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史前部落生存记 > 第102章 砖瓦的试用

史前部落生存记 第102章 砖瓦的试用

    “族长,又一批烧制好的砖瓦今天能出窑了,要不要再去检查一下?”熊皮走到宗庙,将砖窑那边的情况告诉张洪,“前面几次烧制,可能有些太着急了,里面有些砖没有烧透。”

    熊皮现在负责整个部落的砖瓦烧制,从采土开始,经过筛土、和泥、制胚一直到烧制、冷却,这其中涉及到很多的步骤,由于部落没有太多的劳动力来专门从事其中的固定环节,熊皮目前只能带着人,上午采土和泥,下午制胚、阴干,第二天再把前面阴干好的砖瓦给堆到砖窑里,等砖窑装满了,再一起烧制。

    对于熊皮来说,独当一面的感觉并不是那么美好。

    这些制砖的环节自己都得了解,也得合理安排好族人进行分工,这对于部落里公认的几名“莽夫”之一的他来说,有点太过于“惊喜”了。他有好几次都想跟族长说,要不还是让他干一些体力活比如打猎、挖矿啥的吧,不过每晚学习了这么久,他也知道族长对他们这些“老人”,都十分器重,既然把烧砖的任务交给自己,那说明族长对他还是很信任的。

    之前他也羡慕熊雨熊欣能带着队伍去贸易,也曾向往熊大熊奇能跟随族长冬日探险,现在有这个机会了,他还是决定试一试。

    “好,一起去看看,”张洪放下手中的牛皮,来到宗庙外,旁边早有族人把紫风牵到了门口拴着。

    随着部落活动范围的扩大,加上向四周延伸出去的畅通道路,现在族人去稍微远一点的地方,都会选择乘驴或者骑马,携带东西比较多时会乘着牛车或驴车。骑马要通过部落的“考核”,简单说来就是要学会一些骑马、控马的技巧,不然不允许“无证驾驶”。

    骑着马看着两边的风景,张洪心中一阵感慨,这几年来,部落发展速度很快,虽然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可是大家的生活都在变好,族人每天也都会开开心心的,这样的田园生活,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各种任务,真是惬意。

    “你看这次烧出来的砖,里面就没有黑心的情况发生,”张洪拿起一块烧好的砖,用力摔开,断成两截,断面上已经不再出现那种黑色的、未完全煅烧的痕迹,“可以说明多烧上几个小时或者半天是有效果的,做事不能着急,得慢慢来。”

    可能由于熊皮太想证明自己了,前面几次在砖窑烧制的时候,提前熄火、提前开窑,导致那一批的砖瓦有些劣质。虽然这些砖瓦依旧能用,可是张洪却不想让族人们产生这种“将就能用就行”的思想,今天将就一下,明天凑合一下,那部落的发展很快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到时候再让严格要求他们,对谁都不好,还不如一开始就制定好相应的标准。

    “好的,我记住了,”熊皮一脸羞愧,但心里也是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件事给做好。

    张洪对部落里有些急躁的行为也很是理解,毕竟大家都是想快点把事情给干好。不过理解归理解,该有的标准不能变,接下来的建设,还是要严格按照要求来的,不能给他们养成打折扣的习惯。

    “这些砖这两天全部运到部落里去吧,那里需要先盖一座房子先试试看,”张洪叮嘱熊皮,“这里还需要继续烧制砖瓦,先给你20个人,把这周围的地方给平整一下,也方便你们运送木柴煤炭还有黄土,光靠人背,要背到什么时候。”

    这里的土坡,已经被沿着山脚整理出了一条简易的道路,可以容纳牛车在这里装上黄土,运到不远处的水池子里。多亏了这些牛车,他们把一大半族人从背土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增加到制坯的流程中,现在每天制作的砖坯要比之前多上很多。

    有了原材料,肯定要试一试这种砖瓦的效果如何,那最好的检验办法,就是盖一座房子出来,这样就能发现很多问题,完善很多流程,也能给部落的族人们提供很多建房的经验。

    围墙里首先要用这些砖瓦盖一个2层的房子,用来实地验证张洪花了一夜的时间,画出来的房屋结构图。

    图纸被画在平整的麻布上,这个时候张洪无比怀念纸张,要是有纸,本不用这么麻烦的。痛定思痛,为了便于书写,也为了自己“娇嫩”的屁屁早日用上纸张,张洪决定等今年秋收后,就把纸给搞出来。

