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喂!当乞丐去啊? > 第1896章 年 维新变法思潮的涌动

喂!当乞丐去啊? 第1896章 年 维新变法思潮的涌动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此时的中国仍深陷在甲午战败后的阴霾之中,《马关条约》的签订犹如一道沉重的枷锁,让国家的发展举步维艰。巨额赔款使得清政府财政濒临崩溃,只能不断增加苛捐杂税,百姓生活愈发困苦,怨声载道。西方列强趁此机会,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政治渗透,划分势力范围,国家主权被肆意践踏,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而有识之士们目睹着国家的衰败,痛心疾首之余,开始深刻反思,认识到仅仅依靠器物层面的变革远远不够,必须从制度、思想等更深层次去寻求改变,于是,维新变法的思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暗流涌动,渐渐汇聚成一股力量,试图冲破旧有的封建藩篱,为国家找寻新的生机与出路。

    《光绪朝维新思潮初起纪要》记载:“二十二年,国中维新变法之思潮渐兴,有识者倡西学,言改制,欲仿西洋之法,兴学堂,立议院,改科举,以图富强。虽守旧者力阻,然此思潮涌动难息,诸多志士仁人奔走呼号,期振国势,救黎民于水火也。”从这段文献资料能看出,在这一年,国内维新变法的思潮已然慢慢兴起,那些有见识的人倡导学习西方的学问,谈论改变现有的制度,想要仿照西方的做法,兴办新式学堂,设立议院,改革科举制度等等,以此来谋求国家的富强。虽然守旧的势力极力阻拦,可这股思潮就像涌动的潮水一般,难以平息,众多有志气、有仁德的人四处奔走,大声呼吁,期望能够重振国家的气势,把百姓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

    阿才,是个性格开朗又充满热情的年轻人,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一旦发现了什么有意思的事儿,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想要一探究竟。他为人善良,待人真诚,身边的人都愿意和他打交道,觉得和他相处总是充满了活力。阿才原本在一家书局里做伙计,平日里负责整理书籍、招呼客人,在这个过程中,他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书籍,也由此对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在闲暇之时,捧着书本如饥似渴地阅读,希望能从书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开阔自己的眼界。

    这一年,书局里来了许多谈论维新变法的新书,阿才在整理这些书籍的时候,被书中那些新奇的观点和大胆的设想给深深吸引住了。书中讲着要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让百姓也能参与到国家的治理当中,还要大力发展新式教育,培养出有新思想、新知识的人才,这些内容就像一把火,点燃了阿才内心的热情,他觉得这或许就是拯救国家的好办法呀,于是便开始更加认真地研读这些有关维新变法的书籍,想要深入了解其中的门道。

    有一次,书局里举办了一个小型的读书分享会,邀请了一些常来买书的客人一起交流读书心得。阿才也参与其中,当大家聊到维新变法的话题时,阿才忍不住把自己这段时间读书的感悟说了出来,他激动地说道:“我觉得这维新变法说得太对了呀,咱们现在国家这么弱,就是因为制度太陈旧了,老是守着老祖宗那一套不行啊,得学学西方那些好的地方,像兴办新式学堂,让更多的人有学上,有知识了才能更好地建设咱们国家嘛。”阿才的话一出口,顿时引起了大家的热议,有的人点头赞同,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可也有几个上了年纪的客人皱起眉头,说道:“你这年轻人,懂什么呀,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都是经过千百年验证的,哪能说改就改,学那些洋人的玩意儿,那不是把咱们自己的根都丢了吗?”

    阿才一听,心里有些不服气,便和他们争论起来,他引经据典,把从书里看到的那些例子和道理都搬了出来,想要说服对方。虽然争论得很激烈,但谁也没能说服谁,最后还是书局的掌柜出来打圆场,才让这场争论平息了下来。不过,经过这次分享会,阿才更加坚定了自己对维新变法的认同,也想要为这股思潮的传播出份力。

    之后,阿才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向书局的客人推荐那些维新变法的书籍,还会跟他们讲讲自己对变法的理解。慢慢地,有一些年轻人被他的热情所感染,也开始关注起维新变法来,时常会来书局找阿才一起探讨相关的话题。

