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不当舔狗,校花全家急疯了 > 第621章 模范企业家,行业标兵。

重生不当舔狗,校花全家急疯了 第621章 模范企业家,行业标兵。

    北平,七环外,多胞胎公司多胞胎养猪场。

    此时养猪场的环保设施已全面竣工,正式投入使用,成为了周边地区的中小养猪场的环保典范。

    毕竟,不止是那些中小养猪场的同行没有想到,就连当初约谈的官员们,也没有想到这多胞胎养猪场的响应速度会那么快。

    按正常情况来讲,整治环保的问题,涉及多投入无产出,会导致商户不情不愿拖三拉四,以及资金短缺等一系列的问题。

    原本预计这些商户半年后才会开始,一年半左右才能完成这个政策变动。

    谁料到这家叫多胞胎的养猪场那么离谱,不到三个月就完成了,还顺带新修建了三个厂区扩大了一下规模。

    这让北平主管环保方面的官员,吃惊的同时也十分满意。

    这天,陈东身穿整洁的西装,带着养猪场场长李大山等一众员工,站在场外等候着。

    没过多久,一辆低调的车系停在了场外,从中走出来一位小肚腩官员。

    那官员十分热切地上前,身后一辆面包车上还下来一些长枪短炮的记者。

    陈东笑着迎了上去,伸出手与官员的手握在一起。

    咔咔咔的拍照声不断,两人都笑得十分高兴。

    待拍照声停止后,那官员才笑着开口说道:“陈老板真是年少有为啊!如此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不愧是我北平农业养殖业的模范标兵。”

    陈东闻言,带着公式化的笑容回道:“哪里哪里~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那是我这个公民与企业家的义务。”

    那官员十分满意陈东的话语,很是亲切地拍了拍陈东的肩膀。

    随后,便有工作人员,拿来了一面锦旗。

    上面书写着“模范企业家,行业标兵。”八个大字。

    然后,陈东又是和官员各自手持锦旗的一角,在一片照相机的响声下再次合影。

    之后,陈东将锦旗卷起来收好,喊来一个员工让他放到办公室去。

    而陈东本人,则是带着这位官员,进行视察。

    养殖场厂房外,崭新的污水处理设备,整齐排列在专门的厂房内。

    那巨大的罐体和纵横交错的管道,如同这个养猪场的血管与心脏一般。

    机器发出低沉而稳定的轰鸣声,正在努力地工作着。

    早已准备就绪的工人们,在摄影机下,穿戴着崭新的工作制服、雨鞋、手套、口罩穿梭其中,仔细检查着设备的运行情况,不时在本子上记录下数据。

    而这一幕幕也被摄像机忠实地拍摄了下来。

    至于这么做的原因,懂得都懂。

    污水从养殖区的厂房猪舍排水沟流入处理设备,经过一道道复杂的工序,在内部被净化成相对透彻的水流。

    最终达标排放,缓缓流入地下管道之中,然后顺着管道排入河流之中,没有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与之配套的粪便处理系统设备,同样在摄像头下高效运转。

    巨大的发酵池里,猪粪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正经历着奇妙的转化过程。

    工人们手持长柄工具,不时翻动着池中发酵的粪便,确保发酵均匀。

    这些猪粪在发酵池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后,能摇身一变,成为优质的有机肥料。

    到时候往农场一卖,还能额外收获一些收益,算是多少能回收一些环保投资的资金。

    在陈东和官员的注视下,有一些专门提前发酵好的肥料,正在被工人们**成一袋袋,整齐地摆放在仓库中。

    等待着卡车的到来卖往需要的农场,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陈东带着官员视察完了这些重要的部分后,摄像机这才被记者心满意足地关闭。

    没有了摄像头的盯着,陈东和官员都放松了不少。

    “陈老板安排得不错,这些素材都很棒,到时候能作为宣传资料,好好地宣传出去。”

    “顺便也能让陈老板的养猪场上电视,打个广告什么的。”

    官员一脸放松地笑着说着,话语的暗示很是明显。

    对于这种积极响应政策,十分听话的企业,自然是会有一些暗地里的扶持的。

    毕竟都树立为养猪场的标杆,可不能让这样的养猪场丢人,或者说短期内就亏本倒闭。

    那样会打政府的脸。

    陈东前世作为二十亿身价的大老板,对这样几乎明显的官话,自然是听得十分明白。

    笑着陪同着官员说了点场面话。

    最后,双方喝了一杯酒,愉快地送走前来视察的官员。

    这就是一场作秀,但不同的是,陈东是真的满足了政策规定的环保标准。

    作秀的只是展现最好的一面而已,并非弄虚作假的那种。

    送走了官员后,陈东看向李大山,笑道:“李叔,新厂区建设好了?”

    “那是当然,我带老板去看看。”

    李叔领着陈东,来到老厂区边上新建的三个厂区。

    和老厂区一样,每个厂区内部都建设了不少的猪舍,能够养殖三百多头成年猪。

    按一个猪舍五头成年猪算,不算母猪的产房,单单是这样的猪舍,一个厂房就有六十好几。

    至于为什么一个猪舍才养五头成年猪,自然是因为要有足够猪活动的空间,不能太过拥挤。

    左右分布三十多个,算上母猪孕育猪仔的特别产房,一个厂房多达上百个猪舍。

    厂房的大门算不上气派,毕竟是给猪居住的,要气派也没卵用。

    但门扉是很大,能够同时容纳两辆卡车进出,高度也是在三米五的程度。

    每个厂房上方挂着一块牌子,写着几号厂房。门扉左边挂着责任人,右边挂着工作制度。

    陈东跟随着李大山步入厂区,入眼的是96年现代化的养殖设备,整齐有序地排列在宽敞明亮的猪舍内。

    通风扇均匀分布在猪舍的墙壁上,叶片飞速旋转,持续不断地为猪舍输送着新鲜空气,使得整个空间清爽宜人。

    除非近距离站在猪舍边上,不然只是站在中间过道上的话,是闻不到多少传统养殖场那股刺鼻的气味。

    自动投喂装置安装众多猪舍的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