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神:从烧尾宴开始 第3章 生辰宴的准备
热门推荐:
始于神临,终于神裔
割鹿记
赶山重生1978年打猎枪法如神
千金归来:以报国为己任
大明:开局断绝朱允炆帝王路
长生10亿年,苟成仙帝再出山
东北黑道往事
走向至尊修仙永无止境
开局街亭之三国拿来吧你
第二天,从宵禁结束开始,天还未亮,醉霄楼就忙碌起来。
城外新鲜的蔬菜瓜果被一车车的送进来,今天刚宰杀好的羊和猪也一只只的送进厨房,其他的食材更是数不胜数。
最重要的是东家来的时候带来了一些胡麻,这让酒楼的这些人可开了眼。
早就听说胡麻价值不菲,普通人基本看不到,只听说服之可得仙,不是达官贵人根本接触不到。
东家打开一个乌檀木盒子,里面都是分好的一个个小袋子,他取出其中一个精美的小丝绸袋子打开,给大家伙展示一遍:“这东西可贵了,就这一袋就要一两银子。”
李言念正围在周围,凑近一看,袋子里面装的是黑色的一粒一粒的东西,看到的一瞬间就不禁想到‘这不就是黑芝麻嘛?这么大惊小怪?’
然后又看到厨房的伙计都在伸长脖子往这边看,东家的也一脸得意,连拿取的动作都很轻柔‘呃...原来我穿越了,这是唐朝啊,那没事了。’
对于芝麻的历史李言念还是知道的,古代叫胡麻,相传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
从汉代开始就有种植痕迹,但是产量不行,质量也相比外来的更差,所以对西域商人贩卖过来的胡麻可是很抢手的。
特别是道观里的道士,喜欢将胡麻和饭同煮,之后就传出了仙人以胡麻饭为食,说凡人食之可得仙。
具体传言的源头不可考,但是古代以来特别是唐代这个文化异常繁荣的时代,胡麻也绝对是达官贵人争相追求的奢侈品,贵点也不足为奇。
韦怀收起来胡麻,将盒子交给交给苏尚荣,同时也让赵望月来监督进度,他则是到外面大堂去接待。
李言念今天被分配的工作主要还是面雕,旁边一个身穿白色丝绸长袍,腰间挂着一块玉,装扮与厨房格格不入的人走进来,笑眯眯的说道:“言念,今日可有眼福了。”
这是韦怀的三徒弟汪涤池,家境优渥,却好庖厨之事,思想跳脱,家中对他也毫无办法,只能托关系送到韦怀这里来。
他是李言念在这里关系最好的人,李言念记忆中就有很多被他带着出去玩的场景。
“哦,三哥,怎么说?”
汪涤池也到了案板前,拿起一块面团,用比李言念还熟练快速的手法,一下子就捏出来一个面雕的雏形,还一边小声说话:“严少卿把他的生辰宴设在我们这,不是在另外几家,你可知为何啊?”
李言念瞥了他一眼,心想这三哥果然是最八卦的人,但也非常配合的说道:“不知。三哥可有什么消息啊?”
汪涤池说:“严少卿是太常寺少卿,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人物啊,我也只是听说哈。”
他看了看周围没有人过来,就又凑过来一点,小声说:“师傅以前不是御膳房被排挤出来的嘛,后来到光禄寺珍羞署当差,都说是他老人家手艺了得才入了光禄寺卿的眼,才被特招进去的。但其实啊,这其中可还有这严少卿的助力呢,不然天下手艺好的厨子多了去,也不可能轮到咱师傅头上。”
“啊,这其中竟还有这般渊源啊。”李言念确实不知道这些,他对师傅的了解也只限于酒楼伙计的口口相传。
“唉,也怪我们这几个徒弟不争气,现在都是师傅享天伦之乐的年纪,还得回来操持酒楼。”汪涤池叹口气:“回想起以前师傅还在掌勺的时候,那生意可好得很,哪像现在啊。”
“是啊。”李言念记忆中也有以前酒楼的一些场景,虽然那时候年纪不大,只能天天窝在厨房打杂,但对那时酒楼的红火也是很有印象的。
“你们俩在这说什么,还不快去准备?”
李言念正准备说话,身后突然传来严肃的声音,他和汪涤池回头一看,面容方正的二哥赵望月正背着手,面无表情的看着他俩。
“啊哈,我这,正教言念面雕呢。”汪涤池尴尬一笑,这些话可不能给这个古板的二哥听到,被他知道又在背后谈论师傅那可没好果子吃。
然后一脸正经的看着李言念说:“刚刚那就是那样调整的,你自己好好练习吧,我也要去准备菜肴了。”
说完就跑没影了。
李言念回头看着面无表情的赵二哥,也装作无事发生的样子,马上低下头做自己的事。
......
