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民国,从工业开始崛起 第177章 寻找金陵盟友?先干一架!
热门推荐:
少年糖的梦实录2
佣兵的我却是变成银发美少年
从弗雷尔卓德开始刷好感度就变强
我!钓鱼佬!永不空军!
惊悚游戏:从古堡开始的逃生之旅
报告国主,你老婆又轮回了
洪荒:我神逆复活了!
时空洞天三千法则铸无上
打造最强边关
战争可能爆发的时间,还有到底是什么规模,林易现在无从判断。
所以准备工作,只能按照最坏的设想来——国战。
而如果是这样,不是说爆发就能爆发的。
这个层次的战争,总是需要足够的时间去做准备。
兵员,物资,都需要足够充足才行。
还有内部意见趋向统一的水磨工夫。
东瀛人也不可能无视这个规律。
基于这一点,林易判断留给自己的准备时间,应该在一年左右。
这个时间很紧迫,所以一切都只能快马加鞭。
包括存在的问题,也得抓紧时间解决。
井致中有在奉天兵工厂工作的经验。
在渠县的小兵工厂,也是他一手筹建起来的。
让他做扩产计划,并不是一件难事。
无非就是罗列需要的机械设备。
至于设备购买的事情,林易自己解决。
都是正常的机床设备,只要肯花钱,肯多花钱,没什么解决不了的。
虽然这笔钱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好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林易计划用三个月的时间慢慢筹措,对他而言难度不大。
但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于此。
十倍的扩产,想要保证生产,电力供应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之前在渠县建立的那座小发电厂,满足兵工厂现在的生产需求,就已经力有不逮。
大规模扩建势在必行。
具体要建多大,这是需要专家们去讨论计算的。
唯一能肯定的是,这笔花费也绝对小不了。
包括集中足够的数量的工人,也需要大笔投入。
而这些,还不是最难的问题。
最难的是如何维持后续正常生产。
虽然眼下他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整个上游原料的整合,能保证自给自足。
但每一个环节都是有成本的。
他投钱,把扩产后的兵工厂启动起来,咬咬牙难度不大。
可如果不能用成品换来后续资金,巨大的生产成本压力,他也扛不住。
要知道扩产完成之后,如果全力生产,不到两天的产量就能装备一个步兵团。
算上产能建设四个月到五个月的时间。
整体一年下来,生产一百个步兵团的装备,问题不大。
可这一百个团的装备,单单只是成本就要超过两个亿。
再算上配套的弹药生产,打底五个亿。
这还不算他准备开发的各类火炮。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说的就是炮弹的成本。
真把品类搞齐全,即使只是标齐东瀛军队的火力强度,一百个团所需要的武器弹药生产成本,怕是就需要七八个亿。
哪怕是他不从中赚钱,也得有人掏钱承担其中的成本才行。
所以要扩产的同时,开发客户的事情也得提上日程。
只是单单靠刘元甫李德邻,还有陈伯南这些现成的客户,肯定是不行的。
他们吃不下这么多武器弹药。
想要产能拉满,主要目标还是得放在金陵国府身上。
但是,以他和金陵方面现在的关系,在战争还没有爆发的情况下,根本没办法进行正常的军火交易。
而没有这个大客户,又必定让他投入巨资扩大的兵工厂产能,面对闲置问题。
闲置产生的损失,他咬咬牙倒是能承受住。
可问题是,这又违背了他不惜投入巨资,迅速扩大兵工厂产能的初衷。
一旦真的到了爆发国战那一步,大家再摒弃前嫌和衷共济,开足马力生产肯定是不行的。
没有足够的装备弹药储备,最起码战争爆发一年之内,华夏军队在战场上,都会处于被动。
而以战争的破坏力,这一年的时间,所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
所以,必须想办法提前解决这个问题……
这边厢,林易还没来得及想出解决办法,吴荣生和张敬德就主动登门。
