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喜宝 第47章 童生
热门推荐:
前夫太冰冷 ,重生后她藏起孕肚去父留子
娱乐圈黑幕,我一首原创直接封神
凡人修仙:开局一个混沌瓶
相亲成功后,渣男前任哭着求复合
隐婚五年,老公出轨曾霸凌过我的女人
流浪骑士开局:我有简易数据面板
原神:尘岩往事
无敌修仙奶爸
扯犊子
自打上一次赵大郎忍住羞耻说了那一番话宽慰弟弟后,赵三郎就沉淀下来了,每天该看书看书,该做题做题,没有了那种肉眼可见的焦虑,整个人如同被打磨过了的润玉,透露着一股平和。
李伯慢条斯理的抽查他,练字跟答题都挑不出错来,李伯下巴一扬:这就对了嘛。
原本赵三郎就天资卓越,只是因为过于急躁,给自己施加了极大的压力,所以很多东西学好几遍都不会,当他不再急切,发现读起书来竟然事半功倍,天资就显现了出来。
李伯怕赵三郎临近考试紧张,像之前那样,给自己施加的压力过大,结果导致走进了逼窘的死胡同。
他特地温声开导道:“此次院试不必紧张,切记戒急戒躁,小小童生,不在话下。”
赵三郎躬身称是。
喜宝也给她三哥加油打气:“三哥,我跟小修哥哥打听过了,今年要招五十多个考生呢。”
其实相对于别的书院来说,青城书院招的人数是很少的,但三哥学得这么好,怎么着也能挤进去的。
青城书院在大朝国很有名声,当朝首辅就是从京城的青城书院里出来的。
青城书院的院长立志要让有才的寒门子弟有书可读,于是在大朝国开办了许多分院,分院多半是在城,县上,在镇上开办青城书院还是头一次。
据说清水镇是院长的故乡,青城院长早年跟老母在镇子上受到贵人眷顾,所以才在清水镇开办学院,让乡镇中的学子不用背井离乡求学。
县城的书院里,有不少离家远的学子,都转到了清水镇上的分院来,毕竟若是能离家近一些,也省的休沐日来回奔波,家人也能时常团聚了。
农家子弟若是想考功名,第一步就是去读乡学或者私塾,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之后,才能去考书院。
书院也有好有坏,好坏不同,难易也不同。像是丹鹤书院的要求就低一些,青城书院的要求就相应的高一些。
同样都是书院的童生,但是不同的书院的童生含金量也不同,时人都想有一个好的出身,学子们都挤破了头想去有名的书院,好让自己以后的履历看起来好看一些。
那些有名的书院总是不缺学子,而被刷下来的学子们,只好去那些名气小一些的书院。
青城书院的招生考试定在了八月初二,二娃跟赵三郎准备都去试一试,由于书院就在珍湘园的对面,二人就挑了一天抽空去报了个名,剩下的时间还能帮孟氏打打杂。
登记报名信息的是之前来店里有过一面之缘的杜先生,因为青城书院颇有名气,今日前来报名的学子十分多,杜先生后面还有两个夫子,在书院前面的树荫底下支了两张小桌,负责收集资料跟发放小木牌。
“给,拿好了。”
杜先生把牌子递过去道,他显然没认出赵三郎,只仔细交代了赵三郎考试时间,跟需要带的东西。
“三叔,你是几号?”二娃拿着自己手中的木牌兴奋地问道。
“我是三十六号,你呢?”
