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王殿下,对臣也这般虚伪么 第132章 还用查吗?
皇后轻轻摆了摆手,“陛下既已知晓愉王与魏暮舟下落不明,此刻若轻举妄动,只会打草惊蛇。本宫能做的,唯有寄希望于天意,愿老天爷能睁开眼,莫要让那二人活着归来,以免坏了本宫的好事。”
言罢,皇后缓缓站起身,身影在烛光下拉长,显得格外孤傲而冷冽。
她的目光穿过重重宫墙,仿佛已看到未来的局势,在她的精心布局下,一步步走向她所期望的终点。
翌日清晨,太和殿上,气氛凝重。
元帝听完太子一番,关于五安之行及往返途中两次遭遇刺杀的陈述,怒不可遏,当场在太和殿内大发雷霆,言辞之激烈,令在场群臣皆为之色变。
群臣们面面相觑,大气也不敢喘,纷纷低下头,仿佛这样就能躲过这场无妄之灾。
他们心中暗自祈祷,希望元帝的怒火能够尽快平息,莫要殃及池鱼。
然而,元帝见群臣噤若寒蝉,更是怒意难平。
“怎么?一个个都成了锯嘴葫芦?平日里在朝堂之上,你们不是能言善辩,巧舌如簧吗?如今怎么一个个都成了哑巴?难道在你们的眼中,朕已经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摆设?”
元帝的目光如炬,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位大臣,“若是不把朕放在眼里,那么你们不把太子、愉王和龙晔卫指挥使这三人放在眼里,倒也说得过去。只是朕万万没想到,你们的胆子竟然大到这种地步,刺杀一次不够,竟然还胆敢进行第二次!”
言罢,元帝从案几上猛地拿起诸秀的认罪书,他愤怒地将之掷于地上。
那纸张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不偏不倚地落在了丞相的脚边。
丞相的眼神瞬间凝重起来,他瞥了一眼地上的认罪书,心中暗自庆幸,幸亏这认罪书上没有他的名字。
然而,坐在龙椅上的元帝似乎并未注意到这一幕,他依旧在训斥着朝臣。
“你们以为朕今天骂错了你们是吗?还是你们觉得,一个小小的县令,就敢做出这等丧心病狂之事?若非你们这些朝中蛀虫在背后支持,朕是万万不信的!”
丞相看着地上的认罪书,心中五味杂陈。
他再听着元帝坐在龙椅上的训斥,总觉得这话里话外都在指桑骂槐,骂的就是他。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心虚,他的额头竟然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就在这时,他听到元帝的声音响起,“丞相,你对胥福的认罪书有何看法?”
丞相闻言,心中虽惊但面色不改。
他俯身拾起地上的认罪书,仔细地审视了一番,片刻之后,他缓缓开口。
“陛下,此认罪书既为胥福所书,其中所述罪行,若经查实,自当严惩不贷。”
“然而,微臣以为,此事尚需深入调查,以辨真伪。不可仅凭一书便定人生死,以免冤枉了无辜之人。”
“再者,胥福身为地方官员,其行为若真有不当之处,微臣作为百官之首,亦有失察之责。微臣愿请陛下责罚,以正朝纲。”
太子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但那笑容却未达眼底,他只是静静地站着,没有搭腔。
元帝同样冷笑一声,那笑声中带着一丝寒意,“朕没问你,此认罪书是真是假,朕问的是,此认罪书上说是陆永成找的刺客,你觉得对吗?”
丞相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才缓缓说道,“当时陆永成已经被陛下关起来,送往边疆流放,应该不是他。”
元帝闻言,猛地一拍案桌,“当然不是,这认罪书上说对方以陆永成的口吻跟他说,说明这个人很有可能不是陆永成,而那个人便是陆永成背后的人,或者是背后之人又找了别人去吩咐这个事。”
接着,元帝站起身,缓缓走到他面前,那双如鹰隼般的眼眸紧紧盯着他,“那么丞相,你告诉朕,这个人是谁?”
丞相看着元帝那自带威压的气场,心中虽惊,但面上依旧稳住心神,“臣不知,不过可以传信给押送陆永成的人,让他们回来,让陆永成当面对峙。”
此时,元帝幽幽地来了一句,“那他还活着吗?”
