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史前部落生存记 > 第52章 武库

史前部落生存记 第52章 武库

    平时多训练,战时少流血。

    张洪一直认为,有了好的武器,也要进行不断地实战,提升熟练度,这样在用到的时候,才不会因为使用不熟练而出现问题。

    每五天的训练日,起床到中午吃饭前,族人们会按照顺序和狩猎习惯,在晒谷场这边练习投掷短矛、持长矛突刺、射箭等技巧,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科目,排列阵型,联系配合度。比如短矛投掷,经过短距离助跑后投掷,每人每天至少投上15次;而射箭,则是每人20支箭。

    除了武器的操作使用,还有队形的训练,基本上以现在各个队长的队伍为分组,每组10-15人,装备不同的武器进行训练。

    另外,部落还组建了一支射手队伍,这个队伍并不是固定的,而是要求参加的成员,必须掌握弓箭的射击技巧。就是制作弓箭的熊材等人,除了将现在狩猎队、贸易队、巡逻队、放牧队等60余青壮装备起来,每人一张弓20支箭,还要确保部落里常备着至少50把弓和1000支箭,以应对不时之需。

    除了训练,还有实战,张洪跟巫各带着一队队伍,装备现有的弓箭,到周围打猎,用这种方式,让族人们熟悉弓箭的使用,提升射击技艺。而经过多种方式锻炼出来的熊部落猎手,掌握着短矛投掷、长矛刺杀和射箭的技巧,打猎更为得心应手。

    张洪不满足于只制作短弓,随着短弓技术的不断完善,部落里也有了不少可以用来尝试制作长弓的材料。

    长弓的制作与短弓大同小异,但长弓所要用到的弓箭更长,射击人员的要求也更高,除了几个个头高一些的族人,其他人甚至没办法完全拉开长弓。

    长弓的制作目前并没有那么强烈的需求,虽然比短弓要复杂一点,但是用不上,只能作为技术储备给储存起来。除了张洪,部落里其他的人身高都达不到要求。

    所以张洪还准备制作一些反曲弓,反曲弓严格说来属于是复合弓的一种了,在材料还有所欠缺的时候,只能用一些常见的材料来替代,比如动物的角,但长角的动物很多,能够用上的角却少的可怜。被逼无奈下,只能用一些打磨好的骨片、麻绳、木片等制作,在制作过程中,用火烤木材让木材弯曲的办法,也逐渐成熟了起来。除了直接用火烤,将需要弯曲的木头放到锅上面用蒸汽软化,也是一个办法,只不过这种办法因为蒸汽不可控,目前只能用于一些木板的弯曲,比如轮子这些工艺上面。

    在弓箭的制作过程中,张洪发现,尽管长弓和反曲弓的制作技术要求较高,但它们的威力和射程都远超短弓。因此,他决定将这些新式弓箭作为部落狩猎和防御的主要武器。费了很大的力气,制作出来的十几把,除了5把用于库存,剩余的都让族人们进行练习,在长时间的练习下,到冬天到来的时候,族人们也很快熟悉了这种武器,在需求射程的基础上,为了提升进度勤加练习,很多优秀的射手冒了出来。

    为了提高弓箭的性能,张洪还对箭支进行了研究,他尝试了不同的木材和动物筋腱,以找到最佳的组合。

    甚至开始研究如何制作更稳定的箭矢,包括羽毛的平衡和箭头的形状,以确保箭矢在飞行中更加稳定,飞的更远、命中率更高。

    每把弓还配备了二十根箭,其中铁质箭头的重箭5根,石质箭头的轻箭10根,剩下的5根,则是用木头削尖或绑着骨头碎片的箭支,比如用狼牙来制作的箭支,穿透性跟铁制的并无太大差别,而且更加轻便。

    这些箭支用一个箭袋装着,箭袋长约半米、宽约15厘米,用一根兽皮拴在箭袋上下两端,可供族人斜背在肩上。箭袋底部用针线缝好,箭支在装入箭袋的时候箭头朝下,这样弓手在射击的时候,就能快速捏住箭尾,搭在弓上。

    随着弓箭的加入和日臻成熟的射击技巧,部落的狩猎效率显着提高,而有了远程攻击的能力,族人们再也不用像以往那样小心翼翼地靠近猎物并正面与猛兽搏斗了。这极大地减轻了族人们的危险,也让熊部落对付更大型的动物有了可能。

    族人们在张洪的指导下,不仅很快掌握了使用新式弓箭的技巧,还学会了如何保养和维护这些武器。等到十月底,每个狩猎的族人都装备上了一把弓和一袋箭,部落的族人们,也能用弓箭猎到更远处的猎物。弓箭的诞生,不仅改变了熊部落的攻击方式,也为他们带来了新的装备和力量投送的武器。

