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侯府把废物夫君的儿子养成大佬 第17章 收买刑氏
孟府,王美兰听了素问的话,当即就傻眼了,不过她到底是浸淫后宅多年的人,这会儿倒沉得住气。
“你说世子要娶姚清芷为平妻?这消息可属实?”
素问连连点头:“千真万确,听世子说陛下也同意了。”
就是因为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她们少夫人才发了这么大的脾气。
不然她也不敢回来惊动夫人。
王美兰:“你们做的很对,这个时候就是要先稳住慈儿,不能让她惹得郡主不喜。”
自己的女儿什么脾气,她这个当娘的一清二楚。
她这会儿没把房顶给掀了就还是好的。
万一她口不择言,把不该说的说了,到时候只怕情况更难转圜。
“夫人,素心姐姐让奴婢回来,就是想让您能亲自去劝一劝少夫人。”
这会儿她谁的话都听不进去,她们也是没了办法,这才回来向夫人求助。
“我知道了,只是这不年不节的,我怎么好突然登门,这样吧,这两天你们尽力把人先给稳住,然后过两天我会对外称病了,到时候你再让慈儿回来,如此别人也不会说什么。”
“你记得回去告诉慈儿,让她稍安勿躁,一切有我。”
素问躬身应下:“是,夫人,奴婢知道了。”
那日刑氏从孟令仪那回去了,就一直在琢磨她说的那些话。
彩霞见夫人这几天愁眉不展的,就问道:“夫人,奴婢愚钝,您不是不想咱们小姐嫁给忠勇侯府的世子,现在既然二小姐有这个意愿,那不是正好吗?您干嘛还这么不放心?”
邢氏转动了手腕上的成色极好的翠绿镯子,哼了一声,漫不经心道:“起初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是回来后,我又突然想明白了。”
“本来大嫂就看不起我们二房,时常对我出言讥讽,若是让二姑娘嫁到了忠勇侯府,以后她一跃成了世子的丈母娘,身份岂不是更上一层楼,只怕那时候我们更要被她踩到脚底下摩擦。”
先前大姑娘能高嫁到魏国公府,王氏就够得意的了,时不时在她面前炫耀。
这要是二姑娘又嫁到了侯府去,只怕以后她的尾巴更要翘到了天上去了。
到那时,这个家里只怕要没有她们母子几个的容身之地了。
想起这些,她就不甘心让二姑娘嫁到侯府去,这么好的事,她凭什么要白白便宜王氏。
彩霞点头:“夫人的意思,这是决定不帮二小姐了?”
刑氏想起这个事就一脸烦躁,她既舍不得自己的舒儿嫁过去,但是也不想就这样便宜了王氏。
真是愁死人了。
彩云突然进来禀告:“夫人,这是二小姐让人送过来的。”
刑氏接过她手里的东西,打开信封看了里面的纸张,顿时就眉开眼笑。
嘴里喃喃自语道:“没想到,这个丫头还有点手段,姚太傅的亲笔推荐信还真让她给弄到了。”
之前为了云贷的前途,她可是没少让孟老二找人到处打点,最后都是无功而返。
没想到不过几天的时间,就让这个丫头给弄到了。
看来她平时倒是小瞧了她。
刚才还犹豫不决的人看到了这实打实的好处,此刻立马就释然了。
刑氏也想通了,虽然王氏是二姑娘的嫡母,可是自己这次帮了她,以后她若真成了侯府少夫人,看在这件事的面子上她也许会念着自己的好。
而且她昨天碰到了王氏,听她话里的意思,孟二想要嫁到侯府完全是她自己的主意,一点没跟王氏这个嫡母通气,这么看来,她们母女二人也没有表面上看的那么母慈女孝。
既然这个丫头是个懂得感恩的,那自己这次就帮她一回。
上次如霜给了她帖子,她心里不知该如何应对,还一直拖着没有回帖呢。
“彩霞,你赶紧把我的回帖拿去送给侯府的谢二夫人,就说明天我会准时去畅春园听戏。”
完了,她又对彩云说道:“你去韶华院告诉二姑娘,就说让她放心。”
孟令仪就知道推荐信一送过去,刑氏就会答应自己的要求。
果不其然,没一会儿,彩云就过来递话了。
等人走了,香杏就问道:“小姐,咱们轻易就把推荐信给了二夫人,她真能办成这件事吗?”
