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怀孕父不详,边关深山盖大房 第30章 烧玻璃
热门推荐:
恶毒雌性又孕吐,大佬们跪争名分
杂货铺通古今:我养的王爷登基了
穿成当家主母后,她沉迷搞钱
勇闯七零:我在乡下娇宠京圈太子爷
再嫁春鸢
都氪金了!我修个仙成大佬你急啥
文娱:开局忽悠野蛮大小姐拍电影
逍遥魔君
前任假死出轨,唐小姐转身锁婚京圈大佬
十米长的房子,需要编二十条。
房子盖到现在,沈清棠和沈清柯早都发现当初买的青瓦数量不够。
因为房子盖的尺寸比他们当时预计的宽了些。
另外三角形屋脊需要的瓦片也不应该他们当初那么算。
青瓦少了差不多三十个平方。
沈清柯和沈屿之又推着板车去买了三十个平方的瓦片,花费四十二文钱。
***
又是三天过去。
草苫子终于编完。
门窗也都做好。
只要两扇窗能打开关上,关上时严丝合缝就算合格。
门板一样,甚至比窗户要求还低些。
窗框和门框外头还留了一定的空间给木板。
早晨起来就把木板取下来,让太阳照进屋内,也不影响透风。
到晚上或者风雪雨天气,就把木板扣上。
不过沈清柯如今木工活越做越漂亮,窗户上的间隔还做了些简单的花样。
最后一步就是挂瓦片。
在草苫上抹一层厚薄均匀的泥,然后把青瓦一层层贴在上面。
其实瓦片的构造本就是为了堆叠在一起美观、防水、抗风。
但是北川风大,时有瓦片被掀飞的经历。
老百姓为了保险起见,盖房子时就多了这一道用薄泥固定的工序。
纵使山谷里没什么风,为了保险、保暖,三房四口人还是一致决定加了这道工序。
其实挂瓦片时,忙活的就是沈屿之父子和负责做饭洗衣的李氏。
沈清棠可以腾出空来去卖肥皂和香皂。
但是因为上次被大房二房堵在集市上的事,不管是沈屿之夫妇还是沈清柯都不同意沈清棠一个孕妇自己进城。
沈清棠只能做点儿其他的事。
又炼了些猪油,做了一批香皂和肥皂等着皂化。
烧制了一批熟石灰。
这三天里闲暇时,沈清棠开始研究烧制玻璃。
制玻璃也是穿越者必备技能之一。
大乾已经开始有玻璃,不过不叫玻璃,叫琉璃。
都是波斯商人带来的,只有京城的达官贵人见过。
在京城时,沈家有几样琉璃器皿,很小巧,杂质多,透明度也低。
沈清棠其实不太喜欢这项技艺。
她曾经直播时从零做过玻璃。
直播前也是查了无数资料。
包括不限于参考其他网红博主的视频、笔记,去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比如《颜山杂技·琉璃》、《广州行记》等。
以现代技艺制玻璃确实小菜一碟,但是以明清之前的技艺,做玻璃确实难度很高。
而且很难做到透明度高、且杂质少的玻璃。
还费时费力。
沈清棠想做玻璃,只因为想盖一个温室大棚。
总不能盖温室大棚也全糊窗户纸。
其实大乾的窗户纸质量已经不错,是掺了皮革的油纸,透光性和韧性都可以。
小范围用用没问题,若大张大张用来贴大棚,肯定不行,一阵风过来就全撕破。
做出来的玻璃再粗糙总归比木板和草苫子透明透光。
想烧玻璃,第一步就是挖沙。
山谷里没有沙,但是城外的河边儿有。
沈清棠拖着板车到河边挖了一些回来。
离开山谷就是天寒地冻,
河边寒风呼啸,河上是厚厚的冰,想挖沙很难。
沈清棠是在河边儿堆了些柴火,烧了一会儿,把火堆下面烤化冻,才艰难的挖回来一碗沙子。
做实验足够用。
可想而知,这样挖来的河沙并不纯净。
所以还需要提纯处理。
淘洗干净不需要的泥土,沙子再点火灼烧。
尽量去除沙子中的杂质,留下石英砂。
和碳酸钾一起放进泥碗。
泥碗是坩埚的平替。
泥碗用的不是普通的泥,是买青瓦时问商家要得一点儿耐火泥,还掺了一点儿石墨。
碳酸钾是沈清棠自己做的。
挑了点碱性的软草烧成草木灰,用冷水浸泡过后,再用麻布当滤网反复过滤。
像煮盐一样把溶液熬干,得到较为纯净的碳酸钾。
