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落魄太子爷:你的女人我要了 > 王宛如大婚

落魄太子爷:你的女人我要了 王宛如大婚

    当王太傅把告老还乡的想法告知家人后,王太傅的大儿子第一个站出来表示不同意。

    就在王太傅与大儿子陷入僵持之时,二儿子站了出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父亲,我倒是觉得回乡挺好的。”他的声音不大,却在这略显紧张的氛围中清晰可闻。

    王太傅和大儿子的目光都转向了他,二儿子略显局促地挠了挠头,继续说道:“大哥在京城有自己的事业和人脉,自然是有所不舍。但我自知才能平庸,在这京城也没什么大前途。如今朝堂局势复杂,各方势力争斗不休,一不小心就可能惹祸上身。我只求能保住性命,一家人平平安安地生活。”

    他顿了顿,看了看父亲和大哥,接着说:“回到故乡,虽然生活可能没有京城这般繁华,但也少了许多勾心斗角和潜在的危险。我们可以过上简单而平静的日子,耕种田园,侍奉双亲,不也自在逍遥?”

    大儿子皱了皱眉,说道:“二弟,你怎能如此没有志向?我们王家在京城多年,怎能轻易放弃?”

    二儿子苦笑着回应:“大哥,并非我没有志向,而是我清楚自己的能力。在这京城,能人辈出,我处处碰壁,实在是心力交瘁。而且,每日都提心吊胆,生怕哪一天因为一点小事就招来祸端。这样的生活,即便富贵又如何?”

    王太傅静静地听着二儿子的话,微微点头。二儿子又说道:“父亲一生清廉正直,为朝廷尽心尽力,但如今局势如此,不如归去。在故乡,我们可以重新开始,凭借我们的双手,也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大儿子反驳道:“安稳?在京城,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孩子们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家族也能有更大的发展。回乡,就意味着放弃这一切。”

    二儿子摇摇头说:“大哥,所谓的机会和发展,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繁华,而忽略了背后的危机。教育之事,回乡也并非没有办法,只要有心,孩子们一样可以学有所成。”

    “而且,”二儿子的目光变得坚定起来,“一家人在一起,和和睦睦,比什么都重要。在京城,终日为了名利奔波,亲情都变得淡薄了。回到故乡,我们可以重拾那份温暖和亲情。”

    说完,二儿子看向王太傅,眼中满是期待和支持。王太傅心中感慨万千,一方面是大儿子对京城的不舍和对家族前途的担忧,另一方面是二儿子对回乡的渴望和对平安生活的追求。

    大儿子紧皱眉头,神色焦急,率先开口说道:“父亲,孩儿不能同意您告老还乡的想法。”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王太傅微微一怔,看着大儿子问道:“为何?”

    大儿子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说道:“父亲,您一生在朝堂和学府都备受尊崇,如今轻言放弃,实在可惜。且不说您多年的功绩和威望,单说我们家族在京城已打下的根基,若此时离开,多年的努力岂不付诸东流?”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孩儿在京城已经建立了一定的人脉和事业,若举家迁回故乡,一切都要重新开始,这其中的困难和不确定性难以估量。而且,京城的教育资源、商业机会都远非故乡可比,对于家族的发展和子孙后代的前途都至关重要。”

    王太傅沉默不语,大儿子又接着说:“父亲,您常教导我们要坚守正道,为家族争光。如今您就这样离开,旁人会如何看待我们?会不会认为我们是在逃避什么?这对家族的声誉也会有影响啊。”

    大儿子越说越激动,在书房里来回踱步:“再说了,父亲您在京城的地位,能够为我们遮风挡雨,提供诸多便利。一旦回到故乡,失去了这些优势,我们可能会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

    看着大儿子急切的模样,王太傅缓缓说道:“儿啊,为父理解你的担忧。但朝堂的复杂和险恶,你并非全然知晓。为父不愿卷入那些无休止的权力争斗,只想求得一份安宁。”