丞相心中一咯噔,掌心不自觉地冒着冷汗,“陆永成是禁卫军负责押送流放的,应该还活着吧。”
元帝呵了一声,转头一边走到龙椅上坐下,一边说道,“可朕若是这一切的幕后凶手,朕觉得此人会派刺客杀了他,毕竟他连朕的儿子都敢杀。”
丞相沉默半晌,才缓缓开口,“臣愿派人前去查看。”
元帝回眸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而这一眼却让丞相感觉到心惊,有那么一刻,他仿佛看穿了丞相的内心,让他明白这位当年能从众多皇子中脱颖而出,成为皇帝,可能不止有世家的支持那么简单。
元帝坐回龙椅上,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还用查吗?需要朕提醒你,陆永成的背后之人是谁吗?上次客栈纵火是谁纵的,真以为朕因为对明王的偏见,就听信一个陆方的话吗?陆永成在流放之前都已经交代了。”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瞬间风云变幻,众臣的神色各异,有的惊愕,有的默默吃瓜,有的则是幸灾乐祸。
尤其是丞相,他平日里虽稳如泰山,此刻脸色却也不禁微微一变,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慌乱。
他根本不知陆永成在流放前究竟吐露了何种秘密,这让他忐忑不安。
就在这时,一位明王的亲信,眼神闪烁,小心翼翼地开口,“陛下,此事或许另有蹊跷,万一是有人故意将陛下引向误区呢?”
太子见状,嘴角再度勾起一抹冷笑,心中暗自嘲讽:吆,这个时候还有蠢货跳出来找死呢。
丞相则暗暗松了一口气,毕竟,在这风口浪尖之上,有人愿意站出来替他承受元帝的怒火,他自然是求之不得。
元帝一听那亲信之言,眼神立即变得阴鸷如刀,“那你且说说,朕心中所想,究竟是何等模样?”
那明王的亲信瞧元帝的脸色,感觉大事不妙,吓得立即跪倒在地,“臣,臣不敢妄自揣度陛下圣意。”
元帝怒极反笑,猛地一拍案桌,“朕看你倒是敢得很!众人皆默,唯独你开口,莫非是心中有鬼,欲盖弥彰?”
那亲信此刻心中懊悔万分,几乎要哭出声来。
他无助地看了一眼丞相,希望得到一丝慰藉,却只能看到丞相冷漠的后脑勺。
最终,他只能嗫嚅着说道,“陛下,臣真的只是妄自猜测,真的不知啊。”
言罢,皇后缓缓站起身,身影在烛光下拉长,显得格外孤傲而冷冽。
她的目光穿过重重宫墙,仿佛已看到未来的局势,在她的精心布局下,一步步走向她所期望的终点。
翌日清晨,太和殿上,气氛凝重。
元帝听完太子一番,关于五安之行及往返途中两次遭遇刺杀的陈述,怒不可遏,当场在太和殿内大发雷霆,言辞之激烈,令在场群臣皆为之色变。
群臣们面面相觑,大气也不敢喘,纷纷低下头,仿佛这样就能躲过这场无妄之灾。
他们心中暗自祈祷,希望元帝的怒火能够尽快平息,莫要殃及池鱼。
然而,元帝见群臣噤若寒蝉,更是怒意难平。
“怎么?一个个都成了锯嘴葫芦?平日里在朝堂之上,你们不是能言善辩,巧舌如簧吗?如今怎么一个个都成了哑巴?难道在你们的眼中,朕已经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摆设?”
元帝的目光如炬,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位大臣,“若是不把朕放在眼里,那么你们不把太子、愉王和龙晔卫指挥使这三人放在眼里,倒也说得过去。只是朕万万没想到,你们的胆子竟然大到这种地步,刺杀一次不够,竟然还胆敢进行第二次!”
言罢,元帝从案几上猛地拿起诸秀的认罪书,他愤怒地将之掷于地上。
那纸张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不偏不倚地落在了丞相的脚边。
丞相的眼神瞬间凝重起来,他瞥了一眼地上的认罪书,心中暗自庆幸,幸亏这认罪书上没有他的名字。
然而,坐在龙椅上的元帝似乎并未注意到这一幕,他依旧在训斥着朝臣。
“你们以为朕今天骂错了你们是吗?还是你们觉得,一个小小的县令,就敢做出这等丧心病狂之事?若非你们这些朝中蛀虫在背后支持,朕是万万不信的!”
