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碎语说梗讲故事 第80章 阴谋与阳谋(阳谋篇)
热门推荐:
穿越:这个美艳女帝不是人
奥特:艾雷王的旅途
养阴骨,嫁蛇仙
宝可梦:我将让道之龙重临于世
末世重生,开局sss级空间异能
冥帝的青梅抱枕她又逃了
神豪:无限升级,钱根本花不完!
影帝为追妻息影
战甲:我的天赋是地球
上一篇,咱们咱们聊了聊什么是阴谋。其实阳谋这种策略,有些接近道德绑架的味道,但远远比阴谋更加厉害。虽然把一切都摆在了明面上,也不加掩饰真实意图,甚至都不用什么特殊手段,然而就是能叫人避无可避、退无可退!
这阳谋一旦施展出来,那就是必要达到目的的杀招。虽然都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但咱实话来说,那也得看是什么枪呀!要是手枪呢?要是Ak47呢?突突突!迎头就给你扫个扇面,谁有这个自信,可否躲一个给我瞧瞧。。。。。。
然而阳谋就是这种存在,精准把握住形势和人心,算计好对方的反应和退路。只要这一招祭出,那是精准且狠辣,对方只有接受“默默承担下所有”的命运。堪比《倚天屠龙记》中,那杀人不用第二招的剑法——“岱宗如何”。
要说古今第一阳谋,恐怕要算是汉武帝时期,用来削弱藩王的“推恩令”。
这个政策其实并不复杂,但是解读起来就比较费工夫了。简单一点形容推恩令,大概是介个样子的。
汉武帝笑眯眯地给诸侯王们下达了一道旨意:爱卿们呀!寡人寻思了一件事。你们丫的都挺家大业大的,按照旧历只让长子继承家业,这对其他孩子是极其不公平滴!手心手背可都是肉呀!所以寡人决定了!以后你们的家业,要被长子、次子、第三子,同时来继承。不要怕寡人挑礼,说你们僭越。寡人批准了,允许你们建立国中之国。孩子不够数的爱卿们也不要着急,寡人允许你们划出地方来虚建国号,留给你们的孙子来继承。鼓励你们的儿子多造小人儿,早早补上这个空缺。
不了解内情的群众可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明白这推恩令目的何在,意义又在哪里?
其实您有所不知,各路诸侯的势力,一直是最高统治者的心腹大患。我们现在说起各路诸侯,引申义就是一方势力,其实那就是一个个小国王的意思。
因为夏商周之时,中央不集权,所以拳头最大的那一位,只能称王而不称帝,其余皆是各路诸侯。所以您看早期春秋霸主,都是齐桓公,宋襄公什么的。因为那个时候,大家还对周王室留着几分客气,后来才逐渐自立为王。
这周为什么灭了商呢?就是西伯侯姬昌这一旮瘩势力逐渐做大做强了、翅膀也越发地硬了。那么自然不肯久居人下,就要对商纣王天下共主的地位,想要取而代之。用泼猴的话说,这就叫做:“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
那会儿人也纯朴,武王伐纣推翻了殷商之后,就开始论功行赏:“这旮瘩归你,那旮瘩归他。这个位置是固定滴!你们可以传给自己的儿孙。只要都认头我周王室做大哥就行了,以后各自过日子吧!”
周王室本来拳头最大,可是后来为什么又逐渐没落了呢?就是因为诸侯中的强者,不断发展壮大,而周王室的实力,却不断被瓜分。到了春秋时候,就空担着一个天下共主的名声了,实际上却要看诸侯们脸色过日子。
您想吧!诸侯们比较简单,长子继承一切,属于铁打不动的家业。脸皮厚一点的,还要去邻家抢饭吃。
而周王室就不一样了。
王室嘛!怎么能与猪猴们一样呢!大国自己惹不起,小国不愿意招惹自己,又不好去打劫。若是名声坏了,又怎么好意思做天下共主呢?
当周天子生下了一大窝,除了长子继承大统以外,其他孩子也要封侯、分出一部分家产和土地。这样久而久之,仅是自家子孙的蚕食,可不就是拳头越来越小、生生把自家给拖累垮了。。。。。。
秦汉之时有了皇帝,虽然集权、但同时也有了藩王这种存在。所谓藩王,其实和夏商周时期的各路猪猴们,根本没什么两样。
就好比说刘邦吧!和一帮兄弟标着膀子玩命,终于得到了天下。既然我都皇帝了,也不能叫老弟兄寒心不是?于是大手一挥,这块归你,那块归他;你是黑王,他是白王。但是你们得分清大小王,以后我是帝,可不是个弟弟,是个要做大哥的男人!你们是王,但我是王中王!
