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喂!当乞丐去啊? > 第1358章 年 宋濂归附 风云际会婺州城

喂!当乞丐去啊? 第1358章 年 宋濂归附 风云际会婺州城

    元至正年间,天下大乱,好似那风云翻涌的怒海,各路豪杰并起,皆欲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片天地,推翻元朝那已然腐朽不堪的统治。烽火燃遍了中原大地,百姓们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可在这乱世的硝烟之中,亦有着诸多贤才等待着明主的出现,盼望着能凭借自己的才学,辅弼英主,成就一番匡扶天下的大业。

    婺州,这座地处江南的繁华城池,向来是人文荟萃之地,可如今也被卷入了这乱世的旋涡之中。据《明史·宋濂传》记载:“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至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事,必拱手曰:‘当如是,不当如彼。’皇太子每敛容嘉纳,言必称师父云。及太祖取婺州,召见濂。时已改宁越府,命知府王显宗开郡学,因以濂及叶仪为《五经》师。”

    我叫沈逸,本是婺州城中一个落第的书生,自幼便痴迷于经史子集,一心想着通过科举踏入仕途,好为这天下苍生谋福祉。奈何这元朝末年,科举舞弊丛生,官场黑暗,我虽有满腹经纶,却屡屡名落孙山。心灰意冷之下,便在婺州城中寻了个书馆的差事,平日里教教孩童读书识字,倒也勉强糊口。

    婺州城在这乱世之中,起初还算安稳,城墙高大坚固,守军也还能抵挡一阵城外的流寇。可随着天下局势越发动荡,城中的百姓们也都人心惶惶,街头巷尾谈论的都是哪方势力又打了过来,这元朝的天下还能撑多久之类的话语。

    我听闻朱元璋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下不少城池,如今正朝着婺州城而来。城中的官员们一面加紧城防,一面又暗中商议着若城破之后该如何自保。而我,对这即将到来的变故,心中既有担忧,又隐隐有着几分期待,毕竟这元朝的统治已让百姓受尽苦难,若真有能安定天下之人出现,或许也是一件好事。

    那一日,终于传来了朱元璋的军队兵临城下的消息。我登上城墙,远远望去,只见城外烟尘滚滚,朱元璋的大军军容整齐,士气高昂,那一面面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预示着一场新的风云变幻即将在此刻开启。攻城之战打响,喊杀声震天,朱元璋的士兵们架起云梯,奋勇地朝着城墙上攀爬,城上的守军则拼命抵抗,石块、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可终究难以抵挡对方那如潮水般的攻势。

    不多时,城门被攻破,朱元璋的军队涌入城中,但让我意外的是,他们并未像其他流寇那般烧杀抢掠,而是迅速维持起了城中的秩序,张贴告示告知百姓无需惊慌,他们只为推翻元朝,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我站在街边,看着这一幕,心中对这支军队不禁有了几分好感。

    没过几日,便传来了朱元璋召见城中贤才的消息。我那书馆的东家,平日里与城中的文人墨客多有往来,知晓我有些才学,便劝我也去试试,说不定能谋得个一官半职,也好施展自己的抱负。我心中一动,想着自己苦读多年,不正是盼着有这么个机会吗,于是便整理了衣冠,朝着召见之地而去。

    到了那处,只见已有不少人等候在此,众人皆是一脸忐忑,又带着几分期待。我在人群中寻了个位置站定,悄悄打量着周围的人,听闻其中不乏婺州城中有名的饱学之士。正打量间,忽听得有人低声说道:“听闻那宋濂宋先生也被召见了,宋先生学问高深,德高望重,若是能得他指点一二,那可真是三生有幸啊。”周围众人纷纷点头称是,言语间满是对宋濂的敬重。

    我心中对宋濂之名也早有耳闻,知道他博古通今,文章更是一绝,心中也盼望着能有幸见上他一面。就在众人交头接耳之时,只听得一声高呼:“宋先生到!”众人皆止住话语,齐齐朝着门口望去。

    只见一位身着青衫的长者缓缓步入,他面容和蔼,目光中透着睿智,虽身处这略显嘈杂的场合,却自有一股从容淡定的气度。宋濂朝着众人微微拱手,算是打过招呼,便寻了个位置站定,众人见状,又纷纷围上前去,或请教学问,或谈论当下局势,宋濂皆是一一耐心作答,那温和谦逊的模样,让我越发心生敬佩。