    大儿子急切地打断道:“父亲,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我们可以小心应对,未必一定要离开京城啊。”

    王太傅轻轻摇了摇头,说道:“为父心意已决,这京城虽好,却非久留之地。回乡虽有诸多困难,但至少能过得心安。”

    大儿子满脸的不甘心,说道:“父亲,您再好好想想,莫要如此仓促做决定。”

    书房里陷入了一片沉默,父子二人各执己见,气氛变得紧张而压抑。

    王太傅看着大儿子坚决反对的模样,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无奈和忧虑。他知道大儿子在京城的事业正处于上升期,对未来充满了期望和规划,自己告老还乡的决定无疑打乱了他的节奏。

    “吾儿,为父明白你在京城的抱负和努力,也知晓你对家族未来的考量。但官场的风云变幻无常,人心险恶难测,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王太傅语重心长地说道。

    大儿子停下踱步,望着王太傅,眼神中带着一丝倔强:“父亲,您一生光明磊落,何惧那些奸佞小人?我们只要小心谨慎,未必不能在这京城立足。而且,回乡之后,一切从头开始,其中艰辛您可想过?”

    王太傅长叹一声:“为父一生历经风雨,见过太多因权力争斗而家破人亡的惨剧。如今只想远离这是非之地,让家族能平安顺遂。京城虽繁华,但其中的尔虞我诈实在让人心累。”

    此时,一直默默在旁倾听的夫人开口了:“儿啊,你父亲的担忧不无道理。在这京城,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如履薄冰。回乡虽有困难,但一家人能团团圆圆、平平安安,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大儿子沉默不语,脸上的表情依旧凝重。王太傅接着说道:“吾儿,你在京城的人脉和事业固然重要,但家族的安宁和声誉更是重中之重。回乡之后,凭借我们的学识和努力,未必不能开辟一番新天地。”

    大儿子抬起头,目光中透露出一丝迷茫:“父亲,可是孩儿实在不甘心就这样放弃多年的打拼成果。而且,回到故乡,人脉尽失,从头再来谈何容易?”

    王太傅走到大儿子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孩子,人生总有起起落落,有时候退一步并非懦弱,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故乡有我们的根,那里的人们淳朴善良,或许能给我们更多的温暖和支持。”

    过了许久,大儿子终于缓缓开口:“父亲,母亲,容我再好好想想。”

    夜已深,一家人各自怀着沉重的心思回到房间。王太傅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他不知道大儿子最终能否理解并支持他的决定。而另一边,大儿子在房间里也是辗转反侧,内心不断权衡着利弊。

    接下来的几天,家里的气氛依旧凝重。大儿子减少了外出的时间,常常一个人在书房沉思。王太傅也没有再催促他,只是默默地等待着。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大儿子再次来到王太傅面前,神色坚定地说道:“父亲,经过这几日的思考,孩儿决定尊重您的决定。家族的安宁和和睦比什么都重要,我们一起回乡,重新开始。”王太傅听后,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就在众人因告老还乡之事争论不休时,王太傅的夫人轻咳一声,缓缓说道:“老爷,妾身有个想法。既然如今局面如此复杂,咱们是否可以考虑将三女儿尽快嫁在京城。”

    夫人的话音刚落,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她的身上。王太傅皱了皱眉,问道:“夫人何出此言?”