参加青城书院的考试,要去杜先生那里报了名,登记完信息之后,会领到一个号码牌,上面的号码就代表自己的编号,只有拿着号码牌才能进考场,试卷上也要写清楚自己的编号。
“啊......”二娃闻言有些失落:
“我领了七十八号,咱们分不了一个考场了。”二人去的时间不一样,自然领的号码也没挨在一起。
考场按照报名的顺序排列,每个考场三十人,二娃被分在了三考场,赵三郎则是二考场。
赵三郎安慰道:“没事,在哪里都一样,专心答题即可。”
二娃想想也是,就没再失落,现下最重要的是把四书五经给好好复习一番。
大槐村的村民都知道赵家发了,大儿媳妇在镇子上开饭馆,日进斗金,连县令家都爱吃她家的饭。
现在赵家都能送人去念书了,一送就是两个,听说还是考最难考的青城书院哩。
现在村人闲暇时就喜欢讨论赵家的事,大家都在感叹赵家时来运转,命真好云云的。
一道突兀的声音响起来:“呵,赵家那几个泥腿子识字吗,还考青城书院呢。”
孙婆子掐着嗓子不阴不阳地说道,她简直恨死赵家人了,前有赵青山把她儿子腿给弄坏了,后有赵二郎赵三郎到她家抢钱,这一群挨千刀的怎么能日子过得这么好,孙婆子生气,她儿子现在挣不到钱都是赵家那帮黑心肝害的。
青城书院的名头他们这些庄户人家都知道,孙婆子装作忧虑状:“不是我说话难听,就凭他们?大字不识一个,可怎么去考试哦。”
赵家那两个真是可笑,什么都没学过,可能只认识几个破字就敢硬着头皮去考顶尖书院了?真是也不撒泡尿照照镜子。
“人家赵三郎跟着李伯学念书呢,二娃跟着赵三郎学,不一定考不上呢。”有人看不惯孙婆子一副尖酸刻薄的样子,扭头反驳道。
虽然这么说,但那村人心里也是想着这两人肯定不行,读书又不是喝水,哪能说考上就考上。
“李伯一个赤脚医师,估计也就只认得两个字,他跟着一个医师学念书,难道不可笑吗?”孙婆子早就撕破了小心翼翼的嘴脸,现在极尽贬低赵家人。她就是看不惯都说赵家的好话!
周围人都知道孙婆子与赵家的官司,没人再搭理她,招呼着都散了。
孙婆子见状自讨没趣的撇着嘴走了,一个个都是趋炎附势的,退一万步说,就算考上那又怎样,童生而已,满大街都是,她就不信赵家还能出个秀才!
一转眼就来到了八月初二,赵三郎跟二娃收拾好东西,拿着自己的照身贴,告别家人就上了考场。
孟氏跟赵大郎就在珍湘园里忙活,今天由于青城书院入门考试,来了许多陪考的人,人流量比平时多好几倍!
考试是早上,孟氏的鲜肉汤包早早的就卖完了,但是后面还有源源不断的客人,孟氏不想错过挣钱的机会,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揉面蒸汤包。
这么多的人连带着这条街上的生意都忙碌起来,爹娘身体不便,三郎二娃就由喜宝跟二郎来陪考。
青城书院专门给陪考的家属划分了一块区域,供人休息等待。
其中不乏有许多穿着绫罗绸缎,对着仆人吆五喝六嫌凳子硌屁股的家长,正拿着竹筒喝珍湘园新出的玫瑰饮子。
这是喜宝从山上采回来带给孟氏的,喜宝山上的玫瑰盛开了。
孟氏把玫瑰做成了玫瑰酱,不管是做甜品,还是做饮子都颇受学子们的欢迎,甜香不腻,喝完满口花香,适合吃完饭来上一杯清口。
由于来考试的有不少是镇上有名有姓的人家,一旦牵起了头,就很快的热切攀谈了起来,喜宝等人穿着灰扑扑的在一群光鲜亮丽的大人里面显得格外扎眼。
见兄妹二人衣着朴素,年纪轻轻,也不像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好几个大人的视线都若有似无的往他们这里看。
赵二郎跟喜宝坦坦荡荡的接受来自各方的打量,自恋的想,可能是因为自己长得好看他们才偷看自己,毕竟这样的事情都屡见不鲜的。
见这一女娃一青年面色如常,纵使别人直视也是不卑不亢的轻点头笑笑,一身气度不似常人,周遭人的轻视之心倒是收了起来,耕读之家能养出这种孩子可不常见。
考试共两个时辰,中途不许上厕所,卷子是现交现批的,考完了交上卷,就在另外一个房间待着等发榜,点到名字的考生就可以回家了。
所有陪考家属都翘首以盼,眼巴巴的等着点自己孩子的名。
“赵寿——大槐村人士,甲等,过。”赵三郎就在万众瞩目中,第一个出来了。
第一个出来说明是第一个交卷的,青城书院的先生们从试题正确率,到字体美观度,再小策论的回答情况来给学子划分成绩,对应的甲乙丙丁等级就对应了划分的班级。
赵三郎就在一片或羡慕或欣赏的眼光中,面带笑容慢慢走到喜宝跟赵二郎的面前。
“三哥!你真厉害!”喜宝赞道,她就知道她三哥一定能行,赵二郎也重重的拍了一下赵三郎的肩,桃花眼眯成了一条缝。
“好样的!回去跟爹娘讲,一定高兴!”
