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红衫军 第404章 这是钱的事?
热门推荐:
我有一柄诛神剑
系统加身,我背景无敌
NBA:绿巨人天赋,女星们嗨了
开局逼我送死,反手召唤三千玄甲
带物资嫁绝嗣首长,易孕军嫂多胎
非常炸裂,天生锦鲤体质
开局长生不死,谁都以为我无敌
当联姻对象是我的死对头,我怂了
修仙:每天抽奖一次
清军在攻下南汉山城后,虽然没有抓到高丽国王,却丝毫没有为此表现出一丝一毫的不耐烦。
皇太极的处理方式是将高丽文武大臣分为投降派和主战派分别予以处理,对于主动归顺的高丽官员,除了让人目不暇接的赏赐以外,还直接宣布了这些人将要被重用,如果高丽国王要回来,这些人依然是忠臣孝子辅佐治国,之前所说的条件一如既往地兑现,若高丽国王不肯面对现实,执意在南边游荡,甚至跑到海岛上残喘,那么不好意思了,大清国将在占领区裂土封王,将这些有功之臣都变成各地的王侯为大清巩固高丽江山。
对于那些选择死硬抗清的高丽官员,皇太极也是大加称赞,不仅没有杀戮,还给了相应的礼遇,明确表示愿意放这些人去南边追随他们的王,除了给路费,还会分发一些马匹,大度的表示“不杀忠臣,大家有缘战场上见。”
这一手着实让读了大半辈子书的高丽文官大吃一惊,这些人原本以为要死在这边,因为坊间的各种传说这些女真人都是喜欢生吃人肉的家伙,哪里能想到居然这么痛快就放人,一个个原本打算当烈士的都快哭了。
这些手腕都是在华夏政治谋略书中被写烂的东西,但是真的尝试过这种大喜大悲变换的人,基本上都被摧残了心智,这些人到了南方投奔高丽王,重用也不是不重用也不是,而且有了这些人以身示范,更多的人会觉得投降没啥风险,只要不会丢性命,下次遇到这种被围困的事,谁又愿意死战?
当然这种优待只是给官员,那些被俘的低阶官员和军士民夫,都会被抓走去辽东种地,熬上数年完全成了包衣,才能慢慢跟着主子有点发展,当然,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都会在辽东的苦寒之地当奴隶,直到死去。
投降派喜忧参半,但是面对着分封的巨大诱惑,还是有人很是动心,为了安抚这些人,皇太极还专门下达了一份诏书公示,对于分封的政治正确性,诏书的最后一段是这么说的。
“高丽之地,自古有之,煌煌千年,王侯更迭不可胜记,李朝之所建,乃是元末大将奉王命伐明,三战皆败惶恐不敢归国,受明人离间杀王自立,而来国祚二百余,今暴明无道屠戮四方,李朝助纣为虐方得此罚。大清欲全李朝之正统,若卸甲来归,以成兄弟之好,自当复土复民,安居乐业,再为永不加征之国········如不相成,恐元末之事再出,于高丽国祚江山无益·····审时度势,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已经是一场灭国之战了,清军若是愿意,完全可以在数日内打到庆尚道,把所有敢于抵抗的高丽军民都赶下海。
要么说皇太极是不世出的天才,他在一生的征战之中,从来都不是靠着蛮力一意孤行,而是利用政治手腕将对手与手下整的服服帖帖,说人家是个阴谋家都是太刻薄了,这人一直玩的都是阳谋,行正大光明的手腕,什么礼贤下士杀伐果断,什么优待汉人鼓励耕种,十几年下来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统制,还把蒙古高丽都拉扯到了自己的阵营,松山之战后收服了明国后期最有本事的洪承畴,为满清一统华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手腕比起来北京城那位喜欢杀手下大臣的崇祯帝不知道高明了多少,基于人性对于安全的向往,只要对于背叛没啥心理负担,大家也都会知道往那边跑路了。
