强巡逻,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黑岩联军的威胁。

    几日后,赫沙城的赵凌风收到吴北川的回信,原本焦灼不安的他,读完信后面色复杂。

    既有些无奈,又不敢声讨。

    他自知吴北川并非有意袖手旁观,毕竟宁安城对北疆至关重要。

    但此时此刻的赫沙城孤立无援,令他心中愈发沉重。

    他放下信,站在赫沙城的城墙上,俯视城内士兵的脸庞。

    心中默默下定决心:不论有无援军,自己也要坚守到底,不能让赫沙城因自己而失陷。

    这一念既起,赵凌风的心中涌起了新的斗志,决定誓死保卫赫沙。

    在赫沙城内,物资短缺的状况愈加严重。

    城中粮草逐渐告急,箭矢、刀剑也已不足。

    赵凌风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黑压压的敌军,心情愈加沉重。

    援军遥遥无期,赫沙城的生死,终究只能由自己和将士们来决定。

    阿古尔率领北漠精锐兵马,列阵于赫沙城外。

    他站在战马上,冷冷地望着城墙上疲惫的守军。

    阿古尔身侧的两位心腹将领也虎视眈眈,信心满满地期待着一鼓作气攻下赫沙城。

    “传令全军,先用箭雨试探城防。”

    阿古尔命令道,意图利用城中兵器短缺的劣势,逐渐削弱赫沙守军的防御力。

    片刻后,城外北漠大军的弓箭手齐齐拉开弓弦,伴随着阿古尔的号令,成千上万支箭矢如暴雨般射向赫沙城。

    守城的将士们面色一凛,纷纷举盾防御。

    赵凌风大声喊道:“各位弟兄,守住阵型,不可轻易反击,保留兵力!”

    经过连续几轮箭雨洗礼,赵凌风意识到北漠军意在消耗守军的防御。

    由于兵器短缺,他不敢让士兵随意还击,以免耗尽仅存的武器。

    他将心腹将领召集至城墙之上,低声说道:“敌军人马众多,若我们全力迎战,耗尽兵器之日便是城破之时。

    必须变换战术,设法以计谋取胜。”

    一位将领许震焦急地问道:“大人,敌人已逼近城墙,我们该如何应对?”

    赵凌风沉思片刻,计上心来:“我们可在城墙周围挖掘暗坑,设下障碍,敌人一旦靠近,便难以施展。

    夜幕降临,赫沙城内一片忙碌,守军们在赵凌风的指挥下,紧张地进行防御布置。

    在赵凌风的号令下,几队士兵分散开来,从城内各处搜罗石块。

    有人抬着碎石,有人肩扛着圆润的巨石,他们将这些石块一一运到城墙之上。

    士兵们双手发麻,汗流浃背,但谁也不肯停下,彼此默默地交换一个坚定的眼神。

    靠着这样的毅力,不到一晚,城墙上已堆满一排排石块。

    同时,另一批士兵则负责搬运滚木。

    滚木由粗大的木材制作而成,木材表面密密麻麻钉上尖锐的铁钉。

    为了防止滚木滚落时失控,士兵们用绳索将其一端系住,将滚木整齐地堆在城墙上。

    到了白天,只要敌军靠近,他们便能解开绳索,让滚木顺势滚下,刺穿敌人的盾牌和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