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闲言碎语说梗讲故事 > 第37章 和珅的兴亡史

闲言碎语说梗讲故事 第37章 和珅的兴亡史

    你要说和珅是贪官么?我觉得是。当然历史上真实的和珅,与影视剧中的形象相去甚远,绝不是王刚老师演绎的那种有几分奸狡、却又不失几分可爱的逗比。

    和珅,满洲正红旗,钮祜禄氏。

    要说这个人,早期也是挺命苦的。年幼时父亲死的早,得了一老奴和父亲偏房护佑,才没被赶出家门、流落街头。但是可想而知,这日子也是绝对不好过的。

    与影视剧中,和珅脑满肠肥、不学无术、只会谄媚皇帝的形象还是不大一样的。少年时期的和珅,还是很发奋图强的。不仅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更是熟读四书五经,深受老师称赞。

    十八岁那年,和珅娶了直隶总督的闺女,可说是有了相当强硬的后盾。隔年科举不中,但是以文生员的身份承袭了轻车都尉的官职。后来被选拔进了粘杆处,这才有机会在乾隆面前一展才华,从此走上平步青云之路。

    粘杆处是做什么用的呢?

    是一群负责掌协助护卫、并随侍皇帝钓鱼、捉虫这些娱乐的存在。当然这只是表面看上去的样子,其实却是一个特务组织。

    而什么又是粘杆呢?

    我们小的时候去捉知了,就会找上一根长长的木棍,把一端裹上湿乎乎的面团。然后举起木棍另一端,伸着去捅树上的知了。面团的粘性,就会把知了粘住。

    所谓粘杆,大约就是这个意思。

    这个机关最初由雍正帝建造,武侠小说中提到的\"血滴子\",说的就是粘杆处的这些人。不难想象雍正帝的嘲讽之意,他是把政敌比作蜻蜓、蝉一类的小虫子来拿捏。

    到了乾隆的时候,也没有发生过“九子夺嫡”的情况,更没有那么多哥哥弟弟需要铲除和控制,所以粘杆处就真的多用来伺候皇帝玩耍了。以至于后来,就把这个组织给废除了。

    和珅,就被选进了这个地方,虽然身份卑微,只是个不起眼的随从,但是却有了和皇帝搭话的机会。

    话说乾隆皇帝有次游玩,一阵大风袭来,就把一面旗杆给吹折了。古人迷信,常认为这是代表着不吉利。这大好的心情,瞬间就变得很扫兴。但是迷信归迷信,总是要找个人出出气的。乾隆就沉着脸问道:“这是怎么回事?谁该对这件事负责?”

    其实这是在问,谁该承担最主要的责任,被拉出来砍头!

    按常理论,大风属于不可抗力,这个没法追究。旗杆质量不行,属于制造商问题。但是追究起责任来,负责采办事务的也有责任。但是皇帝出行之前,负责检查仪仗队的官员似乎也跑不了。

    但是这个事吧,谁该承担主要责任呢?这就是个很专业的问题了。当时说来也巧,懂得该如何处理的官员并不在场,剩下这一大票人面面相觑,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时候和珅就独臂老人作揖——露了一手。高声回答道:“典守者不能脱其责!”

    乾隆顺着声音去看,原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随从,心说这小伙子有点东西呀!当个随从有点屈才了!

    但是这一看不要紧,竟然让乾隆一阵心惊肉跳,勾起了一件埋藏在心底许久的往事。。。。。。

    话说这乾隆帝呢,是个风流皇帝,说白了就是个大流氓。喜好臣妻、逛过窑子,什么荒唐事都干过,男女界限老模糊的了,也不知道保持个九五之尊的庄重。

    这不,情窦初开的少年时候,就因此制造了一起出现了事故的故事。当时伺候他的,有个小宫女,面目清秀、十分伶俐。乾隆多少存着一点小心思,有次悄悄溜进了小宫女居住的地方玩笑,伸出手蒙住了她的眼睛。

    小宫女正在梳头,就以为是哪个小姐妹玩笑。也没当回事,顺手就用梳子扎了一下乾隆的龙爪子。。。。。。

    其实这个事吧,按常人来说,问题不大。但是出在封建社会里的皇宫里,那可就是天大的问题喽!

    乾隆有个妈,老太后挺不好惹,不知道怎么知道了这件事,立刻就把这件事情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呀哈!你个小妮子竟然敢打皇上!

    虽然这只是无心之失,乾隆也根本没介意,但是老太后可不干了,认为这有损皇家威仪。今天是无心的,明天就敢是有意的!不杀不足以立威!

