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闲言碎语说梗讲故事 > 第75章 “沐猴而冠”的霸王

闲言碎语说梗讲故事 第75章 “沐猴而冠”的霸王

    项羽这个人,若是单论其个人武勇,恐怕要算是古今第一人。但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让他骄傲自大,最终落了个兵败身死的下场。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这样评价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这段话大概意思就是说,项羽倚仗着拳头够大,就比较爱逞能。虽然扫平了天下,却不知道效法古人,一不自立为帝,二不懂得集权,这王那王的封了一大堆,为日后天下大乱埋下了隐患。他这个人可以说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自恃有着砂锅大的拳头,觉得谁不服打到他服不就可以了!主打一个哪里不平哪有我!仅仅五年之后,就落个兵败身死的下场,兀自还不醒悟、怨天尤人地高呼:“不是我不能打呀!是老天爷故意要整死我而已!”

    项羽天赋异禀,力能扛鼎。这个扛字,读作“刚”的发音,意思是能把千斤重的铜鼎举过头顶。可不是像秦武王那种举鼎,仅仅是把铜鼎抬离了地面。就项羽这膀子力气,在现实后世中,也仅是有个李存孝堪与比较。

    但是这里边就有一个潜在定律:“天才往往自恃一能超人而固步自封,往往只见自己长处,却不见自己短处。久而久之,因为骄傲自满,就活生生把自己给耽误了。”

    所以各位可以看历史,古往今来成就大业的人物,虽然都是人杰,但没有一个单项特别突出的天才。因为知道自己能力有限,才不会犯刚愎自用的错误,然后才会虚心地向别人请教建议。

    项羽这个人就是武勇太过了,所以总是自以为是。他出身于楚国贵族,可以说基础条件不错,然而却没有善加利用。

    初时项梁教他学文,没多久项羽就不耐烦了,说那些只不过多知道几个人名罢了,并没什么卵用。这番奇谈妙论,当时给项梁气得不要不要的!

    然而气归气,自己这个宝贝侄子毕竟天赋异禀,是楚国未来的希望,又不能置之不理,只好又教他学习剑术。然而项羽没学多久又不耐烦了,说这玩意儿学了也就是和个把人打架,我要学万人敌的本事!

    其实这话有些问题,项羽的浮躁、急于求成的性格已然显露了出来,然而项梁听了却很高兴。常言道:孩子是自家的好,老婆是别人家的妙。所以项梁自动屏蔽了其他问题,只听出了项羽要做“万人敌”,还心说我这侄子了不起,是个有大志向的呀!所以又改教他学习兵法,然而项羽还是不大满意,认为这些只是空谈,所以也就没怎么用心。

    就项羽这番做派,是标准的纨绔子弟作风:浮夸、不务实。这要是搁在一般人身上,只需战场上边转一圈儿,不大会儿功夫,就得带领着全员将士领了盒饭。但是项羽这个人吧,偏偏天赋异禀!所以不学竟然也有术。

    古时候上阵的将军,那都是全身铠甲、只露出两个眼窝,可以说是武装到牙齿。除非锤、棒一类的沉重的钝器,否则羽箭、刀剑一类根本不能伤到。这就得要求武将,特别的孔武有力。

    甚至就连马匹身上,也都是会披上甲胄。古人为什么执着于寻找“千里马”呢?就是等闲的马匹力量不够,承担不起这巨大的负重。而千里马呢?食量是普通马匹的几倍,不仅特别能够负重,而且由于脚力惊人,所以速度也快、耐力也高。

    前边咱们说过了,项羽力大惊人,所以传说中有个说法,叫做“霸王摔枪就一招”。就是说项羽上阵杀敌的时候,根本不讲什么招式,只把沉重的大枪当做烧火棍用!别管遇到谁,抡起大铁枪、兜头就是一下子!

    然而就是这简单粗暴的一招,竟然无人可以招架得住。您想呀!骑兵打仗不如同于两腿着地,有腾躲闪避的空间,坐骑马匹运转毕竟不灵活。这可不是力大就占了绝对的便宜么?项羽这种天生神力的,简直就如同开挂一般的存在了。

    有道是“一力降十会”,他这一招“烧火棍法”使过去,力气又大、速度又快,即使人能躲过去、马匹也得遭殃。不是人被震落马下,就是马被砸折了脊梁骨、立刻倒卧于地。无论是那种结果,骑马的人肯定被蜂拥而至的小兵补刀呀!就算没人补刀,也得被往来冲突的马匹活活踩死。那项羽可不是无人可挡、纵横无敌了么!