    夫人理了理衣袖,神色略显凝重地说道:“老爷,您想想,咱们若是决定告老还乡,这一路上舟车劳顿不说,回到故乡一切都要重新开始,诸多艰辛难以预料。三女儿年纪也不小了,若能在京城寻得一门好亲事,嫁入一个可靠的人家,至少能有个安稳的归宿,不必跟着咱们回去受苦。”

    王太傅沉思片刻,说道:“夫人,此事恐怕不妥。仓促之间为女儿安排婚事,未必能找到如意郎君可能误了她的终身幸福。”

    夫人叹了口气,说道:“老爷,妾身又何尝不知?但如今形势紧迫,若不趁现在为女儿打算,一旦离开京城,她的婚事就更难办了。京城中的权贵人家众多,选择也多些。咱们可以精心挑选,为女儿觅得一位品行端正、家世良好的夫君,这样咱们也能放心。”

    大儿子此时也开口道:“母亲所言不无道理。三妹在京城长大,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若能嫁到京城的好人家,对她来说也是件好事。”

    二儿子却反驳道:“大哥,怎能如此草率决定妹妹的终身大事?婚姻关乎妹妹的一生幸福,岂能只为了眼前的局势而匆忙行事?”

    夫人看了看二儿子,说道:“我也并非不顾女儿的幸福,只是想为她寻一个更好的未来。在京城,她能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也能借助夫家的势力,免受一些风雨。”

    王太傅依然有些犹豫:“夫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能只为了我们的决定,而不顾女儿的意愿。”

    夫人说道:“老爷,妾身自然明白。但时间紧迫,我们必须尽快行动起来。可以先挑选几家合适的人家,然后再问问女儿的想法。若是她实在不愿意,咱们再另做打算。”

    这时,一直未说话的三女儿走进屋来,盈盈一拜,说道:“父亲母亲,哥哥们,女儿的婚事全凭父母做主。但女儿也希望能嫁得如意,不愿只为了家族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幸福。”

    众人陷入了沉默,都在思考着如何才能为三女儿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

    房间里的气氛越发凝重,王太傅的夫人看着众人,眼神中透露出坚定:“老爷,咱们的女儿知书达理,样貌出众,在京城也算是名门闺秀。若能抓紧时间安排,定能找到一门好亲事。再者,若能与京城的权贵之家结亲,对咱们家族日后也能有所帮衬,哪怕咱们回乡,也能多一份保障。”

    王太傅皱着眉头,来回踱步,心中纠结万分。他既心疼女儿,不愿她的婚姻成为家族利益的筹码,又明白夫人的考虑不无道理。

    二儿子忍不住说道:“母亲,您不能只想着家族的利益,妹妹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若只为了一时的安稳,让妹妹嫁给一个她不喜欢的人,这会毁了她一生的。”

    大儿子则沉思片刻后说道:“二弟,母亲也并非全然不顾妹妹的幸福,只是在如今的局势下,我们确实需要多方面考虑。若能找到一个既对家族有利,又能让妹妹满意的夫婿,岂不是两全其美?”

    三女儿轻咬嘴唇,眼中含泪说道:“父亲母亲,哥哥们,女儿明白你们的苦心。但女儿真心希望能嫁给一个真心爱我、懂我的人,而非仅仅因为家族的需要。”

    王太傅停下脚步,长叹一口气说道:“夫人,孩子们说得在理。婚姻之事,关乎女儿一生的幸福,切不可操之过急。即便要在京城为女儿寻亲,也需得细细考察,尊重女儿的意愿。”

    夫人微微点头,说道:“老爷,妾身知晓了。那咱们便多托些媒人,打听打听京城中合适的人家,但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女儿手中。”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家开始悄悄为三女儿的婚事张罗。各种媒人频繁出入王府,带来了不少京城公子哥的信息。

    有的是名门之后,家族显赫;有的是青年才俊,才华横溢;还有的是富家子弟,家财万贯。王太傅和夫人仔细筛选,又让三女儿暗中相看。

    然而,三女儿对这些公子哥大多不满意,不是觉得对方徒有其表,就是认为缺乏内涵。她心中越发烦闷,常常一个人在闺房中暗自垂泪。

    王太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对夫人说道:“夫人啊,看来在京城为女儿寻亲并非易事。或许我们不该如此强求,还是应该尊重女儿的想法。”

    夫人也有些动摇:“老爷,也许是我太过心急了。只是这局势……”