    一连好几天,乾隆都没见到这个小宫女。向旁人询问后这才知道,被老太后给处死了,尸体都给扔湖里冲走了。

    这件事,也就成了乾隆心中永远的痛。

    有记载说,和珅皮肤白皙,相貌俊美,有女子之相。这下大家猜到是怎么回事了吧?没错,和珅就像极了这位小宫女!乾隆立刻就记住了这个随从,回去以后就跟拔苗助长一样的可着劲的提拔和珅。把当年对小宫女存着的那份亏欠,全都报答在和珅这里。

    和珅也真是争气,本来就是粘杆处出身,善于研究皇帝喜好,一个劲的谄媚乾隆。两只水灵灵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都快眨巴瘸了。这二人一旦相遇,立刻就成了如胶似漆的状态。甚至有野史传闻,说乾隆有龙阳之癖,与和珅搞基。。。。。。

    当然,以上故事内容,纯属野史小道消息,仅供一笑。历史上的和珅,最初时为官清廉,而且颇有才干。他从粘杆处受到了乾隆赏识、一步登天做了管理布库的大臣,这一部分却是真实存在的。

    和珅颇有能力,在他的管理下,布库的存量大增,也使他更得到乾隆的赏识,一路有意提拔。

    但是随着权力越来越大,和珅就开始忘乎所以了,不仅开始贪污受贿,手也伸得越来越长。

    云贵总督李士尧涉嫌贪污一案,负责审理的就是和珅。这个案子成功拿下,不仅让和珅加官进爵。更让他趁机从李士尧及其党羽身上,捞了一大把好处。这贪污犯的家底,哪有具体账目说得清呀!和珅就在结案后,悄咪咪的私吞了一大笔。

    贪污、受贿这种事向来不分家,一旦开了口子,哪里还收得住?从此,贪污、受贿、结党陷害对头,这些事和珅一样也没少干。

    话说和珅的升迁速度,犹如坐上了飞机一般,年纪轻轻就身居要职。他又是善于投机钻营、拍皇帝马屁,这就招致了许多人不满。

    后来有个安名案,这个人曾经受到了和珅的包庇。于是弹劾和珅的奏折如雪片一般飞来,因为文官们大多自视清高,一贯看不起和珅的发迹史,所以趁机落井下石。但是和珅机警,提前嗅出了不妙的味道,居然提前上书弹劾自己。

    这一手玩的绝妙,乾隆也很大方的原谅了他,向百官们说:“和珅是无辜滴!只是一时用人不明,有小错、无大过。”所以最后,只是降了两级意思一下,也就相当于自罚三杯。因为根据乾隆那个尿性,今天给他降了,明天找个理由就升回来了。

    但是这个仇,和珅可是记在心里了。后来被任命为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就借机兴起了文字狱。大肆反攻倒算,诬陷杀害了许多结怨的文官。

    和珅入翰林院,出任满翰林院掌院学士,与汉翰林院掌院学士嵇璜一同管理翰林院。但是嵇璜年老力衰,所以事务大多为和珅做主。和珅从此控制科举,肆意从秀中搜刮好处,形如一门价高者得的生意。

    朝廷录取的进士,先要过和珅这道关,如有不满意者,笔尖轻轻一勾,就被除了名。到了乾隆晚期,几乎所有被录取的进士,都出于和珅门下。

    后来,和珅又把矛头指向阿桂之子阿迪斯,弹劾其贪赃枉法,逮解京城审问。报复仇敌只是一方面,和珅搂草打兔子,通过这件案子排除异己,又陷害了半数的武官。

    无论文、武,就没有和珅插不进腿,控制不了的势力。官做的这么大,银子搜刮得比国库还丰盈,但是和珅依然不知足,又把手伸向了商界。

    和珅施压力,让商人们服从自己,如果有敢于梗脖子的,嘿嘿!不服便打到你服,甚至是抄家灭门!浙江有个富商曾氏,就是个不识时务的,拒绝交和珅的帮费。随后就在一夜之间,全家被杀、财产全部被抢夺一空。对外只是宣称,这是被强盗杀人劫财。

    都说满清闭关锁国,禁止与国外通商,但是又有几个人知道,和珅的买卖,做到都和臭名昭着的“东印度公司”搭上线了。

    别人做不到的这些事情,但是和珅都能!最为搞笑的一次,乾隆某次巡视江南,和珅下令各地官员孝敬。这一趟,竟然让乾隆没有花半分朝廷的银两,反而还赚了一些。

    这要是个明白的君主,恐怕当时就留不得和珅。但是乾隆可不是一般人儿,简直就是三班转二班的插班生。不但没有细想这件事有多大危害:官员们的“孝敬”从哪里来?和珅平常又是和他们如何交易、得了多少好处?这其实羊毛出在羊身上,可都是民脂民膏呀!乾隆省了钱,反而十分高兴,大大嘉奖了一番和珅。