金尚宪一帮被放走的文官拿着皇太极给的路费和文书往南走,同行的还有一队清国的使团,这个使团不是去找高丽国王,而是去找东海公司谈判。
这支队伍一日就到了临清军的地盘,他们这些高丽官员被第一时间控制,安置在恩熙城外围的营寨中,使团也被扣留,里边没有什么清朝官员,就是一群辽东汉人官员,看起来都是三品四品的高官,却是无足轻重的消耗品,这次派过来不说是一点诚意没有吧也反正没多少诚意,他们的带回来的文书也被临清军的军法官带走呈递,每日食物都会按时送到,但是绝对不许他们踏出营寨半步。
对于清国使团带来的礼单与文书,张元彪已经看了,清国给出的优惠政策那简直是好处极大,除了商业上的采购清单,还直接列举了采购价格,直接就比市价高出数倍,简而言之东海公司只要把粮食装上船运到辽东,就能赚到三倍利润,至于铁器刀枪和草药之类的东西,更是能获利四倍以上。而辽东所出产的东珠、人参及毛皮这些奢侈品,完全是以白菜价出售给东海公司,这些东西只要运到大明或者倭国,都是五倍以上的利润。
这是做生意吗?这完全就是给送钱。这样的利润直接可以和张家口走私集团不远千里输送的相等,而海运的成本则是少得很,要是做了这个生意,临清商会一年就能入账上千万两的银子。搞什么伏特加,搞什么烟草,直接干这个直接就能发家致富,而且清国入主中原之后大概率会向晋商一样被封为“皇商”,只要注意收敛,大概率还会被重要,简直不要太好。
除了经济合作之外,清国还拿出了非常的诚意,直接就在文书中表示,若是东海公司愿意投降清国,不仅给爵位赏赐,还可以参与到高丽的划分中,在没有讨价还价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忠清道、全罗道、庆尚道划分的打算,可以让三个明国人去担任那边的大王,并表示永不加征,世袭罔替。
这还没有讨价还价就这么大度了,而张元彪也丝毫不怀疑皇太极会搞政治欺骗这么低劣的手段,只要同意,或许可以要求更多的权益,而皇太极大概率会同意。
这样的攻心之策,张元彪也是知道厉害,了解这些人的目的后,更是下令迁走附近百姓南撤,营造更大的无人区实行坚壁清野,尽量减少清军信息的渗透。
这消息更是不能被临清商会的人知晓,否则这些意志不坚定的商人们,谁知道会干出啥事。
皇太极的处理方式是将高丽文武大臣分为投降派和主战派分别予以处理,对于主动归顺的高丽官员,除了让人目不暇接的赏赐以外,还直接宣布了这些人将要被重用,如果高丽国王要回来,这些人依然是忠臣孝子辅佐治国,之前所说的条件一如既往地兑现,若高丽国王不肯面对现实,执意在南边游荡,甚至跑到海岛上残喘,那么不好意思了,大清国将在占领区裂土封王,将这些有功之臣都变成各地的王侯为大清巩固高丽江山。
对于那些选择死硬抗清的高丽官员,皇太极也是大加称赞,不仅没有杀戮,还给了相应的礼遇,明确表示愿意放这些人去南边追随他们的王,除了给路费,还会分发一些马匹,大度的表示“不杀忠臣,大家有缘战场上见。”
这一手着实让读了大半辈子书的高丽文官大吃一惊,这些人原本以为要死在这边,因为坊间的各种传说这些女真人都是喜欢生吃人肉的家伙,哪里能想到居然这么痛快就放人,一个个原本打算当烈士的都快哭了。
这些手腕都是在华夏政治谋略书中被写烂的东西,但是真的尝试过这种大喜大悲变换的人,基本上都被摧残了心智,这些人到了南方投奔高丽王,重用也不是不重用也不是,而且有了这些人以身示范,更多的人会觉得投降没啥风险,只要不会丢性命,下次遇到这种被围困的事,谁又愿意死战?