刑氏虽然平日里被王氏压得死死的,看着有些窝囊,可是她作为母亲,对自己的两个孩子那是绝对没话说的。
恨不得拼了命把世上最好的,都给他们。
这次她帮云贷拿到了姚太傅的亲笔推荐信,相信以他的能力日后一定能够一举登科。
这实打实的好处落在了邢氏的身上,她肯定不会再犹豫,绝对会尽最大的努力促成这件事。
而且孟令仪要是成了侯府夫人,以后更加有权有势,现在巴结讨好她,对刑氏而言只有好处。
刑氏虽然懦弱了点,可不是完全没脑子的。
这么好的替自己儿女铺路的机会,她求之不得呢。
所以她能笃定这次的事,二婶一定会用尽心思去办。
只要她使出全力,加上忠勇侯府急着替世子娶正妻,这件事绝对能成。
“你等着吧,二婶一定能办成的。”
香杏见小姐这么肯定,她也不再怀疑,决定趁着现在默默先把小姐出嫁需要用到的东西给准备起来。
两人正说着话,香草就跑进来了,兴奋道:“小姐,三少爷回来了?”
“云岫回来了,快去做点他喜欢吃的糕点过来。”
孟令仪刚站起来准备往外走,就见从门外冲进来了一个胖嘟嘟的肉团子抱住了她。
这还是她重生以后,第一次见到弟弟。
想起上辈子他那么小就遭遇不测,孟令仪突然就红了眼眶,忍不住落了泪。
“阿姐,你怎么了?可是云岫撞疼了你?”
孟云岫今年已经八岁了,按理说该送进书院读书的,可是王氏说他启蒙得晚,基础太差了,就这样送进书院去,容易跟不上,所以先让他去跟着夫子学一学,等把该学的东西都学会了,再去书院读书。
一般人家的孩子都是四岁开始启蒙,可是那时候王氏以他的身子太差,受不了学业的劳累,硬是拖到了他七岁,才给他开始启蒙。
“你说世子要娶姚清芷为平妻?这消息可属实?”
素问连连点头:“千真万确,听世子说陛下也同意了。”
就是因为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她们少夫人才发了这么大的脾气。
不然她也不敢回来惊动夫人。
王美兰:“你们做的很对,这个时候就是要先稳住慈儿,不能让她惹得郡主不喜。”
自己的女儿什么脾气,她这个当娘的一清二楚。
她这会儿没把房顶给掀了就还是好的。
万一她口不择言,把不该说的说了,到时候只怕情况更难转圜。
“夫人,素心姐姐让奴婢回来,就是想让您能亲自去劝一劝少夫人。”
这会儿她谁的话都听不进去,她们也是没了办法,这才回来向夫人求助。
“我知道了,只是这不年不节的,我怎么好突然登门,这样吧,这两天你们尽力把人先给稳住,然后过两天我会对外称病了,到时候你再让慈儿回来,如此别人也不会说什么。”
“你记得回去告诉慈儿,让她稍安勿躁,一切有我。”
素问躬身应下:“是,夫人,奴婢知道了。”
那日刑氏从孟令仪那回去了,就一直在琢磨她说的那些话。
彩霞见夫人这几天愁眉不展的,就问道:“夫人,奴婢愚钝,您不是不想咱们小姐嫁给忠勇侯府的世子,现在既然二小姐有这个意愿,那不是正好吗?您干嘛还这么不放心?”
邢氏转动了手腕上的成色极好的翠绿镯子,哼了一声,漫不经心道:“起初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是回来后,我又突然想明白了。”
“本来大嫂就看不起我们二房,时常对我出言讥讽,若是让二姑娘嫁到了忠勇侯府,以后她一跃成了世子的丈母娘,身份岂不是更上一层楼,只怕那时候我们更要被她踩到脚底下摩擦。”
先前大姑娘能高嫁到魏国公府,王氏就够得意的了,时不时在她面前炫耀。
这要是二姑娘又嫁到了侯府去,只怕以后她的尾巴更要翘到了天上去了。
到那时,这个家里只怕要没有她们母子几个的容身之地了。
想起这些,她就不甘心让二姑娘嫁到侯府去,这么好的事,她凭什么要白白便宜王氏。
彩霞点头:“夫人的意思,这是决定不帮二小姐了?”
