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 第259章 朱元璋朱雄英爷孙再相见
热门推荐:
远星计划:统御边缘
陈情令系列之
我老婆大宗师,这谁不躺平
东莞日记:嫂子比我大三岁
农村小子救美记
嫡女满级归来,反派全员陪葬
三代不能科举?我刚好第四代
嫌我穷?我在末世有九千亿吨黄金
斩神:我的禁墟通王者
有了蒸汽机的加入之后。
整个工程的进度就快了一倍不止。
因为无论是运送速度还是运送能力。
都要比之前快上好几倍。
即便是有什么差错。
重新吊起来再调整位置。
也要省下几倍的力气。
这对于这个 年代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开了挂一样的存在。
随着第二个桥墩的正式建成。
工部尚书的心中才 算是彻底的、松了一口气。
尤其是在有了蒸汽机的情况下。
效率也是大大的提高。
“有了这蒸汽机,整座桥要比预计的速度快上几个月。”
等到第五个桥墩正式完工之后。
难掩心中激动的工部尚书来到朱雄英的面前。
一脸感慨的说道。
有了前几个桥墩的经验。
整个工程进度已经算得上是 轻车熟路了。
只要注意一下细节问题,基本上不会再有什么 麻烦。
即便是有麻烦,也能够以最快的时间做出调整。
当然这一切都要感谢皇孙殿下的帮助。
要不是皇孙殿下相助。
自己现在恐怕还困在第二个桥墩上,一筹莫展呢。
因为和之前预想的一样。
在修建第二个桥墩的时候。
确实是出现了一系列的麻烦。
尤其是往水里放水泥墩子的时候。
没有了岸上那些工具的辅助,着实不好控制水泥墩子的落点。
好在这一切在蒸汽机的出现之后。
都已经不再是问题。
“这边的情况我已经看的差不多了。”
“接下来只要按部就班的做,便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所以我也准备返回京城了。”
“不过临走之前 ,我有两句话要交代给你。”
听到工部尚书的话, 朱雄英开口说道。
工部尚书闻言立刻躬身道:
“请皇孙殿下赐教!”
朱雄英郑重其事的说道:
“不要因为图快,便出现什么差错和质量问题。”
“朝廷要的不只是一座桥,而是一座能够承载火车满载的桥。”
“并且这桥起码要能正常使用十几年。”
“所以爷爷和父王包括我在内。”
“从来都没有催促过工程的进度。”
“哪怕是北边瓦剌和帖木儿帝国的军报一封接一封的往京城送。”
“所以爱卿一定要知道这座桥对于大明来说,意味着什么。”
“也要知道你肩上担着的到底是什么样的责任!”
听到朱雄英的话 ,工部尚书立刻肃声 说道:
“臣对肩上的职责一日不敢或忘。”
“请皇孙殿下放心,臣一定会盯到大桥建成的最后一刻!”
朱雄英闻言点了点头。
原本还想再告诫一番。
但是以工部尚书的政治智慧和他对爷爷的了解。
即便自己不说,他心里也会明白这桥除了差错。
会有什么后果。
于是朱雄英便不再停留,带着朱镜静和朱英饶他们返回了金陵。
至于沈毅,朱雄英便把他留在这里,也算是一种实战的历练。
同时留下的,还有自己后来从格物学堂调来的一干格物学士子。
将来朝廷要修的桥河铁路肯定不止这一个。
也不可能指望工部尚书一个人就把这些活全都干了。
这种 现场观摩的机会,可不是谁都能够轻易得到的。
多学点,对他们将来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又经历了一番奔波之后。
朱雄英带着朱镜静等人返回了金陵。
到达金陵之后。
朱雄英龇牙咧嘴的在心中暗自发誓。
等到这条铁路修好之后。
自己一定要开始着手修建水泥路。
上次微服私访的时候,那坑坑洼洼的道路已经让给自己吃尽了苦头。
现在又来一次。
可一可二不可三。
朱雄英再也不想吃这样的苦了。
倒是朱英饶几个人,一路上的兴致依然很高。
再怎么说,这也是难得的出京城的机会。
能够见识到外面从来没有见过的风景。