    不多时,朱元璋的侍从前来传唤众人入内相见。我们依次进入大堂,只见堂上坐着一位气宇轩昂的将领,想必便是那朱元璋了。他目光炯炯,透着威严,却又让人感觉不到丝毫的压迫,待众人行礼之后,朱元璋笑着开口道:“诸位皆是婺州的贤才,如今这天下大乱,我朱元璋起兵,只为推翻元朝暴政,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我深知欲成大事,需得贤才相助,今日请诸位前来,便是想听听诸位的高见,也好共商这治国安邦之策。”

    众人听了,先是一愣,随后便有人壮着胆子上前,将自己心中所想一一说出,或言如何整顿吏治,或说怎样发展农桑,朱元璋皆是认真倾听,不时点头称是,还会提出一些疑问,与众人深入探讨。

    轮到宋濂时,他先是朝着朱元璋行了一礼,然后缓缓开口道:“明公欲成大业,当以仁义为本,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今这天下百姓饱受战乱之苦,首要之事便是安抚民心,兴办学堂,让百姓的子弟能有书可读,如此方能培养出更多的贤才,为明公所用。再者,需重视农桑,民以食为天,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农桑兴旺,百姓富足,天下自然安定。”

    朱元璋听了,眼中满是赞赏之色,起身走到宋濂面前,拱手道:“先生所言极是,我朱元璋正有此意,今日得先生指点,如拨云见日,还望先生能留下来,助我一臂之力。”宋濂微微沉吟,随后便点头应道:“明公既有此等胸怀壮志,濂愿效犬马之劳,只盼能为这天下太平出一份力。”

    我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中既为宋濂能得明主赏识而高兴,又暗自羡慕,想着自己若是也能有这般机会,那该多好。待众人散去之后,我回到书馆,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不断浮现着今日所见所闻,尤其是宋濂那一番话语,让我对这天下局势和自己的未来又有了新的思考。

    自那之后,宋濂便留在了朱元璋身边,时常为他出谋划策。而我,也因着那一次的召见,结识了一些同样有着报国之志的文人朋友,我们时常聚在一起,谈论学问,也关注着朱元璋军队的动向以及天下局势的变化。

    有一回,我们几人在城中的一处茶馆相聚,正说着宋濂最近为朱元璋撰写的几篇檄文,那文章写得是气势磅礴,痛斥元朝的种种恶行,又宣扬朱元璋起兵的正义性,听闻张贴出去之后,引得百姓们纷纷响应,士气大振。我的一位朋友笑着说:“这宋先生的文章,那可比千军万马还厉害呀,一字一句都似那利箭,直戳元朝的要害呢。”众人听了,都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可笑着笑着,又都感慨万分,深知这文字的力量,若是用得好,确实能在这乱世之中发挥不小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在婺州城站稳了脚跟,开始按照宋濂等人的建议,大力发展各项事业。城中的学堂越办越多,不少穷苦人家的孩子都有了读书的机会,那朗朗的读书声,仿佛为这乱世中的婺州城增添了一抹别样的生机。农桑之事也备受重视,官府鼓励百姓开垦荒地,还派了有经验的老农去指导耕种,一时间,城外的田野里处处可见劳作的身影,庄稼也长得越发茁壮。

    而宋濂,更是深得朱元璋的信任,不仅参与军政大事的谋划,还负责教导朱元璋的子女读书识字,将自己的学问和为人处世的道理一一传授给他们。我曾偶然在城中见到宋濂带着一群孩童诵读经典的场景,他那认真专注的模样,让我越发觉得他是一位值得敬重的贤才,也庆幸他能归附于朱元璋,为这一方百姓做了这么多实实在在的好事。

    然而,这天下的局势依旧复杂多变,周边的各方势力对婺州城也是虎视眈眈。有一次,传来了张士诚的军队意图进犯婺州的消息,城中顿时又紧张了起来。朱元璋赶忙召集众将士和谋士商议对策,宋濂也在其中。只见宋濂眉头微皱,分析道:“张士诚此人,虽占据一方,但其目光短浅,此次进犯,不过是想趁乱捞些好处。咱们只需加强城防,坚守不出,待其士气低落之时,再出兵反击,定能击退敌军。”众人听了,都觉得有理,便依着宋濂的计策行事。