    所以在两军对战这个副本,项羽仿佛天生的bug一般。虽然没有精妙的武艺、没有复杂的指挥策略,但就是谁遇到了都头疼的那么一个存在。

    而且他这江东子弟兵,也存在的有些奇妙。因为项羽这个人,不仅疑心重、而且任人唯亲,所以他最初带领起事的那波人,不仅是知根知底的江东子弟,更是互相间有着纵横交错的亲属关系。

    这就不难想象了,当一个人被砍了时候,立刻就会有几个人暴走喊道:“卧槽!你敢砍我二大爷!照顾好七舅姥爷!”

    “卧槽,我六舅也受伤了!兄弟们,给我砍回去!灭了这群王八犊子。”

    “小五呀!这叫我怎么和你家里交代呀!我也不活了!杀呀!”

    古人尚义,这种血浓于水的亲属关系加持之下,又有项羽这么一位超级武将带领,那可不就是个随时暴走的庞大“团伙”。

    一般别的军队,只要接触时吃点亏、士兵扭头就要逃跑了。这样一个带动十个,十个带动百个,后边的都不知道什么情况,见到前边的逃跑了,自然也会跟着跑。这场仗,想不失败都不可能。

    比如历史上的“淝水之战”不就是如此?晋军将领说:“你们把地方都占严实了,给我们腾出点地方来!让我们过了河,也好决一死战呀!

    秦军将领是个缺心眼,自恃己方人数超过对方太多,心说也好,等你们全部过来,立刻就把你们给一勺烩喽!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还挺好心肠,立刻就指挥部队后撤、给人家腾地方。哪知秦军将领在即将渡过大河的时候,就趁机大喊道:“秦军败了!秦军败了!”

    后边的秦军也不知道情况,只见前军向后,还真以为打了败仗了,一个个撒丫子就跑。就这样,一个带动十个,十个带动百个,后边的以为前边的战败了,前边的也以为后边的被抄了家,这还没交手呢,大家就乱哄哄地都在忙着逃跑。愣是叫人家给轻松拿捏了。。。。。。

    但是项羽这支部队就不一样了,他带领的几千江东子弟不吃亏还好,只要见了血,反而更加红了眼,立刻就得喊上一句:“这可都是咱滴亲人呀!照顾好我七舅姥爷!”立刻如同野兽一般猛扑,非得加倍捞回来本钱不可!所以以少胜多,往往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虽然项羽并不精通兵法,但是部队里这种血缘关系,却使得大家的利益牢牢捆绑在一起,暗合兵法中“上下同求”的取胜之道。

    当时天下人苦秦久矣,各地都在发生暴乱。项羽这支凝聚力非常高的部队,能够从中脱颖而出,可以说并不在意料之外。但是他在遇到了章邯的时候,就不那么轻松了。若不是赵高弄权、导致了章邯投降,只怕单凭项羽,真不是能够轻松拿捏的。

    可是接下来,简单粗暴的项羽,就接连做错了几件大事情。章邯投降以后,项羽竟然一举坑杀了二十万秦军!

    古语有云:杀降不祥!项羽的这种残暴不仁的行为,不仅秦国人恨之入骨,就连其他各路诸侯,也是颇有非议。

    天下事论不过一个理字,虽然大家反的是秦,但这些秦兵保家卫国并没有错误。而且此时,人家已经放下了武器,失去了抵抗能力。你项羽,一下子坑杀了二十万之多!这可就有点灭绝人性了。

    然后是入了咸阳,项羽不仅杀了秦王子婴,更纵容军队大肆烧杀抢掠,携抢夺来的金银财宝和美女鼓噪而归。又一把大火烧了秦王宫,三月方才熄灭。话说天下苦于暴秦久矣,这才纷纷揭竿而起,但是咸阳城的普通百姓毕竟无辜。虽然地域不同,但是说到底,大家都是炎黄子孙,又并非异族入侵。

    既然已经推翻了秦的统治,何必再作无谓的杀戮呢?所以项羽这么做,就实在太过残暴不仁,为天下人所不耻了。有点良心的强盗,恐怕都做不出这种事情来!

