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有灵泉空间:带着外婆回乡种田 > 第122章 开胃

我有灵泉空间:带着外婆回乡种田 第122章 开胃

    香气袭人,这一群人都是一大早就开车过来的,现在一个个的饥肠辘辘,现在闻着香气肚子更是饿的难受。

    就连中午都有点吃撑了的谷曜闻着这股味道都想再吃两口。

    阎琰见他这样,笑道:“我陪你再吃点?”

    “一点点就行。”谷曜摸摸自己有些撑了的胃,笑得有些狡黠:“你吃肉卤我吃素的,咱们还可以换一换。”

    “等着吧。”阎琰瞧他这样,没好气地横他一眼,都要吃吐了还想着吃。

    可没办法谁让自己宠着他呢?

    阎琰找了两个小碗,每个里面就挑了那么一筷子,顶天也就两口面,各浇了半勺卤进去。

    其余的人也都盛了一碗面条,就想出家了拿着一个大海碗,面加上卤,整了满满一大碗。

    卤的猪头肉还有不少,田甜都给端出来,又拿了几根黄瓜擦丝放在桌上。

    想出家了先来一口猪头肉,一边嚼一边把碗里的面拌匀,然后一大筷子面条夹起来塞嘴里,面条虽然是买的机器面条,可乡下自家磨的面,那叫一个香!

    木耳卤里面加的还是稀释过的灵泉水,这样的卤能不好吃吗?

    不光想出家了吃的抬不起头,其余几个人也是只顾上吃了,都顾不上说话。

    谷曜是饱着的,就这么一点面条也就吃了两口——番茄炒蛋卤一口,木耳肉卤一口。

    余下的也就各一口面,全都让阎琰给打扫了。

    朱佳凤买了十二斤面,她是按照乡下干活的人的饭量买的。

    种地干活耗费体力,不说旁人,她大伯一顿饭就要吃一斤面的,大伯母虽然吃不了一斤面,但是七八两面条那也是吃得下的。

    这十多个人买了十二斤面,还是没算上阎琰跟谷曜俩人。

    但是这些人里有南方人也有城里人,基本上都是不干体力活的饭量也没那么大,更何况这十几个人里面,女孩子就占了五个。

    田甜本以为还会剩点面条,谁成想居然都给吃光了,就连猪头肉跟猪舌猪耳朵也都吃了个干干净净。

    想出家了捧着吃撑的肚子又去夹盘子里剩下的两根黄瓜,他吃了一碗半,大海碗一碗,后来又盛了多半碗,浇了番茄卤,这会儿都撑的动不了了:“好吃啊,没想到甜甜的手艺也练出来了。”

    “那当然,我又不是厨房杀手,还有天分,随便学学就可以了。”关于这点,田甜可骄傲了,略微学一学厨艺就比那做了一辈子饭的人要强的多了,搁谁不得意啊?

    吴秀娟端来一盘子山楂干:“吃点山楂消消食。”

    “谢谢姥。”谷曜忙不迭捏起一片山楂塞到嘴里,瞬间酸的眉眼都挤起来。

    田甜笑弯了腰:“这是我们自家种的山楂,可酸了,你动作太快我都没来得及告诉你。”

    吴秀娟却说:“酸啥?这东西最是开胃,你小时候不知道个饥饱,一吃就撑着,全靠这个山楂让你消化消化。”

    田甜没想到嘲笑了谷曜又被外婆揭了短,她脸红红地撒娇:“姥……”

    “好了好了,你们玩着,我去午休了。”吴秀娟瞧着孙女那通红的脸蛋知道她不好意思了,就摆摆手先回屋去。

    朱佳凤也拉着几个弟弟妹妹说:“姑姑我们回去午睡去了。”

    “去吧去吧。”田甜摆摆手,又去冰箱里捡几个大肉包子给刁小二带上:“我看着你会烧火,晚上就熬点粥,把这个包子热一下就成。”

    “谢谢田姐姐。”刁小二感动的不得了,自家奶奶给拿的是硬邦邦的不知道热了几次的大馒头,田甜这个无亲无故的给的却是大肉包子。

    这样的差距即便是个孩子也知道这亲疏远近不是血缘关系能分得出来的。

    对于刁小二的事田甜也没跟他们说,瞧着这一个两个都抱着肚子瘫在椅子上,也不能就这么让他们在这里躺着,这样更不利于消化,就说:“我带你们去村子里转转吧。”

    村子里没啥好转的,田甜就带着他们去看了看小舅家的小卖部,小杨树的早点摊子——当然现在已经收摊了。

    村子里的猪肉档,磨面粉的厂子。

    田甜说:“猪肉档不见得天天有肉,我小舅家里也卖肉,想要新鲜的宰杀的就得早点过来等着。面粉厂有面粉也有面条,馒头卖,附近几个小村子也都过来买东西。”

    “其实朱家屯在这边也算是个大村子了,附近一些小村子,有的百多户人家,现在只剩下来十几户,还都是老弱病残。那边的村子荒了不少地,没办法也没人可以耕种。”

    谷曜看着远处的桃林突发奇想:“我看着你们村子好像没有多少地可以承包,你可以去隔壁村子承包嘛。”

    田甜点头又摇头:“主意是不错,不过村子里的情况都很复杂,村支部也不见得都是好的,初期做的一般般还行要是赚钱了麻烦就多了。村子里的麻烦即便是闹上法庭有时候也打不赢官司的。”

    不然的话田甜为啥要那么迂回地先让村子里做桃林做旅游,又想让村子里做房车营地?

    她就是想着村子里富裕起来,热闹起来,自己再承包地,到时候搞得声势大一些旁人也不会眼红。

    还不是她打小见多了也听多了?

    远的就是京城,她小时候跟爸妈搬去京城可买不起房子,住的是城中村,那时候村子里的房子还可以买卖。

    有外地人或者本村的人买了旁人的房子,买的时候便宜啊,三五十万一套的。

    等过了七八年拆迁,除了房子之外还能补偿个一千来万。

    这会儿人原卖家不愿意了,回来争这个拆迁款。

    闹上法庭,法院也不承认你们这买卖合同。

    为啥?

    宅基地是村集体的产业,只能使用不能买卖。

    原卖家还是村子里的户口,这宅基地还是人家名下的,就得把拆迁款给人家。你当初花钱买的?

    那把钱退给你就得,七八年前,三五十万不说在京城买多好的房子吧,市郊起码也可以交一个首付的,现在?首付的毛都不够。

    买家哪里肯干呢?

    官司打了一遍又一遍,最终买家只拿到拆迁款的三成,更别提拆迁的房子了,更是摸不到。

    这是外地人在村子里买房。

    本地人在村子里买房,闹掰了的也有,也有好声好气商量的,不外乎最后结果是要给到一部分的房子或者钱给原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