寿宴设在今日午时开始。
唐代因为多族文化的交融发展,饮食文化已经完全不同于汉制,非常接近于后世的习惯。
比如三餐制,除非吃不起饭的穷人,基本都是一天吃三顿;合餐制,多人的宴席都在一张桌上分吃同一道菜;合餐制也导致胡凳的兴起,不再跪坐,到现在成了椅子。
很多事情的发展在不经意间,但却能为后世带来深远的影响。
李言念在后厨看着来送货的胡人,不得不感叹唐朝的繁荣强大。
这些高鼻深目的胡人在长安城中基本都是商人,从遥远的西方带着货物跨越戈壁、雪山、沙漠,千里迢迢只为来瞻仰东方天朝上国,也大概只有这时候能看到了吧。
眼前这个操着一口流利官话的胡人,可能是高原人种,在长安呆久了两颊还是通红的一片,他对着在点货的李言念说:“小兄弟,我这的货可不会短缺你的,只管放心就是。”
李言念瞥了他一眼,还是在认真对着进货单上的物资在清点:“虽然你是老客户了,但这该清点的还是要点清楚为好。”
“哈哈哈哈。”对面的胡人笑了几声:“小兄弟说得对,我老赵就喜欢跟你们这些认真有信誉的人打交道。”
看到李言念有点奇怪的看自己一眼,这胡人一脸得意的说:“我的大唐名字叫赵钱,你叫我老赵就行。我也在长安做生意也快十年了,我的信誉在这东市坊附近可是有目共睹的,可不能做那些没屁眼的事。再说今天这也是贵酒楼顶顶重要的事,老赵我可不敢懈怠啊。”
李言念清点好货物,看着这个学着那些官老爷留了一点长须,又显得不伦不类,但官话说的贼顺溜的胡人总感觉有点别扭:“老赵你是西域哪里人啊?”
赵钱轻捋胡须:“老赵我呀,来自大食国,从这里往西去很远很远,跨过雪山沙漠,路过十多个小国家,当初来的时候可差点没死在路上。我们商队啊,来的时候一百多个人,到安西都护府就已经只剩下十二个人了。唉,可怜我老赵在大食还有三个妻子等着我回去呢,现在我都不敢走了,只能在这里养几个小妾聊以度日啊。”
‘大食啊,我记得好像是后世阿拉伯那地吧?果然挺远。’李言念想了下,不理会伤感的老赵,继续回去做事。
城外新鲜的蔬菜瓜果被一车车的送进来,今天刚宰杀好的羊和猪也一只只的送进厨房,其他的食材更是数不胜数。
最重要的是东家来的时候带来了一些胡麻,这让酒楼的这些人可开了眼。
早就听说胡麻价值不菲,普通人基本看不到,只听说服之可得仙,不是达官贵人根本接触不到。
东家打开一个乌檀木盒子,里面都是分好的一个个小袋子,他取出其中一个精美的小丝绸袋子打开,给大家伙展示一遍:“这东西可贵了,就这一袋就要一两银子。”
李言念正围在周围,凑近一看,袋子里面装的是黑色的一粒一粒的东西,看到的一瞬间就不禁想到‘这不就是黑芝麻嘛?这么大惊小怪?’
然后又看到厨房的伙计都在伸长脖子往这边看,东家的也一脸得意,连拿取的动作都很轻柔‘呃...原来我穿越了,这是唐朝啊,那没事了。’
对于芝麻的历史李言念还是知道的,古代叫胡麻,相传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
从汉代开始就有种植痕迹,但是产量不行,质量也相比外来的更差,所以对西域商人贩卖过来的胡麻可是很抢手的。
特别是道观里的道士,喜欢将胡麻和饭同煮,之后就传出了仙人以胡麻饭为食,说凡人食之可得仙。
具体传言的源头不可考,但是古代以来特别是唐代这个文化异常繁荣的时代,胡麻也绝对是达官贵人争相追求的奢侈品,贵点也不足为奇。
韦怀收起来胡麻,将盒子交给交给苏尚荣,同时也让赵望月来监督进度,他则是到外面大堂去接待。
李言念今天被分配的工作主要还是面雕,旁边一个身穿白色丝绸长袍,腰间挂着一块玉,装扮与厨房格格不入的人走进来,笑眯眯的说道:“言念,今日可有眼福了。”
这是韦怀的三徒弟汪涤池,家境优渥,却好庖厨之事,思想跳脱,家中对他也毫无办法,只能托关系送到韦怀这里来。
他是李言念在这里关系最好的人,李言念记忆中就有很多被他带着出去玩的场景。
“哦,三哥,怎么说?”