    乾隆为什么如此糊涂呢?因为这个皇帝很爱烧钱,收藏珍稀的古玩字画、修建圆明园、七下江南等等一系列的折腾,早就已经使国库空虚了。

    皇帝手头紧,怎么可能少了和珅的“操心”呢?他自然要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为乾隆排忧解难了。只是这个办法,就有点荒唐透顶了。他发明了一种明目,叫做:“议罪银”。

    就是说,当某个大臣犯了罪,但是先别急着判,看这位犯事的,能拿出多少心意来“破财免灾”。只要银子给的足,大事可以化小,减轻罪责和处罚。

    乾隆八十岁的“万寿大典”,开销就完全来自于“议罪银”。当时朝廷官员缴纳的“议罪银”,四万两、八万两的,比比皆是。但是这有一个前提,就是一品大员的所有俸禄,加起来年薪也不到两万两。

    所以这些官员缴纳的“议罪银”,又是哪里来的呢?说白了,这是一种明目张胆鼓励贪污的措施。为了将来犯事能够保命,那官员们岂有不贪之理?

    此时的和珅,在乾隆的宠信下,可以说是权倾朝野又富可敌国。臣子做到他这个份上,可谓是登峰造极了。似乎除了谋朝篡位,也就没有其他可以追求了。

    历史上和珅没有反,但其实也相去不远矣。

    乾隆晚年,虽然禅位给嘉庆,但其实还没有放手权力。后来垂垂老矣,百官听不清这位太上皇嘀咕什么,乾隆就让和珅站在身边,负责传达指示。

    这就形成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场面:百官向和珅汇报、和珅向乾隆转达、乾隆做出批示、和珅再向百官转达,形同摄政一般。

    这里边有个bug,就是乾隆说什么并不重要,反正没人听得见,等于这个朝廷和珅做主了!所以百官们私底下,都叫和珅为:“二皇帝”!

    至于嘉庆这位名义上的皇帝,您得靠边儿站站,屁用没有!

    那段时间的嘉庆,小日子也是真苦,每天自备干粮和水,饿了就啃一口烧饼。为嘛呀?怕和珅投毒呗!

    嘉庆也不敢和别人过多说话,因为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宫女、太监,大小官员,都有可能是和珅的卧底!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嘉庆的侍读吴省钦、吴省兰兄弟就是例子。和珅的手,就是伸得如此之长。

    在这个时候,军机大臣阿桂已死,朝中还反对和珅的,也就只剩下着名的“罗锅”刘墉和董浩了,但是也仅限于悄悄腹诽。惹不起呀惹不起!

    就这种局势,你要是嘉庆,能不杀和珅么?敢不杀和珅么?

    嘉庆四年正月,乾隆终于挂了人生的电话。嘉庆表面上要和珅负责操办葬礼、以安其心,转脸就宣布和珅二十大罪状,来了个抄家端老窝!

    这一下可不要紧,足足收获了白银八亿两!而当年的大清朝,年总收入也不过七千万两。本来是要把和珅凌迟的,但是鉴于和珅的儿子娶了固伦和孝公主,改为白绫赐死。嘉庆又宣布这事淡化处理,不搞连坐、不追究其他人,这才安抚了朝廷百官。

    要是一个一个细究,只怕朝堂之上就没几个能站着的了。即使有大换血的决心,也要防止百官狗急跳墙,那可就真的要造反了。

    影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有一段和珅侃侃而谈,什么朝廷拨款有限,但是一斤粮食能换几斤麸子,却可以救更多的人。这一番话,把纪晓岚怼得哑口无言、脸红脖子粗。

    有不明真相的群众,此时深以为然,觉得纪晓岚空谈不合实际,和珅才是干实事的。其实这就做偷换概念,如果真是那样,那还能叫做贪官么?和珅家八亿两白银又是怎么来的?

    实际上的情况是这样的:一斤大米能换成半斤麸子发给灾民就不错了,其余的价差,都被和珅这些贪官污吏层层扒皮了。

    也有说和珅只是拿了些钱,没干什么坏事。要我说可拉倒吧!拿了人家的好处,能不给办事么?至于办些什么事,您自己想吧!本文中写的还只是冰山一角,只不过这些在影视剧里没有演罢了。影视剧是艺术,并非真实呀!

    头几年,有个真实的案例,仿佛笑话一般,这事上过微博。

    有个贪官被抓起来判了,涉案金额好像上千万,他的老婆就在法庭上叫屈,说:“我家那些钱,都是把用不了的烟酒变卖,才攒下的,都是正当收入!”

    法官问:“那些高档烟酒是怎么来的?”

    贪官老婆说:“别人送的呀!”

    法官又问:“那为什么要送你们这么多高档烟酒呢?”

    贪官老婆终于闭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