刑氏想起这个事就一脸烦躁,她既舍不得自己的舒儿嫁过去,但是也不想就这样便宜了王氏。
真是愁死人了。
彩云突然进来禀告:“夫人,这是二小姐让人送过来的。”
刑氏接过她手里的东西,打开信封看了里面的纸张,顿时就眉开眼笑。
嘴里喃喃自语道:“没想到,这个丫头还有点手段,姚太傅的亲笔推荐信还真让她给弄到了。”
之前为了云贷的前途,她可是没少让孟老二找人到处打点,最后都是无功而返。
没想到不过几天的时间,就让这个丫头给弄到了。
看来她平时倒是小瞧了她。
刚才还犹豫不决的人看到了这实打实的好处,此刻立马就释然了。
刑氏也想通了,虽然王氏是二姑娘的嫡母,可是自己这次帮了她,以后她若真成了侯府少夫人,看在这件事的面子上她也许会念着自己的好。
而且她昨天碰到了王氏,听她话里的意思,孟二想要嫁到侯府完全是她自己的主意,一点没跟王氏这个嫡母通气,这么看来,她们母女二人也没有表面上看的那么母慈女孝。
既然这个丫头是个懂得感恩的,那自己这次就帮她一回。
上次如霜给了她帖子,她心里不知该如何应对,还一直拖着没有回帖呢。
“彩霞,你赶紧把我的回帖拿去送给侯府的谢二夫人,就说明天我会准时去畅春园听戏。”
完了,她又对彩云说道:“你去韶华院告诉二姑娘,就说让她放心。”
孟令仪就知道推荐信一送过去,刑氏就会答应自己的要求。
果不其然,没一会儿,彩云就过来递话了。
等人走了,香杏就问道:“小姐,咱们轻易就把推荐信给了二夫人,她真能办成这件事吗?”
刑氏虽然平日里被王氏压得死死的,看着有些窝囊,可是她作为母亲,对自己的两个孩子那是绝对没话说的。
恨不得拼了命把世上最好的,都给他们。
这次她帮云贷拿到了姚太傅的亲笔推荐信,相信以他的能力日后一定能够一举登科。
这实打实的好处落在了邢氏的身上,她肯定不会再犹豫,绝对会尽最大的努力促成这件事。
而且孟令仪要是成了侯府夫人,以后更加有权有势,现在巴结讨好她,对刑氏而言只有好处。
刑氏虽然懦弱了点,可不是完全没脑子的。
这么好的替自己儿女铺路的机会,她求之不得呢。
所以她能笃定这次的事,二婶一定会用尽心思去办。
只要她使出全力,加上忠勇侯府急着替世子娶正妻,这件事绝对能成。
“你等着吧,二婶一定能办成的。”
香杏见小姐这么肯定,她也不再怀疑,决定趁着现在默默先把小姐出嫁需要用到的东西给准备起来。
两人正说着话,香草就跑进来了,兴奋道:“小姐,三少爷回来了?”
“云岫回来了,快去做点他喜欢吃的糕点过来。”
孟令仪刚站起来准备往外走,就见从门外冲进来了一个胖嘟嘟的肉团子抱住了她。
这还是她重生以后,第一次见到弟弟。
想起上辈子他那么小就遭遇不测,孟令仪突然就红了眼眶,忍不住落了泪。
“阿姐,你怎么了?可是云岫撞疼了你?”
孟云岫今年已经八岁了,按理说该送进书院读书的,可是王氏说他启蒙得晚,基础太差了,就这样送进书院去,容易跟不上,所以先让他去跟着夫子学一学,等把该学的东西都学会了,再去书院读书。
一般人家的孩子都是四岁开始启蒙,可是那时候王氏以他的身子太差,受不了学业的劳累,硬是拖到了他七岁,才给他开始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