    果然,张士诚的军队围了婺州城几日,见久攻不下,又怕被朱元璋的援军包抄,便灰溜溜地撤了回去。这一战,让婺州城的百姓对朱元璋的军队更加信任,也对宋濂的智谋赞叹不已。

    在这期间,我也经历了许多事,有欢笑,有悲伤。我曾遇到一位因战乱与家人失散的老者,我帮他在城中四处寻找,最终让他与家人团聚,那一刻,看着他们相拥而泣的场景,我心中满是温暖,也越发觉得这天下安定是多么的重要。同时,我也听闻了一些因战乱而发生的悲剧,心中悲痛之余,也更坚定了要尽自己所能,为这乱世出一份力的决心。

    可岁月无情,这天下的纷争依旧在继续着。朱元璋的势力在不断发展壮大,与各方势力之间的争斗也越发激烈。宋濂跟随着朱元璋,辗转多地,为他出谋划策,从未有过丝毫懈怠。我虽只是这婺州城中一个小小的书生,却也时刻关注着他们的动向,心中默默为他们祈祷,盼望着这天下能早日结束战乱,重归太平。

    终于,经过多年的征战与谋划,朱元璋一步步走向了那至高无上的皇位,建立了大明王朝。宋濂也因着多年的辅佐之功,被委以重任,成为了大明的开国功臣之一。我听闻这个消息时,心中感慨万千,想起当年在婺州城中初见宋濂的场景,仿佛一切都还在昨日,而如今,这天下已然换了新颜。

    在这同一时期,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着各自的局势与故事。

    在欧洲,英法两国还深陷百年战争的泥潭之中。法兰西的土地上,战火纷飞,城镇乡村被破坏得满目疮痍,百姓们为了躲避战乱,纷纷逃离家园,四处流浪。那战场上,骑士们身披重甲,手持长枪,进行着残酷的厮杀,可战争带来的只有无尽的伤痛和损失。与元末的中原大地一样,都是在战争的阴霾下挣扎,只不过欧洲这边是两国之间的长期争斗,而元末则是各路起义军与元朝的混战。

    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共和国,正凭借着其强大的海上贸易实力,在欧洲乃至中东地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威尼斯的商人们驾驶着高大的帆船,穿梭于各个港口之间,贩卖着来自各地的丝绸、香料、珠宝等珍贵货物,赚取了巨额的财富。然而,海上贸易也并非一帆风顺,时常要面临海盗的劫掠以及其他国家的竞争,威尼斯共和国也在不断地加强海军力量,维护自己的贸易航线。这和元末江南地区虽有战乱,但依旧有着商贸往来的情况有些相似,都是在复杂的局势中谋求商业的发展。

    在中东地区,奥斯曼帝国正处于崛起的关键时期。奥斯曼的军队不断向外扩张,征服了大片的土地,将众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地区纳入了自己的版图。他们吸收了各地的文化与技术,在建筑、军事等领域都取得了显着的发展。不过,随着领土的扩张,内部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也日益凸显,奥斯曼帝国也在努力寻找平衡各方利益的方法。这与朱元璋在统一中原的过程中,要协调各方势力、平衡各阶层利益的情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复杂的难题。

    遥远的非洲大陆上,马里帝国正处于鼎盛时期。马里的国王曼萨·穆萨以其惊人的财富而闻名于世,据说他在前往麦加朝圣的途中,大肆撒金,使得沿途的金价都大幅下跌。马里帝国凭借着丰富的黄金资源,发展起了繁荣的贸易,与周边的阿拉伯国家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着密切的往来。但在其国内,也面临着如何更好地管理广袤领土、传承文化等问题,这和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需要治理庞大的国家、巩固统治的情况,虽有着地域和文化上的差异,但本质上都是一个政权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而在亚洲的另一片土地上,日本正处于室町幕府时代,各地的守护大名权力逐渐增大,时常为了争夺土地和资源发生争斗。日本国内的社会秩序较为混乱,不过在文化方面,却也有着独特的发展,如能剧、茶道等艺术形式开始逐渐兴起。这与元末中国内部纷争不断,各地势力割据的情况有些类似,都是在动荡的局势下,文化却依然有着自己的发展脉络。

    这天下之大,各国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着不同的风云变幻,有着各自的兴衰荣辱。而我在这婺州城的岁月里,见证了宋濂的归附以及朱元璋一步步走向辉煌的历程,那些过往的故事,都如同那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这平凡的一生,也成为了我心中永远难以忘怀的记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