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部落生存记 第311章 “私人财产”与物资分配
热门推荐:
精灵之雨天暴君
重生1978,深山打猎成为万元户
废材?顶级毒医她在玄界当海后
萌宠兽世:兔姬的万兽朝凰路
快穿:这届宿主实在是太难带
重生后,才知道青梅等了我十年
四合院之大茂哥
襄阳战记
短视频直播:给古人一点后世震撼
放在熊洪面前的,就有一个最好的历法:华夏的农历。
后世华夏的农历,就是基于农业生产及四季更迭中对各类农作物、土地现象的观察,以及日月运行、四季交替的总结,经过数千年时间才形成的一套阴阳合历。
既然有这么好的一套历法在,熊洪也不会画蛇添足地去尝试“改造”,只要将这些理论讲清楚,给熊巫等几个部落的聪明人普及一下,那剩下的推广和记录、运用,相信这些人自然会完成。
毕竟来自后世几千年无数现象的观察和经验总结,即便到后世人类已经飞出地球了,农历还依旧在发挥着作用。
在将历法的事情记下后,熊洪顺便记下了熊大刚刚提的,关于冬季物资发放的事宜。
现在熊部落的人口、物资规模都是空前的,再也不能像以前小部落一样的分配办法,而是尽可能地保证每个族人都有相同的待遇,对一些贡献比较大的族人进行待遇的提升。
目前部落还是遵循“公有制”,族长和巫掌握着部落的所有资源,而每个族人个体,几乎对所有的物资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这种分配方式,在部落生产力很低下时还是可以用的,但随着部落的发展,会越来越影响部落的生产力提升。
这也是后世所说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过来影响生产力。
别的不说,熊部落里面,已经出现了有族人偷懒的苗头,虽然在周围族人的监督和严厉的处罚下,及时将这些苗头给扼制住,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事情不是最后一次发生,甚至说只是一个开始。
熊洪清楚,大锅饭么,难免会有效率低下、偷懒的情况存在,但就算以熊部落目前的发展水平,至少在接下来的十来年内,还是要吃“原始集体主义”的大锅饭。
但不代表不能在部落逐步推行“个人财产”。
事实上,从熊洪到熊部落以来,族人们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私人财产”,当然不是部落的武器、食物或者御寒的兽皮、工具什么的,而是一些既不能用,也不能吃的东西,比如一块好看的石头,一串兽牙打磨出来的手链等等。
而熊洪在建设部落,让部落拥有更多物资的同时,其实也在缓慢地让这些族人都有“个人财产”。比如麻衣、鞋子、兽皮衣服等等,这些东西名义上归部落所有,但实际上,都是归族人个人拥有的。
根据这个想法,熊洪便知道该怎么回答熊大的问题,他也准备在每年都需要物资分配的时候,逐步推行这样的计划。
“嗯,已经收集好的物资,现在就可以按照各个居住点和村子的居住人口数量,开始准备,等御寒的冬衣、煤条、鞋帽手套什么的都收集好了,一并发放。”
熊洪看了一眼熊雨熊欣,这两人这段时间也才刚刚忙完物资运送,看到熊洪看过来,立马站起来说道,“只要物资都准备好,没有下雪的话,五六天时间就能全部运送到。”
“好,那现在这些物资准备的怎么样了?”