这里边就有个概念:帝是皇帝之帝,王是国王之王。比如说古欧洲神权最大,所以只有天主教的掌门人才配叫做皇帝。所以您看英国、法国这些国家的统治者,只能叫做国王而不是皇帝,因为他们都是要服从教皇安排的。
皇帝,只能有一个!
刘邦呢,得了这天下以后,就如同是欧洲的教皇,他册封的八个藩王,就好比是英国、法国,之类的小国王。
虽然国王要臣服于皇帝,但是在属地区域内,那可是最高统治者!有着自己的小朝廷,完全掌握着税收,有属于自己的军队!权力更甚于今天的“自治区”。说白了,藩王就是要钱有钱,要人儿有人儿的存在!
就说一个事儿,康熙帝为啥要“平三藩”呢?就是吴三桂这几个汉族藩王,势力实在是太大了!手里兵强马壮不说、属地税收不用上交不说,朝廷甚至还要出钱给他们养兵!虽然打天下的时候,合同是这么立的,但是满清缓过手来,哪有不犯翻脸撕毁协议的道理?这久而久之,必是心头大患呀!
所以刘邦也马上又后悔了,八个异姓王之中,除了长沙王吴芮得了善终以外,其余都被他给弄死了,从此又立下了从此异姓不可以封王的规矩。
他这想法也简单,以后各路藩王都是姓刘的。万一朝廷出了事情,那都是指望得上的,毕竟血浓于水不是!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这皇帝的宝座,有谁不想当呀!本姓王就不会造反了么?
文帝时期,有个叫做贾谊的大臣,鉴于淮南王、济北王的谋逆事件。就在《治安策》中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其具体办法是,让诸侯王各分为若干国,使诸侯王的子孙依次分享封土,地尽为止;封土广大而子孙少的人,就虚建国号,待其子孙生后分封。汉朝原来施行的是郡县制,所以制定推恩令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做的改进,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由诸侯王的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
这就是所谓的推恩令。
您想啊!一份家业分成了三份,就算大小不均,那也是削弱实力了不是?而且愚公移山移山怎么说来着?子子孙孙无穷尽!就这样一分成三,三分成九的循环下去,藩王的势力也就逐渐不成气候了。
就好比说大耳朵刘备吧,他祖上可以追溯到中山靖王,但是一路瓜分下来,到了他爷爷这一辈,就只能做个县令了,而轮到他爹的时候,干脆连毛都没有了。
皇帝能有什么坏心思呢?单纯就是想削弱藩王们罢了!
藩王们当然清楚这个推恩令的目的,可是又无可奈何。要是有能力造反,恐怕早就揭竿而起了。实力有所不逮,那就只好忍着吧!而且说来说去,手心手背都是肉呀!这也没到非鱼死网破的地步,而且分来分去,毕竟都是一家人,肥水也没流外人田不是?
而且就算下定决心想要造反,只怕旗帜还没竖起来,自家后院先起火了。因为这也不像话呀!为了不分给其他儿子家产,宁可冒着杀头的风险,也要去造反?这叫个什么事情嘛!
恐怕其他两个儿子就要眼泪花哨地质问老王爷:“您就给句实话吧!我俩到底是您亲生的不!”
长子虽然失去了利益,但是次子和第三子毕竟大大获益了呀!对于推恩令,虽然可能会出现一个反对票,但是还多了两个赞成票呢!所以继承人为什么一下子增加了两个,恐怕也就是出于这个安排。
如果长子敢于鼓动老王爷造反,保不齐次子和第三子就要兵合一处、将打一家,高举谨遵皇命的义旗、做出大义灭亲的壮举!手起剑落,“咔嚓”就是一下子。
还要义正言辞地骂上一句:“皇帝的话你都敢不听了,这是要倒反天罡呀!观汝之头颅,即将行万里之路,远赴京师!”
然后头戴大红花,笑嘻嘻地接受皇帝嘉奖,从此王二代变成王一代了。
即使老二老三干不过老大,但是藩王家里不和,也是皇帝喜闻乐见的事情。而且这种内耗之下,本来一家人的拳头都没有皇帝的大,此时也就更没能力造反了。
出于这些内忧外患、以及亲情的考虑,藩王即使心怀大志,也只好“是龙老老实实盘着,是虎老老实实卧着”。即使再不情愿,也要接受这个所谓的“推恩令”。
所以后世的每个藩王造反,基本都出现在“王一代”,晚了就没机会喽!
