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有灵泉空间:带着外婆回乡种田 > 第131章 秋收

我有灵泉空间:带着外婆回乡种田 第131章 秋收

    刁路两口子闻言连忙转身,瞧见是田甜又赶紧站起来,他们冲着她就鞠躬:“甜甜,谢谢你救了我们。”

    “可别可别,折寿了不是?”田甜连忙扶他们两个。

    吴秀娟皱眉拽着刁路把他拽的一个踉跄坐在沙发上。

    吴秀娟道:“你们给一个孩子行这么大的礼,还让不让她活了?”

    刁路手足无措:“我……我就是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我们两口子的命啊。”

    田甜也不喜欢他们这样,她顺手让刁路媳妇坐下,端走桌上的茶水,从外头水壶上倒了凉白开过来给两人倒水:“叔,婶,喝水。”

    “哎哎……”

    两口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到底还是刁路媳妇先开口:“甜甜,我们两口子这几天想了很多,我们的小吃店不开了,不跟你抢生意。”

    田甜也是看出来了,这俩说奸猾吧,那是傻奸猾,啥也不是。

    她也犯不上跟这种人生气。

    她说:“小吃店做的是入口的东西,最重要的就是食材新鲜。我相信在你们食物中毒之前,因为食材不新鲜也走了不少客人吧?”

    刁路媳妇点头:“可不是吗?客人不多,我们总不能每天都准备新鲜的全家吃剩下的,这不合适啊。”

    刁路也说:“这些肉可贵了,你买少了不行,人客人过来点菜这没有多少菜,谁乐意啊?可是菜多了每天都要剩,这剩菜也没办法处理啊。”

    田甜叹口气道:“那这也不能给客人吃剩下的。客人是少,每天剩菜多就自家吃,吃不完冻起来,慢慢吃,吃食上面做的是口碑,你做好了以后还怕没人来?”

    “而且啊,你之前准备的东西都不对,准备下酒菜干嘛啊?人都开车来的,喝酒了谁开车回去?而且就算开车的不喝酒,坐车的喝酒了,一路回去又吐车上了。”

    “咱们就准备点拿手菜,菜单就弄一个黑板每天都换,客人就按照黑板上的点就行了,没写的也让客人说说可以做就做,不可以做拉倒。”

    “再说了,要是要鸡,我二舅家有,现杀都来得及,要是客人点菜点的早,就算是鱼也可以现去镇上买,这不比直接进一些卤菜划算吗?”

    刁路听进去了,点头道:“成,就听你的。”

    “健康证也要办。”田甜既然提点了他们就要提点到底。

    毕竟刁家的地理位置在那边摆着呢,回头村子里客人多了,难保他们不心动,不卷土重来。

    到时候各方面没做好了,出事儿的是客人,可不是住一个院就能行的。

    而且说不定也会影响到村子里的生意,田甜就不允许他们出错:“厨房里要收拾干净,夏天免不了蚊虫,菜一定要检查仔细了。个人卫生也要做好,尤其是手上的卫生指甲一定要干干净净。头发要是可以包起来就包起来,最起码挽一个髻,不让碎头发掉下来。”

    “成。”刁路媳妇跟着点头。

    两口子回去就先去办了健康证,又拿出积蓄把厨房修整了一下。

    乡下的土灶厨房,原本也只搭了一个棚子,没多干净。

    现在要做一个小吃店,自然要收拾干净了。

    也不必多气派,就简单一个单间,几平米的小屋子,上面铺上彩钢瓦,再斥巨资买一个空调,田甜说了厨房要干净。

    但是厨房做饭就热,开个空调。

    田甜说了,天气闷热,会闷出病来的。

    也就一个小地方,这厨房没几天就弄出来了,明亮的大窗户正对着街面,从窗口就能看到里面做菜的场景,窗户旁边挂着一个黑板,上面写着今天的饭菜,窗户里外都修了一尺宽的窗台,做好了菜放到窗口就可以直接端出去,方便的很。

    窗户底下摆着六张新做的小桌子小板凳,一张桌子挤吧挤吧可以坐六个人。正经也就四个人宽敞。

    再放一挂鞭炮,小店也就算重新挂牌营业了。

    这时候游客就多了一点,他们来这边为啥啊?

    散心,吃个乡野滋味,每天点的最多的菜就是蘸酱菜跟铁锅炖。

    这也是刁路媳妇没想到的,就简简单单的菜,点的人最多。

    铁锅炖炖啥都行。

    五花肉炖豆角,小鸡炖蘑菇,小猪盖被……

    也不用多复杂,刁路媳妇的手艺就够人夸了。

    他们盘了两个大灶,两个煤气灶,一个大的电饭煲,倒也勉强够用,忙是忙了点,也高兴啊。

    最高兴的莫过于刁小二了,每天剩饭剩菜的就很丰盛,爸妈对他也和颜悦色了,他再也不上房揭瓦了。

    一转眼就到了八月份,朱良晨的客栈主体盖好,开始安装门窗了,可秋收也快开始了。

    建筑队的都是附近村子里的人,秋收是必然要回去的。

    不过建筑队也有建筑队的规矩,不能因为秋收耽误手里的活,也不能因为手里的活耽误了秋收,他们轮班休息,轮班干活,也幸亏这时候都是一些细活,急不得,人少点倒也没事儿。

    地里的农作物不同收成时间不同,每年秋收前后都要持续小半个月的时间,也是现在大部分都可以机械化了,他们回去帮忙几天就成,这要是还像以前那样纯手工收割,那秋收就得持续一个多月。

    但是今年收成最早的还是老朱家的地里。

    一进八月份,地里就金灿灿一片,沉甸甸的穗子压得稻谷都弯了腰,几乎要触地了。

    玉米也一棵上最少也结了三四个穗子,每个都饱满的很。

    路过的人都忍不住看一眼掐上一把。

    朱庆国这段时间更是整天往地里跑,天气预报一天看八回,就怕天气不好耽误了收成,又怕时候不到庄稼还没长好。

    终于这一天,看着稻谷长好了,朱庆国叫回来二儿子,老朱家从吴秀娟到最小的朱佳瑞,都拿着镰刀站在地头准备开始收割。

    吴秀娟看着这片地是真的感慨:“没想到今年的粮食长这么好。”

    朱良晨真的是与有荣焉:“还是甜甜给的营养液好,不止长得好,还早熟。”

    田甜从旁边摘了一篮子番茄拿到小溪边洗干净又拎回来放到地头:“一会儿渴了吃。”

    “开工!”