    就在这时,一位曾经受过王太傅恩惠的官员前来拜访,提及自己的外甥,人品才学俱佳,尚未婚配。王太傅和夫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安排了三女儿与那公子相见。

    没想到,两人一见钟情,相谈甚欢。王太傅和夫人见此情景,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双方都觉得满意,便定下了婚期。而王太傅对于告老还乡的决定,也因为这一喜事,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权衡。

    王太傅处理完女儿的婚事,终于下定决心向万岁爷提辞呈。

    这一日,王太傅早早起身,穿戴整齐,手中紧握着那份早已写好的辞呈,心情无比沉重。他在书房中又一次仔细检查了辞呈的内容,确保每一个字都表达了自己的坚定决心和对万岁爷的敬意。

    来到皇宫,王太傅在宫门口等待召见的过程中,思绪万千。回想起自己在朝堂上的点点滴滴,为帝王出谋划策,为国家培养人才,心中既有欣慰,也有感慨。如今,为了远离朝堂的纷争,为了家族的安宁,他不得不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

    终于,太监传来万岁爷的召见。王太傅深吸一口气,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大殿。万岁爷高坐在龙椅上,看到王太傅进来,脸上露出一丝疑惑。

    “王太傅,今日前来所为何事?”万岁爷问道。

    王太傅跪地行礼,双手高举辞呈,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道:“启奏万岁爷,老臣今日前来,是向万岁爷呈交辞呈,恳请万岁爷恩准老臣告老还乡。”

    万岁爷一听,脸色骤变,惊问道:“王太傅,为何突然有此想法?你乃是朕的重臣,朕还需倚仗你辅佐朝政,教导皇子。”

    王太傅叩头谢恩,然后缓缓说道:“万岁爷,老臣年事已高,精力渐衰,实在无力再为朝廷效力。且如今朝堂人才辈出,后生可畏,老臣相信他们定能为万岁爷分忧,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万岁爷皱起眉头,说道:“王太傅,莫要这般自谦。你的学识和经验乃是朝廷的宝贵财富,朕舍不得你离开。”

    王太傅再次叩头,说道:“万岁爷的厚爱,老臣无以为报。但老臣心意已决,还望万岁爷成全。这些年来,老臣在朝堂之上,历经风雨,如今只愿能回归田园,安享晚年。”

    万岁爷沉默不语,大殿内的气氛变得异常压抑。王太傅心中忐忑不安,但告老还乡的决心却丝毫未减。

    过了许久,万岁爷长叹一口气,说道:“王太傅,既然你去意已决,朕也不好强留。但你对朝廷的功绩,朕不会忘记。”

    王太傅感激涕零,说道:“谢万岁爷隆恩。老臣虽离开朝堂,但心中永远牵挂着朝廷和万岁爷。”

    万岁爷挥了挥手,说道:“罢了,你且退下吧。朕会安排好后续事宜。”

    王太傅再次叩头谢恩,缓缓退出大殿。走出皇宫的那一刻,王太傅抬头望着天空,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从此刻起,自己将告别这风云变幻的朝堂,迎接全新的生活。

    王太傅的小女王宛如和许世林的婚礼定在了中秋,这个消息一经传出,整个京城都为之沸腾。

    中秋佳节,本就是团圆美满的象征,而王宛如和许世林选择在这一天喜结连理,更是为这份喜庆增添了几分诗意和浪漫。王太傅府上上下下一片忙碌,张灯结彩,筹备着这场盛大的婚礼。

    王宛如坐在闺房之中,望着镜中身披霞帔的自己,心中既充满了期待,又略带一丝紧张。她回想起与许世林相识相知的点点滴滴,脸上不禁泛起甜蜜的笑容。

    许世林此时也在自己的家中,身着崭新的礼服,英姿飒爽。他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王宛如那娇美的面容和温柔的笑容。

