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四合院:回到54开局神厨 > 第104章 人民食堂

四合院:回到54开局神厨 第104章 人民食堂

    老四听了马上说道:

    “可我们的店不是那种高档餐馆。”

    马大爷立刻反驳道:

    “就算不是高档餐厅,但你们这里的大厨技术可比许多高级饭店都强多了。”

    众人一致点头称是。

    接下来讨论陷入了僵局,大家纷纷提议,低声议论:

    “那就叫个什么园、什么楼之类的怎么样?”

    “或者是某坊、某居呢?”

    眼见方家几个兄弟姐妹讨论半天也没有结果,马大爷把视线转向正在品尝菜品的方严,说道:

    “岩哥儿,你说说看,也给我们点意见嘛。”

    方严一时被点名叫住,不由得略显意外,于是放下筷子,陷入沉思。

    其实方严心里并没有特别的想法,毕竟按照公司合作计划,这地方最后还是要交给集体使用。

    不管现在给它起什么名字,对他来说似乎意义不大。不过现在既然马大爷都问到自己头上来了,他也只好硬着头皮上。

    其他人的目光此时也都集中到了方严身上。大哥对方严说道:

    “家里大小事基本上都是你拿主意,店名这件事当然也轮到你来定夺啊。”

    二姐附和道:“确实如此。”

    而老四也在旁边补充:“三哥,这件事你就得负责了!”

    方严稍稍停顿了下,收起筷子后缓缓道:

    “如果你们都认为应该由我来定,那我试试……”

    他一边抚触下巴一边深思熟虑,好一会后终于说道:

    “要不然我们就取个名儿,叫‘英雄居’如何?”

    “‘英雄居’?”

    听到这样的名字,大家都显得颇为惊讶。方严解释道:

    “原本是打算叫‘英雄楼’,但考虑到咱们的店面就这么一层小屋子,‘英雄楼’未免太夸张了些。”

    马大爷听完也接口道:“‘英雄居’这个名儿还不错,毕竟你是真正的见义勇为者。由你的店铺来承担这样一个名字,确实挺贴切的。”

    大哥对此则有所顾虑地表示:

    “这名字固然有气魄,但是给人的感觉未免有些高调。”

    方严闻言只是淡然一笑,并轻摇双手解释说:

    “我也就是随口一提,绝非自我标榜。”

    随后,马大爷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要不将‘英雄’两字换成‘英杰’?比如‘英杰居’,听起来似乎更加柔和些。”

    听到“英杰居”

    时,大家又是面面相觑了一阵子。随后大哥捋了捋下巴上的胡子评论道:

    “我觉得‘英杰居’可能不如原版‘英雄居’顺耳。”

    这时方严再次插话:“既然这样,那就恢复最初的方案,叫作‘方家食堂’好了。”

    此言一出,立即引发了一些不满声:“讨论了半天怎么又回到原点啦!”

    方严自己也感到有点儿头疼,于是信口胡诌了一个电影中的名字:“实在不行,我们就起个名,‘和平客栈’怎样?”

    这个新提议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好奇。马大爷也随之问道:

    “为什么要起这么个名字呢?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方严轻抬肩膀,用筷子夹了块肉送入口中,吞下几口米饭后缓缓开口:“没什么特别的意思,不过是随口一提罢了。”

    此刻在场的人都不禁感叹道:

    “哎,给名字这件事还真不容易呢。”

    “的确如此。”

    就在他的话语落下之时,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方严的脑海,他猛然间放下手中的筷子,面向所有人兴奋地说:

    “我想起来了!”

    见方严突然显得有些激动,周围的人不由得纷纷望向他,想看看他到底想到了什么好名字。

    方严的目光扫视了一圈,随后坚定地宣布:“不如我们就叫它‘人民食堂’吧。”

    此言一出,大家都眼睛一亮。大哥方阳立刻点赞道:

    “‘人民食堂’,这个名字不错!”

    马大爷同样表示赞同,不住点头附和:“有创意!确实有创意!”

    弟弟老四也附和说:“我同意,听起来挺好!”

    他还补充说:

    “‘人民食堂’,这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地方嘛!”

    “听起来就很有亲民的感觉,跟我们现在的生意性质很契合。”

    老四拍拍大腿,对方严比了个大拇指:

    “三哥,这个名字真不错啊!”

    事实上,这个名字是方严根据自己的前世回忆“复制”

    过来的。

    听到大家一致认可,方严果断拍板:“行,就这么定了,我们的饭店就叫‘人民食堂’!”

    “等会儿吃完饭,我马上去市场安排做一块牌子。”

    大家对此纷纷表示赞同:

    “成,成,成!”

    这样一来,“人民食堂”

    的名称终于敲定,所有人都认可了这个名字,方严也松了一口气。

    饭后,他便照例去市场,定制了一块刻有“人民食堂”

    四字的招牌,并被告知两天后来取。

    计算下来,恰好就是正月十五那一天。

    事情办妥之后,方家兄弟姐妹前往北新桥市场预订了第二天需要的新鲜蔬菜,并额外购置了一些用于制作卤味和凉菜的原料。

    随后,一家人踏上了返回南锣鼓巷的路途。二姐芳容在路上对他说:

    “老三,我觉得我们的卤味和凉菜似乎更赚钱些。”

    “你整天忙于炒菜,不仅辛苦,利润也没有那些多。”

    “要不咱们今后把重心放在这两个部分如何?”

    听完芳容的想法,方严认真考虑了一下。他深知从经营的角度讲,这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他耐心解释道:

    “我们的顾客主要是因为这里的热菜才光临的。”

    “假如我们改为主攻卤味和凉菜。”

    “时间一长,客人很容易感到厌倦,不管这两项做得多好。”

    二姐听罢,脸上的表情变得恍然大悟起来。她明白,如果只依赖于卤菜售卖,菜品类型毕竟有限,时间久了肯定会出现销售下滑的情况,收入肯定不能维持现状。

    但若每天变换不同的热菜,则不会有这种担忧。

    老四方宁对此深表同意,她对芳容说道:

    “我认为三哥说得很对!”

    “二姐,虽然我们的热菜看起来不那么赚钱,但实际上真正能吸引顾客、保持长期收益的,正是这些变化多端的菜肴。”

    “如果只专注于卤菜和凉菜,很快客人就可能失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