丞相看着地上的认罪书,心中五味杂陈。
他再听着元帝坐在龙椅上的训斥,总觉得这话里话外都在指桑骂槐,骂的就是他。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心虚,他的额头竟然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就在这时,他听到元帝的声音响起,“丞相,你对胥福的认罪书有何看法?”
丞相闻言,心中虽惊但面色不改。
他俯身拾起地上的认罪书,仔细地审视了一番,片刻之后,他缓缓开口。
“陛下,此认罪书既为胥福所书,其中所述罪行,若经查实,自当严惩不贷。”
“然而,微臣以为,此事尚需深入调查,以辨真伪。不可仅凭一书便定人生死,以免冤枉了无辜之人。”
“再者,胥福身为地方官员,其行为若真有不当之处,微臣作为百官之首,亦有失察之责。微臣愿请陛下责罚,以正朝纲。”
太子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但那笑容却未达眼底,他只是静静地站着,没有搭腔。
元帝同样冷笑一声,那笑声中带着一丝寒意,“朕没问你,此认罪书是真是假,朕问的是,此认罪书上说是陆永成找的刺客,你觉得对吗?”
丞相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才缓缓说道,“当时陆永成已经被陛下关起来,送往边疆流放,应该不是他。”
元帝闻言,猛地一拍案桌,“当然不是,这认罪书上说对方以陆永成的口吻跟他说,说明这个人很有可能不是陆永成,而那个人便是陆永成背后的人,或者是背后之人又找了别人去吩咐这个事。”
接着,元帝站起身,缓缓走到他面前,那双如鹰隼般的眼眸紧紧盯着他,“那么丞相,你告诉朕,这个人是谁?”
丞相看着元帝那自带威压的气场,心中虽惊,但面上依旧稳住心神,“臣不知,不过可以传信给押送陆永成的人,让他们回来,让陆永成当面对峙。”
此时,元帝幽幽地来了一句,“那他还活着吗?”
丞相心中一咯噔,掌心不自觉地冒着冷汗,“陆永成是禁卫军负责押送流放的,应该还活着吧。”
元帝呵了一声,转头一边走到龙椅上坐下,一边说道,“可朕若是这一切的幕后凶手,朕觉得此人会派刺客杀了他,毕竟他连朕的儿子都敢杀。”
丞相沉默半晌,才缓缓开口,“臣愿派人前去查看。”
元帝回眸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而这一眼却让丞相感觉到心惊,有那么一刻,他仿佛看穿了丞相的内心,让他明白这位当年能从众多皇子中脱颖而出,成为皇帝,可能不止有世家的支持那么简单。
元帝坐回龙椅上,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还用查吗?需要朕提醒你,陆永成的背后之人是谁吗?上次客栈纵火是谁纵的,真以为朕因为对明王的偏见,就听信一个陆方的话吗?陆永成在流放之前都已经交代了。”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瞬间风云变幻,众臣的神色各异,有的惊愕,有的默默吃瓜,有的则是幸灾乐祸。
尤其是丞相,他平日里虽稳如泰山,此刻脸色却也不禁微微一变,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慌乱。
他根本不知陆永成在流放前究竟吐露了何种秘密,这让他忐忑不安。
就在这时,一位明王的亲信,眼神闪烁,小心翼翼地开口,“陛下,此事或许另有蹊跷,万一是有人故意将陛下引向误区呢?”
太子见状,嘴角再度勾起一抹冷笑,心中暗自嘲讽:吆,这个时候还有蠢货跳出来找死呢。
丞相则暗暗松了一口气,毕竟,在这风口浪尖之上,有人愿意站出来替他承受元帝的怒火,他自然是求之不得。
元帝一听那亲信之言,眼神立即变得阴鸷如刀,“那你且说说,朕心中所想,究竟是何等模样?”
那明王的亲信瞧元帝的脸色,感觉大事不妙,吓得立即跪倒在地,“臣,臣不敢妄自揣度陛下圣意。”
元帝怒极反笑,猛地一拍案桌,“朕看你倒是敢得很!众人皆默,唯独你开口,莫非是心中有鬼,欲盖弥彰?”
那亲信此刻心中懊悔万分,几乎要哭出声来。
他无助地看了一眼丞相,希望得到一丝慰藉,却只能看到丞相冷漠的后脑勺。
最终,他只能嗫嚅着说道,“陛下,臣真的只是妄自猜测,真的不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