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赤色军工,刚建国你就要造航母? > 第192章 我有上中下三计

赤色军工,刚建国你就要造航母? 第192章 我有上中下三计

    虽然已经在计算机上模拟过无数次,但秦三民还是忍不住紧张。

    夏龙一号毕竟是夏国第一座反应堆,也是全球第一座。

    控制室内,反应堆的参数信息都汇集在仪表盘和显示屏,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

    “冷却剂流量正常,堆芯温度稳定!”

    “控制棒继续抽出,反应性-1.5pcm,正在继续上升!”

    反应性是链式反应的趋势值,以十万分之一为单位。

    反应性为正,表示链式反应突破临界状态。

    为负,表示还需要继续提升中子通量。

    秦三民深吸一口气,“继续抽出控制棒,目标临界状态!”

    中子通量计数器的数字开始稳步上升,突然,仪表盘上的指示灯由黄转绿。

    滴,滴——

    蜂鸣提示再次传来!

    所有人都精神一震。

    “反应堆进入临界状态!”一名技术员激动地喊道。

    秦三民心都跳到嗓子眼:“反应性多少?”

    “0.2pcm。”

    反应性转正,突破临界!

    “中子倍增因子多大?”

    “k-eff>1”

    “控制棒位置?”

    “28%!”

    “···”

    参数一切正常。

    反应堆突破临界状态!

    成功了!

    夏龙一号!

    全球第一座核电站,启动成功了!

    控制室内,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秦三民激动的声音颤抖。

    周博露出欣慰的笑容,不过又很快恢复了冷静。

    反应堆突破临界状态,离成功还有最后一步。

    “蒋工,准备并网发电!”周博正色道。

    蒋云雷点点头:“明白!”

    随即拿起对讲机,通知电力小组。

    “与电网进行同步确认!”

    “是!”

    并网前,使用同步装置检查发电机输出与电网的同步情况,确保两者的电压、频率和相位完全匹配。

    很快,配电室的电力组传来消息。

    “发电机已同步!”

    “好,接入!”

    配电室内,随着主断路器闭合,发电机接入电网,澎湃的电能进入沪江电网。

    “电网接入成功!功率输出稳定!”

    “好!”

    周博也叫了一声好!

    并网成功,才意味着大功告成!

    这可是意义非凡。

    秦江核电站不仅是夏国第一座核电站,也是全球第一座。

    要知道,毛熊的奥布灵斯克核电站此时也还在建设之中。

    而且,秦江核电站的装机容量达到30万千瓦,也是全球第一。

    这一座核电站,就能满足周围数省的电力供应。

    一旁,蒋云雷也唏嘘不已。

    当初他主持建设的齐齐哈尔电站,装机容量0.45万千瓦。

    现在秦江一个机组,就顶齐齐哈尔电站70座。

    简直难以置信。

    程万里也非常兴奋。

    一个核电站就30万千瓦,顶其他电站几十座。

    这要是再多建几座,用不了几年,全国人民都能用上电灯了。

    人群当中,涅夫斯基等毛熊专家都露出羡慕的眼神。

    原本,他们是来支援夏国建设的,现在秦江核电站已经并网发电,但他们的奥布灵斯克还在建设中。

    而且即便将来建好,也远远落后于秦江核电站。

    夏国的发展实在太快了。

    控制室内,一片兴奋和欢庆的氛围,有人甚至激动得热泪盈眶。

    程万里道:“同志们,秦江核电站成功运行,对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都有重大意义!

    这说明原子能不仅可以作为武器,也可以为民生服务,造福人类。

    这是人类在和平利用原子能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同时也说明,在核技术领域,夏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为大家感到骄傲!

    我会汇报最高领袖,为大家请功!”

    哗哗哗——

    众人报以热烈的掌声。

    毫无疑问,秦江核电站成功运行,是一个里程碑的时刻。

    这一次,夏国走在世界最前列。

    可以预见,无论国内还是国际,夏龙一号都会引发巨大反响。

    程万里继续勉励道:“秦江核电站仅仅是个开始。

    未来,我们还会建设第二座,第三座核电站。

    大家任重道远,希望大家再接再厉!”

    哗哗哗——

    又是一阵热烈掌声。

    程万里发表简短讲话后,众人随即忙碌起来。

    反应堆并不是达到临界状态就万事大吉了,后续还要逐步提升功率,达到稳定输出。

    并网后,反应堆、涡轮机、发电机的运行状态也都需要24小时实时监控,确保系统稳定。

    总之,后续的运营,维护,安全工作还很多,丝毫大意不得。

    周博和程万里一起离开了核电站,两人坐的是同一辆车。

    车上,两人又有一番谈话。

    “有了核电站,电力问题就解决了。

    但还有一个问题,一直让我很头疼。”程万里皱着眉说道。

    “什么问题?”

    “燃油不足问题!”

    程万里神色忧愁,继续道:“现在我们能造飞机,能造坦克,这本来是好事。

    但这些东西可都是油老虎,我们造得起,却用不起了。

    为了给前线节省油料,现在首都很多单位都不准开车了,骑自行车上班,有人只能步行。”

    周博听着,也皱起了眉。

    没办法,这就叫工业基础薄弱。

    落后是全方位的,到处都是短板,到处都是短缺。

    凭周博一个人,天天爆肝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夏国的石化工业几乎为零,燃油全靠进口,出现短缺是必然的。

    但之前没那么多飞机坦克,也没那么卡车,短缺问题显得不那么急迫。

    而随着沪江兵工厂不断推出各种装备,对油料的需求也水涨船高。

    半岛战场上,现在光黄林秋的12x师,就坦克,自行炮和卡车共计三百多辆。

    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这么多重型装备,一旦开动起来,消耗的油料是惊人的。

    出现短缺也就不稀奇了。

    最后,程万里问道:“你是无所不能的孙大圣,有没有什么办法?”

    周博苦笑道:“程部长,别说我不是孙大圣。

    就算孙大圣本圣来了,他也变不出汽油和柴油。”

    “那怎么办?”

    周博叹气道:“这件事真不好办,我只有短期,中期,长期三个应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