部落物资的调配都是熊巫以及长老队负责的,每个产业的队长只是负责提供具体的物资。
听到熊洪问起,熊巫拿出一卷竹简,递给熊洪,“除了三族营地以及白骨洞营地、灰部落营地,现在部落共有族人3252人,这个冬天,差不多有20多个孕妇即将分娩。”
“族长你们回来之后,麻布衣服和兽皮衣服就已经给这些新加入的族人发过两套,剩下的鞋帽手套等,也会跟着运送过去的食物一起发给他们个人。”
“嗯,这些东西虽然多,可正是大家必需的,我看,就直接给每个族人自己保管,春天的时候部落也不收上来,这样还能节约时间。”
兽皮外衣、麻布衣服、兽皮的鞋子帽子,这些都是部落的资产,每年冬天到来前会分发给各个族人,等春天到了,又会统一收上来,经过洗涤或者完全不洗,存放起来等到冬天再次下发下去。
这就让部落多了一项存储的工作,还需要好多族人来帮忙清洗、管理以及保养——兽皮也是皮。
熊洪的打算,便是先从这些生活必需品上,来逐步让族人适应拥有“私人财产”。
“这……合适吗?”周围的族人们都议论纷纷,有赞同的,有正在思考的,也有直接出言反对的。
“兽皮外衣,即便是熊部落,也是很珍贵的,这样给族人们,万一他们弄坏了怎么办?”熊大的话很有道理,一套皮衣所用到的兽皮可远不止一张,甚至是好几块兽皮缝制到一起的,很是贵重,他认为这些东西,不太好直接由族人保管。
“我觉得给这些族人挺好,省得我们每年还要洗、晾晒、储存和发放,光这些事情都要我们几十个姐妹干上好几天了,”熊角作为部落知名的“裁缝”,绝大多数的兽皮衣服便出自她和他们的工坊。
“而且,将衣服分发给大家,每个人自己保管也会更认真一些,损坏也会更少一些。”
即便是现在,熊部落里面兽皮的“价格”也是居高不下,这就让拥有兽皮衣服的族人们十分珍惜,虽然有损坏,但都是缝制的地方线断裂导致的。
族人们干活的时候,除非在雪地里,剩下的场合,都会把兽皮衣服脱下来干。甚至有的族人连麻衣也不想弄脏弄坏,干活的时候光着身子,这样的场景并不罕见。
一件兽皮衣服包含上衣和裤子,通常至少要五六张大一点的兽皮才能做成,故而整个部落的皮衣需求依旧很大,制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好在熊角他们从今年春天就开始准备了,中途又吸引了很多女性加入,再加上兽皮的供应也很充足,到目前为止,已经实现了每个族人拥有一套兽皮衣服的最低目标。
熊洪关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各个村子的情况。
“除了冶炼坊、砖窑厂、造船坊以及牛马谷、芦苇原这几个地方不从事粟米种植,其他的村子都留有充足的粟米,占了他们今年收成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除了这几个大一点的村子,剩下的小村子差不多就在60人左右,就算算上要喂养的鸡鸭鹅和驴子,平均一天也就消耗200斤粟米,四五个月的寒冷季节,五六万斤的粟米足够了。
而这些村子,每个村子平均下来差不多都有两千多亩的土地,今年的收成也好,原本每个村子留一半收成的规定,但绝大多数村子无法存放,便全部驮到了本部和水村、黑齿村,存放在几座粮仓里。
“剩下的食物,则由本部这边根据每个村子的实际人数进行发放,”说完,熊巫又拿出另外一份上面用黄色麻线编成的竹简,“这是今年每个居住点的人口数量,除了熊皮、羽落他们几个村子,剩下的村子,都在这上面。”
熊洪双手接过这份略有些沉重的竹简,对于熊部落来说,这是第一份记录着整个部落人口情况的“黄册”。
打开粗略地看了一遍,熊洪不住地点头,这上面不仅写明了各个村子、居住点有多少人口,还对男女、老弱等进行了简单的划分,能做成这样,已经出乎熊洪的预期了。
“巫,这个做的非常好,从这里就能看出整个部落的人口情况,”熊洪将手中的竹简传给旁边的熊大,接着说道,“你们每个队长都看一看学一学,从今年开始,每个村子也要按照这样的方法,把整个村子的人口情况、物资数量和耕地数量等情况弄清楚,每年春耕前,再把这些数字更新一遍。”
这样熊洪就能掌握哪个村子新开垦了多少亩土地,新增了多少人口,甚至不需要实地查看,光从数据上也能分析出部落发展中的问题。
根据“黄册”上面的各项数据,熊巫已经将所需要的物资都计算好了,甚至连运送的车辆都安排妥当,让熊洪很是惊讶,要是处在三国时代,熊巫绝对是荀彧这种级别的内政高手。
有了基本的准备,对食物的分配自然就方便了很多。
每个村子粟米不缺,而且都有脚踏碓或者水碓,舂米由自己解决。而除了粟米这种主食,还有新鲜肉类、蛋类、鱼肉、蔬菜、豆类、调料等,这些除了少部分由各个村子自己决定,剩下的,都由熊部落本部统一分配。