    不过现在还是得用麻布先“凑合”一下。

    麻布上用三个视图画出了要建造房屋的样子:正面视图,就是有两层的砖瓦结构,顶上是一个用木头和瓦片组成的延伸房檐;左视图则是房屋侧面的样子,除了比正面视图窄了一些外,最大的区别还是在房屋向南突出的阳台和顶部的人字形屋顶上;俯视图则是对一层、二层的房间布局进行了规划,包括楼梯的位置、储藏室的位置、教室的位置等。

    其实在去年盖谷仓的时候,就积累了一些盖两层以上建筑的经验。不过那是不是为了住人,是为了储存粮食,所以底下的空间也很小,而且几乎都是柱子,用来支撑上面的谷物,不具备太多的参考价值,不过基本结构是一样的。

    因为是要盖一个验证的房子,所以面积也没有建的太大。长20米,宽10米,在这个面积里面,还增加了一些隔间,从打地基的时候就开始设计好了。

    地基跟以前一样,深挖快一米,底部铺上一层石灰和碎石子。然后用砖块一层层地往上垒,每层砖交错放置,每层的砖缝都被上层的砖给盖住。

    张洪为保证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在砌筑的时候根据前世的经验,遵循错缝搭接的原则,也就是在墙体上下皮砖的垂直砌缝要有规律的错开。砖在墙体中的放置方式有顺式和丁式,顺式就是砖的长方向平行于墙面,丁式是砖的长方向垂直于墙面。

    熊部落新烧制出来的砖,为了统一规格,方便这些识字不多、算术不好的建筑“原始人”们快速掌握盖房的技巧,都制成了长20厘米,宽10厘米,厚5厘米的尺寸,这样在计算墙体的长宽高时,就能预估出大概需要多少砖、采用怎样的砌法。

    为此,张洪还特意让熊山用铁打造了十几把瓦刀和抹子,先试试效果。

    当然使用砖瓦盖房子还有很多其他的工具,比如短平尺和长平尺、灰板等工具,张洪虽然没有砌过墙,但小时候农村有很多自建房,都有这些工具,他也大概知道这些东西该怎么用。

    外侧的墙体要厚,这样房屋才能更结实,而且保暖效果也更好,土坯房由于建造的非常厚实,外加有暖气,冬天里一直是族人们最喜欢待的地方。

    而新建的砖瓦房,外墙的厚度达到了40多厘米,为二砖墙;内部各个房间的隔间,除了几处要承重的地方加厚,其他的地方厚度薄一些,只有20厘米,为一砖墙。

    砖与砖之间的粘结,用黄土混合着细沙和石灰,能够让这些砖块牢牢地结合在一起。

    这样一个房子,要盖5米高,去掉房顶,砖墙就达到4米,所需要的砖,至少要10万块。

    在部落的东边,发现的石灰石,帮了部落的大忙。每层砖之间,需要有一些粘合剂,常见的就是黏土,但这个用于土坯房还好,砖房,尤其是2层的砖房,张洪可是生怕哪天倒了。后世还有一种东西,水泥,专门用来建筑的材料。

    都说穿越三大件:肥皂、水泥和纸张,可是对张洪来说,这些东西虽然看过很多书上说过怎么做,张洪也有把握按照前人的小说步骤来复刻,能不能成功却不敢保证。

    在现在的生产力情况下,不是说完全做不出来,只是耽误的时间和材料远远高于最终的产出。水泥就是用生石灰、石膏、黏土、铁粉等常见的原材料煅烧、研磨而成。虽然看起来简单,但要实现量产,没有一整套成体系的东西,怕是很难降低成本——无论是生产成本还是人力成本。

    所以在解决部落衣食住行及生存之后,张洪才有可能考虑这些穿越众必点的技能。而且水泥的配方、各种材料的处理,他都不是很清楚,需要一点点地尝试,而他,没有这么多时间和材料可以供他“挥霍”。

    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幸好,还有一种材料,也能用于砖瓦之间的黏合——三合土。

    在熊部落这边,由石灰、黏土和沙子组成的“三合土”,在盖房子、打地基等建筑过程中出力甚多。这三样东西按一定比例加水混合,就会互相粘合在一起,干燥后坚固异常。三合土既可当粘合剂用,又能夯实用来直接修筑城墙、陵墓等工程,其配方在千余年间几经改良,直到20世纪仍在使用。