    为了这场婚礼,王太傅特地请来了京城最有名的工匠和绣娘,精心打造了华丽的婚服和精美的饰品。婚礼的场地布置得美轮美奂,鲜花簇拥,彩带飘扬。宴席上的佳肴更是汇聚了各地的珍馐美味,让人垂涎欲滴。

    亲朋好友们纷纷提前送上祝福和贺礼,王家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王太傅和夫人忙得不亦乐乎,虽然疲惫,但心中却是满满的欢喜。

    随着中秋佳节的临近,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在谈论着这场即将到来的婚礼。人们对这对新人充满了好奇和期待,都想亲眼目睹这一盛大的场面。

    中秋之夜,明月高悬。王宛如在丫鬟们的簇拥下,缓缓走出闺房。她的容颜在月光和烛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娇美动人,如同仙子下凡。许世林骑着高头大马,带着迎亲的队伍来到了王府门前。

    在热闹的鞭炮声和欢快的喜乐声中,许世林将王宛如抱上花轿。迎亲的队伍沿着京城的街道缓缓前行,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欢呼喝彩。

    到达许家后,婚礼正式开始。按照传统的礼仪,新人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在众人的祝福声中,王宛如和许世林携手走进了新房。

    新房内,红烛摇曳,温馨而浪漫。王宛如和许世林相对而坐,彼此的目光中充满了深情和爱意。这一刻,他们仿佛忘记了外界的喧嚣,眼中只有彼此。

    而在庭院中,宾客们推杯换盏,欢声笑语,共同庆祝这美好的时刻。这场婚礼不仅是王宛如和许世林爱情的见证,也成为了京城中秋佳节中最璀璨的一道风景。

    王宛如和许世林那场盛大而隆重的婚礼仿佛还历历在目,其带来的影响却在京城的权贵圈子里迅速蔓延开来。许世林,这个原本在京城权贵圈中不算十分起眼的人物,因为与王太傅小女的联姻,一下子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过去那些对许世林不甚在意的达官显贵们,如今纷纷主动递上名帖,邀请他赴宴聚会。许世林的府邸门前,车水马龙,门庭若市。起初,许世林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还有些措手不及,但他很快就适应了这种新的局面。

    一天,吏部尚书李大人亲自登门拜访。许世林赶忙出门相迎,将李大人引入正厅。李大人满脸堆笑,说道:“许公子,恭喜恭喜啊,如今与王太傅结为亲家,真是前途无量。”许世林谦逊地回应:“李大人过奖了,世林不过是侥幸得此姻缘。”李大人接着说道:“许公子过谦了,日后咱们可要多多走动,相互照应。”许世林自然明白李大人的言外之意,点头应承着。

    又一日,户部侍郎王大人也差人送来了厚礼,并邀请许世林到府上一叙。许世林收下礼物,于约定之日前往王府。王大人在席间对许世林嘘寒问暖,还提及一些朝廷中的事务,看似随意的交谈,实则是在试探许世林的态度和想法。

    不仅如此,就连一向眼高于顶的左将军赵大人,也对许世林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他邀请许世林一同观看军中操练,试图拉拢他为自己所用。许世林深知这些达官显贵们的心思,他们无非是看在王太傅的面子上,想要通过与自己的交往,谋取一些利益或者建立某种联盟。

    许世林在与这些人的交往中,始终保持着谨慎和谦逊。他明白,虽然如今与王太傅成为亲家让他在京城的地位有所提升,但这一切都如镜花水月,稍不留意就可能化为泡影。他努力在各种关系中周旋,既不得罪任何人,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然而,随着与达官显贵们走动得越发频繁,许世林也逐渐感受到了其中的压力和疲惫。那些虚情假意的笑容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利益纠葛和权谋争斗。他开始怀念过去简单而平静的生活,但又清楚地知道,自己已经身处这个漩涡之中,无法轻易脱身。

    在这看似繁华热闹的表象之下,许世林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他不知道未来等待自己的将会是什么,只能小心翼翼地应对着每一个人和每一次的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