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走司马懿的路,让司马懿无路可走 > 第529章 孙策后路

走司马懿的路,让司马懿无路可走 第529章 孙策后路

    吕布本是一个粗人,要他去负责屯田,自然是不乐意。

    于是接下来,他把屯田之事,全部交给了于禁。

    他自己则是与徐晃领舰队先北上,去往那个叫阿曼的半岛国。

    一路上,他也跟向导了解了那个半岛上的情况。

    原来半岛上有许多小国,有些小国甚至没有名称,他们的国王实际上被称为酋长,其实就是部落首领。

    而他们所谓的造船,也是小帆船,大船也不过三桅,能有三四十米长,已经属于庞然大物。

    吕布开着现代战列舰出现,自然引起了不少轰动。

    此为后话,此处按住不表。

    再说东牟,鲁肃在此并没有见到王垕,遂打道回府,前往金陵。

    此时,他心中已然隐隐有了计划。

    那便是按照孙策的底线,占据交州,徐徐发展,等待机会。

    这几日在东牟,他已经有不少心得,自信要不了多久,他也能造出飞艇。

    就看老天给不给机会了。

    转眼已经是六月下旬,鲁肃赶至金陵,总算见到了王垕。

    听闻鲁肃来访,王垕也并没有拒绝,反而是设下小宴,热情接待。

    他当然知道鲁肃的来意。

    果然,酒过三巡,鲁肃便谈起修和之意。

    王垕道:“孙策愿意修和,如此免去百姓兵灾之苦,我自是愿意。”

    听到王垕说愿意修和,鲁肃有些意外,赶紧问条件。

    却听王垕道:

    “条件简单,其一,孙策所有控制区,皆纳入我领土。

    其二,此战所有江东主战者,诸如张昭、周瑜等,包括孙策自己,需为此战付出代价,按照我所调查之名单,接受军事法庭判决。”

    听了这条件,鲁肃直接目瞪口呆。

    “将军此言,似乎对修和并无诚意啊?”

    王垕摇头道:

    “非也非也!我诚意满满。”

    鲁肃觉得王垕前后矛盾,简直奇葩。

    “将军!既然乃是修和,却为何又是我主献出所有地盘,还仍要上军事法庭,等待审判。

    此乃何道理?”

    王垕道:

    “他孙策发动战争,致多少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便是我方,亦有近三千伤亡。

    我东牟军法早有条例,此为向我方发动战争罪,主谋无论乃一国之主,还是一方诸侯将领,都必须接受军事法庭审判,无任何例外。

    且军事法庭之判决,具有最高军方法律效力,就连我也没有赦免特权!

    子敬当听闻过曹丕之事,邺城降时,可曾为其减免过一日刑期?”

    鲁肃是研究过东牟律法的,他知道,一旦上了法庭,大法官判决之后,任何人无权干涉。

    此乃法律至上,乃《华夏大法典》之基本奥义。

    王垕这么一说,鲁肃已经哑口无言。

    他只能勉强说出孙策之意。

    “然而我主尚有二十余万兵马在手,将军若执意如此,则战争还将继续,岂非伤亡更甚?

    如此算来,我主修和,退守交州,双方罢战,百姓再无刀兵之苦,岂不更好?”

    王垕举起酒杯,大笑道:

    “哈哈哈哈!孙策举江东之众挑起战事,本就乃不自量力,蚍蜉撼树。

    他若觉得手中有20万兵马,可阻我飞艇巨炮,大可一试。

    如此,每过一日,他罪孽将加重一分,每多死一人,皆需要有人付出代价。

    子敬!今日我愿见你,并非因他孙策之故,实乃敬重你鲁子敬为人。

    你可回去告知孙策,别妄想以交州之力,负隅顽抗。”

    至此,鲁肃再无话可说。

    没办法,成王败寇。

    如果孙策赢了,那他就拥有定罪权,如果他输了,就只能成为被审判的一方。

    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回到彭泽县,鲁肃将此行谈判经过,一字不落说出,孙策集团上下顿时义愤填膺。

    但又能如何?

    不仅不能如何,发泄之后,所有人心底的惊恐,也逐渐浮现出来。

    特别是作为此番主战派首领的张昭,此时心中已经极度恐慌。

    按照以往的规矩,像他这种人物,就算孙氏败了,他们也不过换个老板。

    但现在显然不行,对方似乎有一笔账,此次战争,需要有人负责。

    而自己已经在点名的名单上。

    “简直欺人太甚,主公,那王垕全无修和诚意,乃逼主公入绝境耳,主公万万不可妥协,便是战至一兵一卒,亦不可让其好过。”

    张昭满脸愤慨,力挺孙策抗争到底。

    许多此前主战者,皆附和。

    孙策也知道,自己已然没有退路,唯有一战。

    周瑜道:

    “交州非久居之地,若要死战,需未料胜先料败,万一战败,当何去何从?”

    众人陷入沉默。

    所有人都知道,此战几乎必败无疑。

    退守交州已不可能,王垕己在断交州后路。

    这时孙权道:

    “兄长!万一战败,可自仓梧往西,退往益州南中之地。”

    周瑜道:“且不说益州刘备是否愿意接纳我等,便是其愿意接纳,也不可去。

    王垕若败我江东,又岂会独留刘备,早晚进兵平定。”

    周瑜说完,众人皆点头认可。

    首先,刘备不敢收留,就算敢,也迟早要完。

    不过周瑜却话锋一转道:

    “益州不可去,却可效仿夜郎故事,迁往交州西南深处!”

    “效仿夜郎故事?”

    张昭倒吸一口冷气,众人也都脸现纠结震惊之色。

    所谓夜郎故事,乃夜郎国南迀之史。

    夜郎国,乃西南夷族先民建立之第一个国度。

    夜郎国被中原政权记述的历史,大致起于战国时期楚襄王讨伐夜郎。

    汉武帝建元六年派唐蒙出使夜郎,直至元封元年西汉灭南越后,夜郎才遣使入朝,并入牂牁郡。

    成帝和平二年,夜郎王兴与句町、漏卧等族争斗,被汉朝牂牁太守陈立所杀,夜郎余部便胁迫周边22邑反叛汉王朝,失败后从牂牁郡迁徙至中南半岛,史称“夜郎南迁”。

    但东汉永初元年,南迁后的夜郎蛮夷举土内属,东汉因此开拓领土近二千里。

    听到周瑜说,要效仿夜郎南迁,张昭立刻站出来道:

    “主公!万万不可!交州己为蛮荒之地,难以生存,若再往西南,则为原始森林,与野人为伍,久之,我等岂不是亦成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