所以您看这个“推恩令”,设计得是不是很巧妙?虽然意图很明显,却偏偏叫人无法抵挡!也只有这样光明正大去推动的策略,才能被叫做“阳谋”。
这阳谋一旦施展出来,那就是必要达到目的的杀招。虽然都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但咱实话来说,那也得看是什么枪呀!要是手枪呢?要是Ak47呢?突突突!迎头就给你扫个扇面,谁有这个自信,可否躲一个给我瞧瞧。。。。。。
然而阳谋就是这种存在,精准把握住形势和人心,算计好对方的反应和退路。只要这一招祭出,那是精准且狠辣,对方只有接受“默默承担下所有”的命运。堪比《倚天屠龙记》中,那杀人不用第二招的剑法——“岱宗如何”。
要说古今第一阳谋,恐怕要算是汉武帝时期,用来削弱藩王的“推恩令”。
这个政策其实并不复杂,但是解读起来就比较费工夫了。简单一点形容推恩令,大概是介个样子的。
汉武帝笑眯眯地给诸侯王们下达了一道旨意:爱卿们呀!寡人寻思了一件事。你们丫的都挺家大业大的,按照旧历只让长子继承家业,这对其他孩子是极其不公平滴!手心手背可都是肉呀!所以寡人决定了!以后你们的家业,要被长子、次子、第三子,同时来继承。不要怕寡人挑礼,说你们僭越。寡人批准了,允许你们建立国中之国。孩子不够数的爱卿们也不要着急,寡人允许你们划出地方来虚建国号,留给你们的孙子来继承。鼓励你们的儿子多造小人儿,早早补上这个空缺。
不了解内情的群众可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明白这推恩令目的何在,意义又在哪里?
其实您有所不知,各路诸侯的势力,一直是最高统治者的心腹大患。我们现在说起各路诸侯,引申义就是一方势力,其实那就是一个个小国王的意思。
因为夏商周之时,中央不集权,所以拳头最大的那一位,只能称王而不称帝,其余皆是各路诸侯。所以您看早期春秋霸主,都是齐桓公,宋襄公什么的。因为那个时候,大家还对周王室留着几分客气,后来才逐渐自立为王。
这周为什么灭了商呢?就是西伯侯姬昌这一旮瘩势力逐渐做大做强了、翅膀也越发地硬了。那么自然不肯久居人下,就要对商纣王天下共主的地位,想要取而代之。用泼猴的话说,这就叫做:“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
那会儿人也纯朴,武王伐纣推翻了殷商之后,就开始论功行赏:“这旮瘩归你,那旮瘩归他。这个位置是固定滴!你们可以传给自己的儿孙。只要都认头我周王室做大哥就行了,以后各自过日子吧!”
周王室本来拳头最大,可是后来为什么又逐渐没落了呢?就是因为诸侯中的强者,不断发展壮大,而周王室的实力,却不断被瓜分。到了春秋时候,就空担着一个天下共主的名声了,实际上却要看诸侯们脸色过日子。
您想吧!诸侯们比较简单,长子继承一切,属于铁打不动的家业。脸皮厚一点的,还要去邻家抢饭吃。
而周王室就不一样了。
王室嘛!怎么能与猪猴们一样呢!大国自己惹不起,小国不愿意招惹自己,又不好去打劫。若是名声坏了,又怎么好意思做天下共主呢?
当周天子生下了一大窝,除了长子继承大统以外,其他孩子也要封侯、分出一部分家产和土地。这样久而久之,仅是自家子孙的蚕食,可不就是拳头越来越小、生生把自家给拖累垮了。。。。。。
秦汉之时有了皇帝,虽然集权、但同时也有了藩王这种存在。所谓藩王,其实和夏商周时期的各路猪猴们,根本没什么两样。
就好比说刘邦吧!和一帮兄弟标着膀子玩命,终于得到了天下。既然我都皇帝了,也不能叫老弟兄寒心不是?于是大手一挥,这块归你,那块归他;你是黑王,他是白王。但是你们得分清大小王,以后我是帝,可不是个弟弟,是个要做大哥的男人!你们是王,但我是王中王!
这里边就有个概念:帝是皇帝之帝,王是国王之王。比如说古欧洲神权最大,所以只有天主教的掌门人才配叫做皇帝。所以您看英国、法国这些国家的统治者,只能叫做国王而不是皇帝,因为他们都是要服从教皇安排的。
皇帝,只能有一个!