    有一天,阿才结识了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进步学者,这位学者经常撰写文章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在知识分子圈子里很有影响力。阿才对他仰慕已久,便主动上前和他攀谈起来,两人一聊,发现彼此对维新变法的看法很是契合,学者见阿才虽然只是个书局伙计,但对变法有着如此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见解,很是欣赏,便邀请阿才帮忙一起收集整理资料,为他撰写文章做准备。

    阿才欣然答应了,他觉得这可是个难得的好机会呀,能跟着学者一起做事,肯定能学到不少东西,也能为维新变法做更多的事儿了。从那以后,阿才每天除了在书局干活,其余的时间几乎都花在了收集资料上,他跑遍了城里的各个角落,去图书馆、其他书局甚至一些私人藏书处寻找有关西方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书籍和资料,然后仔细地整理分类,再交给学者。

    在这个过程中,阿才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对维新变法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了。学者根据阿才收集整理的资料,写出了一篇又一篇言辞犀利、观点独到的文章,发表在一些进步的报刊杂志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维新变法,支持变法的声音也渐渐多了起来。

    然而,随着维新变法思潮的影响越来越大,守旧势力也越发坐不住了。他们开始对那些宣传变法的报刊杂志进行打压,指责文章里的观点是离经叛道,蛊惑人心。有一回,学者发表文章的那家报刊就被官府以“扰乱民心”为由查封了,学者也受到了官府的警告,让他不要再写这样的文章了。

    阿才得知后,心里特别气愤,他觉得这太不公平了,明明是为了国家好,怎么就成了扰乱民心呢?他和学者商量,不能就这么被打压下去呀,得想别的办法继续宣传变法思想。于是,他们决定自己印刷一些小册子,把维新变法的主要观点和好处都写进去,然后偷偷地散发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

    说干就干,阿才和学者找来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凑钱买了印刷设备和纸张,然后开始编写和印刷小册子。阿才负责校对内容和装订成册,他做得特别认真,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反复核对,生怕出一点差错。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第一批小册子终于印刷好了,大家趁着夜色,悄悄地把小册子散发到了城里的大街小巷,还塞到了一些学堂、店铺的门缝里。

    没过多久,这些小册子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不少人看了之后,都对维新变法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这确实是一条可行的救国之路。可这事儿也很快被官府发现了,他们派人四处追查小册子的来源,想要把参与此事的人都抓起来。

    有一天,阿才正在书局里干活,突然来了几个官府的差役,他们拿着小册子,问阿才知不知道这是谁印的。阿才心里一惊,但他强装镇定,说自己不知道呀,书局里只卖正规出版的书籍,没见过这个。差役们看阿才不承认,便在书局里翻箱倒柜地搜查起来,幸好阿才他们之前把印刷设备都藏好了,差役们没找到什么证据,只好悻悻地走了。

    可阿才知道,官府肯定不会就这么罢休的,他们得更加小心才行。于是,阿才和朋友们商量,暂时先停止印刷小册子,等风头过了再说,但是宣传维新变法的事儿不能停,得换个方式继续做。

    后来,他们想到可以组织一些小型的秘密集会,邀请那些支持变法的人聚在一起,大家互相交流学习,然后再由他们把变法的思想传播给身边的人。阿才积极地参与到组织这些集会的活动中,他负责联系参会的人员,找合适的集会地点,每次都把一切安排得妥妥当当。

    在一次集会上,大家正讨论得热烈的时候,突然外面传来了一阵嘈杂的声音,原来是官府得到消息,派人来抓人了。一时间,集会的人们慌乱起来,阿才赶紧让大家从后门逃走,自己则留下来,想要拖延一下时间,让更多的人能安全离开。

    等官府的人冲进来的时候,阿才已经把大部分人都送走了,差役们见只有阿才一个人在,便把他抓了起来,带到了官府。在官府里,官员们对阿才严刑拷打,逼问他还有哪些人参与了这些活动,集会的组织者是谁。阿才咬紧牙关,一声不吭,他心里想着,就算自己受苦,也不能出卖朋友,不能让维新变法的火种就这么被扑灭了。

