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快穿之得闲 > 第141章 年代文里的泼辣寡妇12

快穿之得闲 第141章 年代文里的泼辣寡妇12

    吕珠两口子今年刚刚新婚。

    也只能背井离乡,今年样本多任务重,并没有回去老家过年。

    常常吃完饭,教员就继续摆弄着他的实验器具,或者写论文。

    陶蒲跟人熟络后,开始展现出他好学的那一面。

    经常向助手提问。

    把人问得直挠头。

    小孩子的思维是天马行空。

    飘忽得众人抓不住,但又时常能语出惊人,为几人提供灵感。

    两个助手又爱又恨。

    不过闲暇时,还是喜欢带着小陶蒲出去玩。

    还会碰到许多职员家属或者附近的小孩子。

    就这样,农校成了他最常待的第二个场所,有了更多的伙伴,人也渐渐开朗大方了起来。

    夏有米放任他自由。

    不过,几次悄摸负伤后,居然主动向她请教拳脚功夫的要点。

    看在他坚强不屈的份上。

    夏有米教了他最实用的。

    嘻嘻。

    欺负他的人有福了。

    小陶蒲正以一天一个样的惊人速度成长着。

    夏有米则一头扎入新一轮的研究辅助工作。

    日复一日。

    坚持,实验,错误,修正。

    培育,收获,育种,继续。

    这两年里,最初的十株雄性不育水稻已增加到了三百多株。

    也在农校开启了大田实验。

    一列列详尽的数据被记录。

    终于,在两年后。

    随着论文的完成,这一阶段的辛劳汗水结出果实。

    文章影响巨大,不仅验证了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可行。

    还点醒了全国的水稻育种,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领先的进展。

    更是教员科研生涯的转折。

    大家喜出望外,传递着这份喜悦。

    期间虽然辛苦,但大家团结一致,投入了全部时间和精力。

    一个个都不再细嫩。

    顶着烈日工作已成了习惯。

    ......

    但很快,夏天。

    一场危机袭来。

    原本就随着成果的浮现,有些闹腾的声音。

    (删减一大段)

    这场即将到来的“危机”,才正式给“不怀好意的人”递了刀子。

    如今,还有上级指派的“工作组”。

    祸在旦夕。

    夏有米私下跟众人商议着,田间已栽种下去的搬不走,只能先不管,他们不会嚣张到破坏即将成熟的。

    得将实验苗藏起来。

    这历经过数代培育出来的,若是被毁坏,这两年白干。

    为了保护更多样本,他们紧急拉来一车同样的破罐子,这还是当初用自己工资凑钱陆续买的。

    因为样本多消耗快,不能使用的那一批被集中存放着,陶蒲还搬了几个回去自己培养小禾苗。

    看夏有米要收集替换罐子,还把自己培育长成的几钵禾苗贡献出来。

    见大小孩一脸认真。

    夏有米也并没推辞,他们的替换品越多,才能保下更多希望。

    几人连夜将实验中的水稻秧苗全部替换。

    重新简单标记。

    即便是有几个错乱,系统也给扫描记录,只要渡过了这一劫。

    后续归位不成问题。

    在夜色掩护下。

    胆大地行动着。

    等到第二日,

    能摆在大家面前的,全都是正常植株。

    而非他们经过数代培育的不育系禾苗。

    那些实验用的秧苗。

    被悄悄运到了系统圈定的一块果园内,周围有臭水沟和苗木的遮盖。

    他们借着朴实农人和看顾秧田的便利,完成了偷龙转凤。

    直到那批替换的苗。

    真被那些人打砸、破坏、粉碎与挑衅,才感到劫后余生。

    他们的试验差点面临夭折。

    还没等松一口气,

    祸不单行。

    教员即将面对调任的安排,研究工作可能就此中断。

    一直到,准备要离开前夜。

    教员的报告资料都准备好。

    讽刺的是,

    “工作组”连夜翻教员档案,准备再找出一些“麻烦”,新账旧账一起算时。

    居然发现了一封国家科委给省科委发的函文。

    因为那篇文章引起了上面的高度重视,所以,函中肯定了教员几人的研究和成果,要求继续全力支持,不得有所干扰。

    如此,转危为安。

    这时,才悄悄将秧苗换回。

    好歹没耽误了进度,让研究出现倒退。

    保卫战后,几人更是坚定。

    夏有米更是成了编外一员。

    了解到这位同志对植株发现的关键性,领导直接批准她成为了农民好助手的身份。

    正好对应了领导人提倡的“砸碎束缚妇女的一切枷锁和绊脚石,昂首阔步前进”。(1)

    发扬妇女顶起半边天精神。

    他当场还要写大字报宣扬,被夏有米死死拦下了。

    反复说明低调行事的好处,才将兴头上的人劝住。

    今年七月。

    以教员和他两个学生助手为主,夏有米和教员妻子吕珠为辅,五人组的“科研团队”正式成立。

    从此,众人由单打独斗,升级为有经费、有组织的“正规军”。(2)

    ......

    他们带着无比崇高的热情和光明正大,收完了几年的新稻,眼下,新的问题迫在眉睫。

    夏有米能不能跟去海南。

    在这两年高强度实验中,已经发现了,生长地过于接近的母本,所孕育出来的种子根本无法实现增产。

    大量的文献研究和实验,他们将目光投向远缘地的野生稻。

    这与想要缩短科研周期,前往气候更加温暖的地方进行研究不谋而合。

    海南岛便是首选。

    而,这时候的海南农场,生活条件艰苦,也许还会面临许多极端天气。

    教员和助手三人,是早就做好了准备的。

    只等论文发布后,申请到项目的批准和经费支持就下海南。

    但这次,并没有批准夏有米和吕珠同去。

    当下,

    教员儿子刚满月,吕珠出于身体方面还是照顾幼儿的责任方面,都无法继续跟去。

    而陶蒲在今年正月已经进入小学的课堂,立秋后不久将迎来第二学期。

    尽管,上面已经了解到他们的尴尬关系。

    也同情她的遭遇。

    甚至还有妇女组织上门,专程帮她去陶家索要了赡养费用。

    因为那陶老二牺牲的补贴都被他们拿去,要不是邹姑姑留下的赡养费,都挺不过几天。

    低调了这么久的老陶家,再次被人议论。

    可,即便是她贡献足够,家里条件允许,教员也拿着替夏有米写好的材料申请随组。

    但还是遭到拒绝。

    到最后,只得了一句口头承诺允许支援,就下了结论,经费也分配完毕。

    助手欲哭无泪啊,这么努力好用的夏姐,还是被箍在了世俗身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