谈的是关税的事情。
随着华夏纺织行业的产能快速扩大,原料进口也是同步快速增长。
国产棉花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被关税蚕食的利润也越来越可观。
再加上要抢占米国市场进行的低价倾销,一片兴盛的华夏纺织业,其实并没有从中得到多少利润。
“现在不单单是这个问题,听我在国府的朋友讲,东瀛人现在给到金陵的压力越来越大,国府的财政也很不乐观。”
“如果我们再没动作,怕是增加出口关税这事儿,真有可能要落在我们头上的。”
“而且我听人讲,东瀛人已经在仿制咱们的纺织生产线,以他们的工业能力,怕是用不了多久就能搞出来。”
“到时候,没准儿又是两头挤的局面。”
“真到了这一步,我们可就彻底被动了。”
吴荣生说着这些,语气中满是忧虑。
一旁的张敬德也是愁眉不展:“会长,我们必须尽快有所动作才行。”
“那就和国府谈吧。”
林易没怎么犹豫。
这本来就是计划好的事情。
拖到现在,主要还是因为他在西北耽搁了时间,手头要处理的事情,也一件比一件重要。
反倒是耽搁了这件事的进展。
不过计划很早之前,就已经在他的脑海里。
这时候都不用费心思琢磨,当即说道:“三步走。”
“第一,我会请刘元甫陈伯南这些地方大员,向国府提交纺织产业扶持政策的建议,你们也要联络一些政府官员为我们发声。”
“第二,组织协会成员,还有一些知名人士,发起一场产业健康发展研讨会,然后以协会的名义向国府请愿。”
“第三,借着这两件事,报纸上的声势要大起来。”
利用舆论,逼迫国府让步。
这是一早就想好的办法。
悠悠众口,当政者不得不重视。
军阀也不行。
而这也是最经济好用的办法。
虽然林易还在发愁,如何去缓和和金陵方面的关系。
但不能因为这事儿,就无视纺织联合协会的利益。
不然人心一散,队伍可就不好带了。
而行业领袖的地位,又是他手中的一柄大杀器。
就比如挥一挥手,就能拉一群人去某一个地方投资兴业,这都是他可以依仗的资本。
这一点,是不能丢的。
就这么三言两语打发走了战意盎然的吴荣生和张敬德,原本还在苦思对策的林易,决定先休息一阵。
从离开西北他就忙碌不停,也是时候好好歇一歇了。
至于缓和和金陵方面关系的事儿,一时半会想不到什么好办法,索性就等等看。
没准儿这次一通乱拳打上去,就能发现机会!
所以准备工作,只能按照最坏的设想来——国战。
而如果是这样,不是说爆发就能爆发的。
这个层次的战争,总是需要足够的时间去做准备。
兵员,物资,都需要足够充足才行。
还有内部意见趋向统一的水磨工夫。
东瀛人也不可能无视这个规律。
基于这一点,林易判断留给自己的准备时间,应该在一年左右。
这个时间很紧迫,所以一切都只能快马加鞭。
包括存在的问题,也得抓紧时间解决。
井致中有在奉天兵工厂工作的经验。
在渠县的小兵工厂,也是他一手筹建起来的。
让他做扩产计划,并不是一件难事。
无非就是罗列需要的机械设备。
至于设备购买的事情,林易自己解决。
都是正常的机床设备,只要肯花钱,肯多花钱,没什么解决不了的。
虽然这笔钱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好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林易计划用三个月的时间慢慢筹措,对他而言难度不大。
但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于此。
十倍的扩产,想要保证生产,电力供应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之前在渠县建立的那座小发电厂,满足兵工厂现在的生产需求,就已经力有不逮。
大规模扩建势在必行。
具体要建多大,这是需要专家们去讨论计算的。
唯一能肯定的是,这笔花费也绝对小不了。
包括集中足够的数量的工人,也需要大笔投入。
而这些,还不是最难的问题。
最难的是如何维持后续正常生产。
虽然眼下他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整个上游原料的整合,能保证自给自足。
但每一个环节都是有成本的。
