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赤色军工,刚建国你就要造航母? > 第207章 国家工程院

赤色军工,刚建国你就要造航母? 第207章 国家工程院

    周博继续道:“不仅是铁矿石,石油,铜矿,橡胶,这些原材料,我们都要进口”

    夏国矿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初步发展成果。

    随后几年,夏国铁矿石产量持续增长,到1952年已达到429万吨,为1950年的近两倍。

    在1953年至1978年的25年间,夏国的主要矿产品产量更是大幅度增长,铁矿石产量也大幅增加。

    其实,进口原材料,生产工业品,再出口赚取利润差的方法,众人也不是不懂。

    只是以夏国的条件,以前根本没这个能力。

    没技术,没资本,没渠道,什么都没有,想赚也赚不到呀。

    如果真能突破鹰酱封锁,又有能拿出手的产品,谁不想赚钱呢!

    会议室内,郑副总理又点了一根烟。

    “同志们,周博说的很有道理呀,我们的目光要放长远。

    以农业社会的眼光看,夏国的确地大物博。

    但从工业化的角度呢,从四万万人的角度呢?

    我们的资源是否足够支持未来的工业化,这的确要打个问号?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铁矿石不够用了,石油不够用了,我们怎么办?

    这个问题,必须未雨绸缪呀!”

    王弘道:“说到石油,不用有一天,马上就要不够用了,得想办法。”

    周博接话道:“一五计划中,我们必须打通海外渠道,解决原材料来源问题。

    比如铁矿石,我们可以从毛熊和阿三国进口。

    石油,从毛熊、东南亚。

    橡胶,从东南亚。

    铜矿,毛熊,非洲。

    ···”

    周博掰着指头,将夏国需要什么原材料,又从哪些国家进口,讲得清清楚楚。

    郑副总理和程万里露出微笑。

    周博显然是做了功课的。

    不过,两人也深知,要开辟这些海外渠道,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军事和外交手段的同步推进。

    王弘皱眉道:“周总工,假如我们解决了原材料问题,国内的生产能力能跟上吗?”

    作为工业部长,王弘很清楚,工业不是报告里的一堆数字,而是一间间厂房,一台台机床,一个个工人搭建起来的。

    周博的计划里,动辄都是几十倍增长幅度,想要实现,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周博笑了笑:“王部长真是一针见血。这也正是我接下来要提出的建议。

    我称之为技术扩散计划!

    还以钢铁为例,沪江钢铁厂已经建成了3000方高炉,这样的技术理应扩散到全国。

    试想,如果在鞍钢,武钢,包钢,太钢,都复制一个3000立方高炉,2000万吨的目标不是很快就实现了吗?

    还有发电,我们的30万千万核电站已经并网,全国复制10座,那不就是300万千瓦吗?

    依次类推,我们要做的就是快速复制。”

    王弘立刻道:“周总工,你的设想很好,但工业体系包罗万象,远不止钢铁和发电,你都能保证解决所有技术问题吗?

    比如化工,比如冶金,比如医药,等等。”

    周博一笑,他当很想回答:我能保证。

    但他要这么说,其他人会把他当疯子。

    毕竟,周博之前虽然表现逆天,但也主要体现在军工方面,民用技术太过庞杂,没有人会认为周博能包打天下。

    包括程万里也不这么认为。

    “王部长,你说的很有道理。

    工业是庞大体系,没有人能包打天下。

    因此,我们必须集中全国智慧,打赢这场技术攻坚战。

    我的建议是,建立国家工程院!

    将各行业专家集中在一起,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

    取得突破后,就全国推广,快速实现工业化”

    国家工程院?

    这个建议让众人眼前一亮。

    程万里立刻道:“这是个不错的建议!

    集中全国智力,攻克技术难题,然后再全国推广!

    很好,我看就这么办!”

    郑副总理也点点头:“事实上,高层也早有类似的想法,建立科学院和工程院。

    现在看来,是事不宜迟了!”

    王弘兴奋道:“如果能建立工程院,那就太好!”

    周博继续道:“另外,我们工程师、工人队伍也有很大缺口。

    我建议,在几个大城市建立技术学校,培训一批速成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

    王弘裂开兴奋的一拍大腿:“这个主意好呀!”

    周博这个建议真是太对王弘胃口了,他很清楚,上层技术突破固然重要,但基层的工程师和工人才是大厦的基石。

    没有足够数量的工人,工业化是空中楼阁。

    夏国实现基本工业化的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奋斗历程。通过新成立初期的恢复、“一五计划”的重点建设、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才一点一滴建立的。

    此时,王弘对周博的佩服已经是五体投地了。

    这个年轻人,头脑灵活,思维缜密,而且对工业的理解极其深刻了。

    简直无所不知!

    无所不能!

    郑副总理道:“周博,建立工程院的事,我现在就可以批准。

    不过,在几个城市建立技术学校,需要的师资力量不是小数。

    物资上,我们挤一挤还好说,关键是上哪找那么多老师呢。”

    “首长,老师的话,从各大厂选一些工程师兼职教学。

    另外,我打算采用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叫远程教学。

    可以代替部分教师资源。”

    随即,周博电视机课程教学,以及远程视频教学的想法介绍了一遍。

    众人听的直瞪眼。

    课还能这样上,隔着几千公里就能互相交流。

    这也太神奇了。

    程万里也大吃一惊。

    真是几天不见,周博就能给他新的惊喜。

    郑副总理露出笑容。

    “周博同志,看来整个一五计划,你已经成竹在胸了!”

    其他人也纷纷称赞。

    “周总工,你说的太好了!”

    “如过这个五年计划真的实现,夏国的实力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是的”

    郑副总理的声音突然提高。

    \"这恰恰说明,我们制定五年计划的决策是正确的、及时的!只有尽快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