赵三郎的嘴角难压的很,一边想着君子不喜形于色,一边不受控制的咧起嘴来,最后三人一起看着对方傻笑。
不一会就听到杜先生喊:
“赵安平——大槐村人士,丙等,过。”
“太好了!”喜宝高兴道,周围人就有些不高兴了,怎么又是他们家的!
二娃乐颠颠的跑出来,一派轻松!他会的都写上了,那些不会的就是怎么着都不会了,索性早交了卷。
还没有念到自己家娃名字的家长,都是一脸复杂的看着赵家人,心想真是人不可貌相,庄户人家能一下子出两个童生,真是不可小觑。
赵家一片喜庆,孟氏听到儿子考上了狠狠的亲了儿子脑门一大口,索性关了店,带着一堆食材回家做饭,好好给家里的两个学子庆祝一番!
等赵二郎跟二娃考上青城书院的消息传开,先前觉得赵三郎跟二娃都考不上的村人大跌眼镜,他们不知道李伯以前考上过举人,当过解元。只认为赵家孩子没有厉害的老师还能考上,天赋真是不得了。
以后要是二娃与赵三郎要是能考上秀才,那赵家真是起来了。
这次的起来跟先前说的都不一样,如果说之前村人之前觉得赵家能起来是因为有钱,未来一定能成为下一个像陶老爷一样的地主。
那么现在就不是了,赵家有了两个年轻的童生,那么谁都不能猜测赵家到底能走多远。
读书人!那就是未来的官啊!官能掌管人的生死,所以庄户人才那么的崇敬读书人。
马婆子跟孙婆子更是咬碎了一口老牙,真是什么好事儿都让赵家给摊上了!
………………手动分割线…………………
赵三郎跟二娃收拾行李去青城书院上学去了,青城书院里面有宿舍,每周还能休两天,让学生回家洗澡换衣。
古人并不是像后世传的那样一年只洗一次澡,相反,他们洗澡要勤快的多。根据《礼记》中描述的:“五日则燂汤请浴,三日则具沐。”
也就是说每三天洗一次头,每五天洗一次身子。但是由于洗澡又要烧水又要砍柴,而且汲水来来回回的也不方便,就有很多人偷懒,不愿意洗澡。
大户人家倒是没有这些问题,奴仆多,不怕麻烦,小姐们都是一天一洗的,而且洗的花样百出,往泡澡水里加香料啦,什么鲜花泡澡,牛乳泡澡,都是小姐们玩儿剩下的。
近期县城里的夫人小姐都在躁动不安的等着,长生轩要出新品了。这个神秘的店铺没人能找到,但是出的东西一个比一个好用,那玉容膏不管脸烂成什么样子,都能恢复回来,简直就是神药!
玉容膏虽好用,但购买却困难,只有主簿家的小姐那里才有途径,还只隔三差五的有货。
没有关系的都拿不到,一盒玉容膏原价二两银子,现在在县城已经被炒的翻了十番不止!