他投钱,把扩产后的兵工厂启动起来,咬咬牙难度不大。
可如果不能用成品换来后续资金,巨大的生产成本压力,他也扛不住。
要知道扩产完成之后,如果全力生产,不到两天的产量就能装备一个步兵团。
算上产能建设四个月到五个月的时间。
整体一年下来,生产一百个步兵团的装备,问题不大。
可这一百个团的装备,单单只是成本就要超过两个亿。
再算上配套的弹药生产,打底五个亿。
这还不算他准备开发的各类火炮。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说的就是炮弹的成本。
真把品类搞齐全,即使只是标齐东瀛军队的火力强度,一百个团所需要的武器弹药生产成本,怕是就需要七八个亿。
哪怕是他不从中赚钱,也得有人掏钱承担其中的成本才行。
所以要扩产的同时,开发客户的事情也得提上日程。
只是单单靠刘元甫李德邻,还有陈伯南这些现成的客户,肯定是不行的。
他们吃不下这么多武器弹药。
想要产能拉满,主要目标还是得放在金陵国府身上。
但是,以他和金陵方面现在的关系,在战争还没有爆发的情况下,根本没办法进行正常的军火交易。
而没有这个大客户,又必定让他投入巨资扩大的兵工厂产能,面对闲置问题。
闲置产生的损失,他咬咬牙倒是能承受住。
可问题是,这又违背了他不惜投入巨资,迅速扩大兵工厂产能的初衷。
一旦真的到了爆发国战那一步,大家再摒弃前嫌和衷共济,开足马力生产肯定是不行的。
没有足够的装备弹药储备,最起码战争爆发一年之内,华夏军队在战场上,都会处于被动。
而以战争的破坏力,这一年的时间,所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
所以,必须想办法提前解决这个问题……
这边厢,林易还没来得及想出解决办法,吴荣生和张敬德就主动登门。
谈的是关税的事情。
随着华夏纺织行业的产能快速扩大,原料进口也是同步快速增长。
国产棉花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被关税蚕食的利润也越来越可观。
再加上要抢占米国市场进行的低价倾销,一片兴盛的华夏纺织业,其实并没有从中得到多少利润。
“现在不单单是这个问题,听我在国府的朋友讲,东瀛人现在给到金陵的压力越来越大,国府的财政也很不乐观。”
“如果我们再没动作,怕是增加出口关税这事儿,真有可能要落在我们头上的。”
“而且我听人讲,东瀛人已经在仿制咱们的纺织生产线,以他们的工业能力,怕是用不了多久就能搞出来。”
“到时候,没准儿又是两头挤的局面。”
“真到了这一步,我们可就彻底被动了。”
吴荣生说着这些,语气中满是忧虑。
一旁的张敬德也是愁眉不展:“会长,我们必须尽快有所动作才行。”
“那就和国府谈吧。”
林易没怎么犹豫。
这本来就是计划好的事情。
拖到现在,主要还是因为他在西北耽搁了时间,手头要处理的事情,也一件比一件重要。
反倒是耽搁了这件事的进展。
不过计划很早之前,就已经在他的脑海里。
这时候都不用费心思琢磨,当即说道:“三步走。”
“第一,我会请刘元甫陈伯南这些地方大员,向国府提交纺织产业扶持政策的建议,你们也要联络一些政府官员为我们发声。”
“第二,组织协会成员,还有一些知名人士,发起一场产业健康发展研讨会,然后以协会的名义向国府请愿。”
“第三,借着这两件事,报纸上的声势要大起来。”
利用舆论,逼迫国府让步。
这是一早就想好的办法。
悠悠众口,当政者不得不重视。
军阀也不行。
而这也是最经济好用的办法。
虽然林易还在发愁,如何去缓和和金陵方面的关系。
但不能因为这事儿,就无视纺织联合协会的利益。
不然人心一散,队伍可就不好带了。
而行业领袖的地位,又是他手中的一柄大杀器。
就比如挥一挥手,就能拉一群人去某一个地方投资兴业,这都是他可以依仗的资本。
这一点,是不能丢的。
就这么三言两语打发走了战意盎然的吴荣生和张敬德,原本还在苦思对策的林易,决定先休息一阵。
从离开西北他就忙碌不停,也是时候好好歇一歇了。
至于缓和和金陵方面关系的事儿,一时半会想不到什么好办法,索性就等等看。
没准儿这次一通乱拳打上去,就能发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