今年本部这边收集到的各种物资都很充裕,故而分给每个村子的食物种类、数量也都充足。
每个村子都将分到15只羊、20头猪,以及鸡鸭鱼鹅鹿这些肉类,当然,都将是宰杀好的,等下雪后气温变得更低宰杀,就不用考虑肉类变质的问题,并且每个村子自己也会养上一圈猪几头羊,还有散养的家禽等作为补充。
蔬菜供应上,也很是充足。由于熊洪的影响,部落已经完全改变了以煮肉汤为主的饮食习惯,现在除了早饭,正常情况下,都是蒸粟米饭,再搭配上一荤两素一汤——熊洪吃的也是这种标准,只不过会多出一个炒菜。
而这些素菜,也由原本采集的野菜为主,变成了人工栽种的菘菜、韭菜、油菜、萝卜、葫芦、冬瓜等产量大的蔬菜,还有一些正在尝试栽种的,比如葵菜、荠菜等;
能够储存到冬季的,只有萝卜、冬瓜以及菘菜少数几种,剩下的要么腌成咸菜,要么晾干成菜干。而这些蔬菜,也都会给每个村子送过去一些。
后世华夏的农历,就是基于农业生产及四季更迭中对各类农作物、土地现象的观察,以及日月运行、四季交替的总结,经过数千年时间才形成的一套阴阳合历。
既然有这么好的一套历法在,熊洪也不会画蛇添足地去尝试“改造”,只要将这些理论讲清楚,给熊巫等几个部落的聪明人普及一下,那剩下的推广和记录、运用,相信这些人自然会完成。
毕竟来自后世几千年无数现象的观察和经验总结,即便到后世人类已经飞出地球了,农历还依旧在发挥着作用。
在将历法的事情记下后,熊洪顺便记下了熊大刚刚提的,关于冬季物资发放的事宜。
现在熊部落的人口、物资规模都是空前的,再也不能像以前小部落一样的分配办法,而是尽可能地保证每个族人都有相同的待遇,对一些贡献比较大的族人进行待遇的提升。
目前部落还是遵循“公有制”,族长和巫掌握着部落的所有资源,而每个族人个体,几乎对所有的物资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这种分配方式,在部落生产力很低下时还是可以用的,但随着部落的发展,会越来越影响部落的生产力提升。
这也是后世所说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过来影响生产力。
别的不说,熊部落里面,已经出现了有族人偷懒的苗头,虽然在周围族人的监督和严厉的处罚下,及时将这些苗头给扼制住,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事情不是最后一次发生,甚至说只是一个开始。
熊洪清楚,大锅饭么,难免会有效率低下、偷懒的情况存在,但就算以熊部落目前的发展水平,至少在接下来的十来年内,还是要吃“原始集体主义”的大锅饭。
但不代表不能在部落逐步推行“个人财产”。
事实上,从熊洪到熊部落以来,族人们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私人财产”,当然不是部落的武器、食物或者御寒的兽皮、工具什么的,而是一些既不能用,也不能吃的东西,比如一块好看的石头,一串兽牙打磨出来的手链等等。
而熊洪在建设部落,让部落拥有更多物资的同时,其实也在缓慢地让这些族人都有“个人财产”。比如麻衣、鞋子、兽皮衣服等等,这些东西名义上归部落所有,但实际上,都是归族人个人拥有的。
根据这个想法,熊洪便知道该怎么回答熊大的问题,他也准备在每年都需要物资分配的时候,逐步推行这样的计划。
“嗯,已经收集好的物资,现在就可以按照各个居住点和村子的居住人口数量,开始准备,等御寒的冬衣、煤条、鞋帽手套什么的都收集好了,一并发放。”
熊洪看了一眼熊雨熊欣,这两人这段时间也才刚刚忙完物资运送,看到熊洪看过来,立马站起来说道,“只要物资都准备好,没有下雪的话,五六天时间就能全部运送到。”
“好,那现在这些物资准备的怎么样了?”
部落物资的调配都是熊巫以及长老队负责的,每个产业的队长只是负责提供具体的物资。
听到熊洪问起,熊巫拿出一卷竹简,递给熊洪,“除了三族营地以及白骨洞营地、灰部落营地,现在部落共有族人3252人,这个冬天,差不多有20多个孕妇即将分娩。”
“族长你们回来之后,麻布衣服和兽皮衣服就已经给这些新加入的族人发过两套,剩下的鞋帽手套等,也会跟着运送过去的食物一起发给他们个人。”
“嗯,这些东西虽然多,可正是大家必需的,我看,就直接给每个族人自己保管,春天的时候部落也不收上来,这样还能节约时间。”
兽皮外衣、麻布衣服、兽皮的鞋子帽子,这些都是部落的资产,每年冬天到来前会分发给各个族人,等春天到了,又会统一收上来,经过洗涤或者完全不洗,存放起来等到冬天再次下发下去。
这就让部落多了一项存储的工作,还需要好多族人来帮忙清洗、管理以及保养——兽皮也是皮。
熊洪的打算,便是先从这些生活必需品上,来逐步让族人适应拥有“私人财产”。