小慧因为喜宝的玉容膏名声大噪,县城的贵夫人都知道周主簿家的小女儿手里偶尔会有极好的长生轩养生品,能让人容光焕发。
郑县令的小妾春姨娘就是用了长生轩的东西,脸不但好了,而且愈加娇艳,勾的郑县令很久没去郑夫人那里了,把郑夫人气的面色一天比一天难看,听说郑县令还想把那个狐媚子抬成平妻。
最后还是县令的嫡女主动破冰,亲自去找小慧和好,才给郑夫人弄了几瓶,郑夫人受没受宠倒是不知道,这气色看起来确实是一天比一天好。
能买得起玉容膏的家里都不差钱,只是没有货她们有再多的钱也没地儿使。
她们私底下也曾经叫人去找长生轩,但是回来没有一个人说找到的。只能作罢,眼巴巴的跟小慧套交情,希望到时候小慧能先给自己留一套。
周主簿也因为小慧与贵夫人小姐相交好的缘故,近期办事儿顺了不少,因此更是看重小慧跟周夫人了,只是小慧跟周夫人一直不愿意跟他说话,让他很是苦恼。
就在县城众人对长生轩这个店铺好奇到极致的时候,小慧突然发话:长生轩要在县城开铺子了。
李伯慢条斯理的抽查他,练字跟答题都挑不出错来,李伯下巴一扬:这就对了嘛。
原本赵三郎就天资卓越,只是因为过于急躁,给自己施加了极大的压力,所以很多东西学好几遍都不会,当他不再急切,发现读起书来竟然事半功倍,天资就显现了出来。
李伯怕赵三郎临近考试紧张,像之前那样,给自己施加的压力过大,结果导致走进了逼窘的死胡同。
他特地温声开导道:“此次院试不必紧张,切记戒急戒躁,小小童生,不在话下。”
赵三郎躬身称是。
喜宝也给她三哥加油打气:“三哥,我跟小修哥哥打听过了,今年要招五十多个考生呢。”
其实相对于别的书院来说,青城书院招的人数是很少的,但三哥学得这么好,怎么着也能挤进去的。
青城书院在大朝国很有名声,当朝首辅就是从京城的青城书院里出来的。
青城书院的院长立志要让有才的寒门子弟有书可读,于是在大朝国开办了许多分院,分院多半是在城,县上,在镇上开办青城书院还是头一次。
据说清水镇是院长的故乡,青城院长早年跟老母在镇子上受到贵人眷顾,所以才在清水镇开办学院,让乡镇中的学子不用背井离乡求学。
县城的书院里,有不少离家远的学子,都转到了清水镇上的分院来,毕竟若是能离家近一些,也省的休沐日来回奔波,家人也能时常团聚了。
农家子弟若是想考功名,第一步就是去读乡学或者私塾,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之后,才能去考书院。
书院也有好有坏,好坏不同,难易也不同。像是丹鹤书院的要求就低一些,青城书院的要求就相应的高一些。
同样都是书院的童生,但是不同的书院的童生含金量也不同,时人都想有一个好的出身,学子们都挤破了头想去有名的书院,好让自己以后的履历看起来好看一些。
那些有名的书院总是不缺学子,而被刷下来的学子们,只好去那些名气小一些的书院。
青城书院的招生考试定在了八月初二,二娃跟赵三郎准备都去试一试,由于书院就在珍湘园的对面,二人就挑了一天抽空去报了个名,剩下的时间还能帮孟氏打打杂。
登记报名信息的是之前来店里有过一面之缘的杜先生,因为青城书院颇有名气,今日前来报名的学子十分多,杜先生后面还有两个夫子,在书院前面的树荫底下支了两张小桌,负责收集资料跟发放小木牌。
“给,拿好了。”
杜先生把牌子递过去道,他显然没认出赵三郎,只仔细交代了赵三郎考试时间,跟需要带的东西。
“三叔,你是几号?”二娃拿着自己手中的木牌兴奋地问道。
“我是三十六号,你呢?”