和朱英饶只顾着玩乐不一样。
朱镜静可是实实在在的调查了一番北方的情况。
由于白糖生意早就已经做遍了大江南北。
所以在开封也有朱镜静开的铺子。
朱镜静也轻而易举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金陵这边相较于北方来说。
当初受蒙古人的荼毒要稍微轻一些。
所以经济的繁荣和完整度保存的也比较好。
而苏杭地区就更不用说了。
大明立国之后,便一直注重这边的商业发展。
而北方就不一样,哪怕是在黄河南岸的开封。
也能够明显的感受到经济实力不如江南地区。
不过这些对于朱镜静来说不仅不算是坏消息。
甚至还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消息。
因为那些羊毛的样品 ,早就已经送到了朱镜静的手上。
仅仅只是一眼,朱镜静就看出来。
这个东西一时半会儿在江南的销量不可能会好。
一来这里的气候不同于北方。
二来这里的人较北方也有钱一些。
所以在开发出别的用途之前,销量自然也不可能会上得去。
倒是开封这个地方,地处北方。
冬天气候干冷,会需要羊毛这样的御寒之物来保证自己能够活过冬天。
与此同时,羊毛作为羊身上的附属品,价格也不可能高得到哪里去。
这对于本就不是很富裕的北方来说。
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而开封已经算是北方一个比较富庶的城市了。
别的地方 只会比开封更穷困。
所以羊毛也就成了当之无愧的首选之物。
到时候这些羊毛制品的销路肯定会十分火爆。
所以朱镜静在回到金陵后的第一件事。
便是加派人手前往草原。
之前派出去的那些人手肯定不够用。
此时的朱镜静也大概明白了为什么朱雄英要让自己把这门生意掌握在朝廷手里了。
有了朝廷作保,即便是有些许黑心的商人。
也不可能把这些羊毛的价格抬到一个让老百姓买不起的价格。
这才是真正关乎到民生的大事。
而另一边。
朱雄英也被朱元璋叫进宫里。
询问大桥的相关事宜。
同行的还有太子朱标。
虽然现在每隔一段时间都有奏折送来。
但是奏折写的再好,也不如自己孙子亲眼看到的来的真切。
“怎么样?这趟开封之行,有什么收获?”
朱元璋笑着对朱雄英说道。
整个工程的进度就快了一倍不止。
因为无论是运送速度还是运送能力。
都要比之前快上好几倍。
即便是有什么差错。
重新吊起来再调整位置。
也要省下几倍的力气。
这对于这个 年代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开了挂一样的存在。
随着第二个桥墩的正式建成。
工部尚书的心中才 算是彻底的、松了一口气。
尤其是在有了蒸汽机的情况下。
效率也是大大的提高。
“有了这蒸汽机,整座桥要比预计的速度快上几个月。”
等到第五个桥墩正式完工之后。
难掩心中激动的工部尚书来到朱雄英的面前。
一脸感慨的说道。
有了前几个桥墩的经验。
整个工程进度已经算得上是 轻车熟路了。
只要注意一下细节问题,基本上不会再有什么 麻烦。
即便是有麻烦,也能够以最快的时间做出调整。
当然这一切都要感谢皇孙殿下的帮助。
要不是皇孙殿下相助。
自己现在恐怕还困在第二个桥墩上,一筹莫展呢。
因为和之前预想的一样。
在修建第二个桥墩的时候。
确实是出现了一系列的麻烦。
尤其是往水里放水泥墩子的时候。
没有了岸上那些工具的辅助,着实不好控制水泥墩子的落点。
好在这一切在蒸汽机的出现之后。
都已经不再是问题。
“这边的情况我已经看的差不多了。”
“接下来只要按部就班的做,便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所以我也准备返回京城了。”
“不过临走之前 ,我有两句话要交代给你。”
听到工部尚书的话, 朱雄英开口说道。
工部尚书闻言立刻躬身道:
“请皇孙殿下赐教!”
