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最强私生子 第152章 李世民又又又来了!
“岂有此理!
明明平灾策略已经下发,可为何都这么长时间,事情始终不见成效不说,反而东来的流民与日俱增?
那些地方知州县令都是干什么吃的?一点小事都办不好吗!”
李承乾见状连忙起身,和张阿难一起躬身。
“父皇息怒!”
“陛下息怒!”
见李世民并没有继续发怒的意思,李承乾示意张阿难将那本奏折捡起。
他接过来一看,这是一封来自长安县令李乾佑的奏折。
上面说的便是如今长安城外出现大批流民之事,并且在奏折中提及四家国公府联合雇工的事情。
李承乾一阵惊异。
“父皇,这上面说的是上巳节诗会那个陈清德和表兄长孙冲他们吧?”
李世民心中的火气经过发泄瞬间消散不少,听见李承乾相询,于是耐着性子道:“没错!”
“可这不是好事吗?父皇又因何如此?”
李世民叹了口气。
李承乾虽然类己,但到底年轻,看不透事情背后之事。
而他之所以气愤乃是他已经提前将近一个月布局此事,却还是因为下面赈灾不利而导致大量流民背井离乡。
如今长安城外出现大量流民,便是佐证。
“难道朕的朝廷当真已经庸腐于斯,连最基本的政令都推行不了?”
李世民从未像如今这般感觉无力。
明明是可以令福泽百姓的策略,实施时却处处受制!
他深知基层的官员大多出自世家,这才是导致政令难以推行的重要原因。
可是当初大唐立国,离不开世家支持,如今朝廷运行,也离不开世家支持,他能怎么办?
“高明,你记住,以后朝堂断不可让世家做大!”
李世民语重心长道。
但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谈何容易?
他如此说也不过是一位过来人对于后世之人的叮嘱罢了。
想到这,李世民心中突然一动。
对呀!赈灾之策的施行的确困难重重,可实施此事的陈叔达不是还在努力吗?
他都没有放弃,朕自然也不能唱衰此事。
不但不能唱衰,还要大力支持!
想到这里,李世民对张阿难道:“你现在让人传召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三人,让他们秘密前去陈家庄陈府别院与朕会合!”
“诺!”
张阿难连忙点头。
说完又看向李承乾:“高明,说起来你平日课业繁重,旬假时还要随朕学习批阅奏折。今日朕无心政事,不如你我父子出宫一趟,如何?”
李承乾闻言,面上顿时一喜。
他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但自从当上太子,肩膀上便仿佛压上千斤重担,为了不辜负父皇期待,他也只能不断鞭策自己。
虽然不明白李世民因何出宫,但只要不是学习,他都是愿意的。
“是,父皇。”
见李承乾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李世民轻笑一声。
对于自己这个听话懂事的儿子,他是极为自得的。
“阿难,老规矩!不可扰民。”
随李世民一声令下,一支三百人的骑兵队伍悄悄在长安城延兴门外集结。
微服出巡的李世民马车刚到延兴门外,就看到路边一个简易的粥棚外聚集了大批衣着褴褛的流氓。
而在粥棚外竟然还有县衙衙役协助维持秩序。
李世民叫停马车,和一脸好奇之色的李承乾打量良久,这才对马车外的张阿难问:“这便是江国公府搞出来的?”
张阿难笑着点头:“是的,陛下。这便是江国公府的两位郎君安排的。这样的粥棚通化门、春明门都有设立。只要答应招工,立刻便有食物免费发放。
另外其他三家国公府负责其余几个城门的流民招募。
听说这些流民最后都会集中送至陈府别院,交给陈家两位郎君统一调度。
听说三家为此在长安城大肆收购粮食。”
李世民沉吟着点了点头。
他看着那些流民有序进入粥棚登记,然后领粥,不禁暗暗点头。
这不是进行得很顺利吗?
为何到了地方就执行不下去了呢?
李承乾显然也看出了问题所在。
一时间,车辇上鸦雀无声。
就在这时,突然就听到有人高声宣布:“各位,请已经做好登记的人随咱出发,前往陈府别院。”
正在粥棚休息的流民顿时间骚动起来。
很显然,他们对于自己的未来依旧茫然无措。
见状,那人解释:“在陈家庄,会有专人给诸位安排住处和接下来的工作,一日两餐,吃的也是炊饼和粟饭,主家仁义,每餐都有肉食。”
哗!