参加青城书院的考试,要去杜先生那里报了名,登记完信息之后,会领到一个号码牌,上面的号码就代表自己的编号,只有拿着号码牌才能进考场,试卷上也要写清楚自己的编号。
“啊......”二娃闻言有些失落:
“我领了七十八号,咱们分不了一个考场了。”二人去的时间不一样,自然领的号码也没挨在一起。
考场按照报名的顺序排列,每个考场三十人,二娃被分在了三考场,赵三郎则是二考场。
赵三郎安慰道:“没事,在哪里都一样,专心答题即可。”
二娃想想也是,就没再失落,现下最重要的是把四书五经给好好复习一番。
大槐村的村民都知道赵家发了,大儿媳妇在镇子上开饭馆,日进斗金,连县令家都爱吃她家的饭。
现在赵家都能送人去念书了,一送就是两个,听说还是考最难考的青城书院哩。
现在村人闲暇时就喜欢讨论赵家的事,大家都在感叹赵家时来运转,命真好云云的。
一道突兀的声音响起来:“呵,赵家那几个泥腿子识字吗,还考青城书院呢。”
孙婆子掐着嗓子不阴不阳地说道,她简直恨死赵家人了,前有赵青山把她儿子腿给弄坏了,后有赵二郎赵三郎到她家抢钱,这一群挨千刀的怎么能日子过得这么好,孙婆子生气,她儿子现在挣不到钱都是赵家那帮黑心肝害的。
青城书院的名头他们这些庄户人家都知道,孙婆子装作忧虑状:“不是我说话难听,就凭他们?大字不识一个,可怎么去考试哦。”
赵家那两个真是可笑,什么都没学过,可能只认识几个破字就敢硬着头皮去考顶尖书院了?真是也不撒泡尿照照镜子。
“人家赵三郎跟着李伯学念书呢,二娃跟着赵三郎学,不一定考不上呢。”有人看不惯孙婆子一副尖酸刻薄的样子,扭头反驳道。
虽然这么说,但那村人心里也是想着这两人肯定不行,读书又不是喝水,哪能说考上就考上。
“李伯一个赤脚医师,估计也就只认得两个字,他跟着一个医师学念书,难道不可笑吗?”孙婆子早就撕破了小心翼翼的嘴脸,现在极尽贬低赵家人。她就是看不惯都说赵家的好话!
周围人都知道孙婆子与赵家的官司,没人再搭理她,招呼着都散了。
孙婆子见状自讨没趣的撇着嘴走了,一个个都是趋炎附势的,退一万步说,就算考上那又怎样,童生而已,满大街都是,她就不信赵家还能出个秀才!
一转眼就来到了八月初二,赵三郎跟二娃收拾好东西,拿着自己的照身贴,告别家人就上了考场。
孟氏跟赵大郎就在珍湘园里忙活,今天由于青城书院入门考试,来了许多陪考的人,人流量比平时多好几倍!
考试是早上,孟氏的鲜肉汤包早早的就卖完了,但是后面还有源源不断的客人,孟氏不想错过挣钱的机会,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揉面蒸汤包。
这么多的人连带着这条街上的生意都忙碌起来,爹娘身体不便,三郎二娃就由喜宝跟二郎来陪考。
青城书院专门给陪考的家属划分了一块区域,供人休息等待。
其中不乏有许多穿着绫罗绸缎,对着仆人吆五喝六嫌凳子硌屁股的家长,正拿着竹筒喝珍湘园新出的玫瑰饮子。
这是喜宝从山上采回来带给孟氏的,喜宝山上的玫瑰盛开了。
孟氏把玫瑰做成了玫瑰酱,不管是做甜品,还是做饮子都颇受学子们的欢迎,甜香不腻,喝完满口花香,适合吃完饭来上一杯清口。
由于来考试的有不少是镇上有名有姓的人家,一旦牵起了头,就很快的热切攀谈了起来,喜宝等人穿着灰扑扑的在一群光鲜亮丽的大人里面显得格外扎眼。
见兄妹二人衣着朴素,年纪轻轻,也不像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好几个大人的视线都若有似无的往他们这里看。
赵二郎跟喜宝坦坦荡荡的接受来自各方的打量,自恋的想,可能是因为自己长得好看他们才偷看自己,毕竟这样的事情都屡见不鲜的。
见这一女娃一青年面色如常,纵使别人直视也是不卑不亢的轻点头笑笑,一身气度不似常人,周遭人的轻视之心倒是收了起来,耕读之家能养出这种孩子可不常见。
考试共两个时辰,中途不许上厕所,卷子是现交现批的,考完了交上卷,就在另外一个房间待着等发榜,点到名字的考生就可以回家了。
所有陪考家属都翘首以盼,眼巴巴的等着点自己孩子的名。
“赵寿——大槐村人士,甲等,过。”赵三郎就在万众瞩目中,第一个出来了。
第一个出来说明是第一个交卷的,青城书院的先生们从试题正确率,到字体美观度,再小策论的回答情况来给学子划分成绩,对应的甲乙丙丁等级就对应了划分的班级。
赵三郎就在一片或羡慕或欣赏的眼光中,面带笑容慢慢走到喜宝跟赵二郎的面前。
“三哥!你真厉害!”喜宝赞道,她就知道她三哥一定能行,赵二郎也重重的拍了一下赵三郎的肩,桃花眼眯成了一条缝。
“好样的!回去跟爹娘讲,一定高兴!”