    结合部落现在的武器:短矛和长枪、短刀、投石,部落的攻击手段已经有了不少,这对于每个族人来说,要这掌握的技巧也更多了。

    随着武器的不断增加,建立一个存放武器的地方十分有必要。

    现在部落的武器,都是堆放在一个普通的房间里,就这里堆几根长矛、那里放几根掷矛,很是杂乱。

    张洪让人把宗庙旁边的一间屋子给收拾出来,专门用作武器的存放。首先是150多根装备了铁制枪头的长矛,每个矛头大约长10厘米,呈菱形,两边有刃,中间还有血槽,跟后世的红缨枪很像。长矛矛杆用附近树林里的白蜡树作为原材料,取长的笔直、高度在4-5米左右的树,用锯子给分割成几根圆木,在进行打磨、擦油脂之后装备上枪头。

    做好的长矛长度达到了3米,是部落主要的武器。

    原本的长矛只有不到2米,在与野兽搏斗时,更需要注重个人的技巧;而长矛则更依赖一个小队的集体作战。

    短矛也进行了改进,长度在1.2米,重量大概1.5斤,同样在前端装了一个铁制的枪头。

    短矛矛身的材料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笔直、均匀就行,所以部落共有大概200支,每个队伍都会带上30-50根,用于狩猎。因为短矛比较重,投掷起来距离不算远,大概只有30步即20米左右的距离,适合在第一轮弓箭覆盖后进行第二轮的攻击。

    投石则逐渐进行了淘汰,虽然比鸡蛋大上一些的石头能够投掷到50米左右,但一个准头不行,需要极其熟练的族人才能掌握;还有就是威力太小,除非直接命中猎物的头部,否则很难给动物造成致命伤,反而会激起他们的兽性,增加狩猎难度。所以现在投石基本上只用在驱赶牧场的牲口上。

    因为铁器难以制作,部落只有不到40把短刀,长约50厘米,有一个木质的护手和鹿皮制成的刀鞘,刀单面开刃,刀背厚重,大概重5斤左右,经过磨制后很是锋利。

    由于材料和技术的限制,这些刀需要经常保养,而且攻击的时候还容易崩刃、缺口,所以回炉率也很高。但效率要比石头制成的高出很多。尤其是适合在荆棘丛生的灌木丛、小树林里使用。

    后面张洪还计划制作一些防具,比如一些皮甲或者藤甲,不过现在并不是很急需,慢慢设计和准备材料就行。因为主要的敌人还是野兽,尤其是大型的野兽,这种正面冲撞,有甲和无甲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存放武器的房间被张洪命名为武库,长枪用一排排木架给摆放起来,并定期让人将矛头给擦油、木杆也需要经常擦油,保持柔韧性和干燥;短矛则用麻布一捆捆地捆扎好,也是定期需要进行保养;短弓则被卸下弓弦,挂在墙上,弓弦使用动物的筋和麻绳混合制成,也需要经常保养,防止虫蛀和断裂;箭支则每50根一捆,堆放在房间里。

    除了成捆的箭支,还有常用的箭支放在箭囊里,箭囊用鹿皮缝制,长40厘米,直径15公分,底部密封,有开口。可以让族人背负在后背,背负时,开口斜靠在右肩后,方便取箭。

    每个箭囊可以装下20根箭,箭囊中间还有一层隔层,将其分成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装备不同的箭支:用于近距离大杀伤的重箭还有用于远距离压制、驱逐的轻箭。

    武库由张洪亲自管理,具体的维护和保养,由部落的熊大带人执行,因为熊大虽然长的比较魁梧,但其实内心很细,做事也认真,这件事交给他,张洪很是放心。

    后世还有一种武器,是很多朝代都明令禁止私人拥有的,就是弩。

    弩的原理跟弓很像,也是依靠弓身或者弓臂的弹性,将力量从弓弦传递到箭支上。弩可以待机,可以从容地瞄准,射程也比短弓更远。只不过因为材料和技术的原因,现在制作出来的弩,威力没有弓箭那么大。

    但未来的弩肯定是部落发展的另一件兵器,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打磨。弩最重要的就是击发装置,在古代叫做弩机。秦朝的弩,就有了由望山、牙、悬刀三个部分组合而成的弩机,装在弩身上。

    当弩发射时先张开弦,将其挂在弩机的\"牙\"上,将箭矢装于\"臂\"上的箭槽内,通过\"望山\"进行瞄准后,扳动\"悬刀\"使\"牙\"下缩,弦脱钩,利用张开的弓弦急速回弹形成的动能,高速将箭射出。

    熊巫曾评价,这是一种丧心病狂的武器,它可以让一个没有什么战斗力的人可以在远距离击杀一个力能搏虎的猎手,甚至小孩都可以对成年人造成致命杀伤。

    不过现在,它的威力还小,其他人还是最喜欢使用弓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