他的话一出,那些本来还无精打采的流民顿时眼睛放光,一下子将那人围了起来。
“大兄弟,你说的是真是假?真的给肉吃吗?”
“是啊!后辈。你可不能骗我们呀!”
那人闻言也不嫌弃这些流民身上味道重,他满脸和煦:“各位,我江国公府既然敢在此大张旗鼓募工,还有县衙衙役协助,这些事情肯定是得到朝廷认可的呀!”
“真的?”
“当然是真的!江国公府就是响应当今陛下【以工代赈】的号召才会如此。”
那人肯定点头:“各位想想,若非当今陛下圣明,光是你们这些人今天在粥棚喝的粥每天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江国公府何必吃力不讨好呢?”
“嗯,确实如此!”
“陛下仁德,江国公府大义啊!”
流民中,几名耆老泪眼婆娑的跪倒,对着皇城方向磕头。
那些流民见状,顿时有样学样的跟着跪倒一片。
车辇中,李世民目光深沉的看着这一幕。
这就是朕的子民,他们淳朴得可爱!
只要有一份活路,他们便对朕感恩戴德!
可就是这份活路,朕的朝廷却难以提供……
直到这些流民井然有序的向着跟随队伍向着陈家村的方向而去,他这才长吁一口气。
“阿难,走吧!”
车辇很快越过那些难民,跟黑甲军会合后向着陈家村疾驰而去。
大部队刚刚进入陈家庄的范围,就见远处的田埂上,几百人挥舞铁铲干得是热火。
“阿难,他们在干什么?”
“回禀陛下,应该是在挖水渠。”
“水渠?”
“是的。据不良人打探到的消息,这水渠修成后,通过水车取水,可保灾年田地浇灌。”
李承乾闻言顿时惊讶的和李世民对视。
“父皇,这不就是陈老国公那份平灾方略中【兴修水利、以工代赈;兴建水车、抗旱保收】之策吗?”
李世民微笑颔首:“不错!正是此法!”
他没想到,朝廷在河北道推行无果的事情,江国公府竟真的在不声不响就办成了!
明明平灾策略已经下发,可为何都这么长时间,事情始终不见成效不说,反而东来的流民与日俱增?
那些地方知州县令都是干什么吃的?一点小事都办不好吗!”
李承乾见状连忙起身,和张阿难一起躬身。
“父皇息怒!”
“陛下息怒!”
见李世民并没有继续发怒的意思,李承乾示意张阿难将那本奏折捡起。
他接过来一看,这是一封来自长安县令李乾佑的奏折。
上面说的便是如今长安城外出现大批流民之事,并且在奏折中提及四家国公府联合雇工的事情。
李承乾一阵惊异。
“父皇,这上面说的是上巳节诗会那个陈清德和表兄长孙冲他们吧?”
李世民心中的火气经过发泄瞬间消散不少,听见李承乾相询,于是耐着性子道:“没错!”
“可这不是好事吗?父皇又因何如此?”
李世民叹了口气。
李承乾虽然类己,但到底年轻,看不透事情背后之事。
而他之所以气愤乃是他已经提前将近一个月布局此事,却还是因为下面赈灾不利而导致大量流民背井离乡。
如今长安城外出现大量流民,便是佐证。
“难道朕的朝廷当真已经庸腐于斯,连最基本的政令都推行不了?”
李世民从未像如今这般感觉无力。
明明是可以令福泽百姓的策略,实施时却处处受制!
他深知基层的官员大多出自世家,这才是导致政令难以推行的重要原因。
可是当初大唐立国,离不开世家支持,如今朝廷运行,也离不开世家支持,他能怎么办?
“高明,你记住,以后朝堂断不可让世家做大!”
李世民语重心长道。
但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谈何容易?
他如此说也不过是一位过来人对于后世之人的叮嘱罢了。
想到这,李世民心中突然一动。
对呀!赈灾之策的施行的确困难重重,可实施此事的陈叔达不是还在努力吗?
他都没有放弃,朕自然也不能唱衰此事。
不但不能唱衰,还要大力支持!
想到这里,李世民对张阿难道:“你现在让人传召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三人,让他们秘密前去陈家庄陈府别院与朕会合!”