当然这种优待只是给官员,那些被俘的低阶官员和军士民夫,都会被抓走去辽东种地,熬上数年完全成了包衣,才能慢慢跟着主子有点发展,当然,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都会在辽东的苦寒之地当奴隶,直到死去。
投降派喜忧参半,但是面对着分封的巨大诱惑,还是有人很是动心,为了安抚这些人,皇太极还专门下达了一份诏书公示,对于分封的政治正确性,诏书的最后一段是这么说的。
“高丽之地,自古有之,煌煌千年,王侯更迭不可胜记,李朝之所建,乃是元末大将奉王命伐明,三战皆败惶恐不敢归国,受明人离间杀王自立,而来国祚二百余,今暴明无道屠戮四方,李朝助纣为虐方得此罚。大清欲全李朝之正统,若卸甲来归,以成兄弟之好,自当复土复民,安居乐业,再为永不加征之国········如不相成,恐元末之事再出,于高丽国祚江山无益·····审时度势,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已经是一场灭国之战了,清军若是愿意,完全可以在数日内打到庆尚道,把所有敢于抵抗的高丽军民都赶下海。
要么说皇太极是不世出的天才,他在一生的征战之中,从来都不是靠着蛮力一意孤行,而是利用政治手腕将对手与手下整的服服帖帖,说人家是个阴谋家都是太刻薄了,这人一直玩的都是阳谋,行正大光明的手腕,什么礼贤下士杀伐果断,什么优待汉人鼓励耕种,十几年下来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统制,还把蒙古高丽都拉扯到了自己的阵营,松山之战后收服了明国后期最有本事的洪承畴,为满清一统华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手腕比起来北京城那位喜欢杀手下大臣的崇祯帝不知道高明了多少,基于人性对于安全的向往,只要对于背叛没啥心理负担,大家也都会知道往那边跑路了。
金尚宪一帮被放走的文官拿着皇太极给的路费和文书往南走,同行的还有一队清国的使团,这个使团不是去找高丽国王,而是去找东海公司谈判。
这支队伍一日就到了临清军的地盘,他们这些高丽官员被第一时间控制,安置在恩熙城外围的营寨中,使团也被扣留,里边没有什么清朝官员,就是一群辽东汉人官员,看起来都是三品四品的高官,却是无足轻重的消耗品,这次派过来不说是一点诚意没有吧也反正没多少诚意,他们的带回来的文书也被临清军的军法官带走呈递,每日食物都会按时送到,但是绝对不许他们踏出营寨半步。
对于清国使团带来的礼单与文书,张元彪已经看了,清国给出的优惠政策那简直是好处极大,除了商业上的采购清单,还直接列举了采购价格,直接就比市价高出数倍,简而言之东海公司只要把粮食装上船运到辽东,就能赚到三倍利润,至于铁器刀枪和草药之类的东西,更是能获利四倍以上。而辽东所出产的东珠、人参及毛皮这些奢侈品,完全是以白菜价出售给东海公司,这些东西只要运到大明或者倭国,都是五倍以上的利润。
这是做生意吗?这完全就是给送钱。这样的利润直接可以和张家口走私集团不远千里输送的相等,而海运的成本则是少得很,要是做了这个生意,临清商会一年就能入账上千万两的银子。搞什么伏特加,搞什么烟草,直接干这个直接就能发家致富,而且清国入主中原之后大概率会向晋商一样被封为“皇商”,只要注意收敛,大概率还会被重要,简直不要太好。
除了经济合作之外,清国还拿出了非常的诚意,直接就在文书中表示,若是东海公司愿意投降清国,不仅给爵位赏赐,还可以参与到高丽的划分中,在没有讨价还价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忠清道、全罗道、庆尚道划分的打算,可以让三个明国人去担任那边的大王,并表示永不加征,世袭罔替。
这还没有讨价还价就这么大度了,而张元彪也丝毫不怀疑皇太极会搞政治欺骗这么低劣的手段,只要同意,或许可以要求更多的权益,而皇太极大概率会同意。
这样的攻心之策,张元彪也是知道厉害,了解这些人的目的后,更是下令迁走附近百姓南撤,营造更大的无人区实行坚壁清野,尽量减少清军信息的渗透。
这消息更是不能被临清商会的人知晓,否则这些意志不坚定的商人们,谁知道会干出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