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 > 第215章 再开恩科,选拔人才

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 第215章 再开恩科,选拔人才

    时光荏苒,冬去春来。

    朱雄英又长了一岁。

    大明也来到了洪武十一年。

    洪武十一年和洪武十年最大的不同就是。

    朝廷多年打算 丈量土地的决策。

    终于得以顺利的推行下去了。

    当然,这其中也不是没有人阻拦过。

    有的是当地的士绅,有的是当地的富户。

    当然像之前姓刘的那样的小勋贵。

    觉得自己有功劳在身,能够扛得住王命旗牌。

    甚至还有人暗中撺掇自己手下的佃户和家奴对抗朝廷。

    只是这些人明显低估了朱元璋的决心和杀意。

    以及王命旗牌的威力。

    那些只是自己暗戳戳的对抗朝廷的倒好好说。

    起码自己死了还能够保全下妻儿老小的性命。

    而那些暗中煽动百姓的人,下场可就惨多了。

    视情节轻重分为夷三族和诛九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也逐渐的传遍了大江南北。

    敢于对抗朝廷的人也就越来越少。

    对于这种局面,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标。

    以及那些朝堂诸公都感到十分的满意。

    再加上正好要过年。

    百官也纷纷上表称颂。

    朱元璋也是咧着嘴过了个好年。

    过完年之后,是朝廷正式开科取士的日子。

    之前朝廷连着开了两年的恩科。

    并且又在恩科之外因为市舶司的原因加开了一次。

    不过这一次却不是恩科。

    所以天南地北的学子,早早的就开始往京城赶。

    连着三年的科举改制,再加上杨永年的大名在朝廷的刻意操作下。

    早就传遍了大江南北,年轻的士子们也逐渐的接受了新式科举。

    想要在科举改制后大展宏图。

    至于那些老学究,除了哀叹人心不古,儒道不昌之外。

    要么赶紧学点科举改革后要考的东西。

    要么就此破罐子破摔,再也无心功名。

    不过这无论是对朱元璋还是朱雄英都没有什么影响。

    相比较一个国家的前途和未来。

    这点个人的得失,朱元璋等人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开过年,朱雄英倒是没有什么事情可做。

    整日的带着张辅在街上闲逛。

    至于先前的两个跟屁虫。

    朱檀醉心于算学和格物学。

    朱柏醉心于诗词歌赋。

    已经没有太多的 时间跟朱雄英在一起玩了。

    这也让朱雄英心生无限的感慨:

    “小张辅啊,还是你好。”

    “知道心疼你哥哥,陪着你哥我玩。”

    “我那三个叔叔,一个比一个没良心。”

    “尤其是四叔,都跑到海津去了。”

    “一去就是半年,也不怕自己媳妇跟人跑了。”

    张辅本就比朱雄英年纪小。

    并且也没有朱雄英的生而知之。

    所以朱雄英的话只是听了个大概意思。

    挠了挠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朱雄英对此也不在意。

    只是随便的吐槽一句,当个玩笑罢了。

    逛到中午,两个人便想着找个地方吃饭。

    看着近在咫尺的天下第一楼。

    朱雄英却没有带张辅进去。

    而是在距离天下第一楼的地方。

    找了一个规模还行的饭馆走了进去。

    虽说天下第一楼的名声早就已经响彻大江南北。

    但是里面的菜品也着实不便宜。

    除了那些有钱的富贵人。

    平常人除了请客吃饭,轻易也不会选择去天下第一楼吃饭。

    所以别的酒楼才算是有条活路。

    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承担得起天下第一楼的消费的。

    对此朱雄英也不在意。

    本身成立天下第一楼,就不是纯粹的卖饭菜。

    价格定的低了,来的三教九流闲杂人等,也收集不到什么有用的情报。

    在侍卫的陪同下。

    酒楼小二只当是谁家的小公子出来游玩。

    不敢怠慢。

    赶紧就要收拾包厢,让朱雄英和张辅进去坐。

    不过却被朱雄英给拒绝了。

    只有当年跟着四叔和老刘一起 喝花酒的时候。

    才会选择坐包厢里。

    四叔不在,老刘也不在,这里也不是青楼。

    包厢里坐着有什么劲儿?

    朱雄英的拒绝倒是让酒楼小二一愣。

    这种贵人难不成有独特的喜好?

    或者是自己看走眼了?

    但是接下来朱雄英点的几道贵菜,却让小二打消了自己的念头。

    乖乖的引导着朱雄英坐到一个靠窗的位置。

    等坐定之后,朱雄英便将几个侍卫赶到楼下,也给他们点了几个菜。

    没过多久,一个同样靠窗的邻桌也来了几个人。

    看打扮还是今年参加科举的士子。

    朱雄英的嘴角不由得露出了一丝笑意。

    颇有当年李世民站在朝堂之上感慨天下英杰尽入我瓠中的得意。

    大明一点点的变好,这不正是自己一直以来想要的结果。

    几个士子刚坐下,还没等点菜就开始寒暄起来。

    “年兄,此次科举,必然金榜题名啊!”

    “小弟我在此提前恭喜年兄!”

    士子之间互相拉关系攀交情。

    是从科举诞生之后,便产生的潜规则。

    用一种更直白的方式表达,那就是朋党。

    尤其是在八股文诞生之后,这种风气更甚。

    甚至一度到了非朋党无以高中的地步。

    所以在听到这番话之后,朱雄英不由得抬头皱眉看了过去。

    没想到取消了八股取士之后。

    这种陋习还没有消除。

    所谓的年兄年弟,指的是同一科的人论资排辈攀交情的一种做法。

    默认了之间的亲近关系,并且保证能在将来可以互相提携。

    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朱雄英最不想看到的就是这种情况。

    但偏偏在刚遇到这些士子的时候,就发生了这种情况。

    不过朱雄英也知道,这种风气贯穿古今。

    并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够解决的。

    所以即便是心里不爽,也没有在脸上刻意的表现出来。

    然而接下来这些人的话,却让朱雄英感到大为光火。

    “此次能够进京参加科举。”

    “多亏了恩师提拔。”

    “三年科举改制,老师对愚兄也是不离不弃。”

    “才有了愚兄今日的成就!”

    “要谢也是先谢恩师才对!”

    其余人闻言纷纷开口表示赞同。

    对于朱雄英和张辅两个孩子,完全没有任何避讳。

    在他们看来,两个小屁孩恐怕连自己说的是什么都听不懂。

    殊不知朱雄英的脸上已经开始变得严肃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