“诺!”
张阿难连忙点头。
说完又看向李承乾:“高明,说起来你平日课业繁重,旬假时还要随朕学习批阅奏折。今日朕无心政事,不如你我父子出宫一趟,如何?”
李承乾闻言,面上顿时一喜。
他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但自从当上太子,肩膀上便仿佛压上千斤重担,为了不辜负父皇期待,他也只能不断鞭策自己。
虽然不明白李世民因何出宫,但只要不是学习,他都是愿意的。
“是,父皇。”
见李承乾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李世民轻笑一声。
对于自己这个听话懂事的儿子,他是极为自得的。
“阿难,老规矩!不可扰民。”
随李世民一声令下,一支三百人的骑兵队伍悄悄在长安城延兴门外集结。
微服出巡的李世民马车刚到延兴门外,就看到路边一个简易的粥棚外聚集了大批衣着褴褛的流氓。
而在粥棚外竟然还有县衙衙役协助维持秩序。
李世民叫停马车,和一脸好奇之色的李承乾打量良久,这才对马车外的张阿难问:“这便是江国公府搞出来的?”
张阿难笑着点头:“是的,陛下。这便是江国公府的两位郎君安排的。这样的粥棚通化门、春明门都有设立。只要答应招工,立刻便有食物免费发放。
另外其他三家国公府负责其余几个城门的流民招募。
听说这些流民最后都会集中送至陈府别院,交给陈家两位郎君统一调度。
听说三家为此在长安城大肆收购粮食。”
李世民沉吟着点了点头。
他看着那些流民有序进入粥棚登记,然后领粥,不禁暗暗点头。
这不是进行得很顺利吗?
为何到了地方就执行不下去了呢?
李承乾显然也看出了问题所在。
一时间,车辇上鸦雀无声。
就在这时,突然就听到有人高声宣布:“各位,请已经做好登记的人随咱出发,前往陈府别院。”
正在粥棚休息的流民顿时间骚动起来。
很显然,他们对于自己的未来依旧茫然无措。
见状,那人解释:“在陈家庄,会有专人给诸位安排住处和接下来的工作,一日两餐,吃的也是炊饼和粟饭,主家仁义,每餐都有肉食。”
哗!
他的话一出,那些本来还无精打采的流民顿时眼睛放光,一下子将那人围了起来。
“大兄弟,你说的是真是假?真的给肉吃吗?”
“是啊!后辈。你可不能骗我们呀!”
那人闻言也不嫌弃这些流民身上味道重,他满脸和煦:“各位,我江国公府既然敢在此大张旗鼓募工,还有县衙衙役协助,这些事情肯定是得到朝廷认可的呀!”
“真的?”
“当然是真的!江国公府就是响应当今陛下【以工代赈】的号召才会如此。”
那人肯定点头:“各位想想,若非当今陛下圣明,光是你们这些人今天在粥棚喝的粥每天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江国公府何必吃力不讨好呢?”
“嗯,确实如此!”
“陛下仁德,江国公府大义啊!”
流民中,几名耆老泪眼婆娑的跪倒,对着皇城方向磕头。
那些流民见状,顿时有样学样的跟着跪倒一片。
车辇中,李世民目光深沉的看着这一幕。
这就是朕的子民,他们淳朴得可爱!
只要有一份活路,他们便对朕感恩戴德!
可就是这份活路,朕的朝廷却难以提供……
直到这些流民井然有序的向着跟随队伍向着陈家村的方向而去,他这才长吁一口气。
“阿难,走吧!”
车辇很快越过那些难民,跟黑甲军会合后向着陈家村疾驰而去。
大部队刚刚进入陈家庄的范围,就见远处的田埂上,几百人挥舞铁铲干得是热火。
“阿难,他们在干什么?”
“回禀陛下,应该是在挖水渠。”
“水渠?”
“是的。据不良人打探到的消息,这水渠修成后,通过水车取水,可保灾年田地浇灌。”
李承乾闻言顿时惊讶的和李世民对视。
“父皇,这不就是陈老国公那份平灾方略中【兴修水利、以工代赈;兴建水车、抗旱保收】之策吗?”
李世民微笑颔首:“不错!正是此法!”
他没想到,朝廷在河北道推行无果的事情,江国公府竟真的在不声不响就办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