刘邦呢,得了这天下以后,就如同是欧洲的教皇,他册封的八个藩王,就好比是英国、法国,之类的小国王。
虽然国王要臣服于皇帝,但是在属地区域内,那可是最高统治者!有着自己的小朝廷,完全掌握着税收,有属于自己的军队!权力更甚于今天的“自治区”。说白了,藩王就是要钱有钱,要人儿有人儿的存在!
就说一个事儿,康熙帝为啥要“平三藩”呢?就是吴三桂这几个汉族藩王,势力实在是太大了!手里兵强马壮不说、属地税收不用上交不说,朝廷甚至还要出钱给他们养兵!虽然打天下的时候,合同是这么立的,但是满清缓过手来,哪有不犯翻脸撕毁协议的道理?这久而久之,必是心头大患呀!
所以刘邦也马上又后悔了,八个异姓王之中,除了长沙王吴芮得了善终以外,其余都被他给弄死了,从此又立下了从此异姓不可以封王的规矩。
他这想法也简单,以后各路藩王都是姓刘的。万一朝廷出了事情,那都是指望得上的,毕竟血浓于水不是!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这皇帝的宝座,有谁不想当呀!本姓王就不会造反了么?
文帝时期,有个叫做贾谊的大臣,鉴于淮南王、济北王的谋逆事件。就在《治安策》中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其具体办法是,让诸侯王各分为若干国,使诸侯王的子孙依次分享封土,地尽为止;封土广大而子孙少的人,就虚建国号,待其子孙生后分封。汉朝原来施行的是郡县制,所以制定推恩令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做的改进,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由诸侯王的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
这就是所谓的推恩令。
您想啊!一份家业分成了三份,就算大小不均,那也是削弱实力了不是?而且愚公移山移山怎么说来着?子子孙孙无穷尽!就这样一分成三,三分成九的循环下去,藩王的势力也就逐渐不成气候了。
就好比说大耳朵刘备吧,他祖上可以追溯到中山靖王,但是一路瓜分下来,到了他爷爷这一辈,就只能做个县令了,而轮到他爹的时候,干脆连毛都没有了。
皇帝能有什么坏心思呢?单纯就是想削弱藩王们罢了!
藩王们当然清楚这个推恩令的目的,可是又无可奈何。要是有能力造反,恐怕早就揭竿而起了。实力有所不逮,那就只好忍着吧!而且说来说去,手心手背都是肉呀!这也没到非鱼死网破的地步,而且分来分去,毕竟都是一家人,肥水也没流外人田不是?
而且就算下定决心想要造反,只怕旗帜还没竖起来,自家后院先起火了。因为这也不像话呀!为了不分给其他儿子家产,宁可冒着杀头的风险,也要去造反?这叫个什么事情嘛!
恐怕其他两个儿子就要眼泪花哨地质问老王爷:“您就给句实话吧!我俩到底是您亲生的不!”
长子虽然失去了利益,但是次子和第三子毕竟大大获益了呀!对于推恩令,虽然可能会出现一个反对票,但是还多了两个赞成票呢!所以继承人为什么一下子增加了两个,恐怕也就是出于这个安排。
如果长子敢于鼓动老王爷造反,保不齐次子和第三子就要兵合一处、将打一家,高举谨遵皇命的义旗、做出大义灭亲的壮举!手起剑落,“咔嚓”就是一下子。
还要义正言辞地骂上一句:“皇帝的话你都敢不听了,这是要倒反天罡呀!观汝之头颅,即将行万里之路,远赴京师!”
然后头戴大红花,笑嘻嘻地接受皇帝嘉奖,从此王二代变成王一代了。
即使老二老三干不过老大,但是藩王家里不和,也是皇帝喜闻乐见的事情。而且这种内耗之下,本来一家人的拳头都没有皇帝的大,此时也就更没能力造反了。
出于这些内忧外患、以及亲情的考虑,藩王即使心怀大志,也只好“是龙老老实实盘着,是虎老老实实卧着”。即使再不情愿,也要接受这个所谓的“推恩令”。
所以后世的每个藩王造反,基本都出现在“王一代”,晚了就没机会喽!
所以您看这个“推恩令”,设计得是不是很巧妙?虽然意图很明显,却偏偏叫人无法抵挡!也只有这样光明正大去推动的策略,才能被叫做“阳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