最难的是烧石英砂的温度要过千。
别说在山谷,就是放眼整个大乾,恐怕窑里的炉火都达不到需要的温度。
想要烧制出玻璃,只能延长烧制时间。
为此沈清棠还烧了一些木炭。
住山里就这好处,不缺木材。
用泥土搭了一个小小的泥炉,把木材用斧头劈成合适大小,塞进炉子里密封好,从下面的灶膛里塞柴火引燃。
等时间不多,灭了火,等冷却。
沈清棠就着烧炭的泥炉,把中间的木炭抽出几根,把装着沙子和碳酸钾的的泥碗放进去。
沙子跟碳酸钾的比例十比三。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烧制过程。
从天亮烧到晚上睡觉。
打开泥炉一看,已经成功烧制出液体。
沈清棠拿了一片青瓦,用细木棍把泥碗夹出来,里面的液体倒在青瓦的凹槽中。
因为实验,液体量很少,连青瓦的凹槽都没填满。
接下来就是等待冷却。
天刚蒙蒙亮,沈清棠就爬起来,满怀期待地看烧制的玻璃。
成了也没成。
得到了形似玻璃的固体,但是很不透明甚至有点像黑曜石。
沈清棠思来想去还得需要一点儿氟。
她所知道的在古代含氟的就是萤石。
当然萤石在古代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夜明珠。
夜明珠在古代比较值钱,不是因为稀缺而是因为炒作。
就好像生蚝一样,一旦赋予它某种功能或者意义就变得值钱起来。
其实自然界中很常见,花岗岩、伟晶岩、正长岩等岩石内都有。
说白了就是火山岩浆,在冷却过程中,汽水溶液里的氟上升时与周围岩石中的钙离子结合,氧化冷却后就成了萤石。
巧的是,山谷里这口温泉就是火山喷发伴随产生的。
火山活动过的死火山地形区,因为地壳板块运动的地表下有未冷却的岩浆。
地下水受热上升过程中经过岩层阻挡会压力越来越高、以至于热水和蒸汽一有裂缝就往上钻。
最终流出地面形成温泉。
在高山深谷地形的配合下,深谷谷底为静水压力差最大之处,所以温泉大都发生在山谷河床上。
找点含氟的石头不难。
能不能成功就在此一举。
没等沈清棠找到萤石,新房子已经挂好了瓦片。
房子盖到现在,沈清棠和沈清柯早都发现当初买的青瓦数量不够。
因为房子盖的尺寸比他们当时预计的宽了些。
另外三角形屋脊需要的瓦片也不应该他们当初那么算。
青瓦少了差不多三十个平方。
沈清柯和沈屿之又推着板车去买了三十个平方的瓦片,花费四十二文钱。
***
又是三天过去。
草苫子终于编完。
门窗也都做好。
只要两扇窗能打开关上,关上时严丝合缝就算合格。
门板一样,甚至比窗户要求还低些。
窗框和门框外头还留了一定的空间给木板。
早晨起来就把木板取下来,让太阳照进屋内,也不影响透风。
到晚上或者风雪雨天气,就把木板扣上。
不过沈清柯如今木工活越做越漂亮,窗户上的间隔还做了些简单的花样。
最后一步就是挂瓦片。
在草苫上抹一层厚薄均匀的泥,然后把青瓦一层层贴在上面。
其实瓦片的构造本就是为了堆叠在一起美观、防水、抗风。
但是北川风大,时有瓦片被掀飞的经历。
老百姓为了保险起见,盖房子时就多了这一道用薄泥固定的工序。
纵使山谷里没什么风,为了保险、保暖,三房四口人还是一致决定加了这道工序。
其实挂瓦片时,忙活的就是沈屿之父子和负责做饭洗衣的李氏。
沈清棠可以腾出空来去卖肥皂和香皂。
但是因为上次被大房二房堵在集市上的事,不管是沈屿之夫妇还是沈清柯都不同意沈清棠一个孕妇自己进城。
沈清棠只能做点儿其他的事。
又炼了些猪油,做了一批香皂和肥皂等着皂化。
烧制了一批熟石灰。
这三天里闲暇时,沈清棠开始研究烧制玻璃。
制玻璃也是穿越者必备技能之一。
大乾已经开始有玻璃,不过不叫玻璃,叫琉璃。
都是波斯商人带来的,只有京城的达官贵人见过。
在京城时,沈家有几样琉璃器皿,很小巧,杂质多,透明度也低。