朱雄英郑重其事的说道:
“不要因为图快,便出现什么差错和质量问题。”
“朝廷要的不只是一座桥,而是一座能够承载火车满载的桥。”
“并且这桥起码要能正常使用十几年。”
“所以爷爷和父王包括我在内。”
“从来都没有催促过工程的进度。”
“哪怕是北边瓦剌和帖木儿帝国的军报一封接一封的往京城送。”
“所以爱卿一定要知道这座桥对于大明来说,意味着什么。”
“也要知道你肩上担着的到底是什么样的责任!”
听到朱雄英的话 ,工部尚书立刻肃声 说道:
“臣对肩上的职责一日不敢或忘。”
“请皇孙殿下放心,臣一定会盯到大桥建成的最后一刻!”
朱雄英闻言点了点头。
原本还想再告诫一番。
但是以工部尚书的政治智慧和他对爷爷的了解。
即便自己不说,他心里也会明白这桥除了差错。
会有什么后果。
于是朱雄英便不再停留,带着朱镜静和朱英饶他们返回了金陵。
至于沈毅,朱雄英便把他留在这里,也算是一种实战的历练。
同时留下的,还有自己后来从格物学堂调来的一干格物学士子。
将来朝廷要修的桥河铁路肯定不止这一个。
也不可能指望工部尚书一个人就把这些活全都干了。
这种 现场观摩的机会,可不是谁都能够轻易得到的。
多学点,对他们将来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又经历了一番奔波之后。
朱雄英带着朱镜静等人返回了金陵。
到达金陵之后。
朱雄英龇牙咧嘴的在心中暗自发誓。
等到这条铁路修好之后。
自己一定要开始着手修建水泥路。
上次微服私访的时候,那坑坑洼洼的道路已经让给自己吃尽了苦头。
现在又来一次。
可一可二不可三。
朱雄英再也不想吃这样的苦了。
倒是朱英饶几个人,一路上的兴致依然很高。
再怎么说,这也是难得的出京城的机会。
能够见识到外面从来没有见过的风景。
和朱英饶只顾着玩乐不一样。
朱镜静可是实实在在的调查了一番北方的情况。
由于白糖生意早就已经做遍了大江南北。
所以在开封也有朱镜静开的铺子。
朱镜静也轻而易举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金陵这边相较于北方来说。
当初受蒙古人的荼毒要稍微轻一些。
所以经济的繁荣和完整度保存的也比较好。
而苏杭地区就更不用说了。
大明立国之后,便一直注重这边的商业发展。
而北方就不一样,哪怕是在黄河南岸的开封。
也能够明显的感受到经济实力不如江南地区。
不过这些对于朱镜静来说不仅不算是坏消息。
甚至还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消息。
因为那些羊毛的样品 ,早就已经送到了朱镜静的手上。
仅仅只是一眼,朱镜静就看出来。
这个东西一时半会儿在江南的销量不可能会好。
一来这里的气候不同于北方。
二来这里的人较北方也有钱一些。
所以在开发出别的用途之前,销量自然也不可能会上得去。
倒是开封这个地方,地处北方。
冬天气候干冷,会需要羊毛这样的御寒之物来保证自己能够活过冬天。
与此同时,羊毛作为羊身上的附属品,价格也不可能高得到哪里去。
这对于本就不是很富裕的北方来说。
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而开封已经算是北方一个比较富庶的城市了。
别的地方 只会比开封更穷困。
所以羊毛也就成了当之无愧的首选之物。
到时候这些羊毛制品的销路肯定会十分火爆。
所以朱镜静在回到金陵后的第一件事。
便是加派人手前往草原。
之前派出去的那些人手肯定不够用。
此时的朱镜静也大概明白了为什么朱雄英要让自己把这门生意掌握在朝廷手里了。
有了朝廷作保,即便是有些许黑心的商人。
也不可能把这些羊毛的价格抬到一个让老百姓买不起的价格。
这才是真正关乎到民生的大事。
而另一边。
朱雄英也被朱元璋叫进宫里。
询问大桥的相关事宜。
同行的还有太子朱标。
虽然现在每隔一段时间都有奏折送来。
但是奏折写的再好,也不如自己孙子亲眼看到的来的真切。
“怎么样?这趟开封之行,有什么收获?”
朱元璋笑着对朱雄英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