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 > 第447章 新的粮仓

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 第447章 新的粮仓

    姚广孝说出这样的话,完全是朱雄英给自己的信心。

    原本朝廷让自己来这里就是为了来开垦土地的。

    但是现在朝廷已经有了东胜洲的新粮仓。

    大明的粮食问题已经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自然也就不用那么着急了。

    听到姚广孝的话,下属立刻转身离开。

    而在下属离开之后。

    姚广孝却陷入了思索。

    朝廷砍伐这些木材。

    很明显是为了造船用的。

    但是这么大的船。

    你要说没有点别的用途。

    打死姚广孝,姚广孝都不会信的。

    这么大的船,一看就是为了远行做准备的。

    但是现在朝廷到达的最远的地方也就是 东胜洲。

    不过据自己所知。

    到达东胜洲的船,除了铁甲舰之外。

    压根就没有这么大的。

    也就是说,这些船很有可能是要到比东胜洲更远的地方去的!

    想到这里。

    姚广孝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比东胜洲还要远!

    那里究竟有什么东西。

    居然能让太孙殿下即便是千里迢迢,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来造船也要去?

    在东北忙了 这么多年。

    虽然早就已经对这里忙碌的生活适应了。

    但是自己最擅长的可不是 内政!

    所以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

    姚广孝的心思就动了起来。

    其实之前朝廷开始派兵西征的时候。

    姚广孝就已经动了心思了。

    只是姚广孝心里很清楚。

    远在东北的自己都能够得到消息。

    想必太孙殿下早就已经安排好了人选。

    自己再横插一脚的话。

    着实有点不合适。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

    从砍伐树木到建造成船,再到乘船出海。

    中间要花费的时间可不是一星半点儿。

    所以姚广孝很明白。

    太孙殿下必然还没选好出海的人选。

    最重要的是,肯定有不少也会趁着这个机会上书出海。

    既然如此,为什么自己不先一步跟太孙殿下说呢。

    哪怕是占个位置 也好啊!

    毕竟在朝廷开始西征之后。

    想要建功立业基本上就剩这一条路了。

    之前 错过了,现在总不能再错过了吧。

    想到这里,姚广孝立刻写了一封奏折,并且命人送往京城。

    呈交给太孙朱雄英。

    信里写了关于自己的想法。

    姚广孝并没有 进行任何的拐弯抹角。

    而是直截了当的跟朱雄英说出了自己的诉求。

    因为姚广孝心里很清楚。

    在这位太孙殿下面前。

    任何的掩饰都是徒劳无功的。

    这位太孙殿下能够洞悉人心!

    如今朝廷的水泥路已经从北平修到了东北。

    大大的加强了运输和通信能力。

    姚广孝的奏折很快就通过水泥路送到了北平。

    然后通过火车送到金陵。

    数天之后。

    远在金陵的朱雄英便接到了姚广孝的奏折。

    朱雄英立刻把奏折拿给了朱元璋看。

    朱元璋看后却没有急着发表自己的看法。

    而是对朱雄英说道:

    “雄英,这件事你是怎么想的 ?”

    朱雄英笑着说道:

    “其实此次远征,孙儿原本就是打算把姚广孝叫回来的。”

    “只不过上次 想要出征的人 着实有点多。”

    “压根就不顾到姚广孝的身上。”

    “不过这次姚广孝既然已经开口了。”

    “那到时候就算他一个吧!”

    大明的人才很多。

    毕竟人口基数在这摆着。

    但是大明的人才又很缺。

    因为大明的疆域正在不停的扩大。

    这个时候就需要朱雄英重新调整一下人才策略了。

    尤其是像姚广孝这样的人才。

    不能再扔在一个地方了。

    东北这块地方已经按部就班的走上了正轨。

    那姚广孝留在那里就属实是有点浪费了。

    正好姚广孝也想回来。

    那就趁着这个机会,让他回来好了。

    对于朱雄英的话, 朱元璋自然不会反对。

    “这个姚广孝,咱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

    “就觉得这是个人才。”

    “只是不知道他为什么会选择当和尚。”

    “要不是你慧眼识珠,恐怕他现在还被埋没在哪家寺院里呢。”

    朱雄英听到朱元璋的话,却没有多说什么。

    因为朱雄英心里很清楚。

    这个历史上的黑衣宰相。

    绝对没有传闻中的那么简单。

    历史上的姚广孝被传的神乎其神。

    并且在靖难之后也是功成身退。

    理由是自己无心朝堂之上的纷争。

    但事实上却绝对不是因为这个原因。

    古人做事,向来讲究个名正言顺。

    朱棣当初靖难 ,一方面是因为朱允炆逼迫太狠。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朱棣知道,如果任由朱允炆这么做的话。

    自己老爹留下的那些谋划,将来都会变成泡影。

    那些所谓的文官就会变成前宋的文官,共同把持朝政。

    到时候这天下姓不姓朱都还一说呢。

    自己这些藩王就 更不用说了。

    所以才会起兵造反。

    至于什么朱棣不情不愿被胁迫,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朱棣真要是不愿意这么做的 话。

    又为什么要装疯卖傻。

    这不过是在给自己找一个合理的 借口罢了。

    至于姚广孝,则是那个被推到台面上的牺牲品。

    毕竟在宣传中,朱棣可是清君侧之人。

    而姚广孝不出现在 朝堂上,还有另一个好处。

    那就是姚广孝的做法,也在证明朱棣是天命所归之人。

    自己也只是顺应天命罢了。

    只不过这一切现在都不用顾虑了。

    自己的出现已经彻底的断绝了所有人的念想。

    因为自己才是那个最有资格继承大明正统的人。

    “既然如此,那孙儿就定下姚广孝这个人选了!”

    朱雄英笑着说道。

    朱元璋自无不可。

    很快,远在东北的姚广孝就再次接到了朱雄英的信。

    看到自己达成所愿。

    姚广孝的心中也是激动万分。

    与此同时,在金陵的市面上。

    一种新奇的玩意儿,正悄然出现在众人的生活中。

    这个东西正是之前 朱雄英做出来的摩托。

    虽然没有橡胶 用来减震。

    但是无论是速度还是便捷度。

    都比马车之类的东西要方便上不少。

    所以在再次进行调整确保安全性之后。

    朱雄英便把摩托投放到了 市场之上。

    没想到刚一投放到市场上,就备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