汪涤池也到了案板前,拿起一块面团,用比李言念还熟练快速的手法,一下子就捏出来一个面雕的雏形,还一边小声说话:“严少卿把他的生辰宴设在我们这,不是在另外几家,你可知为何啊?”
李言念瞥了他一眼,心想这三哥果然是最八卦的人,但也非常配合的说道:“不知。三哥可有什么消息啊?”
汪涤池说:“严少卿是太常寺少卿,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人物啊,我也只是听说哈。”
他看了看周围没有人过来,就又凑过来一点,小声说:“师傅以前不是御膳房被排挤出来的嘛,后来到光禄寺珍羞署当差,都说是他老人家手艺了得才入了光禄寺卿的眼,才被特招进去的。但其实啊,这其中可还有这严少卿的助力呢,不然天下手艺好的厨子多了去,也不可能轮到咱师傅头上。”
“啊,这其中竟还有这般渊源啊。”李言念确实不知道这些,他对师傅的了解也只限于酒楼伙计的口口相传。
“唉,也怪我们这几个徒弟不争气,现在都是师傅享天伦之乐的年纪,还得回来操持酒楼。”汪涤池叹口气:“回想起以前师傅还在掌勺的时候,那生意可好得很,哪像现在啊。”
“是啊。”李言念记忆中也有以前酒楼的一些场景,虽然那时候年纪不大,只能天天窝在厨房打杂,但对那时酒楼的红火也是很有印象的。
“你们俩在这说什么,还不快去准备?”
李言念正准备说话,身后突然传来严肃的声音,他和汪涤池回头一看,面容方正的二哥赵望月正背着手,面无表情的看着他俩。
“啊哈,我这,正教言念面雕呢。”汪涤池尴尬一笑,这些话可不能给这个古板的二哥听到,被他知道又在背后谈论师傅那可没好果子吃。
然后一脸正经的看着李言念说:“刚刚那就是那样调整的,你自己好好练习吧,我也要去准备菜肴了。”
说完就跑没影了。
李言念回头看着面无表情的赵二哥,也装作无事发生的样子,马上低下头做自己的事。
......
寿宴设在今日午时开始。
唐代因为多族文化的交融发展,饮食文化已经完全不同于汉制,非常接近于后世的习惯。
比如三餐制,除非吃不起饭的穷人,基本都是一天吃三顿;合餐制,多人的宴席都在一张桌上分吃同一道菜;合餐制也导致胡凳的兴起,不再跪坐,到现在成了椅子。
很多事情的发展在不经意间,但却能为后世带来深远的影响。
李言念在后厨看着来送货的胡人,不得不感叹唐朝的繁荣强大。
这些高鼻深目的胡人在长安城中基本都是商人,从遥远的西方带着货物跨越戈壁、雪山、沙漠,千里迢迢只为来瞻仰东方天朝上国,也大概只有这时候能看到了吧。
眼前这个操着一口流利官话的胡人,可能是高原人种,在长安呆久了两颊还是通红的一片,他对着在点货的李言念说:“小兄弟,我这的货可不会短缺你的,只管放心就是。”
李言念瞥了他一眼,还是在认真对着进货单上的物资在清点:“虽然你是老客户了,但这该清点的还是要点清楚为好。”
“哈哈哈哈。”对面的胡人笑了几声:“小兄弟说得对,我老赵就喜欢跟你们这些认真有信誉的人打交道。”
看到李言念有点奇怪的看自己一眼,这胡人一脸得意的说:“我的大唐名字叫赵钱,你叫我老赵就行。我也在长安做生意也快十年了,我的信誉在这东市坊附近可是有目共睹的,可不能做那些没屁眼的事。再说今天这也是贵酒楼顶顶重要的事,老赵我可不敢懈怠啊。”
李言念清点好货物,看着这个学着那些官老爷留了一点长须,又显得不伦不类,但官话说的贼顺溜的胡人总感觉有点别扭:“老赵你是西域哪里人啊?”
赵钱轻捋胡须:“老赵我呀,来自大食国,从这里往西去很远很远,跨过雪山沙漠,路过十多个小国家,当初来的时候可差点没死在路上。我们商队啊,来的时候一百多个人,到安西都护府就已经只剩下十二个人了。唉,可怜我老赵在大食还有三个妻子等着我回去呢,现在我都不敢走了,只能在这里养几个小妾聊以度日啊。”
‘大食啊,我记得好像是后世阿拉伯那地吧?果然挺远。’李言念想了下,不理会伤感的老赵,继续回去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