“这……合适吗?”周围的族人们都议论纷纷,有赞同的,有正在思考的,也有直接出言反对的。
“兽皮外衣,即便是熊部落,也是很珍贵的,这样给族人们,万一他们弄坏了怎么办?”熊大的话很有道理,一套皮衣所用到的兽皮可远不止一张,甚至是好几块兽皮缝制到一起的,很是贵重,他认为这些东西,不太好直接由族人保管。
“我觉得给这些族人挺好,省得我们每年还要洗、晾晒、储存和发放,光这些事情都要我们几十个姐妹干上好几天了,”熊角作为部落知名的“裁缝”,绝大多数的兽皮衣服便出自她和他们的工坊。
“而且,将衣服分发给大家,每个人自己保管也会更认真一些,损坏也会更少一些。”
即便是现在,熊部落里面兽皮的“价格”也是居高不下,这就让拥有兽皮衣服的族人们十分珍惜,虽然有损坏,但都是缝制的地方线断裂导致的。
族人们干活的时候,除非在雪地里,剩下的场合,都会把兽皮衣服脱下来干。甚至有的族人连麻衣也不想弄脏弄坏,干活的时候光着身子,这样的场景并不罕见。
一件兽皮衣服包含上衣和裤子,通常至少要五六张大一点的兽皮才能做成,故而整个部落的皮衣需求依旧很大,制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好在熊角他们从今年春天就开始准备了,中途又吸引了很多女性加入,再加上兽皮的供应也很充足,到目前为止,已经实现了每个族人拥有一套兽皮衣服的最低目标。
熊洪关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各个村子的情况。
“除了冶炼坊、砖窑厂、造船坊以及牛马谷、芦苇原这几个地方不从事粟米种植,其他的村子都留有充足的粟米,占了他们今年收成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除了这几个大一点的村子,剩下的小村子差不多就在60人左右,就算算上要喂养的鸡鸭鹅和驴子,平均一天也就消耗200斤粟米,四五个月的寒冷季节,五六万斤的粟米足够了。
而这些村子,每个村子平均下来差不多都有两千多亩的土地,今年的收成也好,原本每个村子留一半收成的规定,但绝大多数村子无法存放,便全部驮到了本部和水村、黑齿村,存放在几座粮仓里。
“剩下的食物,则由本部这边根据每个村子的实际人数进行发放,”说完,熊巫又拿出另外一份上面用黄色麻线编成的竹简,“这是今年每个居住点的人口数量,除了熊皮、羽落他们几个村子,剩下的村子,都在这上面。”
熊洪双手接过这份略有些沉重的竹简,对于熊部落来说,这是第一份记录着整个部落人口情况的“黄册”。
打开粗略地看了一遍,熊洪不住地点头,这上面不仅写明了各个村子、居住点有多少人口,还对男女、老弱等进行了简单的划分,能做成这样,已经出乎熊洪的预期了。
“巫,这个做的非常好,从这里就能看出整个部落的人口情况,”熊洪将手中的竹简传给旁边的熊大,接着说道,“你们每个队长都看一看学一学,从今年开始,每个村子也要按照这样的方法,把整个村子的人口情况、物资数量和耕地数量等情况弄清楚,每年春耕前,再把这些数字更新一遍。”
这样熊洪就能掌握哪个村子新开垦了多少亩土地,新增了多少人口,甚至不需要实地查看,光从数据上也能分析出部落发展中的问题。
根据“黄册”上面的各项数据,熊巫已经将所需要的物资都计算好了,甚至连运送的车辆都安排妥当,让熊洪很是惊讶,要是处在三国时代,熊巫绝对是荀彧这种级别的内政高手。
有了基本的准备,对食物的分配自然就方便了很多。
每个村子粟米不缺,而且都有脚踏碓或者水碓,舂米由自己解决。而除了粟米这种主食,还有新鲜肉类、蛋类、鱼肉、蔬菜、豆类、调料等,这些除了少部分由各个村子自己决定,剩下的,都由熊部落本部统一分配。
今年本部这边收集到的各种物资都很充裕,故而分给每个村子的食物种类、数量也都充足。
每个村子都将分到15只羊、20头猪,以及鸡鸭鱼鹅鹿这些肉类,当然,都将是宰杀好的,等下雪后气温变得更低宰杀,就不用考虑肉类变质的问题,并且每个村子自己也会养上一圈猪几头羊,还有散养的家禽等作为补充。
蔬菜供应上,也很是充足。由于熊洪的影响,部落已经完全改变了以煮肉汤为主的饮食习惯,现在除了早饭,正常情况下,都是蒸粟米饭,再搭配上一荤两素一汤——熊洪吃的也是这种标准,只不过会多出一个炒菜。
而这些素菜,也由原本采集的野菜为主,变成了人工栽种的菘菜、韭菜、油菜、萝卜、葫芦、冬瓜等产量大的蔬菜,还有一些正在尝试栽种的,比如葵菜、荠菜等;
能够储存到冬季的,只有萝卜、冬瓜以及菘菜少数几种,剩下的要么腌成咸菜,要么晾干成菜干。而这些蔬菜,也都会给每个村子送过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