沈清棠其实不太喜欢这项技艺。
她曾经直播时从零做过玻璃。
直播前也是查了无数资料。
包括不限于参考其他网红博主的视频、笔记,去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比如《颜山杂技·琉璃》、《广州行记》等。
以现代技艺制玻璃确实小菜一碟,但是以明清之前的技艺,做玻璃确实难度很高。
而且很难做到透明度高、且杂质少的玻璃。
还费时费力。
沈清棠想做玻璃,只因为想盖一个温室大棚。
总不能盖温室大棚也全糊窗户纸。
其实大乾的窗户纸质量已经不错,是掺了皮革的油纸,透光性和韧性都可以。
小范围用用没问题,若大张大张用来贴大棚,肯定不行,一阵风过来就全撕破。
做出来的玻璃再粗糙总归比木板和草苫子透明透光。
想烧玻璃,第一步就是挖沙。
山谷里没有沙,但是城外的河边儿有。
沈清棠拖着板车到河边挖了一些回来。
离开山谷就是天寒地冻,
河边寒风呼啸,河上是厚厚的冰,想挖沙很难。
沈清棠是在河边儿堆了些柴火,烧了一会儿,把火堆下面烤化冻,才艰难的挖回来一碗沙子。
做实验足够用。
可想而知,这样挖来的河沙并不纯净。
所以还需要提纯处理。
淘洗干净不需要的泥土,沙子再点火灼烧。
尽量去除沙子中的杂质,留下石英砂。
和碳酸钾一起放进泥碗。
泥碗是坩埚的平替。
泥碗用的不是普通的泥,是买青瓦时问商家要得一点儿耐火泥,还掺了一点儿石墨。
碳酸钾是沈清棠自己做的。
挑了点碱性的软草烧成草木灰,用冷水浸泡过后,再用麻布当滤网反复过滤。
像煮盐一样把溶液熬干,得到较为纯净的碳酸钾。
最难的是烧石英砂的温度要过千。
别说在山谷,就是放眼整个大乾,恐怕窑里的炉火都达不到需要的温度。
想要烧制出玻璃,只能延长烧制时间。
为此沈清棠还烧了一些木炭。
住山里就这好处,不缺木材。
用泥土搭了一个小小的泥炉,把木材用斧头劈成合适大小,塞进炉子里密封好,从下面的灶膛里塞柴火引燃。
等时间不多,灭了火,等冷却。
沈清棠就着烧炭的泥炉,把中间的木炭抽出几根,把装着沙子和碳酸钾的的泥碗放进去。
沙子跟碳酸钾的比例十比三。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烧制过程。
从天亮烧到晚上睡觉。
打开泥炉一看,已经成功烧制出液体。
沈清棠拿了一片青瓦,用细木棍把泥碗夹出来,里面的液体倒在青瓦的凹槽中。
因为实验,液体量很少,连青瓦的凹槽都没填满。
接下来就是等待冷却。
天刚蒙蒙亮,沈清棠就爬起来,满怀期待地看烧制的玻璃。
成了也没成。
得到了形似玻璃的固体,但是很不透明甚至有点像黑曜石。
沈清棠思来想去还得需要一点儿氟。
她所知道的在古代含氟的就是萤石。
当然萤石在古代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夜明珠。
夜明珠在古代比较值钱,不是因为稀缺而是因为炒作。
就好像生蚝一样,一旦赋予它某种功能或者意义就变得值钱起来。
其实自然界中很常见,花岗岩、伟晶岩、正长岩等岩石内都有。
说白了就是火山岩浆,在冷却过程中,汽水溶液里的氟上升时与周围岩石中的钙离子结合,氧化冷却后就成了萤石。
巧的是,山谷里这口温泉就是火山喷发伴随产生的。
火山活动过的死火山地形区,因为地壳板块运动的地表下有未冷却的岩浆。
地下水受热上升过程中经过岩层阻挡会压力越来越高、以至于热水和蒸汽一有裂缝就往上钻。
最终流出地面形成温泉。
在高山深谷地形的配合下,深谷谷底为静水压力差最大之处,所以温泉大都发生在山谷河床上。
找点含氟的石头不难。
能不能成功就在此一举。
没等沈清棠找到萤石,新房子已经挂好了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