赵三郎的嘴角难压的很,一边想着君子不喜形于色,一边不受控制的咧起嘴来,最后三人一起看着对方傻笑。
不一会就听到杜先生喊:
“赵安平——大槐村人士,丙等,过。”
“太好了!”喜宝高兴道,周围人就有些不高兴了,怎么又是他们家的!
二娃乐颠颠的跑出来,一派轻松!他会的都写上了,那些不会的就是怎么着都不会了,索性早交了卷。
还没有念到自己家娃名字的家长,都是一脸复杂的看着赵家人,心想真是人不可貌相,庄户人家能一下子出两个童生,真是不可小觑。
赵家一片喜庆,孟氏听到儿子考上了狠狠的亲了儿子脑门一大口,索性关了店,带着一堆食材回家做饭,好好给家里的两个学子庆祝一番!
等赵二郎跟二娃考上青城书院的消息传开,先前觉得赵三郎跟二娃都考不上的村人大跌眼镜,他们不知道李伯以前考上过举人,当过解元。只认为赵家孩子没有厉害的老师还能考上,天赋真是不得了。
以后要是二娃与赵三郎要是能考上秀才,那赵家真是起来了。
这次的起来跟先前说的都不一样,如果说之前村人之前觉得赵家能起来是因为有钱,未来一定能成为下一个像陶老爷一样的地主。
那么现在就不是了,赵家有了两个年轻的童生,那么谁都不能猜测赵家到底能走多远。
读书人!那就是未来的官啊!官能掌管人的生死,所以庄户人才那么的崇敬读书人。
马婆子跟孙婆子更是咬碎了一口老牙,真是什么好事儿都让赵家给摊上了!
………………手动分割线…………………
赵三郎跟二娃收拾行李去青城书院上学去了,青城书院里面有宿舍,每周还能休两天,让学生回家洗澡换衣。
古人并不是像后世传的那样一年只洗一次澡,相反,他们洗澡要勤快的多。根据《礼记》中描述的:“五日则燂汤请浴,三日则具沐。”
也就是说每三天洗一次头,每五天洗一次身子。但是由于洗澡又要烧水又要砍柴,而且汲水来来回回的也不方便,就有很多人偷懒,不愿意洗澡。
大户人家倒是没有这些问题,奴仆多,不怕麻烦,小姐们都是一天一洗的,而且洗的花样百出,往泡澡水里加香料啦,什么鲜花泡澡,牛乳泡澡,都是小姐们玩儿剩下的。
近期县城里的夫人小姐都在躁动不安的等着,长生轩要出新品了。这个神秘的店铺没人能找到,但是出的东西一个比一个好用,那玉容膏不管脸烂成什么样子,都能恢复回来,简直就是神药!
玉容膏虽好用,但购买却困难,只有主簿家的小姐那里才有途径,还只隔三差五的有货。
没有关系的都拿不到,一盒玉容膏原价二两银子,现在在县城已经被炒的翻了十番不止!
小慧因为喜宝的玉容膏名声大噪,县城的贵夫人都知道周主簿家的小女儿手里偶尔会有极好的长生轩养生品,能让人容光焕发。
郑县令的小妾春姨娘就是用了长生轩的东西,脸不但好了,而且愈加娇艳,勾的郑县令很久没去郑夫人那里了,把郑夫人气的面色一天比一天难看,听说郑县令还想把那个狐媚子抬成平妻。
最后还是县令的嫡女主动破冰,亲自去找小慧和好,才给郑夫人弄了几瓶,郑夫人受没受宠倒是不知道,这气色看起来确实是一天比一天好。
能买得起玉容膏的家里都不差钱,只是没有货她们有再多的钱也没地儿使。
她们私底下也曾经叫人去找长生轩,但是回来没有一个人说找到的。只能作罢,眼巴巴的跟小慧套交情,希望到时候小慧能先给自己留一套。
周主簿也因为小慧与贵夫人小姐相交好的缘故,近期办事儿顺了不少,因此更是看重小慧跟周夫人了,只是小慧跟周夫人一直不愿意跟他说话,让他很是苦恼。
就在县城众人对长生轩这个店铺好奇到极致的时候,小慧突然发话:长生轩要在县城开铺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