    熊部落先将采集到的石灰石矿放到砖窑里煅烧,冷却后就得到了生石灰,而生石灰不仅可以用来制作三合土,还能用于建筑防潮,充当干燥剂。

    并且,石灰可以用来制作皮革,现在部落鞣制皮革(皮子主要分为裘皮(皮草)和鞣革(皮革)两种,其中裘皮是带毛鞣制而成的动物毛皮,而脱毛鞣制的皮子则称为鞣革或皮革。)基本上使用的是草木灰水浸泡之后再进行处理,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效率在张洪看来还是有些低。

    但有了生石灰就不一样了,将浸水软化后的毛皮再浸泡在石灰水中,石灰水会破坏毛发蛋白质的化学键,并腐蚀掉脂肪和肉质,每3天搅拌一次,按照季节浸泡1-2周后,捞出洗净,再进行处理之后,就能得到一张平整柔软的皮革了。

    部落现在依旧保持着向其他部落“收购”兽皮的习惯,部落里攒着的兽皮,除了用于制作服装、垫子外,越来越多地用在了一些诸如马鞍、帐篷等物品上。对于原来处理兽皮的办法,需要加以改进。

    过了十几天,部落建造新式房屋的材料都准备完全了,最大的就是砖的供应,只要解决了制作砖胚的问题,一窑烧出十几万块砖并不麻烦。而且也不是全部用砖来当建筑材料,还混合着竹子、木头等制成门窗及上层的建筑,这样所需的砖块数量就少了很多。

    “族长,这些砖块建成的房子,的确要比用土坯垒成的要好看啊,”一旁的熊木仰着头,看着房子旁边搭着的脚手架,“而且造起来的速度要比那种土坯强要快上很多。”

    “这是当然的,只要材料足够,十个族人组成的建筑队,能在两三天就能把像这样大小的房子给盖起来,而且是两层的。”

    部落现在铺路、盖房子所用的材料里面,已经开始增加了煅烧过后的生石灰,使用之后,效果显着。这种原始的三合土,虽然用料简单,但是效果却还不错,至少建成的砖瓦房,十分结实,倒不用担心刚刚建成就倒塌了。

    张洪明白土坯房和砖瓦房建造的区别:土坯房墙体底部到中段,是用土和石头夯实的,这个阶段,需要用几块木板给固定住墙体,然后一层一层地填土并夯实。虽然也足够结实,但放置夹板、夯土都是很麻烦的事情,而且一个人只能负责一段,人多了还展不开。

    而砖房就不一样了,耗费时间的都集中在材料的供应上,只要材料充足,砖块足够多,的确是可以在短时间里就把房子给盖起来的。因为这些砖已经跟陶器一样,经过高温的煅烧,性状已经发生了改变,即便是大雨,也很难让这些砖头破损。

    还有一个区别:泥土夯成的泥砖,虽然可以跟烧好的砖块一样,用来砌在房屋的中上段,但同样需要阴干,泥砖阴干的时间需要快半个月;而且泥砖体积大很多,一块基本上有个三四十斤重,搬运起来很不方便,相比较青砖一块一两斤的重量,越是往高处垒,青砖的优势就越明显。

    更别提因为几乎是同样的大小和规整的形状,砖块的可塑性就很强,它既可以按照一丁一顺的方式来砌外墙,也可以垒砌成一根柱子用来承重,更可以只用一块砖的宽度来建造房间里的隔墙。

    所以部落在耕地之后的一个任务,就是安排20名族人,每天轮流花上半天的时间,牵上牛和驴子,在这里制作砖坯。每天都能有个10万块的产出。

    新式的砖窑在通过试验后又盖了两个,这样下来,每周会将产生出40万块的砖,和5万块的瓦片。

    而随着烧砖技术的成熟,每隔几天,就会有一批砖瓦被驮在驴车或者牛车上,拉到部落需要它们的地方,与和好的黄泥沙子,共同组成部落建筑物的材料。

    而在一些不太好走的道路上,已经铺上了用生石灰、黏土和黄沙制成的三合土,夯实过后,这些原本泥泞崎岖的道路也越来越好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