    官员们见阿才不肯招供,更加生气了,加重了刑罚,阿才被打得遍体鳞伤,好几次都昏死过去,可他始终没有吐露一个字。最后,官府实在没办法,又没有确凿的证据,只好把阿才给放了。

    阿才被放出来后,身体十分虚弱,书局的掌柜见他这个样子,心疼地劝他别再参与这些事儿了,太危险了。可阿才却摇了摇头,说:“掌柜的,我知道您是为我好,可这维新变法是咱们国家的希望呀,要是大家都怕危险,都不做了,那国家就真的没救了,我就算拼了这条命,也要继续干下去。”

    从那以后,阿才虽然身体还没完全恢复,但依然悄悄地为维新变法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他继续和朋友们联系,寻找新的宣传途径,哪怕面临着再大的危险,也从未有过退缩的念头。

    在这一年里,阿才从一个单纯对维新变法感兴趣的书局伙计,成长为了一个为了变法事业不惧艰难险阻、坚定抗争的人,他在维新变法思潮的涌动中,深刻地体会到了变革的艰难,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为国家的富强贡献力量的决心,哪怕前方是荆棘密布,也一往无前。

    其他国家主要历史事实简化版本:

    - 日本:在甲午战后凭借《马关条约》获取的利益,加速国内近代化发展进程,工业上不断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尤其在军事工业、纺织业等方面发展迅猛,产品竞争力增强,且利用赔款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为进一步对外扩张做准备,对外扩张的野心愈发膨胀,开始将目光更多投向亚洲大陆,意图获取更多资源和势力范围。

    - 朝鲜:完全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在朝鲜全面推行殖民统治政策,从政治、经济到文化进行全方位的控制,朝鲜的本土产业遭到严重破坏,传统的社会结构被打乱,朝鲜人民遭受着残酷的压迫与剥削,但民族反抗意识也在压迫中不断觉醒,一些爱国志士开始秘密组织力量,试图反抗日本的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 英国:作为老牌殖民帝国,在全球继续巩固其殖民统治,通过对殖民地资源的掠夺和商品倾销获取巨额财富,国内第二次工业革命持续推进,新兴产业如电气、化工等蓬勃发展,传统产业也在不断革新升级,不过面临着新兴工业国家的竞争挑战,在国际事务中,一方面维持着与其他列强的势力平衡,另一方面也关注着中国维新变法思潮,试图从中寻找机会扩大在华利益。

    - 法国:在欧洲大陆维持着大国地位,积极参与欧洲事务,国内工业发展呈现多样化特点,时尚产业、奢侈品制造业独具优势,引领世界潮流,机械制造、化工等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竞争力,海外殖民地经营稳固,继续拓展在非洲、亚洲等地的势力范围,对中国的维新变法持观望态度,意图从中获取商业利益及扩大在远东地区的影响力。

    - 俄国:在远东地区持续扩张势力,利用干涉还辽等事件在中国获取了更多权益,加快国内工业化建设,重点发展重工业,但受封建残余影响,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资金短缺、技术相对落后等,国内民族矛盾也较为复杂,对外既要应对与周边国家的地缘政治矛盾,又想在国际格局变化中获取更多利益,对中国的局势变化密切关注。

    - 美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显着,国内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如电力、石油、汽车制造等行业崛起迅速,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广阔的国内市场以及开放的移民政策,吸引大量人才和资金,逐渐成为世界强国,对外奉行“门户开放”政策,希望在中国的局势变化中保障自身能平等进入中国市场,获取经济利益,对中国的维新变法思潮也有所关注。

    - 德国:统一后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在工业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化工、机械制造、电气等产业技术先进,产品质量高,出口贸易不断增长,在国际上影响力日益增大,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与海外扩张,关注中国维新变法,企图从中找到机会扩大在华商业利益及政治影响力,同时在欧洲与其他列强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维持自身工业强国地位。

    - 印度: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民族工业发展艰难,传统农业和手工业受英国殖民经济体系制约,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不过在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下,民族解放运动开始萌芽,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社会发展缓慢,对外部世界的变化关注度逐渐提高,尤其是对中国这样同样面临困境且寻求变革的国家情况有所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