    就在这之前,刘邦进入咸阳的时候,可是约束部下,与老百姓秋毫无犯的。竟说刘邦是个大混蛋、大流氓,但是这一番比较之下,人品当真是高低立判。所以后来刘邦能够一路做大,逼得项羽乌江自刎,也不是什么意料之外的结局。

    咱们得说,天下各路诸侯反对秦,无非是因为苛政、残暴,可是你做得比暴秦还过分呢,这能得人心么?刘邦虽然势力、打仗的本事不如你,但是人家名声好、会有贤者前来投奔呀!

    有人曾经建议项羽说,关中的土地肥沃,适合立足成就大业。但是咱就说项羽这个人,是有多虚荣吧!他竟然一本正经地回答说:“我此时功成名就,若是不荣归故里显摆一番,那不是如同锦衣夜行,白瞎了吗?”

    给那人气得直翻白眼,说:“猴子就是猴子,穿了人的衣服,也不像个人样!”

    这就是“沐猴而冠”这个典故的由来。

    成就大业竟然不如回乡炫耀,这哪里是个王者的思维呀!所以人家拿没开化的猴子比喻项羽,当真是一点错也没有。但是项羽很不开心,拔剑就把这个人给抹了。

    灭了秦,项羽觉得大局已定,按亲的、厚的,封了大大小小多少个王,其中还自作聪明的摆了刘邦一道。这也是为了自证清白,所以没有立刻自立为帝,但是又不甘心与各路诸侯平起平坐,于是先给自己整了个“西楚霸王”的封号。但是在这之后,项羽又将表面尊崇的“义帝”迁往长沙郴县,暗中却令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于途中将义帝杀死。

    咱就说项羽这举动是有多缺心眼吧!他只是单纯的拳头大,不服有人能管制自己罢了,即使名誉上的管制也不行!但是项羽没有集权做皇帝,这杀了“义帝”就属于犯上作乱,正好落给别人口实,作为起兵反叛的理由。

    但是项羽不怕,每每看着砂锅大的拳头沾沾自喜。到了这会儿,项羽其实已经混得里外不是人儿了!只是他自己还不清楚,诸侯也碍于武力威胁,一时也没有敢于表现出来罢了。

    果不其然, 齐、赵先发生叛乱,刘邦也趁机复出。此时英布又托病不出,不愿意听从号令、协助去平叛,恨得项羽牙根直痒痒。

    项羽击败了田荣之后,又用起了杀战俘、屠城的老手段,搞得齐国人反而聚在一起,更加坚定的反抗了。

    虽然项羽能征惯战,但是一路按倒了葫芦起了瓢,到处是打不完的仗。他这个人又生性多疑,中了陈平的离间计,失了范增这条臂膀。

    在项羽这一生里,可以约束些他的,前边是叔父项梁,后边是亚父范增。但是这俩人都不在了,项羽的行为可就如同脱缰的野狗,越发不受控制了。最后众叛亲离、甚至还被下属出卖,也真是在意料之中。

    可是刘邦这一方,当年那个投奔项羽、却被十分看不起和羞辱的韩信,却一路壮大了起来。在“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的经典操作下,成功把这位眼高于顶的霸王逼得乌江自刎。

    值得一提的是,项羽确实武勇过人,数次在围剿之中杀出重围。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说项羽打仗的能力堪称奇迹,称其虽然被屡次包围,却总能杀出重围。但是身边的士兵,毕竟架不住这么围剿,项羽最后一次突围,身边只有八个骑兵!然而就算是这样,竟然数万人也是阻挡不住,又让他给跑了。

    再及至乌江边上,可就只剩下项羽这个光杆司令了。

    一说项羽被计谋骗去了马匹和霸王枪、无奈才自杀。一说项羽把马匹赠给了乌江亭长,步战又杀了数百人,这才挥剑自刎。

    总之结局是一样的:项羽身死之后,尸体还被王翳、杨喜、吕马童、吕胜和杨武这五个人给刮分抢了去,换了个封侯的赏赐。

    韩信曾评价项羽为人说:项羽这个人儿呀!任人唯亲、疑心病重、还十分虚伪。他可以为士兵们包扎伤口,并且落下鳄鱼的眼泪。但是对于身边劳苦功高的将领,却不肯赏赐、放权。象征权利的印章,放在口袋里都磨圆了,也不肯论功行赏、逐一分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